欢迎来到千叶帆文章网!

2023年孝老爱亲事迹材料合集1五篇【精选推荐】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2-18 20:48:03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  在**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要用到事迹材料的情况还是蛮多的,事迹材料是用于表扬先进、树立典型,使广大干部群众见贤思齐,有所效仿,从而尽心竭力地做好本职工作而如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孝老爱亲事迹材料合集1五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3年孝老爱亲事迹材料合集1五篇【精选推荐】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合集15篇)

  在**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要用到事迹材料的情况还是蛮多的,事迹材料是用于表扬先进、树立典型,使广大干部群众见贤思齐,有所效仿,从而尽心竭力地做好本职工作而如实记载和反映工作、学习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的书面材料。我们该怎么拟定事迹材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孝老爱亲事迹材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

  “我志愿加入社志愿者队伍,为志愿服务奉献我的微薄之力”,这是大街街道长安社区68岁老人**的志愿宣言。多年来,她用瘦弱的肩膀承受着生命之重、生活之痛,以拳拳的孝心、宽厚的善心、伟大的爱心、坚毅的恒心,谱写了一曲当代女性孝老爱亲的奉献之歌、真爱之歌、生命之歌。

  **,女,1944年12月出生,初中文化,1980年1月参加工作,现为****集团退休职工。她为人诚实、心地善良,乐善好施,工作上对事业勤勤恳恳,生活上对家人无微不至。五十年来她一直照顾残疾的女儿,同时她还义务帮扶困难群众,她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了家人,也奉献给了社会。

  五十年前,**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一切都是*淡无奇。但1963年,命运跟她开了一个大玩笑,最小的女儿赵静一生下来就是先天性脊柱侧弯,无法同正常孩子一样行走,长大后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得知这个噩耗,**大哭了一场,稳定情绪后,老人犯起了愁:孩子这么小,以后怎么生活?别人会怎么看她?她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吗?有人说:你都有四个孩子了,这个孩子天生有病,要不就把她送走吧。**想都没想,立刻一把抱过女儿哭着说:“我不会送人的,再苦再难我也得养着她,实在不行我就养她一辈子。”没想到老人这句话成了现实,而且一养就是五十年。

  随着女儿渐渐长大,**也苍老了许多,头上的白发比同龄人多了一圈。由于女儿不能自理,身边离不开人,**白天上班,下班带女儿去锻炼,晚上再回家做饭、照顾孩子、伺候公婆。丈夫工作忙,家里的重担全都落到**一人身上,可上天却没有眷顾这个坚强的女人,19**年不幸再次降临到女儿身上。在上学途中,赵静出了车祸,送去医院连动了三次手术,腿部留下了后遗症,本来就不利索的腿现在已无法行走,腰部也受到重创,属下肢瘫痪状态。**得知后生了一场大病,病好后,她擦干眼泪,重新面对现实。**说:“当我得知女儿出车祸后觉得天都塌下来了,我可怜我的女儿,一想到她的苦难命运我就忍不住落泪。可作为一个母亲我不能倒下,生活还在继续,我得乐观起来,得让她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心。”**每天守在女儿身旁,对她无微不至的关心。赵静的腿需要做长时间的按摩和护理,不然会留下肌肉萎缩的后遗症。刚开始**用轮椅推着女儿去做按摩,后来她自己又重新捡起书本,自学按摩护理知识,不懂就向专业医生请教。慢慢的,她也能为女儿做简单的按摩治疗了。杨老这样一照顾就是十几年,渐渐的,老人的白发越来越多,可坚强的信念却从未动摇。有时候,老人也会背着女儿偷偷的抹眼泪,可在女儿面前,她总是一副坚强的样子,有一份打不败的精神头。由于自己天生残疾,赵静从车祸后一直在家中静养,本来就不愿意见人,再加上处在更年期,五年前得了轻度抑郁症。不说话,不见人,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脾气也变得极其暴躁。**不怕苦、不怕累,除了生活上照顾女儿外,每天都跟女儿谈心,用心去开导她,陪她下楼散步,为她树立生活的信念。女儿高兴了,一家人都跟着高兴,女儿发脾气了,她也默默忍受,她说女儿太苦了,让她发泄发泄会好点。就这样,杨老陪着赵静共同度过了这段艰难的岁月,现在的赵静开朗了许多,*时也能干点家务活,能够擦擦桌子、刷刷碗了。她以自己的行为感染和教育着其他的孩子,其他的孩子在她的影响下也很上心照顾这个残疾姊妹。面对如此艰难的生活,**却说:“我挺知足的,虽然上天跟我开了个玩笑,可那是我女儿,是一条生命,无论再苦再难我也养着她,我天生乐观,希望我乐观的性格也能影响到我的女儿,让她有生活的勇气,现在的我很满足,人家不是说知足就是福嘛,我现在就是在享福了……”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2

  小时候,都是爸爸妈妈为我做事,如穿衣服、吃饭、刷牙、洗脸等种种事情都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照下一点一点地做好。那时,爸爸妈妈不但要照管我,家务事也少不了,加上每天还要上班,可想而知有多辛苦……

  爸爸妈妈是把生命给我们的人,从我们从生下来的那一刻起,到成长为今天的五年级学生,爸爸妈妈牺牲了多少的时间和心血,花费了多少的精力和财力,用世上最无私的爱养育我们,使我们长大*。

  现在我长大了,慢慢谅解到了父母的辛苦,体会到他们对我无私的爱。他们每天的操劳、工作,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爸爸妈妈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更是应当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精神去报答我们的父母。但其实孝敬父母并不难,不需要华丽的礼物,也不需要过于奢侈的物品,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孝心。自己亲手做的一张小贺卡、一枝康乃馨或者自己亲手做的礼物,就足以表达内心的语言。但我们最好是用实际行动去报答父母,例如,考试时候,考了好的成绩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时多帮妈妈做家务;帮爸爸妈妈捶捶背;在他们下班回来的时候泡上一杯清香可口的茶端到他们的面前……这些生活中的小细节,不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现吗?

  所以现在,我尽可能多孝敬父母,因为妈妈工作忙,我没有很多的时间和妈妈在一起。但是,只要有机会,我都会尽我的绵薄之力:父母过生日,我会为他们精心准备一份小礼物,让他们开心;为实现他们对我的期望,在校好好学习;当父母工作繁忙的时候,我就会煮饭,做些家务活,减轻父母的负担;父母生病时,我会像他们关心我一样,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为他们端茶送水,驱寒温暖;当我做错事情或顶撞父母后,就会主动向父母承认错误;时常会跟父母讲些笑话,说说我在学校的情况,让他们对我的学习放心……

  感恩是小德,忘恩是大恶。生活中,总会有许多事情影响着我们的情绪,或喜,或忧,于是,选择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也就选择了过什么样的一种生活。感恩,是我对待生活的态度。感恩,并不局限于铭记别人的好处,而是延伸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中,以及更多,更多。

  对于父母,我们优异的成绩,良好的表现就是给他们最好的回报,就是他们最开心的事!在此,我呼吁天下所有的儿女们:多多关心你们最亲的父母吧!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3

  刘彩军,女,43岁,北戴河区第二幼儿园保健医。1994年她27岁的时候,因和丈夫感情不和造成家庭破裂,她带着年仅4岁的女儿刘索亚生活,至今已经过了16年。如今,女儿已经20岁了,而且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现在上大学二年级。送孩子踏上去往大学的列车,刘彩军流出了幸福的泪水。

  她知道单亲家庭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所以总是尽量多的给孩子更多的爱和关怀。回想这么多年来,她和女儿相依为命的日子,她总是觉得自己给予孩子的太少太少了。由于刘彩军一个人工资养活2口人,所以,为了能够给女儿留出更多的教育经费,她和女儿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每次买菜都是选价格最便宜的,买肉和鱼的次数是有限的,每次买都是留给女儿吃,她自己总是舍不得吃。女儿小时候有一次生病发烧躺在床上一天没吃饭了,她很心疼问女儿想吃什么,女儿说她很想吃草莓,当时正是草莓刚上市的时候,十块钱一斤就没舍得给孩子买,做母亲的心里真不是滋味。她很少买新衣服,经常穿的就是单位发的那几套工作服,过年也很少添一件新衣,一双鞋子穿破了修修补补,穿烂了才买一双廉价的鞋子。她对女儿却总是关爱有加。好吃的留给女儿吃,过年给女儿添置一些新衣服,叫女儿在学校和同学们相处时不被别人看不起。她和女儿相依为命的日子,尽量带给女儿幸福和快乐。

  她常常告诉孩子,父母的错不是孩子的错,越是经历坎坷越要坚强自信,要做出样子给别人看看我们能行。我们不能消沉下去,我们要努力向上。她常常告诉女儿:苦难是一个人童年最大的财富,咱们不和别人比吃比穿,要比学习成绩。她是这样要求孩子的,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她自己不仅要养家糊口,还自强自立参加了大专函授班,取得了心理学大专学历。由于在幼儿园工作,她还用业余时间自修了教师资格证,在班级缺人需要配班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到班级配班。在她女儿7岁那年,她上大专函授班,有一天她女儿发高烧40度,小脸通红昏睡在床上,为了不影响母亲参加函授学习,自小就很懂事的女儿,没有哭,没有闹,她给女儿吃了些药就去秦皇岛上课了,下午上完课回到家一试体温42度,赶紧抱着女儿去医院。每当想起这件事她都很后怕。

  她对女儿在生活和学习方面要求都很严格。她的女儿小时候脖子上总是挂着一串钥匙,小学二年级时她就教女儿开门,自己放学后回家先完成家庭作业;为了让孩子学习成绩好,上兴趣班需要花的钱她从不吝啬。她经常苦口婆心的教导孩子,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知识改变命运,我们可以做物资的贫穷者,而不能做知识的贫穷者,一个人最大的富有应该是内在的富有。她的女儿从小到大学习非常努力,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思想品德优良。

  她和丈夫离异后,在女儿16岁时,他的爸爸因车祸突然去世,这件事给女儿一个沉重打击,当时孩子悲痛的每天流泪不止,严重影响了她女儿的学习生活,从此她的女儿连一个名义上的父亲也没有了,而她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那段时间她给女儿更多的关心和爱,默默忍受着,希望时间能慢慢抚*女儿的心痛。

  她的女儿转眼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秦皇岛一中,为了让女儿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她和其他家庭一样为女儿在秦皇岛租了房子,每天自己跑公车上下班,一个人坚持陪着女儿度过了高中最艰苦的学习生活。为了缓解经济方面的压力,她将北戴河的房子出租出去,只保留了一间房放置家里的物品,在高中学习期间,更是省吃俭用维持生计。女儿高中学习结束,重新搬回北戴河居住,为了节省开支,她和女儿亲自动手粉刷了房子。她的女儿考上了大学,为了省路费,她将女儿送上了南去的列车,没有像其他孩子的父母一样亲自欢欢喜喜的送孩子到学校。一个人的工资培养一个大学生,不仅要负担学费、住宿费、书费、伙食费,还要负担专业学习所需的其他很多费用,她感觉到压力很大。幸好有*的扶持和帮助,使她感觉到温暖,也减轻了她的负担。她有信心将女儿的学业完成,并不断进取,向更高的方向迈进。

  刘彩军认为,虽然无法弥补单亲家庭给女儿内心留下的阴影和缺憾,也无法给予女儿物资上的富足,但她愿尽自己最大努力,让女儿在苦难和现实中学会坚强,失去的已经无法再得到,学会珍惜所拥有的,努力学习,努力做事,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她告诉女儿,虽然你无法选择出身,但你可以选择将来的路,路就在你脚下,下定决心勇敢去追寻吧。她愿意陪着女儿,她愿意永远默默的守望女儿的幸福!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4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源于心,"爱"生于情。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家庭美满幸福、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石。在恭城收费站,就有这么一个孝老爱亲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x,今年50岁,是恭城收费站的一名普通职工。他家六口人,父母退休在家安享晚年,爱人下岗多年,目前在一所中学做勤杂工,女儿在外地工作,儿子还在念初中。在单位,李春杰是一位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爱岗敬业的好同志,在家庭,他更是一位恩爱亲人、孝敬老人的好榜样。他在*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孝老爱亲"。

  1988年7月,**x与妻子结婚了,婚后的生活是甜蜜的,他们互敬互爱,家庭和睦。随着两个孩子的相继出生,更是给这个家庭增添了无尽的欢乐。但由于孩子出生时双方的父母都因工作忙,无法脱身来帮忙照顾他的妻儿,憨厚老实的"大男人"**x硬是"赶鸭子上架"的当了"月嫂",挑起了照顾妻子和孩子的重担。大孩子出生那时,正值寒冬腊月,他每天下了班都要顶着寒风步行几里路到农贸市场去买菜,回到家又是给妻子洗衣做饭,又是给孩子洗澡、喂奶、换洗尿片……他里里外外一把手,一天下来忙得腰酸背痛的,有时晚上12点钟还不能上床休息,深夜里三五次地醒来哄孩子更是常有的事。妻子眼看着丈夫一天比一天的消瘦,心疼的说:"**x啊,你一个大男人的做这些事,真苦了你啦!"**x深情的望着妻子,体贴的憨笑着对妻子说:"你生孩子比我更辛苦。"丈夫一句朴实而真挚的话把妻子温暖得热泪盈眶。1997年10月,**x妻子的单位破产了,她一下没了工作,承受了非常大的压力,心情十分糟糕。一向温柔的她,有时竟会*白无故地冲着**x发脾气。这时,**x十分理解妻子,总是好言安慰妻子,开导妻子,一点也不埋怨妻子。为了让妻子心情舒畅一点,他一有空就陪着妻子散散步、逛逛街或是爬山、郊游。他把洗衣、买菜、做饭等等家务全揽在自己的身上,花着心思为妻子做好吃的,还积极帮助妻子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他们俩结婚25年了,二十多年如一日,互敬互爱,相濡以沫,共同营建了一个充满温馨、和谐、安宁、幸福的家庭,赢得了四邻八舍的羡慕和赞誉。亲朋好友都说**x是世上难得的好丈夫!

  **x的父母都是80多岁的高龄老人了。说到高龄,**x的父亲——**x老人,脸上写满了幸福和感激,他说自己还在龙胜工作时,有一次因病吐血将近两大碗,差点就见了阎王爷,是儿子**x为他献血救了他。他经常一脸自豪地说,能活到这个年纪,多亏了他们家**x,他这条命,是**x这个儿子为他保住的。为了能让老人更加幸福的安度晚年,**x和妻子都精心的照顾着老人的饮食起居。*时在家里,除了扛下买菜、洗衣、做饭等等家务活,他和妻子还经常陪老人打打门球、散散步、逛逛街,或是陪老人看电视、串门儿、聊天儿。老人年纪大了,经常有不舒服或有个头疼脑热的,这个时候,他总会及时领着老人上医院看医生,挂号、取药……忙个不停。一次,他的父亲身患重病住院治疗,生活不能自理,他与家人寸步不离、通宵达旦地守护在父亲的病床前,煎药喂药、洗脸洗脚、擦洗身子,一把屎一把尿、无微不至的照料着老人。近两年父亲经常生病住院,他总是彻夜守候在老人身边,没有一点儿嫌弃,从不说半句怨言。不光是对自己的父母孝敬,他对岳父母也一样孝敬。几年前,他的岳父突发脑瘫卧病在床,加上岳父本身又患有老年痴呆症,需要人24小时看护,而岳母年事已高,其他儿女又不在身边,为了更好的护理岳父,**x干脆搬到了岳父母家中。尽管岳父常常做一些让**x夫妇哭笑不得、让常人难以想象的尴尬事情……但他每天还是不厌其烦、耐心地帮岳父擦洗、按摩、翻身,他还经常与妻子用轮椅推着岳父到外面晒晒太阳,看看热闹,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这一照顾便是九百多个日日夜夜,直到老人去世。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周围的人都说他是岳父病床前最孝顺的亲儿子呢!

  **x常对人们说:"父母生我们,养大我们,不容易啊,他们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啊。古人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现在他们老了,我们做子女的要拿一百倍的孝敬来报答父母才对呀!"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他和妻子的影响下,他的两个孩子对长辈也都十分的孝顺。正是因为有了子孙们的孝敬,家里的老人才愈发福寿延年,一家人其乐融融,特别的惹人羡慕。

  **x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公路人,虽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情真意切、孝老爱亲的点点滴滴却真真切切的打动着我们。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x那样,坚守对父母对家人的责任和义务,懂得感恩,懂得报答,学会用真心待人,以挚情爱人,并且在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凡而又*淡的生活中,去传承孝老爱亲的美德,让孝老爱亲的明灯,能照亮更多的家庭,温暖更多的人心。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5

  如果说,单亲家庭的孩子是不幸福的,听了下面的故事,你会觉得,原来一切都没有绝对,

  只要在一起,就是幸福。

  对我而言,她是母亲,是亲人,是朋友,更是知己。她和其他母亲一样,关爱着自己的孩子,总是希望她能给孩子最好的。

  十二年前,一场突然到来的横祸,父亲去世了,那时我只有十岁,妈妈也只有三十六岁,我搂着妈妈说:"别人都有父母,而我只有妈妈了",妈妈流着眼泪说:"虽然爸爸不在了,但在我们的心里,他会在天上看着我们,会关心我们,我们一定不会比那些有父母的孩子差的,我们今后也要快乐、健康的生活".从那时起妈妈再也没有在我面前流过泪,每天她陪我写作业,给我讲一些高兴的事情,只要有时间妈妈就带我去爬山,去海边游泳。让生活充实起来,忘记那些不愉快的事。

  学习上,她从不强求孩子要多么的优秀,她总是鼓励着孩子,关心着孩子的心情,从没有因为成绩不好,打骂过她的孩子,成绩不好时,她会笑着说:没关系,只要努力了就行。成绩好了她就说,继续努力,我女儿一定行。记得我上高中的时候,晚上上晚自习,晚饭要在学校吃,我那时候胃不好,吃的不舒服了胃就痛,妈妈怕我难受,每天下班后,不论是刮风还是下雨、下雪,做好可口的饭菜骑着自行车每天坚持给我送饭,三年来从没间段过。晚上自己回家时,在小区门口都会看她的身影,然后和我一起慢慢走回家,边走边聊一些学校的事情,就像一个大朋友一样,我也会把学校和班里的事情和妈妈讲一下,妈妈总是在认真的听,和我聊。上高中时,由于房子小妈妈和我住一间房,我写作业时,妈妈就要在外面的厅里等侯,冬天暖气不好,妈妈就裹个大衣在那里坐着,把电暖气放到我的旁边,不论到几点妈妈都在那里等着,从没有先睡的时候,有时妈妈只能睡三四个小时,因为早晨妈妈还得早早起来给我准备早点。在孩子压力大的时候,给予安慰。也许是一件新衣,也许是一菜肴,也许是一个礼物。*常的无足挂齿,却体现着母亲对孩子的关心和爱。

  上大学后,妈妈跟我说,在学校过集体生活,不要太任性,同学们走到一起是缘份,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做事情要为大家着想,不要只想着自己。我的学校离家比较近,星期六、日的可以回家,每次回学校时,妈妈都给我做一些好吃的东西带上,让我给宿舍的同学带回去,因为她说,你的同学家大多数都不在本地,你想吃可口的,一个电话,中午就可以吃到,但她们离家远,学校的饭菜又不可口,带些回去给她们吃吧,问问她们想吃什么,然后我给你们做。同学生病时,妈妈就陪她们去看病,为她们跑前跑后,楼上楼下的忙个不停,就像是我生病了一样,后来我们的同学都说:妈妈真好,我们都要认她当妈,到后来她们只要接到我妈妈打来的电话,都喊说是妈妈打来的,都争着喊妈妈。

  父亲去世后,妈妈把家里的一切事情都担了起来,爷爷从老家来,她无微不至关怀他老人家,给老人做可口饭菜,爷爷做过直肠癌手术,大便控制不好,经常弄到衣服上,床上,妈妈从没怨言,总是把爷爷的衣服、床单等给洗的干干净净,还给老人家买好换洗的衣服,比父亲在时还要细心,爷爷有时候都不好意思让妈妈弄,但妈妈说:没关系,谁都会有老的时候,年轻人多干点没啥。爷爷回老家时,妈妈怕老人自己走危险,就亲自把老人送回去。

  妈妈虽然只是个普通的工人,但对待自己的工作兢兢业业,工作忙时妈妈经常加班,有时忙了,就经常把工作带到家里来干,有时我睡醒一觉,看到妈妈还趴在写字台上在写呀算呀,有时在电脑前工作,我劝她早点睡,她总说没关系,干完就睡,有时都到深夜2、3点多钟,这种敬业精神也给我做出了榜样,妈妈曾多次获得过单位嘉奖,还荣过一次三等功。

  在我刚刚工作时,她会担心,因为在家里,从未受过委屈的花朵,刚刚走入社会,一定会

  吃不消,但是她明白我的想法,从来也不说什么,静静的聆听我电话里委屈的哭诉,但是她会告诉我,一切事情贵在坚持,坚持下去就是胜利,人生是你自己的选择,你坚持,妈妈就支持,有一天你飞不动了,想回家了,妈妈永远在这里等着你。很安慰,很感动的话语,我明白她心里的舍不得,明白她的心疼,但是为了女儿的梦,她选择听孩子的,孩子的人生,让她自己去走,这样她才不会后悔。

  母亲,给予我生命,养育我长大,给予我支持,抚慰我心灵。特别是父亲去世后的这十二年,她承受的,比三口之家多的多,可是她从未说过苦和累,因为她认定,我是宝贝,她是我的守护神。这就是我的母亲,一个*凡却又不*凡的人。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6

  有句古话说的好“百善孝为先”,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在我们河南省水文水资源局就有这样一个爱老、敬老的好榜样,他名叫XX,七年如一日,不辞辛劳孝敬长辈,无微不至照料患有脑血栓后遗症,全身瘫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父亲,尽心竭力赡养年长的母亲,他用真情的付出,在单位职工、邻居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得到一致好评。

  XX自幼就孝敬父母。20**年10月17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父亲突然患脑血栓住进医院后,他立即请假到医院陪护,虽然抢救及时没有生命危险,但还是落得半身不遂,瘫痪在床,连话都说不清楚。父亲在住院期间,他每天都陪在父亲身边,吃喝拉撒睡全都包在他身上,照顾父亲丝毫不敢懈怠。

  出院回家后,常年与父亲住在一起,坚持每天都给父亲擦拭、按摩身体、刮胡子。每月理发一次,为了使父亲有一个良好心情,专门买了一个半导体收音机,给老人听音乐、听评书,并且每天下班回来陪父亲聊聊天解解闷,一有时间就搀扶父亲锻炼恢复,老人想吃啥,他总是尽量满足,从来不嫌麻烦,把老人照顾得舒舒服服、干干净净、开开心心。后来,由于父亲年事已高,脑血栓病又几次复发,导致身体完全瘫痪,生活不能自理,于是他与妻子开始担负起了给父亲喂饭、喂水、洗脸、穿衣、翻身等繁琐的护理工作。无论是日复一日的端汤送水、洗脸洗脚、端屎端尿、还是每周一次的洗头洗澡、擦身换衣等等,把老人照顾的无微不至。就这样坚持照料老父亲七年有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虽属人间常情,但确实是难能可贵。XX常说:“谁都有父母,谁都有岁数大的那一天,我自己也有儿女,我也有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我现在得做出榜样来,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儿子才会孝敬我。

  没有豪言壮语,也没用华丽的辞藻,但正是这朴实简单的话语却却蕴含着大道理。饮水思源,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中华儿女的美德,让老人安度晚年是每个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上行下效,老人抚养好子女,子女赡养好老人,尊老爱幼的风气就能一代代传承下去,只有这样中华民族的这一传统美德才能发扬光大。

  XX,用他的善良和孝心为父亲的晚年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以实际行动传递爱老、敬老的正能量,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为全省水文系统树立了孝老爱亲的榜样。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7

  泱泱中华,礼仪之邦,道德传统,源远流长。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做人的本分。美林镇旺业甸村王义霞,就是这样一个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有着最朴实、最真诚美德的人。

  王义霞,19**年10出生,年逾花甲的她性格率真,待人热情,做事麻利,乐于助人。王义霞一家四口人,她本人20**年在美林镇工商所退休,丈夫现在美林镇中心校工作,儿子有自己的小公司,女儿在锦山中学任教师,都已经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王义霞的孝顺在村子里远近闻名,她不仅孝顺自己的父母公婆,还义务担当起了姨公公、姨婆婆的晚年生活。自19**年起王义霞夫妇就开始照顾无儿无女的姨公公、姨婆婆。姨公公身体一直不好,王义霞在照顾姨公公期间还没有退休,那12年间,工作家庭两方面的压力,加之孩子正直教育的关键时期,邻居说,王义霞是起的最早的睡的最晚的,因为白天单位有工作,她只能在上班前和下班后挤时间。春夏要耕种老人的地,秋天要为老人准备过冬的柴,冬天的时候还担心屋里冷,每天都要去老人的院子照看。丈夫那时候还在教学一线,担任班主任,王义霞总说,家里的事还是女人要多做。所以她全心全意支持丈夫工作,不让丈夫有后顾之忧。上有老下有小,王义霞总是说,谁的家里没老人谁的家里没孩子,咬咬牙都过去了。20**年,她的姨公*详的离开了人世。

  到王义霞家走访时才发现,原来她的姨婆婆是聋哑人,八十几岁高龄的老人,精神奇佳,心态特别好,虽然没有言语上的交流,但是短暂的停留,老人家用手势、动作告诉我们,多亏了这个外甥媳妇。老人指着新盖的房子,又指了指王义霞夫妇,听邻居说了我们明白,难怪老人的院子看起来比王义霞夫妇的院子要整齐宽敞,原来20**年王义霞夫妇花7万元给老人翻盖了新房,难怪老人一直在指她的新房子。老人又指了指自己的额头,指了指王义霞,表情很痛苦,听王义霞解释明白,前些天老人不小心摔破了头,缝了三针,在锦山照顾孙子的王义霞听说之后,马上赶回来照顾老人。人不是铁打的,本来患有心脏病的王义霞,在照顾老人期间,劳累和心疼使她心脏病发作,20**年6月赶往北京安贞医院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在手术期间,丈夫、儿子、女儿寸步不离的照顾她,她感动的直落泪;人家说,付出总有回报的,丈夫的体贴、儿女的孝顺那都是她的点滴付出的回报。

  王义霞用她的温情细心照料老人,为老人排忧解难,为他们撑起一片睛朗的天。她的孝贤行为对孩子起到了很好的模范作用,儿子目前经营一家打印喷绘店,女儿在父亲的影响下也成为了一名教师,儿子和女儿都非常孝顺。王义霞常说:"孝敬、照顾老人是应该的,也是做人的根本。"她的一双儿女也总说:"妈妈的一言一行就是我最好的榜样"。王义霞是儿子和女儿的第一任好"老师",在他们的成长中托起一片风帆;她用真爱全心支持着丈夫的工作,为丈夫奔波忙碌,是丈夫生活中温馨的"港湾",在她身上无处不展现着一个东方女性的美德:善良和贤惠。

  王义霞同志她就像一棵大树,在炎炎夏日里为每一个路过树下的人默默送去一片又一片绿荫,没有表白,不求回报。放飞希望,自己却总是守巢。面对别人的称赞,她总是腼腆的一笑说:"这些都我应该做的呀"。最简单的话语,表达出的却是最崇高的品质。王义霞用自己一言一行诠释着一个孝顺的晚辈、一个伟大的母亲,一个贤惠的妻子最无私的奉献,在她身上我们也看到了中华民族最光辉的美德。(高*)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8

  马俊喜,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在特殊家庭状况下,用一双辛勤的手和她那颗善良的心,积极弘扬家庭美德,受到了民众的好评。

  每天清晨或黄昏,在马城村的乡间小路上,常常会看到一年轻女子搀扶着一个步履有些蹒跚的青年在散步。她就是马俊喜,每天都会搀扶着自己的丈夫——马城村小伙儿刘亮散步。

  提起这个姑娘,知情的人都竖起大拇指,发出由衷赞叹。马俊喜和丈夫刘亮有着极其不*凡的恋爱经历。20**年,刘亮从部队复员后,到天津塘沽区康师傅集团打工,与同在该厂打工的马俊喜相识相爱,两人情投意合很快谈婚论嫁。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年11月2日,刘亮遭遇严重的车祸,由于伤势过重,医生告诉马俊喜,刘亮可能成为植物人。这晴天霹雳给热恋中的俊喜以极大的打击。这是个倔强而坚强的姑娘,她经过深思熟虑,擦干眼泪,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辞去了月工资20**多元的工作,到医院照顾刘亮。从那以后,马俊喜肩负起了照顾刘亮的责任。从出事后,刘亮就人事不省,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马俊喜省吃俭用,每天全身心地守候在恋人身旁,每天早上5点,她便准时起床,以打果汁、煮粥作为一天的开始,在晨曦中带着做好的果汁和粥赶到医院,为刘亮洗脸、刷牙、按摩、擦拭身体、喂食……她每天都跟刘亮说话,呼唤着恋人意识深处的觉醒。两个月不离不弃,精心呵护,无怨无悔。功夫不负有心人,奇迹出现了!两个月后,刘亮苏醒了!俊喜和家人欣喜若狂,此后又住院两个多月,刘亮的父母为给他治伤,变卖了所有值钱的家产,还负债近30万元。俊喜也花去了自己3万多元的积蓄。

  四个多月后,俊喜陪刘亮回到了家乡马城村。在俊喜的精心照顾下,他慢慢地能下床走路了。俊喜每天搀着刘亮进行锻炼,由慢到快,由近及远,持之以恒。纯洁高尚的爱给了刘亮强大的精神力量,渐渐地他能自己单独行走了。如今,刘亮已基本康复,仍然天天坚持锻炼,俊喜用瘦弱的双肩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变着花样给刘亮做好吃的增加营养。20**年春节前,善良的俊喜与刘亮在马城村举行了婚礼。乡亲们都赶到婚礼现场祝福这对有情人。

  婚后夫妻二人一直与家里老人在一起生活。马俊喜对老两口非常孝顺。从过门到现在三年了,她从没有跟老人顶过嘴、吵过架、耍过脾气、红过脸,不管是大事小事都主动征求老人的意见。刘亮行动不便,她就无怨无悔地扛起了照顾公婆的任务。20**年他们有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养育儿子、操持家务的重担也落在了俊喜的肩上,无论春夏秋冬,每天早上起来,马俊喜总是先想到丈夫、儿子、公婆,帮丈夫穿衣、洗脸,把公婆服侍好了,又去做早饭,让家人吃好、喝好,一日三餐做饭洗碗、洗衣拖地而无怨言!全家人的衣裤被褥,她总是拆洗得干干净净。一年四季,春种秋收,她起早贪黑,既要照顾家里,又要下地干活,左邻右舍都说马俊喜是一个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媳妇!

  坐在屋外晒太阳的婆婆说起自己的好儿媳,话匣子就打开了:“要是没有这个好儿媳,我这把老骨头可就没有这么舒服了!以前日子穷,为了这个家,我和老伴小病小痛都没钱吃药。现在

  小病都拖成了大病,老俩口天天与药打交道。多亏了我们家儿媳妇,要不是她在饮食上变换着口味,在生活中无微不至的照顾,我这把老骨头早就散架了!”

  别人问她累不累时,她总是乐呵呵地说:“怎么能不累呀,可人都有老的时候,孝敬老人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俗话说:生儿才知育儿苦,养儿才知报母恩。自己的言传身教都是孩子的榜样,我们也有老时,我们也有儿女。所以说孝敬老人就是善待自己。”不管富贵,或者贫贱,这辈子她都会全心全意为了这个家忙碌。

  哎,说起她的好,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啊!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9

  她叫黄,49岁,是**市**镇**村一名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多年以来,她始终坚持“肚量有多大,福气就有多大”这一信条,不怕吃苦、不怕吃亏,并身体力行,用她最淳朴的方式及博大的胸怀和丈夫二人孝敬父母,和睦兄妹,团结邻里,遵纪守法,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子女做好榜样。

  她在正值如花的年纪嫁给了丈夫,那年她十八岁,丈夫一家兄弟姐妹有九个,上有年迈的公公和患风湿病的婆婆。身为长子的丈夫理应承担家里的大梁,于是,十几岁的她开始了和丈夫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的日子。常言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家孝顺自己的父母,深得父母疼爱,到了夫家也同样恪守敬老美德。老人上了岁数,有时难免话多唠叨;有时有所偏袒个别子女;有时过分要求,但每当遇到这些情况,她从不和老人计较小节,从没红过脸、吵过架,做好一个媳妇份内的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后来婆婆因病去逝,而公公的`年纪也越来越大,身体也慢慢不如从前,膝下虽说子女成群但也各自成家独立,所以老人家的赡养问题也就摆在了面前,古语有云:长兄如父、长嫂如母。她和丈夫顺着老人的意愿,最后决定每个月轮流着到各家吃饭,可惜有些兄弟因为工作的原因无法每月按时按点给老人安排伙食,常年在家的她毅然地承担了老人吃饭难的问题,尽管生活拮据,*日里自己一天三餐稀饭配咸菜,却总能为老父亲炒上一碗他最爱的米粉或者米饭,毫无怨言。

  丈夫兄弟五个,姐妹四个,虽然现在都已各自成家,各自有各的家庭,但他们坚持分家不分心,每当家庭有事或困难的时候,总能聚到一起共同商量解决困难的办法。有人说:五个手指头尚且不一样长,更何况一个大家庭里这么多的人。然而,在这个家里,兄弟之间、妯娌之间相互谦让、相互体谅,从不为鸡毛蒜皮的事计较,都本着以和为贵的态度对待对方。当年丈夫做木工、做小工赚生活费,身为妻子和长嫂的她也一点都不闲着,干农活、操持一大家子、拉拔三个孩子,每天总是第一个起床、最后一个休息,虽然辛辛苦苦,倒也其乐融融。正所谓“家和万事兴”, 一家人和和美美地过着生活:家里的公共田地要被某些工厂霸道征用了,她和丈夫坚决站出来,哪怕是背负着各种压力甚至威胁,但最终顶住了压力,一家人还是用团结的力量维护了自己的权益。老父亲要过生日了,她和丈夫也早早地叫上兄弟姐妹一起安排如何让老人过得开心。端午节到了,妯娌几个一起有说有笑地包着粽子、话着家常……

  她和丈夫有三个孩子,在当年的艰苦岁月里,要拉扯大这三个孩子,她们要经历怎样的省吃俭用,又是要多么地含辛茹苦?怕孩子在学校饿着,她总是在上学前为他们炒上一罐她自己腌的咸菜,多放上一点自己不舍得下的油;初一十五过节买肉,总要留到孩子放假了才宝贝一样地为孩子们煮上一小锅。怕孩子们穿得不好,她自己宁愿穿着老母亲那不合自己年龄的衣服,也要为孩子省下买身合身衣服的钱。邻里相亲说养大孩子不容易,两个女儿就不用让她们读那么多书了,可是她却说只要孩子能读书,那就是砸锅卖铁也得让她们读……

  生活本*淡,然而不*淡的是人的心境。存善心、种善果、得善报……这就是她——一个*凡的家庭妇女、一个*凡而又不普通的女人,她用她那质朴的言语和实在的行为,践行着一个好女儿、好媳妇、好妻子、好母亲的榜样。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0

  董昌友,男,1949年出生,*党员,鄂城区泽林镇余山下村村民。其父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把毫无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接到家中当自己的母亲一样照顾,父亲去世后董昌友夫妇接过爱心和孝心的接力棒。为了方便照顾老人,他们将自己的母亲送到三弟家赡养。

  家里条件拮据,他们宁愿自己饿着肚子干活也要让老人吃上米饭;家里无钱买药治疗老人肾炎,董昌友在医生的指导下亲自到白雉山采摘草药,一采就是10年,老人在董家人的悉心照料下,肾炎奇迹般的痊愈了。老人怕拖累董昌友一家曾几次想绝食自杀,董昌友夫妻那几天轮流日夜守在她身边,耐心开导老人。为了让老人解开心结,董昌友夫妇专门用人力车拖着老人到城里、西山公园等处游玩。他们把老人当成自己的亲奶奶,50多年来,接力悉心照料老人至103岁。

  董家两代人孝行善举感动众生,董昌友被评为鄂州市第二届“孝老爱亲模范”。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1

  吴伏连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用自己的大爱践行生活的意义,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上慈下孝”的生动内涵。

  这是一个很普通的真实故事,故事的结局有些凄凉,有点沉重,不会像电影剧本里的那般峰回路转,有的也许只是我们对事实的惋惜,对生活的叹息。三年前的一天,不幸降临到这个家庭,24岁的孙子突然感觉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患有尿毒症,需要高额的费用做透析,还需要换肾,而这时,孙子的父亲早年患有糖尿病,母亲有高血压,而父母两人都不能为自己的儿子捐肾,这让做父母的只能为孩子干着急,而这时,吴老太却毫不犹豫的决定捐肾给孙子做手术,吴老太自己也不知道,这手术是什么,会有什么危险,但她更知道,孙子还很年轻,快要当爸爸了,还有大好的青春等着他,而自己过了大半辈子了。

  配型的结果非常的乐观,手术也很顺利,手术过后没多久,孙子和女友结婚了,随后,孙子也当爸爸了,吴老太也做太奶奶了,这本该是让全家人都万分开心的事,可惜好景不长,20**年的3月,为了赶车,孙子跑了一段路,就是跑了这几步,使得缝合的地方裂开了,让本该可以慢慢恢复起来的孙子病情突然恶化,谁都不会想到,手术完后才半年多的时间里,孙子就这么离开了人世。吴老太经历了人世间最惨痛的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丧孙之痛。

  即便如此,吴老太也从没有抱怨,悲观,依然乐观、*淡的生活在这块属于的她的土地上,很*凡,很普通,每天陪着年迈体弱多病的老伴下地种菜,生火做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照顾着老伴的日常生活。或许我们的主人公在外人看来会是多么的无助和悲伤,而当她在70岁高龄时,还能开心,惬意的生活着,无论身边发生了任何事还能坦率,诚然的去面对,不禁的让我们对这位老太太产生了由衷的佩服与敬意。

  吴老太的伟大在于她的无私,她的奉献,她对生活的认知态度与人生追求,或许这样的人在生活中还有很多,我们只是缺少一双发现它的眼睛,又或许对于这些人,他们要的不是回报,这只是他们对人生的感悟。这里,我们衷心祝福老太太身体健康,安享晚年。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2

  杨玉西,50岁,是一名退休职工。家住长兴园。杨雨西同志自从1983年与丈夫结婚后,20多年如一日孝敬婆婆,照顾家庭,婆媳关系亲密胜过亲生女儿。

  结婚时,由于婆家兄弟姐妹多,加之当时经济条件比较差,家庭生活不太富裕,杨雨西决定婚事新办,一切从简,取消了在宾馆预订的婚宴,仅仅双方亲戚在一起吃餐饭,就算将婚事办了。对此,她受到了婆家和邻居们的好评。婚后她们跟公婆一起住,由于婆婆身体不好,紧张的工作之余,她包揽了家里的大部分家务。后来,她们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儿,一家老小更是其乐融融。

  婆婆由于早年守寡,一个人将三个子女拉扯大,大半生的穷苦日子,让她落下了不少的病根,有冠心病、哮喘、高血压等多种严重疾病,为了让婆婆身体健康,她和丈夫一起带她四处求医问药。婆婆每月的门诊医疗费用都在600元上,而退休工资仅区区500多元,有时婆婆独自一个人看了病,觉得药费太高,不舍得买药吃,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想了一个办法,只要时间允许,每次都亲自陪婆婆去医院看病,看完病后,先将婆婆送回家,她一个人再去医院划价拿药,然后总是对婆婆说,现在药价又降了,您的退休工资足够买药了,我们也不用给您贴钱了,让婆婆觉得没有增加家里的经济负担,也安心多了。而实际上,她用自己并不多的工资收入支付了婆婆所有的医疗费用,而她自己在生活上则是能省就省,勤俭持家。近年来,随着婆婆的年岁越来越高,朱小华还特意为老太太买了电子血压计、家用氧气瓶等家庭医疗器具。在饮食上,她也是尽量就着婆婆的口味来,精心安排适合老年人吃的食谱,老太太对媳妇是打心眼里喜欢。长时间同婆婆的和睦相处,她们有了许多的相似之处,如:性格越来越像,都是大大咧咧的,直爽子、乐观派;共同的爱好也越来越多,喜欢相同的电视剧,同一个影星、同一种类型的歌曲,就连喜欢吃的东西都一样。婆婆常说“我有这个媳妇真是晚年得福!”20多年的朝夕相处,她和婆婆从没有红过脸。耳濡目染,儿子也很孝顺老人,有好吃的总忘不了奶奶,时常给奶奶捶背按腰,端茶送水,讲小故事给奶奶听,把老太太乐得合不拢嘴。

  杨玉西对“孝顺”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孝顺不仅仅是让老人吃好穿好,还要给予老人更多的精神关怀,让老人气顺,心情好比什么都重要。作为媳妇,要做到尽善尽美的“孝顺”是不可能,但只要自己真心去做、用心付出,就终会有回报的。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3

  人物简介:唐强,男,**党员,1990年1月出生,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家住宿州市埇桥区金海街道。

  事迹简介:唐强,他孝敬父母,关爱家人,是父母眼中孝顺的孩子;他尊重领导,照顾同事,在单位深得大家的喜爱。

  正文:

  爱在人间,身边的好人数不胜数,唐强就是其中的一个。每当提起唐强,无论是单位还是左邻右舍总是交口称赞,夸他是一个尊老爱幼、善良开朗的好小伙。

  孩子的好爸爸 妻子的好丈夫

  作为一名父亲,他用无私的父爱悉心呵护着孩子,他对孩子从不粗暴教育,而是耐心细致的正面教导,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影响孩子。唐强还是文明创建城市的一份子,在创建文明城市期间,他几乎放弃休息时间,他每天工作从早忙到晚,一心扑在创建工作中,无论社区环境整治、安全生产,不文明行为劝导,背街小巷、建筑工地等一些不起眼的地方的"卫生死角"清扫,还是与群众商户沟通,铲除“牛皮癣”小广告......每天他都忙的像上紧了弦的发条,无论多累都咬牙坚持着。尽管这样,只要是回到家他仍坚持着帮着妻子做做家务、跟孩子互动一下;他用爱为妻子和孩子营造了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工作与家庭的关系也处理得井井有条。

  父母的好儿子

  他不仅是一位慈爱的父亲、体贴的丈夫,也是一位孝顺的好儿子。作为人子、人夫、人父的他尽心尽力地做好一切,照顾好妻子、孩子和父母。

  每逢周末,唐强总会和妻子回到萧县老家烧上一手父母喜欢的可口饭菜。逢年过节,他总是省吃俭用,自己舍不得买一件新衣服也不忘给二老买些礼物。每个家庭都会多多少少地遇到一些烦心事,而他面对这些却总是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区面对。母亲常年高血压,在前年的7月份突发脑出血,在住院治疗期间,唐强除了在医院照顾母亲,还要四处找亲戚朋友借钱来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好在母亲的命总算是保了下来,但也因脑出血后遗症坐上了轮椅。母亲出院后坐在轮椅上需要家人照顾,心中总觉得拖累了家人,父亲也因此疲惫不堪,经常是愁容满面。唐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和妻子商量,抽空就带孩子回家,帮助父亲照顾母亲,做做家务,陪陪他们聊聊天,说些宽心的话安慰他们,帮助父母从愁苦中走出来。周末时间很短,唐强没有把时间留给自己的小家,而是分给自己的父母和妻子的父母,经常带着妻子和孩子去陪伴两家老人,消除他们心中的孤寂感。

  他从点滴中关爱着老人,从琐碎中牵挂着老人,用言行感染着老人,在困境中扶助着老人。他用善良、无私的信念做好老人的精神支柱、物质支撑、生活挚友和坚实后盾,他孝老爱亲的行为也受到了乡邻的一致称赞和好评。

  在他的心中,无论是自己的父母,还是妻子的父母,位置都是一样的。只要家人能快乐幸福,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春风细雨播洒爱,万紫千红总是春。他是邻居口中的孝顺孩子,是父母心里的好儿子,是妻子眼中的好丈夫,是孩子心中的好父亲。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他是一位普通的人,却从*凡中体现了真诚,从细节中倾注了关爱,写下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孝顺篇,奏响了一曲曲令人钦佩的敬老乐章。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4

  邢芸,女,现年十二岁,伊春市上甘岭区第一小学六年一班。她爱好广泛、品学兼优、乐于助人、热爱集体、积极争章。她小小年纪,却以良好的思想品质,优异的学习成绩,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成为同学中的佼佼者。

  1、勤奋学习,开阔视野

  在学习上,她刻苦好学,勤于动脑。从一年级到现在,各科成绩一直在年级名列前茅,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读书是她课余的一大乐事,从童话故事到历史读本,从自然科学到天文知识,她都读的津津有味。广泛的阅读开阔了她的眼界,同时也提高了她的写作水*。

  2、当好助手、做好表率

  *日她是老师的得力助手,爱劳动,经常参加义务劳动,当地上有果皮纸屑时,她都会很主动的捡起来,遵守并弘扬社会公德。在班上,事事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学习勤奋刻苦,成绩优秀,是同学们的好榜样;她热爱集体,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她总是默默无闻地去做好老师交办的工作,从来没有说过一句怨言。她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遵守校规校纪,对人讲礼貌,自觉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

  3、传递爱心,助人为乐

  在学校,她有一颗真诚的爱心。对于困难同学,她总是乐于伸出援助的小手,助人为乐,真诚奉献,看见同学的东西掉了,就帮捡起来,看到同学没带文具就主动借给他。有时同学忘了带课本回家,她知道后总是赶紧做完作业把课本借给同学使用。对于学习上的后进生,她也是及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对于博大复杂的世界,她有一颗天真的童心,小小心灵装满了追求真、善、美的理念。有一次放学后,她在自家的楼下玩耍,突然发现地上有一个黑黑的东西,走进一看,是一个鼓鼓囊囊的钱包,她把钱包拾起来,心想丢钱包的人一定很着急,于是她站在原地等待失主前来认领。那天特别冷,冻的直打哆嗦。可是等了半天也不见有人来认领。她想这样等下去也不是办法,还是交给社区的保卫部门让他们帮忙找到失主。当她将钱包交到保卫人员的手中时,失主也正巧赶来保卫室求助,原来失主的钱包中不仅有各种证件和现金,还有他的手机也在里面,当他拿到手机后非常的高兴,一个劲的夸她是个难得的好孩子,还非得要给她买好吃的东西不可,这些都被她一一谢绝了,她认为这是每个新时期的少年儿童都应该做到的。

  4、心地善良,孝顺父母

  她有一颗善良真诚的心。有人说,金子是最纯美的,但比金子更美的是人的心灵。邢芸同学有一颗洁白无暇、善良真诚的心灵,她心地善良、追求纯真、无私无邪。在家里,对待亲人,关注亲人的冷暖,经常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打扫卫生,摘菜洗菜、洗衣服。有一次妈妈得了重感冒,家里就剩下她和妈妈了,妈妈躺在床上直咳嗽,脸色发白,一看好像就是在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她看了急的直掉眼泪。她一看这样的情况,心想,爸爸不在家,只有她能帮助妈妈度过这个难关了,于是她赶紧到厨房烧上热水给妈妈喝,到衣柜里拿来毛毯让妈妈盖上,帮助妈妈发汗。为了让妈妈安心的休息,所有的学习任务她都不用妈妈操心。爸爸回到家直夸有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女儿。对待邻里,她文明礼貌、与人为善,休息时间绝不会制造噪音影响邻里的休息,深得邻里喜爱。

  5、天天向上,兴趣广泛

  “向上”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力量源泉,邢芸同学的身上有着一股强烈“向上”的追求。她追求思想向上。从呀呀学语到接受家庭启蒙和幼儿、小学教育,初谙世事的她就一直在追求着思想的向上:“做个好孩子,做个好学生”。她尊敬长辈和师长,团结同学,遵守校规校纪,对人讲礼貌,自觉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深得邻居、家长、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进入小学校园不久,通过学习,当她知道了少先队组织是少年儿童的先进组织后,她每时每刻就把自己置于组织的约束之下,严格要求自己,身体力行少先队员的先进性;她追求学习向上。对待学习,她一丝不苟,并有一股可贵的钻劲儿和韧劲儿,语文、数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她追求全面发展,她兴趣广泛,除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外,她还特别喜欢看书、绘画、舞蹈、英语和音乐。

  一个好学生的标准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直以来这都是她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小学的六年里,她一步步地朝这个目标在前进,在努力,全面认识自己,提高自己,不断在学习中增长知识,在人生旅途中陶冶情操,在社会实践中磨练意志,争取更大的进步,成为祖国有用的人才。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5

  "我喜欢,一回家就有暖洋洋的灯光在等待,我喜欢,一起床就看到大家微笑的脸庞……"这首名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的歌,就是杨秋云宋铁军家庭的真实写照。在她们家的每一位成员心中,家是温暖的心灵避风港,是一生的幸福加油站,而那个家,就是她们共同的爱心维护、托举起的大家庭。

  夫妻和睦是支撑幸福家庭的顶梁柱

  27年的婚姻生活中,杨秋云和宋铁军夫妻俩就是这个家庭的顶梁柱,她们的和睦恩爱、互帮互谅,是家庭最坚实的依靠。

  遇事多为对方考虑,遇事多为家庭考虑,是她们二人秉持的最基本原则。宋铁军是东营市实验中学的一名高级教师,不论是工作时间还是休息时间,他的心大部分被学生牵了去,"初中阶段大量的知识需要学生们快速吸收掌握,灵活运用,引导他们学习书本知识并融汇贯通地思考和运用,是作为老师最基本的原则。"也是怀着这样的想法,宋铁军大把的时间都用在了备课、教课上,他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不同进度,为他们分层次制定出测试题,利用课间或上课前的短暂时间,对他们进行分层次的成绩提升。学生们的成绩提高了,可家庭的重担却压在了妻子杨秋云一人身上。尤其是20**年5月,宋铁军患上了糖尿病,需要长期服药、打针,还需要每年定期住院治疗,于是,定期给丈夫买药、测血糖等日常琐事,丈夫住院时陪床、送饭的事情,又成了杨秋云的分内事儿,"你把身体养好,把学生教好,这就是你两个最大的任务。"每次听到妻子这番话,宋铁军心里都是满满的感动。

  遥远路途也阻隔不了孝心

  百善孝为先,孝是德之本,是杨秋云和宋铁军对待双方老人的共同态度,而她们的孝顺,也赢得了双方老人的认可,"有困难一起扛,有幸福一起享,这才是家庭本来的样子。"夫妻俩对家庭与责任的涵义,有着最朴实的体悟。宋铁军的老家在蓬莱农村,因为在东营工作,所以*时与父母相聚的时间不多,每年春节,杨秋云一定是要到蓬莱陪公公婆婆一起过,27年来从未间断,她说,一定要让老人在万家团圆的日子里感受到儿女绕膝的幸福。

  宋铁军姊妹兄弟5人,三位姐姐因为家庭变故在两三年间都成为单身,家庭状况很差,看到三个女儿的生活状况,两位老人压力很大,于是,杨秋云就拿下出更多的耐心陪伴老人,并承担起两位老人生活、治病的全部费用。杨秋云宋铁军第一年结婚回老家时发生的一件事儿,成为宋铁军母亲向亲戚们"炫耀"儿媳妇的例子:当时,杨秋云发现婆婆家里的被褥有了几十年,又硬又沉,她就把她们新棉花新被套的新被褥拿到公婆屋里,从此之后,定期给公婆替换被褥。每次回家过年,都会给老人买上好看的新衣,老人*时的药品、爱吃的食品,也*不落。"过日子就是一件小事一件小事地做起来的,做儿女的就是要把小事做好,让老人觉得心里踏实。"杨秋云说。

  四年前,85岁的公公不幸重病,一家三口一直陪在老人床前,为老人端水送药,开车送老人去医院检查治疗,为老人临终前减轻病痛的折磨。公公去世后,杨秋云很想让高龄的婆婆到东营生活,可老人离不开蓬莱那熟悉的地方,她们就利用周末时间,频繁回老家陪伴老人。20**年11月,婆婆心脏病发作,接到姐姐的电话后,杨秋云让姐姐第一时间送婆婆去医院治疗,说"我们现在就出发去蓬莱,带足了住院费,你们放心。"

  杨秋云的父亲今年78岁,是东营市一中的退休高级教师,也是东营市第一批拔尖人才,同事们对他的评价是"好人会一生*安".父亲的正直、善良是杨秋云姊妹四人最好的样板,随着老人年岁渐长,杨秋云和宋铁军把老人接到家里居住,方便*时照顾。当听说杨秋云在济南任教的女儿想买房却遇到首付资金难题后,老人毅然卖掉自己唯一一套住房,缓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学习一辈子、尊敬一辈子、孝敬一辈子,这样的品德就是杨秋云宋铁军整个大家庭传承下来的品德。

  父母恩爱是给女儿最好的礼物

  父母是儿女的榜样,儿女是父母的镜子。每个家庭成员都需要在相互的影响中成长、上进,而父母恩爱就是给儿女最珍贵的礼物。

  杨秋云和宋铁军有一个可爱的女儿,他们从小教育孩子和伙伴们和睦相处,以诚相待,也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用全局的眼光看事情、想问题。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女儿成为一个有着宽广的胸怀的人。20**年,女儿从陕西师范大学毕业后,通过事业编考试,成为一名正式的小学音乐教师。她每天白天音乐课、学校社团课排得满满的,还利用休息时间把党支部的会议材料、单位职工的人事档案整理工作接下来。女儿班里有个自闭症学生,经常在上课时打人、咬人,通过向班主任了解,知道了这个学生的情况后,她总会在课堂内外多给他这一些关爱,后来,这个得到了很多关爱的孩子情绪慢慢*稳了,不但*时的表现好了,学习也进步很大。今年三八妇女节,当这个学生拿下着一朵玫瑰花送给最喜欢的老师时,杨秋云的女儿特别感动,因为她知道,她把来自家庭的爱播撒到了自己的学生身上,这朵玫瑰花,就是爱心的怒放和回馈啊!

  众人划桨开大船!如果说每一个家庭都是一艘航船,那么,每一个家庭的成员共同合力,才能让这艘船在行驶的过程中,不惧风浪,充满力量地驶向幸福的彼岸。杨秋云宋铁军夫妻俩,就正在掌舵一艘这样的航船。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合集15篇)扩展阅读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合集15篇)(扩展1)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0篇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

  刘是**县地方税务局纳税服务中心一名中层干部,提起她,大家都会打心底里升起一股羡慕与崇敬之情。结婚28年来,她在家勇挑重担,任劳任怨,孝敬老人;以德育人、率先垂范,为女儿做好榜样;在单位她爱岗敬业,遵章守纪,热情服务纳税人;在社会的大家庭里,她尊老爱幼,与人为善。要说起具体事情,绝非三言两语所能讲完。今天,我就从刘众多感人事迹中剪辑三段“孝老爱亲”的故事,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从“军嫂”到“警嫂”,她用真情和辛劳谱写了一曲拥军之曲和奉献之歌

  从相识、结婚到爱人转业,历经8年多的时间里,爱人远在四千七百里外的军营工作。嫁给军人,本身就是一种牺牲,既要忍受夫妻两地分居的痛苦,又要承担家庭的全部责任。可刘首先考虑的是爱人的感受,她说:“人家远离家乡、远离父母兄妹,我和他相比幸福多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通讯很不发达,部队和地方还不能直接通电话,两地分居的他们只能靠书信联系。为了让爱人安心在部队工作,她常在信中劝慰爱人,不要为家里和父母分心,她会料理好家务、照顾好公婆。女儿出生后,她一边工作,一边还要独自一人承担着抚育女儿的重任。那时候,他们夫妻双方的父母都住在乡下。为了慰藉老人思念儿子之心,每到周末,她就带着可爱的女儿去看望公婆,让老人怡享天伦之乐。每到过年过节,她都要准备两份礼物,先去看望公婆,再去孝敬自己的父母。8年里,爱人没在家过一个中秋节,每次她都会提前一星期为他寄去家乡的月饼和录有女儿唱歌的磁带,让爱人在中秋节前收到一份满载沉甸甸的爱的包裹。

  1994年,爱人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农村派出所工作。基层派出所的工作没白天黑夜之分,没有周末休息一说,更谈不上照顾家庭及双方父母。女儿已经上小学了,从接送上学、安排孩子的生活到辅导孩子功课,爱人都顾不上。她特别能理解爱人的工作性质,总是毫无怨言地尽力给予支持。节假日农村人口大量返乡过节,也是治安案件发生的高峰期。爱人的职务从派出所普通民警到指导员,再到所长,记不清有多少个中秋、春节,爱人都留在派出所里值班。每逢过年,刘就亲自下厨,做上一桌丰盛的饭菜,为公婆一家人营造了温馨、热闹的节日氛围。然后她再带着女儿赶到派出所,让爱人在大年初一吃上她亲手包的饺子。

  二、是儿媳也是“闺女”,她勇担家庭重任,营造和谐家风

  爱人在部队时,刘公婆对她说:儿子不在家,你就是我们家的闺女。她暗想:人家把我当闺女,我要象对待自己父母一样孝敬他们,做个贴心的女儿。每逢佳节倍思亲。过年时婆婆常因为想念儿子而偷偷地流泪。她隐忍着自己的思念之苦,反劝婆婆:“部队就像个大家庭,过年什么都不缺,还很热闹。再说您儿子在部队是干部,有出息,您应该感到光荣才对。”听了儿媳的劝解,婆婆的心里宽慰了很多。在公婆的大家庭里,不管大事小事,公婆总是喜欢先和她商量,有什么心事也愿意向她倾述,家里有什么难题,她总会主动站出来想办法解决。刚结婚时,两个小姑子一个在城里上学,一个在城里上班。没有住的地方,她就主动让两个小姑子和她一起挤在30多*米的小房子里,一直到她们成家。在生活上、学习上和工作上,刘悉心关心和帮助她们,从没闹过矛盾,外人都以为她们是亲姐妹。

  公婆年岁渐高,身体经常生病。为方便照顾他们,她和爱人商量,把公婆接进县城生活。刘母亲七年前不幸去世,父亲住在80里外的乡下,婆婆身体也不好,经常住院。为了照顾好父亲和婆婆,她经常在周末两头奔波,尽心尽力侍候老人。3年前,80多岁的婆婆得了肝病,多次住院。每到周末,她就整天整夜的守护老人。家人劝她晚上去休息,她说:*时我上班,不能尽孝,周末就让我多守些时间吧。婆婆在肝病后期,一夜要大小便七八次,她从不嫌脏怕累,给老人擦洗身体,清理衣被上的脏物,详细记录夜间情况。医生和邻床的病友对老太太说,你女儿心真细。

  三、尊老爱幼,善待邻里

  古有名句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刘正是这样做的。她有一位老太太邻居,七十多岁了,儿子有点弱智,常年在外省建筑工地打工。儿媳已过世,留下了两个也弱智的小女孩,跟着老太太生活,一个10岁,一个13岁。老太太体弱多病,尽管*已将他们列入低保救助对象,但一家人日子过得还是很艰辛。刘看着他们困难,就经常送些食品和衣物给她们。特别是看到两个小女孩不会照顾自己,头发经常脏兮兮的。刘就利用双休日或中午时间为小女孩洗头。小女孩头发又长又乱,她就学着为她们理发。她还教会她们生活常识,教她们作为女孩子在生活中应该注意的事情。邻居老太太感动地说:“常言说‘帮人家孩子一把,自己家孩子长一拃’(zha第三声,一种长度的计量单位,张开大拇指和中指的距离),难怪你家孩子这么可人疼!”她做善事从来不考虑回报。但正是她的身教言传,使得女儿既善良又懂事。她的教育理念是:“爱孩子就教孩子要有一颗真诚善良的心,这才是传给孩子的无价之宝。”刘居住的巷内有一段路,曾经坑洼不*,她便和爱人带头捐款、出力把路修好。路两旁长出许多野草杂树,她就和爱人买来镰刀锄头清理干净。她们夫妻的爱心善行赢得了邻里的尊敬和信任,巷内15户人家有了什么事或有了矛盾,都愿意找她说说,找她出面调解。

  像这些*常而又不*凡的小事,对刘来说真是不胜枚举。但正是这些数不完的小事,彰显着刘孝善修身的人格!

  在漫长的人生岁月里,虽然和5位长辈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市乡村民竭尽孝道,让他们安度晚年,用爱弹奏出一曲动人的敬老爱老之歌,成为三里五乡的佳话。

  养父母疼爱有加的日子51年前,市乡村无儿无女的张西阁夫妇领养了一个婴儿,他就是。那时在北京建委工作,每次回到老家,总会给年幼的买回有趣的儿童读物和玩具。养父母的疼爱使享受到了家庭的温

  暖和快乐。在养父母的操持下,20岁那一年,与善良淳朴的农村姑娘张凤菊喜结良缘,不久,也退休回到了老家,一家人过着温馨、和睦的生活。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孝子,夫妻两人把父母的饮食起居安排得井井有条:早晨,会陪同养父母一起遛弯;中午,张凤菊会给双亲做一手可口的饭菜;傍晚,一家人会围坐在一起笑谈村庄的趣闻轶事……

  把多病的叔婶接到家中1983年春,74岁的养母突发脑溢血去世了。这年夏天,二叔家的房子因年久失修已经多处漏雨。二叔没有孩子,看到叔叔、婶婶体弱多病,他干脆把二老接到自家的小院里奉养起来。父亲爱吃饺子,二叔爱吃面条,总是想方设法满足长辈的要求。逢年过节,总会给3位长辈添置新衣、改善伙食。1985年秋天,婶婶患上了脑血栓、半身不遂,在长达8个多月的时间里,卧床不起。不嫌脏、不嫌累,像对待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婶婶,直到婶婶去世。二婶去世后,、弟兄二人白天在一起吃饭,晚上在一个炕上睡觉,日子过得倒也舒心。两位老人怕冷,夫妻每年冬天都会早早地为他们生好火炕、做好御冬的棉衣。10个春秋匆匆消逝,1996年底临近除夕,82岁的因心脏病突发住进了医院,也是在病床前服侍老人,一周后老人走了,也消瘦了许多。

  把单身的舅舅也接进了家养父去世后,二叔神情很抑郁,脸上也没有了往日的笑容。为了让叔叔有个伴,也为了照顾单身一人的舅舅,把73岁的舅舅孟玉曙也接到了自家的小院里。,84岁的含笑离开了人世。村民何小忙说,的二叔活了84岁,这多亏了计香两口子的精心伺候啊!计香这孩子特孝顺,亲生儿子也不过如此啊!去年夏天,84岁的孟玉曙老人患了脑血栓,夫妻侍奉老人比往日更精心了,一口一口地给老人喂饭,接屎接尿,从没有嫌弃过他。老人脾气很倔,有时也会与两人顶几句嘴,但夫妻不气不恼,坚持为老人洗衣、做饭、洗澡、换衣、拆洗被褥。

  真情感动许多人一晃30年过去了,先后送走了与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4位老人,他也从20岁出头的毛头小伙变成一个51岁的中年人,额角的皱纹和头顶的白发写满了人生的沧桑。与5位老人之间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的真情感动了许多人,他也成了三里五乡孝顺老人的典范和榜样。

  说起蔡云德,道*区泰园巷的居民都知道,这是一个孝敬婆婆的好媳妇。

  蔡云德今年69岁了,自1963年结婚以来,蔡云德一直和婆婆*珍住在一起,四十多年中,她尽心尽力照顾自己的婆婆。婆婆如今已经98岁了,身体经常生病,当婆婆病了时,蔡云德一刻不离地在婆婆身边伺候;婆婆闹情绪,不管是谁的错,蔡云德总是耐着性子,变着花样逗婆婆开心。

  每天早晨,蔡云德总是先给婆婆做好婆婆喜欢吃的早点,等婆婆吃好了再给丈夫和孩子们做早饭。逢年过节对蔡云德来说是最忙活的日子了,婆婆家的亲人都会到家里来过节,房子顿时显得异常拥挤,蔡云德总是屋里屋外、任劳任怨地忙活,没有丝毫怨言,用她自己的话说:“人多人气旺,这是咱家的福气!”

  婆婆身体好的时候,整天笑哈哈逢人就说:我有一个好“女儿”,这是我的福气。

  多年来,婆婆由于年龄原因,行动不便,需要人一刻不离的进行照顾。蔡云德退休了,更加用爱心、耐心、细心的照顾老人,伺候着老人的起居生活。老人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逢年过节聚在一起时,老人总在夸着蔡云德。在蔡云德的精心照顾下,现在老人身体还算可以,能够拄着拐棍行走,蔡云德无怨无悔的细心照顾着老人的起居生活。每天和老人坐在一起唠家常,陪着老人看电视。尤其在老人生病的时候,蔡云德照顾得更是无微不至,老人见人总是在念叨:“不知是哪辈子修来的福气,我家有这么好的一个儿媳妇。”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在青海玉树地震捐款活动中,这位九十六岁高龄的老人通过看电视,要儿媳蔡云德到社区来为她捐款一百元,向青海地震灾区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老人的爱心感动着社区的每一个人。

  四十多年来,蔡云德始终如一的悉心照顾着年迈的婆婆,以实际行动感动着家人,感动着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大家从心里对她表示由衷的称赞和敬佩。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体现了当代女性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她的事迹,也影响着道*区的广大居民,大家以她为榜样,在社区形成了尊老爱老、构建和谐家庭的好风气。道*区居委会组织广大居民学习了蔡云德同志先进事迹,并号召广大居民向她学习,树立榜样。通过活动开展,在社区掀起了一个尊老、爱老、敬老的高潮,大力弘扬孝敬老人的高尚美德。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2

  说起蔡云德,道*区泰园巷的居民都知道,这是一个孝敬婆婆的好媳妇。

  蔡云德今年69岁了,自1963年结婚以来,蔡云德一直和婆婆*珍住在一起,四十多年中,她尽心尽力照顾自己的婆婆。婆婆如今已经98岁了,身体经常生病,当婆婆病了时,蔡云德一刻不离地在婆婆身边伺候;婆婆闹情绪,不管是谁的错,蔡云德总是耐着性子,变着花样逗婆婆开心。

  每天早晨,蔡云德总是先给婆婆做好婆婆喜欢吃的早点,等婆婆吃好了再给丈夫和孩子们做早饭。逢年过节对蔡云德来说是最忙活的日子了,婆婆家的亲人都会到家里来过节,房子顿时显得异常拥挤,蔡云德总是屋里屋外、任劳任怨地忙活,没有丝毫怨言,用她自己的话说:“人多人气旺,这是咱家的福气!”

  婆婆身体好的时候,整天笑哈哈逢人就说:我有一个好“女儿”,这是我的福气。

  多年来,婆婆由于年龄原因,行动不便,需要人一刻不离的进行照顾。蔡云德退休了,更加用爱心、耐心、细心的照顾老人,伺候着老人的起居生活。老人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逢年过节聚在一起时,老人总在夸着蔡云德。在蔡云德的精心照顾下,现在老人身体还算可以,能够拄着拐棍行走,蔡云德无怨无悔的细心照顾着老人的起居生活。每天和老人坐在一起唠家常,陪着老人看电视。尤其在老人生病的时候,蔡云德照顾得更是无微不至,老人见人总是在念叨:“不知是哪辈子修来的福气,我家有这么好的一个儿媳妇。”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在青海玉树地震捐款活动中,这位九十六岁高龄的老人通过看电视,要儿媳蔡云德到社区来为她捐款一百元,向青海地震灾区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老人的爱心感动着社区的每一个人。

  四十多年来,蔡云德始终如一的悉心照顾着年迈的婆婆,以实际行动感动着家人,感动着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大家从心里对她表示由衷的称赞和敬佩。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体现了当代女性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她的事迹,也影响着道*区的广大居民,大家以她为榜样,在社区形成了尊老爱老、构建和谐家庭的好风气。道*区居委会组织广大居民学习了蔡云德同志先进事迹,并号召广大居民向她学习,树立榜样。通过活动开展,在社区掀起了一个尊老、爱老、敬老的高潮,大力弘扬孝敬老人的高尚美德。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

  某某某,,镇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在特殊家庭状况下,用一双辛勤的手和她那颗善良的心,支撑了一个常人难以维持的家庭,赡养了本不该由她赡养的一个个老人,受到了民众的好评。

  现年48岁的,小巧玲珑,性格刚强,心直口快。自进了婆家门就与婆婆一起承担起这个特殊家庭的特殊家务。她家当时的家庭状况是:公公重病在身,常年卧床不起;一个70多

  岁的远房奶奶,行走不便;一个双目失明的远房的光棍大伯哥;还有一个70多岁的姑母,自姑夫死后也一直在这个家中。这些老人,由于年老多病,性格怪异,她对每个老人都象照应自己的老人一样。*时除了忙地里的活,几乎全部精力都用在了老人身上,哪个老人身体不好,哪个老人心里不痛快,她都细心的去照顾,还时常将瞎子大伯领出来晒晒太阳,为奶奶和姑母洗脸、梳头更是常事,这样一个复杂的家庭,硬是让她安排的井井有条。老人们整天赞不绝口,逢人便夸:我们娶了个好媳妇。特别是几个老人重病时,她更是日夜守护、照顾地无微不至,直至老人临终。大伯哥重病时,大小便不能自理,她硬是用纸垫网手一把把的从被里向外抓,大伯哥实在觉得难为情,就用手势阻止,但她却说:“这怕什么,人有病了,就不必去讲究这么多,你没有更近的亲人,我就算你的亲人了,这事我不干叫谁去干”,大伯哥有感动的哭了,在场的人也都哭了。诸如此类,太多太多……*常家务不*常,结婚至今30年,照应老人30载,用她的辛勤、善良、孝心送走一个个老人,换来了一声声赞扬。

  现在的,仍然照应着80多岁的姑姑和时常回家近80岁的三叔三婶(台胞),她的脸上还是那样时常带着微笑,做着*常的家务。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在30年的漫长岁月中,硬是无怨无悔地实践着她的贤孝美德,成为一方楷模。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道德之本,是家庭美满和睦、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石。在武山县桦林乡孙堡村,有一位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十年如一日照顾着全家老小的衣食起居,无怨无悔,家庭团结和睦,遵纪守法,积极进取,乐于助人,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她叫高富珍,今年32岁,一名普通的孙堡村村民,用自己勤劳双手描绘了一幅孝老爱亲的动人画卷。

  孝敬父母

  她照顾老人多年,毫无怨言,主动承担起赡养老人的所有重担,总是自觉自愿,无怨无悔。现在的老人年事已高,由于长期的操劳身体落下了多种的疾病,在老人的屋子里,老人的生活必需品一应俱全,老人的衣服、被褥洗得干干净净,邻里看见了无不夸赞,连老人也觉得自己的生活太幸福了。高富珍每天有空时就会陪在老人身边,和老人拉家常、谈琐事,让老人摆脱孤单和寂寞。

  她对孝的理解是:“老人把儿女养大不容易,儿女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应该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价”。尽管她为了生活,工作很忙很辛苦,但她对老人的关心照料从不掉以轻心,除了做好适合老人的可口饭菜和滋补食品外,还经常为婆婆梳洗。每当外出前她都会再三叮嘱家人好好照顾婆婆。婆婆有病了,她和儿女们一道送婆婆上医院就诊,每次送婆婆上医院,不知道情况的人还以为婆婆是她的母亲。

  关爱子女

  高富珍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两个儿子年纪尚小,但她自小就培养他们吃苦耐劳、辛勤劳动的精神。她一个不仅要照顾年迈的婆婆和辛苦劳作的丈夫的衣食起居,还要时刻照看好尚且年幼的两个小孩,没有一刻能够闲着。为了给两个孩子营造一个良好家庭环境,培养孩子好性格好习惯,让孩子感受到爱,身心健康地成长,她不管有多苦、有多累,从来不争嘴吵架,每次带给孩子的都是笑逐颜开,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高富珍让全家人*育思想,不娇纵、溺爱孩子,既教孩子学知识,又教他学做人,要创造一个温馨、和谐、宁静的家庭育人环境,让孩子能健康地成长。为了让孩子从小孝敬老人、尊敬长辈,对人有礼貌,高富珍夫妻俩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感染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给机会让他孝敬长辈;发现他对人有不敬的行为及时教育、引导,使他学会辨明是非,改正缺点。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高富珍总会认真教孩子扫地、擦家俱等家务事,尽量给机会让他做力所能及的事。

  夫妻和睦

  尽管高富珍夫妇生活并不是非常富裕,但他们夫妻相互关爱、相互支持,一起承载起生活的重压。他们一直以来相亲、相敬、相爱,真诚相处,建立起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常言道:“顺者为孝”,老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每当这个时候,她就对丈夫说,不要和老人计较小节,尊敬

  老人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虽然有些话我们不爱听,但婆婆绝无恶意,我们要耐心听,等听完再作解释,这样就会化解误会。她矢志不渝的用自己的大爱使得一家人舒心愉快地生活,以自己崇高的道德素养演绎着人间纯真的孝德情怀。

  家庭和谐

  在高富珍家中,老人、夫妻、孩子一家人和睦相处,处处洋溢出幸福和美满。高富珍是一位勇担家庭责任的楷模,夫妻和睦、家庭和谐是该家庭的良好的家规与家风,全家人互相尊重,互敬互爱。晚辈对长辈尊敬、孝顺,长辈对晚辈爱护,婆媳之间、妯娌之间关系十分亲近,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和睦家庭。

  作为儿媳,他尊敬老人,关心老人,孝顺老人,在忙碌的工作过程中仍然坚持抽空陪伴老人,是出了名的好儿媳;作为妻子,他关爱丈夫,与丈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夫妻感情融洽,从不为小事争吵;作为目前,她以身作则,注重对孩子的教育。

  群众颂扬

  作为媳妇,她克尽孝道,对老人嘘寒问暖,还经常陪伴老人谈心,做他们精神上的支柱;作为母亲,她慈爱但不溺爱,在照顾好儿子的同时,还担负起教育孩子成材的重任;作为妻子,她是“贤内助”的最佳代言人,为了减轻丈夫的工作压力,她一力承担起家庭的所有事务,把家中的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条,从不让丈夫因家事分心而影响工作。在众多的亲戚朋友关系中,她做到以诚相待,对双方父母,都孝敬

  有加,对兄妹的子女,她们均视如己出。在任何地方,都能做到尊老爱幼,她始终铭记着“吃水不忘挖井人”,她关心老人,关心弱势群体,积极帮助困难户、贫困户和残疾人。她不仅孝敬家中的老人,对乡亲更是和蔼可亲,关怀备至,她能够善待乡邻,帮助他们排扰解难,邻里关系亲如弟兄,情同手足,得到了全村人的一致好评。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3

  唐金凤

  唐金凤,女,遂宁市船山区新桥镇人。一名出生在遂宁农家的普通80后女子,她在明知男友身患绝症、可能生命短暂之时,毅然拒绝男友的分手要求,主动求婚,携手新郎一起步入婚姻的红地毯,甘愿厮守一生,演绎了一幕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20**年,船山区新桥镇的唐金凤与李应辉相识相恋。20**年12月初,李应辉突然被查出身患肝癌,已到中期。在男友被查出病情半个月后,一场温馨而感人的婚礼在他们老家举行,诉说着她的爱情誓言:她要与身患肝癌的爱人不离不弃,相伴一生!爱人至真至善至美的抉择,给了李应辉重新面对生活、面对生命的勇气。目前,李应辉的病情已基本稳定,二人婚后生活十分甜蜜,并计划明年要一个孩子。唐金凤最大的心愿就是:“不管未来的路怎样,我都愿意和老公相守相依,一直走下去。”曾荣获“大爱遂宁”感恩奉献人物荣誉称号。

  马俊*

  马俊*,女,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四川航天世都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在与命运的挑战中高高地昂起头,用爱心与孝心感动了众人,用一个女人朴实无华的情怀,书写了孝老爱亲的人生履历。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马俊*的丈夫李孟海常年工作在巴山深处。17年来,她用自己不到1。5米的身高、不足80斤体重的瘦弱身躯,挑起了照顾年迈多病的公婆与瘫痪在床的大姑子的重担。公公住院期间,她每天早上不到六点就起床,到医院陪公公做化疗,陪他说话聊天。为了照顾好瘫痪的大姑子,鼓励并支持她学习蜀绣,马俊*每天坚持送她上课,推着轮椅陪她散步、聊天。在婆婆突发心脏病住院期间,她起早摸黑照顾她,主动学习按摩技术,每天给老人抚胸捶背,暖手按脚。因为马俊*的辛勤付出,一家人其乐融融。曾荣获*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感动航天职工家属”荣誉称号。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4

  我叫**×,家住**镇水泥预制厂,在**一中工作,上有八十多岁的奶奶和五十多岁的父母,全家总共有八口人。多年以来,夫妻二人在孝敬父母,兄妹和睦,邻里团结,遵纪守法等方面做了一点应该做的事情,下面就几个方面作以下汇报:

  一、孝敬父母

  我和妻子潘柯是XX年初结婚,至今已有四年了,一直和父母同住一个院、同吃一锅饭.我门是这样想的:父母岁数都大了,他门一辈子经历的苦难不可胜数,可想而知。随着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了勃勃生机,我门的日子是越过越好、越来越红火,但我门绝不能因为生活好了而忘记生我、养我的父母,是他门给了我生命,抚养我门*,是他门带我步入社会,教我怎样作人,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作人最起码的标准,人人都要有一颗善良的尊重父母的心,我门的良知不但仅埋再心里,更重要的是落实再行动上,精心赡养我门的父母与奶奶。奶奶从年青时身体就不好,有胃炎等疾病,每年都要住几次院,爸爸工作忙,每当这个时候,都是我第一个带奶奶去医院,尽管我的工作也很忙,但每次都是坚持到奶奶病情稳定、痊愈后才离开病房。今年夏季的一个傍晚,天上的雨哗哗的下个不停,突然听到我的妻子焦急地喊:"您快来呀,咱奶病了"我立即赶到奶奶的房间,看到奶奶吃力地低这头,呕吐不止.我没有再多想,立马撑起雨伞,找车把她送到了医院,楼上楼下拿药、输水,一直忙到下半夜一点多钟,直到奶奶病情稳定下来,这才喘了一口气。常言道:"顺者为孝",老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每当这个时候,我都和妻子、女儿讲,不能和老人计较小节,尊敬老人是我门的传统美德.虽然有些话年轻人不爱听,但绝无恶意,我门要耐心听,等听完再作解释,这样就会化解某些误会.所以结婚几年来,一家人关系一直很融洽,从没红过脸、吵过架.好心就有好报,我门对父母、奶奶的精心照料,同时也换取了她们对我门儿孙的疼爱,每当工作都忙的时候,父母总是能给我门烧好开水、作好饭菜,奶奶还能照顾好小孩子,使我门安心工作.

  二、兄弟团结、妯娌和睦

  我们堂兄弟六个,虽然都已分家过日子,各自有各自的家庭,但我门是分家不分心,每当家庭有事或困难的时候,总能聚到一起共同商量解决困难的办法,特别是对待老人的问题上,我门都是争先恐后地孝敬她们。比如:每当奶奶住院交药费的时候,我们兄弟六人都是争这去交钱,争着在医院照奶奶。我们之间相互谦让、相互体谅,从不为鸡毛蒜皮的事计较,都本着以和为贵的态度对待对方,每年孝敬父母赡养费都是多给。您敬我一尺、我敬您一丈,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兄弟之间、妯娌之间从不因一些锁碎的小事而破坏家庭和睦.有些兄弟之间、妯娌之间闹矛盾都是小事引起,他门之间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什么也没得到,到是受到了别人的指责,是背着不忠不孝的骂名,最终走上法庭.我门要本这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的态度,本这吃亏是福的心态.这样才能处理好他门兄弟之间、我门妯娌之间的关系."这些年来,正是她门的高风亮节,大仁大义的作法,使我门这个大家庭和睦幸福,让四邻羡慕,并且的到大家的交口称赞。

  三、邻里关系

  我的家住再一个不太大的院子里,周围有零几户人家,这些年来,我门家从未和邻里产生矛盾,大家都本这和*共处相互尊重的原则,一家有难、多家支援,把邻里关系处理的很不错,我门有一个邻居是从外地搬来的,家境较为贫寒,他的儿子经人介绍毫不容易找了个对象,但家里穷的连见面礼都拿不出来,最后还是我给了他二千钱才应付过去,后来结婚,照旧拿不出钱办喜事,为成就这对青年的婚事,我再一次毫不犹豫的拿出二千元钱来,帮他门办了婚事,使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感动得他门的老母亲逢人就讲、见人就夸,讲我是天底下最好的人.

  四、遵纪守法

  我们一家人在工作、生活等社会活动中,总是能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村规民约,积极交纳社会公益款,从未出现过任何违法乱纪的现象,我也多次被评为**一中党支部的优秀党员。

  作为一名*员,一名有为的青年,尊敬老人、爱护老人、关心老人,是我们年轻人应该保持的优良传统,我也做了一些自己应该做的事,但比起好的家庭来还差得很远,今后还要更加努力,争取做得更好,努力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美德。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5

  供销社经济发展科副科长,是个让人一见过目不忘的、个头高条、美丽漂亮的中年女性。多年来,她在出色的完成单位本职工作的同时,用真情悉心孝敬公婆,为老人排忧解难,为年迈的父母撑起一片睛朗的天;用真心教育着聪明可爱的儿子,是儿子的第一任好“老师”,在儿子的成长中托起一片风帆;用真爱全心支持着丈夫的工作,为丈夫奔波忙碌,是丈夫工作生活中温馨的“港湾”,展现了一个东方女性的善良和贤惠。

  公婆说:“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媳妇”

  1985年,邹春凤带着女孩的纯真走进了这个家庭,20多年来,她默默地为这个家任劳任怨地奉献着。

  邹春凤丈夫是家中的长子,因此在赡养老人问题上,邹春凤对丈夫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小事不计较,大事做表率”。只要老人有困难,她总是第一个出现。

  为了让公婆安度晚年,,她为公婆在市内买下楼房。为了给公婆一个舒适的环境,她每周到公婆家里打扫房子,把家里收拾得干净整洁;为了让公婆增加营养,她就隔三差五变换着花样给老人做菜;为了排除公婆寂寞的心情,她经常利用周未陪老人外出散心;每年春秋和过年过节,给两位老人里里外外换个新,老人嘴上说不要乱花钱,但心里乐开了花,总是乐呵呵的,在老战友面前也扬眉吐气了。公婆常说“有这样的好媳妇,是我们前生修来的福分。”

  6月5日婆婆外出突发过敏,当帮忙人问她家在哪时,她脱口而出的不是儿女的联系方式,而是儿媳邹春凤的联系方式。

  有一次,婆婆生病,她为了让婆婆早日康复,每天下班后无论多忙多累,她都要去照顾婆婆。每天为婆婆喂水喂饭,洗洗涮涮。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婆婆在床上最长躺的三个月。她为婆婆洗澡、梳头、理发、捶背,剪指甲,精心侍侯,从不厌烦。婆婆逢人便说:“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媳妇,我家春凤待我比亲闺女还亲。”为照顾卧病在床的婆婆,她很少走娘家,偶尔去一趟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每次看着老母亲恋恋不舍的表情,她的心中就有说不出的愧疚。

  如今,公婆都已经80高龄,在她的悉心照顾下,身体健康、精神舒畅,走起路来根本不象80岁的老人,邻居说他们有福气,婆婆说:“都是媳妇照顾的好”。而她却说:“爸妈,作为小辈,我们孝敬你们是应该的,为什么非要让别人知道呢?”

  儿子说:“妈妈是我最好的老师”

  她深深懂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子女。儿子从小到大,她没有过多的唠叨,也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影响儿子。在她的影响下,儿子小小年纪就充满孝心、爱心、上进心。每次买了儿子最喜欢吃的东西,儿子总是先拿给爷爷奶奶吃,爷爷奶奶不吃就硬往他们嘴里填;爸爸不在家的日子,爷爷病了,儿子一晚上不离爷爷左右,把爷爷感动的直掉眼泪;儿子上学、放学的路上常常会遇到一些行乞的残疾人,每次他都会把自己的零花钱全部送给他们;学校组织给困难或患病的学生捐款,儿子捐的总要比别人多;坐公交车遇到老人时,儿子赶快让座并把老人搀扶到座位上;下雨天,儿子总是主动把雨伞让给离家远的同学。如今,已经大学毕业的儿子一个人在乌鲁木齐打拼,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她经常教育儿子,要自己努力认认真真做事,要礼貌特人,尊重领导、同事等。通过她的悉心教导和鼓励,儿子能正确地处理各种困难和问题,为自己理想事业努力勤奋的工作着。

  丈夫说:“她的支持是我努力工作的动力”

  丈夫从事工作,她了解丈夫、理解丈夫,为了支持丈夫干好工作,她承揽了全部家务。为了做家务,这么多年她中午从不睡午觉,晚上忙到12点多。为丈夫工作性质的原因,经常出差,为了让丈夫安心在外工作,公婆病了,儿子病了,自己颈椎疼的抬不起了......她都一个人扛着,从来不告诉在外出差的丈夫。

  人常说“患难见真情”,20**年7月丈夫不幸遇到火灾,造成全身十几处骨折,几处烧伤。因伤情严重,有时候脾气不太好,她总是无怨无悔地悉心照顾着。前期丈夫不能下地,她守在丈夫床前,精心照料,端屎端尿……没有一句怨言。出院后,丈夫不明原因全身痛痒,她跑遍了五师、州市大小医院,请大夫到家给丈夫看病,找多少药方,抓了多少中药煎熬喝了但效果不好,没有办法的她就一晚上无数次给丈夫用手搔痒。丈夫病情稍有好转,她就鼓励丈夫多活动,避免长期卧床肌肉萎缩,一日三餐丈夫想吃什么,她就赶紧做什么,为怕丈夫寂寞,她买来许多丈夫爱看的书,让他在床上看,打消病痛的折魔。

  同事说:“她待我们情同姐妹”

  她说能在一起共事是缘分,她把同事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无论谁有困难她都毫不犹豫地去帮助。几年前,单位一位同事下午下班后突患急病,因其丈夫一时赶不回来,她就把同事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交给丈夫看管,自己在医院照看病人,直到病人家属赶来接管病人,她才回家。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6

  一、黄**同志是我单位推荐的孝老爱亲模范,主要事迹摘要如下:

  1、常怀感恩之心,关心父母衣食住行,在兄弟姊妹中起带头作用,不攀不比,尽心尽力,让父母丰衣足食过晚年。

  2、长达七八年的时光里,家庭遭遇了一连串的不幸,母亲身患重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妻子身患绝症长期救治几乎失去生活信念,哥哥不幸去逝、弟弟家庭变故陷入困境,自我也患糖尿病,仍坚持岗位,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独自承担起照顾、护理母亲、妻子的全部职责,在救治过程中,不怕苦,不怕累,不嫌脏,不惜钱财,给重病中的亲人以真切的亲情和人道的关怀;多年来陪护妻子治疗和养护,鼓励妻子战胜疾病痛苦,树立生活信念,除此之个,还给予困难中的姊妹以力所能及的扶助。

  黄**同志出生于1962年,父母生育兄弟姐妹四人,他排行第三;那时农村家庭经济普遍比较困难,他长大*,成家立业,深知父母将儿女养育*所付出的千辛万苦,所经历的千难万险,对父母常怀感恩之心,他关心父母衣食住行,在兄弟姊妹中起带头作用,不攀不比,尽心尽力尽责,让父母丰衣足食过晚年;他常说“百善孝为先”,身体力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弘扬孝亲敬老精神,培养后代孝亲养老的优秀品德,为礼貌家庭、和谐社会做出了用心贡献。[由.duanmeiwen.com整理]

  自2007年至今长达七八年的时光里,他的家庭先后遭遇不幸际遇。先是年老的`母亲身患多种疾病,大小便失禁,之后恶化成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当时他在单位担任执法队长职务常有外勤,忙完本职工作总是匆忙回家照顾母亲;但屋漏偏遭连夜雨,2008年春,年仅46岁的妻子患卵巢癌并已进入晚期,不仅仅如此,哥哥不幸去逝,孀居的嫂子带着尚未成家的侄儿经济也有些困难,弟弟也因家庭变故陷入经济困境,之后自已又患了较为严重的糖尿病,必需治疗。

  在这种状况下,组织和领导给予他及时的关怀和照顾,他被委派到非公有制单位“银河数控”任党支部*。尽管如此,独自撑持起这样一个家庭,所面临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母亲瘫痪在床,他体谅兄弟姊妹的难处,承担起母亲所有医治费用的同时,堂堂男儿独自担负起照顾、护理母亲的全部职责,大小便的清理、揉肩捶背、洗澡擦身的日常护理他都是亲自动手,为了让母亲呼吸新鲜空气,他买来轮椅推着母亲外出晒太阳,怕母亲生褥疮,他买来气垫床并亲自为母亲做按摩;他爱母亲,只要母亲活着,他吃苦、受累也心甘情愿;母亲多次病危,他都及时送到医院救治,<莲山课件>尽可能挽留她的生命;母亲医治无效逝世,他为母亲办理丧事,老人入土为安,他常怀念于心,追思母亲恩德。

  在孝敬自我父母的同时,也以“老吾老及人之老”之心关爱帮忙有困难的老人。一天,他接到千里之外的一个求助电话,一位在外地工作的朋友,独居家中、八十多岁的母亲突发中风,急需送医院救治,尽管这位朋友与他*日没有往来,但他在安抚朋友的同时,以最快的速度赶到老人家中,将老人送到医疗条件较好的医院治疗,并垫付门诊费和押金,直到病人的亲属赶来才离开。由于救治及时,老人得已康复,目前生活完全自理。

  妻子患的是卵巢癌,发现的时候已是晚期,严重的病情和即将应对的治疗中的痛苦使妻子几乎失去生活信念;一日夫妻百日恩,二十多年的夫妻更是情深义重的,“执子之手,与子皆老”,他用真情感动着妻子,多年来陪护妻子治病、养护,鼓励妻子战胜疾病痛苦,树立生活信念。在医生的推荐下,他的妻子先后理解了近20个疗程的化疗和3次生物疗程;每次化疗之后,他都亲自护理,应对因疾病折磨得烦燥不安脾气古怪的妻子,他怀着心疼与爱怜任劳任怨、精心陪护。为了争取妻子生命的延续,他先后带妻子奔走于南京、广州、重庆、长沙、益阳、湖北等地,求医问药,不辞艰辛。当打听到一种叫“野生猕猴桃树根”对癌症有缓解作用的时,亲自开车数百里到茶林县,请当地药农带领他到原始森林中寻找。在他的精心关怀和照顾下,妻子鼓起生命的风帆,顽强战胜疾病痛苦,乐观生活,常参与练气功、打军鼓等有益健康的活动,创造了晚期癌症病人生命延续的奇迹。

  黄**同志尊老敬亲的事迹感动着他的亲人、同事、邻里,是当之无愧的尊老敬亲道德模范。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7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在我们家就有这样一个孝老、爱老的好榜样,他就是我的弟弟——李文钊。弟弟是华山旅游公司华山自来水厂的一名普通职工,1976年出生,现年37岁。他用真爱勾勒了倾注与付予的光环,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孝老爱亲的美德。近两年来如一日,不辞辛劳孝敬长辈,无微不至照料生活不能自理的父亲,尽心竭力赡养年长的母亲,他用真情无私的付出在我们家和单位同事及体委家属区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面对困难勇于担当

  XX年6月30日早,父亲突发脑溢血住院,医生说父亲脑出血位置不好,压迫了右侧肢体不能动,也说不了话。父亲生病时63岁,身体一直很硬朗,刚退休,正是享受晚年幸福的时候怎么说病就病成这个样子了!全家人都无法接受这个残苦的现实,但又不得不面对现实,接受事实。生病住院期间,弟弟精心照顾父亲,亲力亲为,每天给他变着花样做饭菜,学习脑出血病人护理知识,从生活、精神等多方面对父亲照顾的无微不至。父亲的病恢复的较好,15天后就能在家人的协助下下地活动、自己用勺子吃饭和我们正常交流。就在医院决定让第二天出院的前一天晚上,父亲精神很差,晚上睡不着觉,一晚上都很紧张,汗出的不停,但意识还清楚,第二天早上做CT检查后诊断同位置对应的右侧又出血了,而且比第一次出血量多,这对我们家人来说就是一个晴天霹雳,感觉天都塌了下来。父亲睡在病床上和植物人一样,眼睛连眨都不眨一下,高烧近39度,每天嗜睡,不能和我们交流,神志和意识也不清。此时,我们只祈求老天保佑父亲躲过这一劫,早日醒过来。这个时候最可怜的就是母亲了,她整日以泪洗面,给我们说:“你爸刚退休,正是享福的时候,他病后,我现在看着家里的所有东西都感觉是多余的”。医生告诉弟弟,父亲的情况不好,要有思想准备。拿着病危通知单,弟弟化悲痛为力量,他说:“只要有一线希望,绝不放弃治疗,就是把卖房子卖了也要给父亲看病”。他还开导母亲说:“我爸虽然有病了,但咱家的生活还得继续,不能因我爸有病而影响咱家的正常生活,凡事都有我呢,你不用担心,你每天该锻炼就去锻炼,该逛街就去逛街,把你自己身体搞好是最重要的了”。

  积极筹钱全力医治

  近两年来,先后在华阴市人民医院、西安西京医院ICU重症监护室、陕西省中医院、陕西省荣复军人康复医院、唐都医院、交大一附属医院给父亲医治。弟弟在网上查,到处打听什么药物能让父亲恢复快些,得知神经节甘脂对脑神经好时,他要求医生给父亲打营养神经的神经节甘脂,这个药不在医保促销范围,一支就200多,他没说一句嫌药费高的话。医生叮嘱,脑神经被破坏后,想要修复是很困难的,主要还在于病人自己加强锻炼和家属后期护理。为防止褥疮,他给父亲买了气垫床;为了不让脚变形,给父亲买了矫正鞋;还买了康复器材(站床、脚蹬车)、能看到视频的随身听、专用洗脚盆、泡脚的中药、理发工具、刮痧板等,只要父亲说想吃什么,弟弟从不算计花钱多少就给父亲买,凡是对父亲病好的药物或是康复治疗他都让医生给父亲做。每到一家医院都得花费不少的费用,都得付出很大的心血。但弟弟没让母亲和我担忧,也从没有怨言和不满话。他四处筹钱给父亲看病,亲朋好友知道父亲的病后,他们既出钱又出力,帮我家度过了这个难关。从父亲病危到现在能正常同我们交流,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是一个多么不易的过程啊!从父亲去年生病到现在已1年多了,这期间,弟弟承受着精神与身体的双重压力,来回奔波于医院和家之间,他瘦了好多。回想起父亲生病所度过的日日夜夜,真不敢想像是怎么挺过来的。在全家人的不离不弃、相互鼓励支持和亲朋好友的关心与帮助下,父亲终于过了鬼门关。这是上苍在眷顾我们,给我们孝敬父亲的机会啊!

  不遗余力精心照顾

  父亲生病后,弟弟放弃了单位给他提升的机会,一下班就回到家陪父亲锻炼,全身心都用到父亲身上。他总说“行孝要及时,百善孝为先,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新闻和报纸上经常讲有些人长期伺候长年瘫痪在床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再别说这是咱们的亲生父亲呀”!

  在父亲病重用鼻饲时,每天为了保证父亲有足够的营养,弟弟专门从网上买了铁棍山药,母亲做了山药小米粥,蔬菜汤、鱼汤、水果汁,再用豆浆机打成糊状,他用针管一管一管给父亲推进去;怕医院的饭菜不合父亲的胃口,弟弟和弟媳总给父亲带上他们亲自做的父亲喜欢吃的饭菜。父亲后半夜休息不好,医生开的安眠药,弟弟嫌有副作用就没让父亲服,他整晚上就不睡觉陪父亲,他从不让父亲受一点委曲。还常给母亲讲,照料父亲就得顺着他,如果父亲睡不着,我们不陪他反而睡着了,那还照料什么。所以,父亲无论是大便或是小便弄到裤子上了,他都会说:“没事,洗一下就好了,不必在意”。每次,父亲蹲在马桶上大便完后,他都要把大便认真研究一翻,看是干还是软,多还是少,颜色正不正等,以便在饮食上给他调节。父亲住院期间,同病房的人看到我和父亲聊这聊那,给父亲擦洗身上时就说:“还是女儿好,要是儿子的话不一定能做到这一点。”父亲骄傲和自豪地说:“我儿子比女儿做的还好。”同病房的刘伯见到弟媳给父亲倒尿,还以为女儿,知道是儿媳后说:“你这当儿媳的真好,没见过儿媳能给公公倒尿的。”弟媳笑着说:“谁都有老的时候。”因长期卧床,父亲便秘,怕他大便时用力伤身,我老公就用手一把一把地给父亲抠大便。刘伯感动地给父亲说:“老弟,你值呀,你儿媳和女婿都能这样侍候你,你应该知足啊!”在弟弟孝心的感染和带动下,全家人齐心协力,各尽所能,不厌其烦地照顾父亲。一生开朗乐观、风趣幽默、思维敏捷的父亲一年来被病痛折磨的像个小孩,喜怒无常,说话含糊不清,大小便失禁,因肌张力高,四肢不灵活,一着急手就发抖(这是脑出血后遗症)。在医院,好多病人家属为了方便,都用保鲜袋接尿,弟弟坚持用尿壶接,虽然接不好了总会尿湿床单,但他宁可多洗些床单也不愿意让父亲下身捂在保鲜袋内。他常给父亲跳舞、说笑话、扮鬼脸逗父亲开心。父亲虽说有病在身,但和没病时是一样的,每天刮胡须、坚持勤洗澡、勤换衣服、勤清理鼻孔、勤剪指甲、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掏耳朵……每天晚上坚持给父亲擦洗身子,用艾叶和红花煮水给父亲泡脚。

  坚持每天给父亲全身做按摩。在他的精心照料下,父亲现在身体比以前硬朗多了,也胖了,脸上气色看上去也好多了,这一切可喜的变化,家人很欣慰也很高兴,看到父亲一天天在好转,我们的心情也都随着好了起来,对治疗父亲的病更有信心了。父亲现每天坐在轮椅上自己能吃饭、喝水、扣扣子、用筷子夹菜,更值得家人欣慰的是,父亲记忆力还好、能唱歌、唱秦腔、迷胡戏、吟诗、猜谜语、算数等等。父亲虽然有病了,但他还是上通天文、下通地理,有时我们说的不对的地方他还及时给我们纠正,听到我们表扬他耳聪目明、记性好,脑子聪明时,父亲像个小孩子一样乐得合不拢嘴。医院的护士和医生看到父亲现在的样子都说:“你父亲能恢复到现在这个样子是个奇迹呀”!亲朋好友也说父亲恢复的比想象中要好的多。这一切都倾注了弟弟更多的心血,也让全家人欣慰和动容。看到弟弟既要照顾父亲还要上班,好多人都建议找个保姆来照料父亲,但弟弟却怕保姆掌握不住父亲的喜好,照顾不好;怕父亲心理上有被家人遗弃的感觉。

  所以他就是再苦再累也不提找保姆的事。现在照顾父亲近两年了,一天不见父亲他心中就会不安,只要有时间就陪父亲说话,变着法地逗他开心。父亲米的个子,上下楼很费劲,但这都是弟弟的差事。天气暖和时,弟弟不嫌费事,每天推着父亲出去转,让他呼吸新鲜空气,接触外面的人和物,培养他的自信心。弟弟还买了拔罐的仪器,每周给父亲做一次拔罐,他还说要学会针灸,自己亲自给父亲进行针灸治疗。

  没有豪言壮语,也没用华丽的辞藻,但正是这朴实简单的话语却却蕴含着大道理。饮水思源,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中华儿女的美德,让老人安度晚年是每个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上行下效,老人抚养好子女,子女赡养好老人,尊老爱幼的风气就能一代代传承下去,只有这样中华民族的这一传统美德才能发扬光大。

  我的弟弟李文钊,用他的善良和孝心为父母的晚年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也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8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源于心,"爱"生于情。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家庭美满幸福、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石。在恭城收费站,就有这么一个孝老爱亲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李春杰,今年50岁,是恭城收费站的一名普通职工。他家六口人,父母退休在家安享晚年,爱人下岗多年,目前在一所中学做勤杂工,女儿在外地工作,儿子还在念初中。在单位,李春杰是一位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爱岗敬业的好同志,在家庭,他更是一位恩爱亲人、孝敬老人的好榜样。他在*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孝老爱亲"。

  1988年7月,李春杰与妻子结婚了,婚后的生活是甜蜜的,他们互敬互爱,家庭和睦。随着两个孩子的相继出生,更是给这个家庭增添了无尽的欢乐。但由于孩子出生时双方的父母都因工作忙,无法脱身来帮忙照顾他的妻儿,憨厚老实的"大男人"李春杰硬是"赶鸭子上架"的当了"月嫂",挑起了照顾妻子和孩子的重担。大孩子出生那时,正值寒冬腊月,他每天下了班都要顶着寒风步行几里路到农贸市场去买菜,回到家又是给妻子洗衣做饭,又是给孩子洗澡、喂奶、换洗尿片……他里里外外一把手,一天下来忙得腰酸背痛的,有时晚上12点钟还不能上床休息,深夜里三五次地醒来哄孩子更是常有的事。妻子眼看着丈夫一天比一天的消瘦,心疼的说:"春杰啊,你一个大男人的做这些事,真苦了你啦!"李春杰深情的望着妻子,体贴的憨笑着对妻子说:"你生孩子比我更辛苦。"丈夫一句朴实而真挚的话把妻子温暖得热泪盈眶。1997年10月,李春杰妻子的单位破产了,她一下没了工作,承受了非常大的压力,心情十分糟糕。一向温柔的她,有时竟会*白无故地冲着李春杰发脾气。这时,李春杰十分理解妻子,总是好言安慰妻子,开导妻子,一点也不埋怨妻子。为了让妻子心情舒畅一点,他一有空就陪着妻子散散步、逛逛街或是爬山、郊游。他把洗衣、买菜、做饭等等家务全揽在自己的身上,花着心思为妻子做好吃的,还积极帮助妻子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他们俩结婚25年了,二十多年如一日,互敬互爱,相濡以沫,共同营建了一个充满温馨、和谐、安宁、幸福的家庭,赢得了四邻八舍的羡慕和赞誉。亲朋好友都说李春杰是世上难得的好丈夫!

  李春杰的父母都是80多岁的高龄老人了。说到高龄,李春杰的父亲——李扬隆老人,脸上写满了幸福和感激,他说自己还在龙胜工作时,有一次因病吐血将近两大碗,差点就见了阎王爷,是儿子李春杰为他献血救了他。他经常一脸自豪地说,能活到这个年纪,多亏了他们家春杰,他这条命,是李春杰这个儿子为他保住的。为了能让老人更加幸福的安度晚年,李春杰和妻子都精心的照顾着老人的饮食起居。*时在家里,除了扛下买菜、洗衣、做饭等等家务活,他和妻子还经常陪老人打打门球、散散步、逛逛街,或是陪老人看电视、串门儿、聊天儿。老人年纪大了,经常有不舒服或有个头疼脑热的,这个时候,他总会及时领着老人上医院看医生,挂号、取药……忙个不停。一次,他的父亲身患重病住院治疗,生活不能自理,他与家人寸步不离、通宵达旦地守护在父亲的病床前,煎药喂药、洗脸洗脚、擦洗身子,一把屎一把尿、无微不至的照料着老人。近两年父亲经常生病住院,他总是彻夜守候在老人身边,没有一点儿嫌弃,从不说半句怨言。不光是对自己的父母孝敬,他对岳父母也一样孝敬。几年前,他的岳父突发脑瘫卧病在床,加上岳父本身又患有老年痴呆症,需要人24小时看护,而岳母年事已高,其他儿女又不在身边,为了更好的护理岳父,李春杰干脆搬到了岳父母家中。尽管岳父常常做一些让李春杰夫妇哭笑不得、让常人难以想象的尴尬事情……但他每天还是不厌其烦、耐心地帮岳父擦洗、按摩、翻身,他还经常与妻子用轮椅推着岳父到外面晒晒太阳,看看热闹,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这一照顾便是九百多个日日夜夜,直到老人去世。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周围的人都说他是岳父病床前最孝顺的亲儿子呢!

  李春杰常对人们说:"父母生我们,养大我们,不容易啊,他们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啊。古人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现在他们老了,我们做子女的要拿一百倍的孝敬来报答父母才对呀!"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他和妻子的影响下,他的两个孩子对长辈也都十分的孝顺。正是因为有了子孙们的孝敬,家里的老人才愈发福寿延年,一家人其乐融融,特别的惹人羡慕。

  李春杰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公路人,虽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情真意切、孝老爱亲的点点滴滴却真真切切的打动着我们。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李春杰那样,坚守对父母对家人的责任和义务,懂得感恩,懂得报答,学会用真心待人,以挚情爱人,并且在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凡而又*淡的生活中,去传承孝老爱亲的美德,让孝老爱亲的明灯,能照亮更多的家庭,温暖更多的人心。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9

  "我喜欢,一回家就有暖洋洋的灯光在等待,我喜欢,一起床就看到大家微笑的脸庞……"这首名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的歌,就是杨秋云宋铁军家庭的真实写照。在她们家的每一位成员心中,家是温暖的心灵避风港,是一生的幸福加油站,而那个家,就是她们共同的爱心维护、托举起的大家庭。

  夫妻和睦是支撑幸福家庭的顶梁柱

  27年的婚姻生活中,杨秋云和宋铁军夫妻俩就是这个家庭的顶梁柱,她们的和睦恩爱、互帮互谅,是家庭最坚实的依靠。

  遇事多为对方考虑,遇事多为家庭考虑,是她们二人秉持的最基本原则。宋铁军是东营市实验中学的一名高级教师,不论是工作时间还是休息时间,他的心大部分被学生牵了去,"初中阶段大量的知识需要学生们快速吸收掌握,灵活运用,引导他们学习书本知识并融汇贯通地思考和运用,是作为老师最基本的原则。"也是怀着这样的想法,宋铁军大把的时间都用在了备课、教课上,他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不同进度,为他们分层次制定出测试题,利用课间或上课前的短暂时间,对他们进行分层次的成绩提升。学生们的成绩提高了,可家庭的重担却压在了妻子杨秋云一人身上。尤其是20**年5月,宋铁军患上了糖尿病,需要长期服药、打针,还需要每年定期住院治疗,于是,定期给丈夫买药、测血糖等日常琐事,丈夫住院时陪床、送饭的事情,又成了杨秋云的分内事儿,"你把身体养好,把学生教好,这就是你两个最大的任务。"每次听到妻子这番话,宋铁军心里都是满满的感动。

  遥远路途也阻隔不了孝心

  百善孝为先,孝是德之本,是杨秋云和宋铁军对待双方老人的共同态度,而她们的孝顺,也赢得了双方老人的认可,"有困难一起扛,有幸福一起享,这才是家庭本来的样子。"夫妻俩对家庭与责任的涵义,有着最朴实的体悟。宋铁军的老家在蓬莱农村,因为在东营工作,所以*时与父母相聚的时间不多,每年春节,杨秋云一定是要到蓬莱陪公公婆婆一起过,27年来从未间断,她说,一定要让老人在万家团圆的日子里感受到儿女绕膝的幸福。

  宋铁军姊妹兄弟5人,三位姐姐因为家庭变故在两三年间都成为单身,家庭状况很差,看到三个女儿的生活状况,两位老人压力很大,于是,杨秋云就拿下出更多的耐心陪伴老人,并承担起两位老人生活、治病的全部费用。杨秋云宋铁军第一年结婚回老家时发生的一件事儿,成为宋铁军母亲向亲戚们"炫耀"儿媳妇的例子:当时,杨秋云发现婆婆家里的被褥有了几十年,又硬又沉,她就把她们新棉花新被套的新被褥拿到公婆屋里,从此之后,定期给公婆替换被褥。每次回家过年,都会给老人买上好看的新衣,老人*时的药品、爱吃的食品,也*不落。"过日子就是一件小事一件小事地做起来的,做儿女的就是要把小事做好,让老人觉得心里踏实。"杨秋云说。

  四年前,85岁的公公不幸重病,一家三口一直陪在老人床前,为老人端水送药,开车送老人去医院检查治疗,为老人临终前减轻病痛的折磨。公公去世后,杨秋云很想让高龄的婆婆到东营生活,可老人离不开蓬莱那熟悉的地方,她们就利用周末时间,频繁回老家陪伴老人。20**年11月,婆婆心脏病发作,接到姐姐的电话后,杨秋云让姐姐第一时间送婆婆去医院治疗,说"我们现在就出发去蓬莱,带足了住院费,你们放心。"

  杨秋云的父亲今年78岁,是东营市一中的退休高级教师,也是东营市第一批拔尖人才,同事们对他的评价是"好人会一生*安"。父亲的正直、善良是杨秋云姊妹四人最好的样板,随着老人年岁渐长,杨秋云和宋铁军把老人接到家里居住,方便*时照顾。当听说杨秋云在济南任教的女儿想买房却遇到首付资金难题后,老人毅然卖掉自己唯一一套住房,缓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学习一辈子、尊敬一辈子、孝敬一辈子,这样的品德就是杨秋云宋铁军整个大家庭传承下来的品德。

  父母恩爱是给女儿最好的礼物

  父母是儿女的榜样,儿女是父母的镜子。每个家庭成员都需要在相互的影响中成长、上进,而父母恩爱就是给儿女最珍贵的礼物。

  杨秋云和宋铁军有一个可爱的女儿,他们从小教育孩子和伙伴们和睦相处,以诚相待,也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用全局的眼光看事情、想问题。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女儿成为一个有着宽广的胸怀的人。20**年,女儿从陕西师范大学毕业后,通过事业编考试,成为一名正式的小学音乐教师。她每天白天音乐课、学校社团课排得满满的,还利用休息时间把党支部的会议材料、单位职工的人事档案整理工作接下来。女儿班里有个自闭症学生,经常在上课时打人、咬人,通过向班主任了解,知道了这个学生的情况后,她总会在课堂内外多给他这一些关爱,后来,这个得到了很多关爱的孩子情绪慢慢*稳了,不但*时的表现好了,学习也进步很大。今年三八妇女节,当这个学生拿下着一朵玫瑰花送给最喜欢的老师时,杨秋云的女儿特别感动,因为她知道,她把来自家庭的爱播撒到了自己的学生身上,这朵玫瑰花,就是爱心的怒放和回馈啊!

  众人划桨开大船!如果说每一个家庭都是一艘航船,那么,每一个家庭的成员共同合力,才能让这艘船在行驶的过程中,不惧风浪,充满力量地驶向幸福的彼岸。杨秋云宋铁军夫妻俩,就正在掌舵一艘这样的航船。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0

  人物简介:马红梅,女,1957年12月12日出生,家住宿州市师专巷。

  事迹简介:马红梅只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但她勤劳质朴、豁达乐观,为家庭撑起了一片蓝天,为邻里树立了典范。

  正文:

  孝顺的好儿媳

  人常说:婆媳关系难相处。“好媳妇”说起来容易,可是做起来可不是那么轻松的,需要付出很多很多,但是马红梅却从未同婆婆红过脸。天气预报是她每天必听的,掌握天气变化张罗着一家人的衣食住行。每天早晨,她五点半就早早地起床,婆婆患有慢性支气管炎,一遇到天气变化就容易发作,她就给婆婆蒸上治疗老慢支的银耳鸭蛋糕。一年四季公公婆婆穿的衣服鞋袜都由她置办;公公婆婆生病的时候她就陪着医院、家里两头跑;公公因患病左手没有知觉,她每天都给公公按摩手部、帮着穿外套等,时常提醒他们加衣,从未有过一句怨言;家中的柴米油盐如有欠缺她都及时购买回来,从不让别人操心。对于这一切,公公婆婆逢人就夸她是个好媳妇,也是个好闺女。

  邻里的好帮手

  她不但对自己的婆婆、孩子、兄弟姐妹照顾得无微不至,还把自己的余热都献给了街坊邻里。她常说“远亲不如近邻”,她把邻里视为自己的亲人。邻居的大事小情她能帮的就主动上前帮忙,从来不把自己当成花甲之年的老人,谁家有需要,只要她能伸上手,她就主动去帮忙,从不吝啬自己的体力。她为邻居看门护院、帮助邻居的小夫妻照看放学回家的孩子、帮助年迈的老人梳头、剪指甲等,她这样发挥自己的余热,奉献自己的爱心,感动着楼里的居民,赢得了大家的赞许。

  儿女的好母亲

  马红梅年轻的时候,自己是农村户口,在城里打工维持生计。成家之后,她一面做临时工,一面照顾家里。为了不影响婆婆的工作,她几乎包揽了家里的所有活。孩子上小学,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早早把饭菜做好,然后送孩子们上学,再去上班。她结婚的那个年代,家里很穷,靠老公微薄的工资和自己临时工挣来的钱养家糊口,每周改善的伙食也是有限的,她总是把好吃的东西留给公婆和孩子们吃,自己却吃大家剩下的饭菜。马红梅在单位干的日常写作好助手是出力活,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她还负责督促孩子们的学习。在她的严格要求下,孩子们都养成了独立学习的好习惯,而且成绩优秀。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孩子都已长大并成家立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是业务能手,这是让马红梅最欣慰的事儿了。

  马红梅只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但她勤劳质朴、豁达乐观,为家庭撑起了一片蓝天,为邻里树立了典范。她用自己的诚心和爱心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也为自己的家庭无私地付出着。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合集15篇)(扩展2)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0篇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

  说起蔡云德,道*区泰园巷的居民都知道,这是一个孝敬婆婆的好媳妇。

  蔡云德今年69岁了,自1963年结婚以来,蔡云德一直和婆婆*珍住在一起,四十多年中,她尽心尽力照顾自己的婆婆。婆婆如今已经98岁了,身体经常生病,当婆婆病了时,蔡云德一刻不离地在婆婆身边伺候;婆婆闹情绪,不管是谁的错,蔡云德总是耐着性子,变着花样逗婆婆开心。

  每天早晨,蔡云德总是先给婆婆做好婆婆喜欢吃的早点,等婆婆吃好了再给丈夫和孩子们做早饭。逢年过节对蔡云德来说是最忙活的日子了,婆婆家的亲人都会到家里来过节,房子顿时显得异常拥挤,蔡云德总是屋里屋外、任劳任怨地忙活,没有丝毫怨言,用她自己的话说:“人多人气旺,这是咱家的福气!”

  婆婆身体好的时候,整天笑哈哈逢人就说:我有一个好“女儿”,这是我的福气。

  多年来,婆婆由于年龄原因,行动不便,需要人一刻不离的进行照顾。蔡云德退休了,更加用爱心、耐心、细心的照顾老人,伺候着老人的起居生活。老人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逢年过节聚在一起时,老人总在夸着蔡云德。在蔡云德的精心照顾下,现在老人身体还算可以,能够拄着拐棍行走,蔡云德无怨无悔的细心照顾着老人的起居生活。每天和老人坐在一起唠家常,陪着老人看电视。尤其在老人生病的时候,蔡云德照顾得更是无微不至,老人见人总是在念叨:“不知是哪辈子修来的福气,我家有这么好的一个儿媳妇。”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在青海玉树地震捐款活动中,这位九十六岁高龄的老人通过看电视,要儿媳蔡云德到社区来为她捐款一百元,向青海地震灾区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老人的爱心感动着社区的每一个人。

  四十多年来,蔡云德始终如一的悉心照顾着年迈的婆婆,以实际行动感动着家人,感动着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大家从心里对她表示由衷的称赞和敬佩。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体现了当代女性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她的事迹,也影响着道*区的广大居民,大家以她为榜样,在社区形成了尊老爱老、构建和谐家庭的好风气。道*区居委会组织广大居民学习了蔡云德同志先进事迹,并号召广大居民向她学习,树立榜样。通过活动开展,在社区掀起了一个尊老、爱老、敬老的高潮,大力弘扬孝敬老人的高尚美德。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

  某某某,,镇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在特殊家庭状况下,用一双辛勤的手和她那颗善良的心,支撑了一个常人难以维持的家庭,赡养了本不该由她赡养的一个个老人,受到了民众的好评。

  现年48岁的,小巧玲珑,性格刚强,心直口快。自进了婆家门就与婆婆一起承担起这个特殊家庭的特殊家务。她家当时的家庭状况是:公公重病在身,常年卧床不起;一个70多

  岁的远房奶奶,行走不便;一个双目失明的远房的光棍大伯哥;还有一个70多岁的姑母,自姑夫死后也一直在这个家中。这些老人,由于年老多病,性格怪异,她对每个老人都象照应自己的老人一样。*时除了忙地里的活,几乎全部精力都用在了老人身上,哪个老人身体不好,哪个老人心里不痛快,她都细心的去照顾,还时常将瞎子大伯领出来晒晒太阳,为奶奶和姑母洗脸、梳头更是常事,这样一个复杂的家庭,硬是让她安排的井井有条。老人们整天赞不绝口,逢人便夸:我们娶了个好媳妇。特别是几个老人重病时,她更是日夜守护、照顾地无微不至,直至老人临终。大伯哥重病时,大小便不能自理,她硬是用纸垫网手一把把的从被里向外抓,大伯哥实在觉得难为情,就用手势阻止,但她却说:“这怕什么,人有病了,就不必去讲究这么多,你没有更近的亲人,我就算你的亲人了,这事我不干叫谁去干”,大伯哥有感动的哭了,在场的人也都哭了。诸如此类,太多太多……*常家务不*常,结婚至今30年,照应老人30载,用她的辛勤、善良、孝心送走一个个老人,换来了一声声赞扬。

  现在的,仍然照应着80多岁的姑姑和时常回家近80岁的三叔三婶(台胞),她的脸上还是那样时常带着微笑,做着*常的家务。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在30年的漫长岁月中,硬是无怨无悔地实践着她的贤孝美德,成为一方楷模。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道德之本,是家庭美满和睦、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石。在武山县桦林乡孙堡村,有一位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十年如一日照顾着全家老小的衣食起居,无怨无悔,家庭团结和睦,遵纪守法,积极进取,乐于助人,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她叫高富珍,今年32岁,一名普通的孙堡村村民,用自己勤劳双手描绘了一幅孝老爱亲的动人画卷。

  孝敬父母

  她照顾老人多年,毫无怨言,主动承担起赡养老人的所有重担,总是自觉自愿,无怨无悔。现在的老人年事已高,由于长期的操劳身体落下了多种的疾病,在老人的屋子里,老人的生活必需品一应俱全,老人的衣服、被褥洗得干干净净,邻里看见了无不夸赞,连老人也觉得自己的生活太幸福了。高富珍每天有空时就会陪在老人身边,和老人拉家常、谈琐事,让老人摆脱孤单和寂寞。

  她对孝的理解是:“老人把儿女养大不容易,儿女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应该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价”。尽管她为了生活,工作很忙很辛苦,但她对老人的关心照料从不掉以轻心,除了做好适合老人的可口饭菜和滋补食品外,还经常为婆婆梳洗。每当外出前她都会再三叮嘱家人好好照顾婆婆。婆婆有病了,她和儿女们一道送婆婆上医院就诊,每次送婆婆上医院,不知道情况的人还以为婆婆是她的母亲。

  关爱子女

  高富珍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两个儿子年纪尚小,但她自小就培养他们吃苦耐劳、辛勤劳动的精神。她一个不仅要照顾年迈的婆婆和辛苦劳作的丈夫的衣食起居,还要时刻照看好尚且年幼的两个小孩,没有一刻能够闲着。为了给两个孩子营造一个良好家庭环境,培养孩子好性格好习惯,让孩子感受到爱,身心健康地成长,她不管有多苦、有多累,从来不争嘴吵架,每次带给孩子的都是笑逐颜开,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高富珍让全家人*育思想,不娇纵、溺爱孩子,既教孩子学知识,又教他学做人,要创造一个温馨、和谐、宁静的家庭育人环境,让孩子能健康地成长。为了让孩子从小孝敬老人、尊敬长辈,对人有礼貌,高富珍夫妻俩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感染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给机会让他孝敬长辈;发现他对人有不敬的行为及时教育、引导,使他学会辨明是非,改正缺点。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高富珍总会认真教孩子扫地、擦家俱等家务事,尽量给机会让他做力所能及的事。

  夫妻和睦

  尽管高富珍夫妇生活并不是非常富裕,但他们夫妻相互关爱、相互支持,一起承载起生活的重压。他们一直以来相亲、相敬、相爱,真诚相处,建立起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常言道:“顺者为孝”,老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每当这个时候,她就对丈夫说,不要和老人计较小节,尊敬

  老人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虽然有些话我们不爱听,但婆婆绝无恶意,我们要耐心听,等听完再作解释,这样就会化解误会。她矢志不渝的用自己的大爱使得一家人舒心愉快地生活,以自己崇高的道德素养演绎着人间纯真的孝德情怀。

  家庭和谐

  在高富珍家中,老人、夫妻、孩子一家人和睦相处,处处洋溢出幸福和美满。高富珍是一位勇担家庭责任的楷模,夫妻和睦、家庭和谐是该家庭的良好的家规与家风,全家人互相尊重,互敬互爱。晚辈对长辈尊敬、孝顺,长辈对晚辈爱护,婆媳之间、妯娌之间关系十分亲近,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和睦家庭。

  作为儿媳,他尊敬老人,关心老人,孝顺老人,在忙碌的工作过程中仍然坚持抽空陪伴老人,是出了名的好儿媳;作为妻子,他关爱丈夫,与丈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夫妻感情融洽,从不为小事争吵;作为目前,她以身作则,注重对孩子的.教育。

  群众颂扬

  作为媳妇,她克尽孝道,对老人嘘寒问暖,还经常陪伴老人谈心,做他们精神上的支柱;作为母亲,她慈爱但不溺爱,在照顾好儿子的同时,还担负起教育孩子成材的重任;作为妻子,她是“贤内助”的最佳代言人,为了减轻丈夫的工作压力,她一力承担起家庭的所有事务,把家中的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条,从不让丈夫因家事分心而影响工作。在众多的亲戚朋友关系中,她做到以诚相待,对双方父母,都孝敬

  有加,对兄妹的子女,她们均视如己出。在任何地方,都能做到尊老爱幼,她始终铭记着“吃水不忘挖井人”,她关心老人,关心弱势群体,积极帮助困难户、贫困户和残疾人。她不仅孝敬家中的老人,对乡亲更是和蔼可亲,关怀备至,她能够善待乡邻,帮助他们排扰解难,邻里关系亲如弟兄,情同手足,得到了全村人的一致好评。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2

  XX,女,现年XX岁,是一名普通工作者。名孝道、知荣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大力提倡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XX以孝道为荣,以奉献为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女、为人妻的高贵品质,在*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

  作为一名儿女,在赡养老人问题上,XX对丈夫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父母亲苦了一辈子,孝敬老人、赡养父母是为人子女最起码的标准,人人都要有一颗孝敬父母的心。孝顺不仅仅要记在心里,更要落实在行动上。”她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逢年过节,向云艳哪怕再忙再累,也要带着子女陪伴在父母身边,总要给父母里里外外换个新,老人家嘴上说不要乱花钱,但心里却乐开了花。都说媳妇难做,可向云艳却用自己的行动默默的诠释着“孝道”的真谛,让婆婆觉得这个儿媳妇比自己的亲生女儿还要好,婆婆常说“有这样的好儿媳,是我前世修来的福!”

  古稀之年的四位老人,由于长期的辛苦操劳身体落下了多种疾病,只要父母身体感到不适,XX总是第一时间赶到他们身边,跑上跑下陪着父母去医院做各项化验检查。父母住院期间,穿衣、洗漱、喂饭、按摩、烫脚、倒大小便这些劳累繁琐而又必须的日常护理工作XX总是亲力亲为,任劳任怨。因为患病,老人们胃口不好,XX总是费尽心思,迎合老人们的口味,不重样地给老人们做饭菜,让老人们吃好。家住农村的老父亲几次大病,病危通知书前,泪眼婆娑的XX一次次恳求医生将老父亲从死亡边缘拉回。在XX的精心照料下老父亲安享天伦之乐,但终敌不过岁月的年轮,20**年底的一场大病,在县人民医院放弃治疗后,望着病榻上奄奄一息的父亲,XX不愿放弃那一丝生的希望,强忍着泪水坚持将老父亲送往邵阳中心医院救治。那一年,XX带着家人陪着老人在医院度过了他人生最后一个春节。办完父亲的丧事,怀着悲痛的心情,XX立码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化悲痛为力量,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事务。

  作为一位妻子,XX深知妻子是一所学校,她能培养出优雅成功的男人,也能催生出邋蹋失败的男人,妻子的好坏决定了婚后男人下半辈子的生活,一个男人选择了什么样的女人就等于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1982年,XX和XX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家庭,30多年来,她默默无闻地为这个家任劳任怨地奉献着,丈夫的工作异常的繁忙,为了最大限度的支持好丈夫的工作,XX义无反顾的挑起照顾家庭的重任,做饭洗衣,照顾老人、料理孩子她任劳任怨、无怨无悔。作为一位母亲,她深知知识和做人的重要性,因此即使再忙再累,也从不放松对儿子的教育。她时常教育儿子学习工作要踏踏实实、生活要简朴、对人要和善、对长辈要尊敬、做人要诚实、做事要诚信,并在很多方面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教育孩子。身教胜于言教,在她的影响下,儿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小小年纪就充满了孝心、爱心、上进心,在学校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已成长为一名有教养、有礼貌、讲文明、有素质的新时代优秀青年,得到单位领导、同事和广大邻里的一致好评。丈夫常说,我的毕生荣誉有一半是我老婆的。

  知天命之年的XX诚信热情,敬老爱幼,乐于助人,不仅对家人这样,对亲戚邻居也是如此。这位普通的家庭妇女,普通的工作干部,用自己最年轻的时光,付出了人世间最宝贵的爱情、亲情和真情,她爱老人、爱丈夫、爱事业,她多年如一日,将自己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这个家庭,用自己那颗最善良的心怀温暖着老人和丈夫,谁能算得清她付出了多少心血、流过多少汗水,正是象她这样一些勤劳、善良、纯朴的家庭妇女们继承和发扬*女性传统美德,正是她们无怨无悔的奉献,使多少家庭充满了温馨,充满了幸福。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儿女孝敬老人、夫妻和睦、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积极乐观、勇担责任的优秀传统美德。她用自己的爱心、孝心、责任心构筑了一个和谐的家庭,虽然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事迹,可她却在*凡用实际行动展示了*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展示了她孝老爱亲,爱岗敬业的高尚品德。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3

  某某某,镇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在特殊家庭状况下,用一双辛勤的手和她那颗善良的心,支撑了一个常人难以维持的家庭,赡养了本不该由她赡养的一个个老人,受到了民众的好评。

  现年48岁的,小巧玲珑,性格刚强,心直口快。自进了婆家门就与婆婆一起承担起这个特殊家庭的特殊家务。她家当时的家庭状况是:公公重病在身,常年卧床不起;一个70多岁的远房奶奶,行走不便;一个双目失明的远房的光棍大伯哥;还有一个70多岁的姑母,自姑夫死后也一直在这个家中。这些老人,由于年老多病,性格怪异,她对每个老人都象照应自己的老人一样。*时除了忙地里的活,几乎全部精力都用在了老人身上,哪个老人身体不好,哪个老人心里不痛快,她都细心的去照顾,还时常将瞎子大伯领出来晒晒太阳,为奶奶和姑母洗脸、梳头更是常事,这样一个复杂的家庭,硬是让她安排的井井有条。老人们整天赞不绝口,逢人便夸:我们娶了个好媳妇。特别是几个老人重病时,她更是日夜守护、照顾地无微不至,直至老人临终。大伯哥重病时,大小便不能自理,她硬是用纸垫网手一把把的从被里向外抓,大伯哥实在觉得难为情,就用手势阻止,但她却说:“这怕什么,人有病了,就不必去讲究这么多,你没有更近的亲人,我就算你的亲人了,这事我不干叫谁去干”,大伯哥有感动的哭了,在场的人也都哭了。诸如此类,太多太多……*常家务不*常,结婚至今30年,照应老人30载,用她的辛勤、善良、孝心送走一个个老人,换来了一声声赞扬。

  现在的,仍然照应着80多岁的姑姑和时常回家近80岁的三叔三婶(台胞),她的脸上还是那样时常带着微笑,做着*常的家务。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在30年的漫长岁月中,硬是无怨无悔地实践着她的贤孝美德,成为一方楷模。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4

  一、爱国守法、热心公益,积极奉献社会

  某某同志是担负领导职务的党员,多年受到党的教育和培养,是沐浴祖国的阳光雨露成长起来,对党怀有深深的感情,无比热爱伟大祖国,无比热爱自己的家乡。她深深感到爱国守法是一个党员干部的本份和应尽的义务,为此认真学习国家和自治区的法律法规,使全家人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支持改革开放,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加强民族团结,坚定跟党走有*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该同志一家人不仅自己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还向邻里和周围群众宣传党的路线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引导大家一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团结,共同建设美好家乡。该同志热心公益事业,凡是有利于社会的公益事业,积极参与。无论是整治环境、绿化造林,还是支持教育事业、关爱贫困家庭,都是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充当热心公益事业的表率,带动广大群众共同投入公益事业。该同志碰到休息日,总是带领全家人一起去公共场所搞卫生,总要把公共场所卫生搞好了,才搞自己家里的卫生。邻里群众夸奖该同志公共场所卫生搞得好,让大家清清洁洁过日子,该同志总是谦虚地说,这点小事微不足道,是应该做的。

  二、尊老爱幼、和睦邻里,创建文明家风

  该同志是个女干部,工作比较繁忙,但她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始终承担着照顾家庭的责任,呵护着家庭的幸福和美满。她丈夫艾坦艾提肯是塔城市民宗委主任,为了使丈夫能更好地工作,该同志承担起全部家务事。丈夫工作累了,她让丈夫早点上床休息,自己默默做家务到深夜;丈夫在工作上碰到不称心事,她劝慰丈夫振作精神继续做好工作。多年来,该同志两夫妻,工作互相支持,有困难一起克服,从无争吵,是群众公认的男女*等、模范家庭。该同志十分关爱子女,但决不溺爱子女,尽到一个做母亲的责任。她要求子女认真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将来为家乡建设作贡献;子女学习上碰到困难,耐心给予辅导,教授子女学习的方法。要求子女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在学校里尊敬老师、友爱同学,争做一名好学生,为学校争光;在外面,要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产,不做违纪违规事,当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小公民。该同志十分尊重长辈,她公公、婆婆去世后,把一个女儿的爱都给了自己的父母亲。*日里有时间,就去看望父母亲,帮父母亲做家务。家务做完了和父母亲聊天,说说社会上的新鲜事,让父母亲开开眼界,不厌其烦地回答父母亲的各类提问,让父母亲感到高兴快乐。该同志多年来与邻里和睦相处,从来没有闹过矛盾,凡是邻里需要帮的事,总是满腔热情地帮助做好。有时帮邻里做事,经济上要花费一些,该同志从来不讲,绝不收邻里一分钱。邻里赞扬该同志一家说,他们全家人能够善待左邻右舍,帮助我们排扰解难,邻里关系亲如弟兄,情同手足,能够和该同志一家相邻,是一种缘分,也是一种福气。

  三、努力学习,爱岗敬业,追求工作卓越

  该同志是街道办事处主任,主管机关财务、民政、残联、劳动保障、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安全生产等工作,她认为要当好街道办事处主任,获得群众的拥护与满意,必须努力学习、爱岗敬业,追求工作的卓越。为此,她加强学习,认真学习*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自治区党委和塔城市委工作精神,认真学习行政管理、领导决策、法律等方面的业务知识,切实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与业务工作技能,在思想上与上级保持一致,服从上级的工作安排,坚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原则,认真对待每一件事,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坚持把工作做完做好。她积极开展“*安创建”活动,完善工作机制,形成“预防、控制、化解”于一体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为居民营造安全有序的治安环境。她热心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切实做好城镇新增就业、控制失业率、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零就业家庭就业工作;对符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做到“应保尽保”;在廉租房补贴及廉租房工作上,应发放廉租房补贴的全都发放,该享受廉租房的全都享受;为创建*安、和谐街道作出不懈努力。

  四、民族团结,移风易俗,始终崇尚科学

  该同志深知民族团结是的灵魂,只有搞好民族团结,才能维护的长治久安,才能给各族人民带来真正的幸福。杜别克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由汉、哈萨克等民族组成,作为办事处党委副*、主任的该同志,始终搞好民族团结,宣传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一言一语、每件事、每项工作都维护民族团结,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使整个街道办事处成为民族团结的模范表率。阿依古丽的邻居是汉族群众韩念青夫妇,因子女都不在身边,在生活上时时会遇到一些困难,阿依古丽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时常到老人家帮助做拉面、过年炸馓子,帮助收拾房间。老人心烦,过去陪老人聊天,解除老人的烦恼。老人生病身体不舒服,送他们去医院看病。邻里人都说韩念青夫妇好福气,碰上了不是闺女胜似闺女的该同志。该同志移风易俗,始终崇尚科学,遇到婚嫁丧事都按现代文明办,不搞不文明的陋习。该同志一家每天收看电视新闻,阅读报刊书籍,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开拓自己的视野,使自己的思想始终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教育子女上,要求子女除学好课本知识外,还要多看课外书籍,努力参加社会实践,加强对社会的了解,培养高尚思想情操和吃苦耐劳精神,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长大为家乡建设作贡献。

  五、勤俭持家,优生优育,加强环境保护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该同志一家生活有了很大提高,但该同志始终做到勤俭持家,从不奢侈浪费,她常说勤俭节约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要继续坚持、发扬光大。该同志自己做到勤俭持家,还教育子女要勤俭节约,做到穿暖吃饱就好,要节约水电资源,不浪费一滴水一度电。该同志注重优生优育,经常向群众宣传计划生育这一国家基本国策,使群众增强优生优育观念,自觉执行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不无计划和超计划生育。该同志始终加强环境保护,向群众宣传环保知识,积极参加各类环保活动。在家里,该同志做好垃圾分类工作,从不乱丢乱抛,把可以利用的垃圾都利用起来。教育子女要爱护环境,不干有损环境的事,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该同志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争创时代五好文明家庭”中取得了优良成绩,获得邻里和社会的认可与赞誉,大家都向该同志学习,努力争创时代五好文明家庭。在取得成绩面前,该同志始终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认真学习和发扬“勤俭、和睦、孝敬”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按照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继续做好五好文明家庭创建工作,促进五好文明家庭创建工作进一步发展,让五好文明家庭遍地开花,散发无穷的芳香。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5

  每当提起朱贵珍,左邻右舍总是交口称赞,敬佩她是一个敬老爱幼、善良博爱、教子有方的好母亲。作为一名母亲,她用无私的母爱、悉心呵护着孩子,用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生观影响和教育者他们。多年来,她用自己的爱来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家,把工作与家庭的关系处理得协调有序,夫妻恩爱,相敬如宾。对公婆敬如父母,对早亡大哥的遗孀视若姐妹,对大哥的一双子女视若己出。

  夫妻相敬,姑嫂互助。朱贵珍出生于1965年1月,门前地以村村民,丈夫游明康原是四川洞南县人,1992年来到门前地做了上门女婿。从此朱贵珍夫妇与她的父母哥哥嫂嫂侄儿侄女组成了一个新的八口之家家。朱贵珍和丈夫一边种地一边打工,还生育了两个儿子,日子过的舒心幸福。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她的哥哥不幸车祸身亡,为了不让嫂嫂和不懂事的侄儿侄女伤心,她对嫂嫂和侄儿侄女关怀备至,悉心照料。

  因父母年事已高,她和丈夫担起了家庭的重担,什么活她都抢着干,有好吃好穿的总先留着给她们。嫂嫂在外工作的时候,这一去就是好几年,她帮忙照看哥哥的一双儿女,还要赡养两位多病的老人,还需抚养四个年幼的孩子,她任劳任怨,不仅把孩子照顾的衣食无忧,更教会他们要真诚待人、心怀善意。四个孩子不仅学习上进,品德也很好。村里的人一传十,十传百,人人都称赞她无私有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敬爱公婆,孝敬父母,相助丈夫。作为人妻、人母和人媳的我、她尽心尽力地做好一切,照顾好孩子和父母,关心体贴丈夫,并不因辛苦而有丝毫的怠慢。公公婆婆的生日,她放在心上,朱贵珍总会和丈夫回到四川烧上一手父母喜欢的可口饭菜;逢年过节,她总是省吃俭用,自己舍不得买一件新衣服也不忘给二老买些礼物。二老年纪大了,她们每年回家一两次,为了让丈夫安心工作,公婆多享点福,她就承担起家务和照顾孩子的义务。

  每天她都忙的像上紧了弦的发条,无论多累她都咬牙坚持着。她和丈夫深知父母丧子的悲痛,为此夫妻二人更加关爱父母,将心比心,对父母衣食住行多操心,经常说宽心的话安慰父母。父母渐渐从失去儿子的悲痛中慢慢走出来,她说她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只要为了这个家庭,为父母和孩子能快乐幸福,她付出什么都在在所不惜,心甘情愿。二十余年来,大家庭和睦相处,互敬互爱至今,在门前地村传为美谈。和气生财,全家成员辛勤工作,家庭生活蒸蒸日上,曾受到了镇妇联五好文明家庭的表彰。辛勤工作,勤俭持家。种地务农无法照顾8口大家庭,她和丈夫决定外出打工。他不怕脏累,干起了男人的活,和丈夫一起当粉刷工。经常工作到很晚,也不能按时吃饭,经常饥一顿饱一顿。

  一年四季从来没有穿过几回新衣服和漂亮衣裳,灰头土面,皮肤也变得非常粗糙,每当想放弃的时候,她想想四个孩子和四个年迈的老人,她还是咬牙坚持下来了。父亲常年患病,她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可是她对父亲的关爱有增无减,无论是日常起居还是看病吃药她都十分上心。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朱贵珍从无怨言。2014年她父亲因病去世,朱贵珍伤心之余更加努力的工作,自己整整瘦了一圈,最终还清了父亲看病欠下的外债。她省吃俭用,但是却很舍得花钱在孩子和父母公婆身上。日子因她的勤劳付出变得更加和和美美,红红火火。

  言传身教,以德育人。如今大儿子已经23岁,现在四川省重庆航天大学电脑系就读,小儿子在散旦读中学。朱贵珍母亲八十五岁了,由于母亲年事已高,生活时有不便,深怕母亲受到委屈,朱贵珍亲力亲为,伺候母亲起居,一天两餐,从无怨言。她还经常教育孩子要孝顺,要常怀感恩之心。她说孝顺,不仅仅是养老送终,更多体现在对老人

  日常生活的关爱。她言传身教,父亲辞世后,朱贵珍怕老人孤独苦闷,常陪伴她聊天,经常带孩子来看她,让孩子讲>故事给她听,让她感受天伦之乐。看到老人的笑脸,她如同吃了蜜一样的甜。几个孩子在她的影响下,也十分孝顺长辈。

  她深知一个家庭,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组成一家既是缘分,能够和睦相处更是不容易,这个过程必须依靠共同努力。任何一位母亲对自已的孩子都会不计得失、不求回报,可以牺牲自已的"一切,乃至生命。母爱是一种胜于一切的感情,是一种甘心付出、蜡炬成灰的思想境界。朱贵珍不仅孝敬公婆,服侍父母,还养育了两个儿子,照料了哥哥的一双儿女,将日子过得和和美美,红红火火,受到了乡邻们的一致称赞和好评。甘心付出、不求回报、母爱胜天的行为,实现了春风细雨播洒爱,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美丽。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6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在我们家就有这样一个孝老、爱老的好榜样,他就是我的弟弟——李文钊。弟弟是华山旅游公司华山自来水厂的一名普通职工,1976年出生,现年37岁。他用真爱勾勒了倾注与付予的光环,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孝老爱亲的美德。近两年来如一日,不辞辛劳孝敬长辈,无微不至照料生活不能自理的父亲,尽心竭力赡养年长的母亲,他用真情无私的付出在我们家和单位同事及体委家属区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面对困难勇于担当

  XX年6月30日早,父亲突发脑溢血住院,医生说父亲脑出血位置不好,压迫了右侧肢体不能动,也说不了话。父亲生病时63岁,身体一直很硬朗,刚退休,正是享受晚年幸福的时候怎么说病就病成这个样子了!全家人都无法接受这个残苦的现实,但又不得不面对现实,接受事实。生病住院期间,弟弟精心照顾父亲,亲力亲为,每天给他变着花样做饭菜,学习脑出血病人护理知识,从生活、精神等多方面对父亲照顾的无微不至。父亲的病恢复的较好,15天后就能在家人的协助下下地活动、自己用勺子吃饭和我们正常交流。就在医院决定让第二天出院的前一天晚上,父亲精神很差,晚上睡不着觉,一晚上都很紧张,汗出的不停,但意识还清楚,第二天早上做CT检查后诊断同位置对应的右侧又出血了,而且比第一次出血量多,这对我们家人来说就是一个晴天霹雳,感觉天都塌了下来。父亲睡在病床上和植物人一样,眼睛连眨都不眨一下,高烧近39度,每天嗜睡,不能和我们交流,神志和意识也不清。此时,我们只祈求老天保佑父亲躲过这一劫,早日醒过来。这个时候最可怜的就是母亲了,她整日以泪洗面,给我们说:“你爸刚退休,正是享福的时候,他病后,我现在看着家里的所有东西都感觉是多余的”。医生告诉弟弟,父亲的情况不好,要有思想准备。拿着病危通知单,弟弟化悲痛为力量,他说:“只要有一线希望,绝不放弃治疗,就是把卖房子卖了也要给父亲看病”。他还开导母亲说:“我爸虽然有病了,但咱家的生活还得继续,不能因我爸有病而影响咱家的正常生活,凡事都有我呢,你不用担心,你每天该锻炼就去锻炼,该逛街就去逛街,把你自己身体搞好是最重要的了”。

  积极筹钱全力医治

  近两年来,先后在华阴市人民医院、西安西京医院ICU重症监护室、陕西省中医院、陕西省荣复军人康复医院、唐都医院、交大一附属医院给父亲医治。弟弟在网上查,到处打听什么药物能让父亲恢复快些,得知神经节甘脂对脑神经好时,他要求医生给父亲打营养神经的神经节甘脂,这个药不在医保促销范围,一支就200多,他没说一句嫌药费高的话。医生叮嘱,脑神经被破坏后,想要修复是很困难的,主要还在于病人自己加强锻炼和家属后期护理。为防止褥疮,他给父亲买了气垫床;为了不让脚变形,给父亲买了矫正鞋;还买了康复器材(站床、脚蹬车)、能看到视频的随身听、专用洗脚盆、泡脚的中药、理发工具、刮痧板等,只要父亲说想吃什么,弟弟从不算计花钱多少就给父亲买,凡是对父亲病好的药物或是康复治疗他都让医生给父亲做。每到一家医院都得花费不少的费用,都得付出很大的心血。但弟弟没让母亲和我担忧,也从没有怨言和不满话。他四处筹钱给父亲看病,亲朋好友知道父亲的病后,他们既出钱又出力,帮我家度过了这个难关。从父亲病危到现在能正常同我们交流,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是一个多么不易的过程啊!从父亲去年生病到现在已1年多了,这期间,弟弟承受着精神与身体的双重压力,来回奔波于医院和家之间,他瘦了好多。回想起父亲生病所度过的日日夜夜,真不敢想像是怎么挺过来的。在全家人的不离不弃、相互鼓励支持和亲朋好友的关心与帮助下,父亲终于过了鬼门关。这是上苍在眷顾我们,给我们孝敬父亲的机会啊!

  不遗余力精心照顾

  父亲生病后,弟弟放弃了单位给他提升的机会,一下班就回到家陪父亲锻炼,全身心都用到父亲身上。他总说“行孝要及时,百善孝为先,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新闻和报纸上经常讲有些人长期伺候长年瘫痪在床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再别说这是咱们的亲生父亲呀”!

  在父亲病重用鼻饲时,每天为了保证父亲有足够的营养,弟弟专门从网上买了铁棍山药,母亲做了山药小米粥,蔬菜汤、鱼汤、水果汁,再用豆浆机打成糊状,他用针管一管一管给父亲推进去;怕医院的饭菜不合父亲的胃口,弟弟和弟媳总给父亲带上他们亲自做的父亲喜欢吃的饭菜。父亲后半夜休息不好,医生开的安眠药,弟弟嫌有副作用就没让父亲服,他整晚上就不睡觉陪父亲,他从不让父亲受一点委曲。还常给母亲讲,照料父亲就得顺着他,如果父亲睡不着,我们不陪他反而睡着了,那还照料什么。所以,父亲无论是大便或是小便弄到裤子上了,他都会说:“没事,洗一下就好了,不必在意”。每次,父亲蹲在马桶上大便完后,他都要把大便认真研究一翻,看是干还是软,多还是少,颜色正不正等,以便在饮食上给他调节。父亲住院期间,同病房的人看到我和父亲聊这聊那,给父亲擦洗身上时就说:“还是女儿好,要是儿子的话不一定能做到这一点。”父亲骄傲和自豪地说:“我儿子比女儿做的还好。”同病房的刘伯见到弟媳给父亲倒尿,还以为女儿,知道是儿媳后说:“你这当儿媳的真好,没见过儿媳能给公公倒尿的。”弟媳笑着说:“谁都有老的时候。”因长期卧床,父亲便秘,怕他大便时用力伤身,我老公就用手一把一把地给父亲抠大便。刘伯感动地给父亲说:“老弟,你值呀,你儿媳和女婿都能这样侍候你,你应该知足啊!”在弟弟孝心的感染和带动下,全家人齐心协力,各尽所能,不厌其烦地照顾父亲。一生开朗乐观、风趣幽默、思维敏捷的父亲一年来被病痛折磨的像个小孩,喜怒无常,说话含糊不清,大小便失禁,因肌张力高,四肢不灵活,一着急手就发抖(这是脑出血后遗症)。在医院,好多病人家属为了方便,都用保鲜袋接尿,弟弟坚持用尿壶接,虽然接不好了总会尿湿床单,但他宁可多洗些床单也不愿意让父亲下身捂在保鲜袋内。他常给父亲跳舞、说笑话、扮鬼脸逗父亲开心。父亲虽说有病在身,但和没病时是一样的,每天刮胡须、坚持勤洗澡、勤换衣服、勤清理鼻孔、勤剪指甲、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掏耳朵……每天晚上坚持给父亲擦洗身子,用艾叶和红花煮水给父亲泡脚。

  坚持每天给父亲全身做按摩。在他的精心照料下,父亲现在身体比以前硬朗多了,也胖了,脸上气色看上去也好多了,这一切可喜的变化,家人很欣慰也很高兴,看到父亲一天天在好转,我们的心情也都随着好了起来,对治疗父亲的病更有信心了。父亲现每天坐在轮椅上自己能吃饭、喝水、扣扣子、用筷子夹菜,更值得家人欣慰的是,父亲记忆力还好、能唱歌、唱秦腔、迷胡戏、吟诗、猜谜语、算数等等。父亲虽然有病了,但他还是上通天文、下通地理,有时我们说的不对的地方他还及时给我们纠正,听到我们表扬他耳聪目明、记性好,脑子聪明时,父亲像个小孩子一样乐得合不拢嘴。医院的护士和医生看到父亲现在的样子都说:“你父亲能恢复到现在这个样子是个奇迹呀”!亲朋好友也说父亲恢复的比想象中要好的多。这一切都倾注了弟弟更多的心血,也让全家人欣慰和动容。看到弟弟既要照顾父亲还要上班,好多人都建议找个保姆来照料父亲,但弟弟却怕保姆掌握不住父亲的喜好,照顾不好;怕父亲心理上有被家人遗弃的感觉。

  所以他就是再苦再累也不提找保姆的事。现在照顾父亲近两年了,一天不见父亲他心中就会不安,只要有时间就陪父亲说话,变着法地逗他开心。父亲米的个子,上下楼很费劲,但这都是弟弟的差事。天气暖和时,弟弟不嫌费事,每天推着父亲出去转,让他呼吸新鲜空气,接触外面的人和物,培养他的自信心。弟弟还买了拔罐的仪器,每周给父亲做一次拔罐,他还说要学会针灸,自己亲自给父亲进行针灸治疗。

  没有豪言壮语,也没用华丽的辞藻,但正是这朴实简单的话语却却蕴含着大道理。饮水思源,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中华儿女的美德,让老人安度晚年是每个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上行下效,老人抚养好子女,子女赡养好老人,尊老爱幼的风气就能一代代传承下去,只有这样中华民族的这一传统美德才能发扬光大。

  我的弟弟李文钊,用他的善良和孝心为父母的晚年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也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7

  XX,男,汉族,1979年5月生,20**年加入**,高中文凭,现任XX村村委委员。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庭是社会的基石,家庭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家庭和谐,既是一种生活目标,更是一种生活境界。恩爱和睦、幸福美满的家庭,是家人人生旅途的港湾,是事业成功的力量源泉。和谐社会不能没有“孝”字,作为一个社会公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最重要特征所在。若当今社会人人以孝当先,社会将变得更加和谐。

  一个有责任感的男人,要切实履行好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职责义务,孝敬父母,让他们安度晚年,呵护妻子,与之白头到老,精心养育子女,言传身教,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应当把生活的重心从自我扩展到家庭,多关心、体贴妻子,尊重老人,不断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吸引力,让家人在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中享受天伦之乐。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他与母亲相依为命三十年。他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孝敬老人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他的孝心散发着火热的光芒,感染了周围的每一个人,让家庭充满了温馨与和睦。村民们每次提起他都是赞不绝口,说他是孝敬老人、关爱家庭、团结邻里的好楷模。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人对他更加信任,以他为主心骨,不管家里的大事、小事、人情、客往,都愿意让他操持,一家人生活在其乐融融的环境中。

  房子在滑坡险段的下方,每逢下大雨,便会有滑坡发生的可能,裹挟着泥沙的滑坡体时刻威胁着房屋的安全,但迫于经济困难,他便在天晴时,一个人拿着铁锹铲除淤泥,疏通水道,确保房子安全,让老人能安心的生活。下大雨的时候,即使是大半夜,他也要经常出去看看是不是有滑坡,因为他担心自己睡的太死,让老人受到伤害。

  XX年5.12地震发生时,他正在家里做饭,当感到房子出现剧烈晃动时,他第一时间飞奔进老人的卧室,背起老人就往屋外跑去,在跑到安全的地方,等到地震过去后,他回到房子检查受损情况,在确认安全后,方才松了一口气;尽管大震过去了,但小震却不断,他白天晚上都高度警惕,一旦发现有异常,便立刻转移老人。在震后的一个多月里,他时时刻刻都担心老人的安全,人也更加消瘦了。随着灾后重建的开展,想尽一切办法筹措资金,克服各种困难盖起了新房,他让老人住进了宽敞安全的房间,终于不用再担心房子的安全了,他心头的担子一下轻了不少。

  不但孝敬老人,还和睦邻里,不管谁家有个大小事情,他都会主动去帮忙。谁家有了困难无论是经济,还是家庭纠纷他都主动帮助化解,街坊邻居谁提起他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

  婚后,为了肩负起日益繁重的家庭生活,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每次他都是把好吃的让给老人和孩子,即使自己生病也舍不得给自己改善,依然把可口的饭菜端给老人并一再嘱咐孩子们不准动老人的饭。他做在先、吃在后,收拾完碗筷,顾不得休息,就又抄起农具投入到农忙之中。

  30多年来,再忙也把照看老人的事放在心坎上、摆在第一位。一定要让老人吃好、穿暖。有人说,千难万难难不过给爹妈一个好脸色,如果你流露出你的蔑视和不耐烦,这种孝心就是不到位的,因为这会让父母很不安心。但这样的情况在家是看不到的,无论遇到什么难心事,他从不在老人面前表现出来,他面对老人时永远是一张笑脸。

  有一次,老人因突发脑梗塞晕倒,他急忙找人、找车把老人送进医院。看着病床上痛苦*的老人,二话没说,拿出所有积蓄,东拼西凑了几千元钱,及时为老人看病。住院期间,跑上跑下交钱拿药,端屎端尿,嘘寒问暖,把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半个多月过去了,经过精心照料,老人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好转,也能自己走路了,全家人特别高兴。

  常说:“谁都有父母,谁都有老的那一天,我也有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我现在得做出榜样来,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儿女才会孝敬我。”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他经常说:他觉得:孝敬老人,照顾妻子,让全家人幸福,他自己才幸福快乐。

  这位普通的农民,付出了人世间最宝贵的爱情、亲情和真情,他爱老人、爱妻子。他用他那颗善良的心怀温暖着老人,谁能算得清他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汗水,正是像他这样一些勤劳、善良、纯朴的人们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正是他们无怨无悔的奉献,使多少家庭充满了温馨,充满了幸福。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8

  XXX,镇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在特殊家庭状况下,用一双辛勤的手和她那颗善良的心,支撑了一个常人难以维持的家庭,赡养了本不该由她赡养的一个个老人,受到了民众的好评。

  现年48岁的,小巧玲珑,性格刚强,心直口快。自进了婆家门就与婆婆一起承担起这个特殊家庭的特殊家务。她家当时的家庭状况是:公公重病在身,常年卧床不起;一个70多岁的远房奶奶,行走不便;一个双目失明的远房的光棍大伯哥;还有一个70多岁的姑母,自姑夫死后也一直在这个家中。这些老人,由于年老多病,性格怪异,她对每个老人都象照应自己的老人一样。*时除了忙地里的活,几乎全部精力都用在了老人身上,哪个老人身体不好,哪个老人心里不痛快,她都细心的去照顾,还时常将瞎子大伯领出来晒晒太阳,为奶奶和姑母洗脸、梳头更是常事,这样一个复杂的家庭,硬是让她安排的井井有条。老人们整天赞不绝口,逢人便夸:我们娶了个好媳妇。特别是几个老人重病时,她更是日夜守护、照顾地无微不至,直至老人临终。大伯哥重病时,大小便不能自理,她硬是用纸垫网手一把把的从被里向外抓,大伯哥实在觉得难为情,就用手势阻止,但她却说:“这怕什么,人有病了,就不必去讲究这么多,你没有更近的亲人,我就算你的亲人了,这事我不干叫谁去干”,大伯哥有感动的哭了,在场的人也都哭了。诸如此类,太多太多……*常家务不*常,结婚至今30年,照应老人30载,用她的辛勤、善良、孝心送走一个个老人,换来了一声声赞扬。

  现在的,仍然照应着80多岁的姑姑和时常回家近80岁的三叔三婶(台胞),她的脸上还是那样时常带着微笑,做着*常的家务。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在30年的漫长岁月中,硬是无怨无悔地实践着她的贤孝美德,成为一方楷模。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9

  张**,男,出生于1987年9月。现就职于**边防公路机械化养护队,担任党务及精神文明管理员一职。自从与妻子田甜组建家庭以来,一直相亲、相敬、相爱,真诚相处,家庭团结和睦,遵纪守法,积极进取,乐于助人,深受同事、邻里和社会的好评。

  “百善孝为先”是他家良好的家规与家风,全家人互相尊重,互敬互爱。晚辈对长辈尊敬、孝顺;长辈对晚辈爱护,家庭关系十分亲近,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和睦家庭。在对待邻里关系上,全家人能够善待左邻右舍,帮助他们排扰解难,邻里关系亲如弟兄,情同手足。

  **年6月,张**的父亲在俄罗斯探亲时间,踩到生锈的铁钉,右脚感染,因为身患糖尿病,伤口久久不能愈合。在俄罗斯诊断后,医生建议对右脚实行截肢治疗。家里人担心这样会给父亲日后的生活带来太多不便,决定回国治疗。回国后就赶往了海拉尔市医院,市医院给出一样的治疗方案,田甜便与公婆商量要求前往北京进行治疗,如何也要保住老人的脚。回家与张**商量后,张**因工作原因走不开,她自己带着家里的十五万元陪同公婆到北京空军总院医治,不管是订飞机还是宾馆,都是由她一手操办。经过2个月的治疗,最后父亲的脚保住了,只是截掉了一个脚趾,已是不幸中的万幸,住院看病期间田甜全程陪同,放下家中旅游季节繁忙的生意,对老人照顾无微不至。

  张**夫妻每年都要把田甜的奶奶接到家中照顾一段时间,即使孩子出生后的时间也从不曾间断。因为老人岁数大了,**年初,老人摔倒在家中,发生右腿发生骨折。家里孩子小还没有断奶,田甜着急的同时又走不开。张**便向单位请假开车带老人到海拉尔医治,在住院期间对老人也是关爱有加,照顾老人的方方面面,为老人置办必须的生活用品。老人年龄大了骨头愈合较慢,出院后,夫妻二人便决定将老人接回家中悉心照料。每每跟老人提起夫妻二人,一向都是赞不绝口。

  年幼的孩子,也在夫妻二人的.熏陶下,懂得孝顺照顾老人,有什么好吃的都要先给长辈。总是惹来亲戚朋友的欢声笑语。

  他们的家庭倡导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注重科学理财、合理消费、勤俭节约,但对待老人都是从不吝啬,以孝为先,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但是勤俭持家的传统不能丢,尊老爱幼的风气更要保持。生活中点点滴滴要从每件小事做起,让以孝当先的风气影响更多了人,让身边更多人认识到孝敬老人的重要性,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扬下去。

  很真实的细节描写!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0

  说起蔡云德,道*区泰园巷的居民都知道,这是一个孝敬婆婆的好媳妇。

  蔡云德今年69岁了,自1963年结婚以来,蔡云德一直和婆婆*珍住在一起,四十多年中,她尽心尽力照顾自己的婆婆。婆婆如今已经98岁了,身体经常生病,当婆婆病了时,蔡云德一刻不离地在婆婆身边伺候;婆婆闹情绪,不管是谁的错,蔡云德总是耐着性子,变着花样逗婆婆开心。

  每天早晨,蔡云德总是先给婆婆做好婆婆喜欢吃的早点,等婆婆吃好了再给丈夫和孩子们做早饭。逢年过节对蔡云德来说是最忙活的日子了,婆婆家的亲人都会到家里来过节,房子顿时显得异常拥挤,蔡云德总是屋里屋外、任劳任怨地忙活,没有丝毫怨言,用她自己的话说:“人多人气旺,这是咱家的福气!”

  婆婆身体好的时候,整天笑哈哈逢人就说:我有一个好“女儿”,这是我的福气。

  多年来,婆婆由于年龄原因,行动不便,需要人一刻不离的进行照顾。蔡云德退休了,更加用爱心、耐心、细心的照顾老人,伺候着老人的起居生活。老人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逢年过节聚在一起时,老人总在夸着蔡云德。在蔡云德的精心照顾下,现在老人身体还算可以,能够拄着拐棍行走,蔡云德无怨无悔的`细心照顾着老人的起居生活。每天和老人坐在一起唠家常,陪着老人看电视。尤其在老人生病的时候,蔡云德照顾得更是无微不至,老人见人总是在念叨:“不知是哪辈子修来的福气,我家有这么好的一个儿媳妇。”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在青海玉树地震捐款活动中,这位九十六岁高龄的老人通过看电视,要儿媳蔡云德到社区来为她捐款一百元,向青海地震灾区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老人的爱心感动着社区的每一个人。

  四十多年来,蔡云德始终如一的悉心照顾着年迈的婆婆,以实际行动感动着家人,感动着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大家从心里对她表示由衷的称赞和敬佩。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体现了当代女性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她的事迹,也影响着道*区的广大居民,大家以她为榜样,在社区形成了尊老爱老、构建和谐家庭的好风气。道*区居委会组织广大居民学习了蔡云德同志先进事迹,并号召广大居民向她学习,树立榜样。通过活动开展,在社区掀起了一个尊老、爱老、敬老的高潮,大力弘扬孝敬老人的高尚美德。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合集15篇)(扩展3)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事迹材料了吧,事迹材料具有触发力大、感染力强的特点。事迹材料到底怎么拟定才正确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孝老爱亲事迹材料,欢迎阅读与收藏。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

  王**,开城镇都督村人,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一个*凡的农家媳妇。七年如一日服侍患有心脏病的公公和孝敬尚在人间的婆婆。无微不至,无怨无悔,她的孝心感染着周边群众,她的事迹传遍六店街道。自与丈夫结婚以来,她和公婆的和谐程度如同自己的亲生父母,公婆一直把她视如己出,从未把她当作儿媳看待,有些话宁愿对她说也不愿意告诉自己的女儿们,**成了他们生活中的贴心人。

  20**年,身患心脏病的公公在南京市鼓楼医院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在众多的子女中,是和老人关系最融洽的三儿媳妇王**主动去医院照料公公,她没有在丈夫的三个姐姐和两个嫂子面前说一句抱怨的话。多年来,身患疾病的公公和年迈体弱的婆婆一直住在**家。公公自手术后,老年病缠身不能起床正常活动,连吃饭都要人喂,这些年来吃喝拉撒睡全靠儿媳**一人照料。**对一双公婆真是无微不至地关心,生活上多方照顾,夏天买回夏装,冬天买回毛衣、羽绒服。婆婆经常腰、腿痛,**就给婆婆寻医问药,擦腰洗脚或陪送医院诊治,就像女儿照顾母亲一样。

  丈夫—因工作需要经常不在家,**不仅悉心照料公婆,还特别重视一对儿女的学习,把这个家操持得美满温馨,从不让丈夫多操心,她既是一个孝顺的媳妇,又是一个贤惠的妻子,还是一个善良的母亲。

  邻居都羡慕徐家有一个像女儿一样好的儿媳妇。王**的事迹不但在六店街道而且在周围村庄也传为佳话,没有谁不夸她的。都说:“有好儿子不如有个好媳妇!”

  经典国学《弟子规》中说:“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王**用自己切实的行动诠释了“孝”的真谛。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今天,在越来越文明的新农村里,这样的好媳妇就是我们民族传统美德的杰出代表!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2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源于心,"爱"生于情。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家庭美满幸福、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石。在恭城收费站,就有这么一个孝老爱亲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今年50岁,是恭城收费站的一名普通职工。他家六口人,父母退休在家安享晚年,爱人下岗多年,目前在一所中学做勤杂工,女儿在外地工作,儿子还在念初中。在单位,—是一位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爱岗敬业的好同志,在家庭,他更是一位恩爱亲人、孝敬老人的好榜样。他在*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孝老爱亲"。

  19**年7月,—与妻子结婚了,婚后的生活是甜蜜的,他们互敬互爱,家庭和睦。随着两个孩子的相继出生,更是给这个家庭增添了无尽的欢乐。但由于孩子出生时双方的父母都因工作忙,无法脱身来帮忙照顾他的妻儿,憨厚老实的"大男人"—硬是"赶鸭子上架"的当了"月嫂",挑起了照顾妻子和孩子的重担。大孩子出生那时,正值寒冬腊月,他每天下了班都要顶着寒风步行几里路到农贸市场去买菜,回到家又是给妻子洗衣做饭,又是给孩子洗澡、喂奶、换洗尿片……他里里外外一把手,一天下来忙得腰酸背痛的,有时晚上12点钟还不能上床休息,深夜里三五次地醒来哄孩子更是常有的事。妻子眼看着丈夫一天比一天的消瘦,心疼的说:"—啊,你一个大男人的做这些事,真苦了你啦!"—深情的望着妻子,体贴的憨笑着对妻子说:"你生孩子比我更辛苦。"丈夫一句朴实而真挚的话把妻子温暖得热泪盈眶。19**年10月,—妻子的单位破产了,她一下没了工作,承受了非常大的压力,心情十分糟糕。一向温柔的她,有时竟会*白无故地冲着李春杰发脾气。这时,—十分理解妻子,总是好言安慰妻子,开导妻子,一点也不埋怨妻子。为了让妻子心情舒畅一点,他一有空就陪着妻子散散步、逛逛街或是爬山、郊游。他把洗衣、买菜、做饭等等家务全揽在自己的身上,花着心思为妻子做好吃的,还积极帮助妻子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他们俩结婚25年了,二十多年如一日,互敬互爱,相濡以沫,共同营建了一个充满温馨、和谐、安宁、幸福的家庭,赢得了四邻八舍的羡慕和赞誉。亲朋好友都说李春杰是世上难得的好丈夫!

  —的父母都是80多岁的高龄老人了。说到高龄,—的父亲——老人,脸上写满了幸福和感激,他说自己还在龙胜工作时,有一次因病吐血将近两大碗,差点就见了阎王爷,是儿子—为他献血救了他。他经常一脸自豪地说,能活到这个年纪,多亏了他们家春杰,他这条命,是—这个儿子为他保住的。为了能让老人更加幸福的安度晚年,—和妻子都精心的照顾着老人的饮食起居。*时在家里,除了扛下买菜、洗衣、做饭等等家务活,他和妻子还经常陪老人打打门球、散散步、逛逛街,或是陪老人看电视、串门儿、聊天儿。老人年纪大了,经常有不舒服或有个头疼脑热的,这个时候,他总会及时领着老人上医院看医生,挂号、取药……忙个不停。一次,他的父亲身患重病住院治疗,生活不能自理,他与家人寸步不离、通宵达旦地守护在父亲的病床前,煎药喂药、洗脸洗脚、擦洗身子,一把屎一把尿、无微不至的照料着老人。近两年父亲经常生病住院,他总是彻夜守候在老人身边,没有一点儿嫌弃,从不说半句怨言。不光是对自己的父母孝敬,他对岳父母也一样孝敬。几年前,他的岳父突发脑瘫卧病在床,加上岳父本身又患有老年痴呆症,需要人24小时看护,而岳母年事已高,其他儿女又不在身边,为了更好的护理岳父,李春杰干脆搬到了岳父母家中。尽管岳父常常做一些让李春杰夫妇哭笑不得、让常人难以想象的尴尬事情……但他每天还是不厌其烦、耐心地帮岳父擦洗、按摩、翻身,他还经常与妻子用轮椅推着岳父到外面晒晒太阳,看看热闹,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这一照顾便是九百多个日日夜夜,直到老人去世。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周围的人都说他是岳父病床前最孝顺的亲儿子呢!

  —常对人们说:"父母生我们,养大我们,不容易啊,他们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啊。古人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现在他们老了,我们做子女的要拿一百倍的孝敬来报答父母才对呀!"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他和妻子的影响下,他的两个孩子对长辈也都十分的孝顺。正是因为有了子孙们的孝敬,家里的老人才愈发福寿延年,一家人其乐融融,特别的惹人羡慕。

  —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公路人,虽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情真意切、孝老爱亲的点点滴滴却真真切切的打动着我们。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李春杰那样,坚守对父母对家人的责任和义务,懂得感恩,懂得报答,学会用真心待人,以挚情爱人,并且在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凡而又*淡的生活中,去传承孝老爱亲的美德,让孝老爱亲的明灯,能照亮更多的家庭,温暖更多的人心。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3

  我是—校区三年级五班的班主任李**。自从踏进保师附校的大门,我听到一个最多的词那就是“家人”。从此让我知道在工作中也能找到像家一样的感觉。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家庭。

  我有一个和睦幸福的大家庭,全家人相互关爱,老人爱护包容子女,我们做子女的更是对老人倾注了全部的爱心来孝敬老人。我们的家乡是阜*老区,每个家庭成员骨子里都带着山区人民的勤劳和朴实。公公是干了一辈子的老教师,现已退休。曾荣获过“市级优秀劳动模范”奖,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深知在山区,要想让孩子们有出息,再苦再累也得让他们上学。”也就在他们那个*的年代,别人都不让孩子上学,这位老人却用每月一两块钱的工资,供出了四个大学生。现在的每个孩子都在县城和市区工作。也正因为此,儿女们非常孝顺,敬重父母。在当村也是出了名的幸福家庭。正因为父母的勤劳,影响着这个大家庭的每个成员。

  一、爱岗敬业,尽职尽责

  对待工作,我一直是勤勤恳恳、努力工作。把教室布置成像“家”一样温馨。对待学生,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们一样,教他们做人,希望他们成才。对领导分给的每一项任务,尽全力做好。我是20**年来附校的,曾接待过市教科所的听课,受到领导们的好评,去年接受学校临时派给的《爱牙护齿》主题班队会,获得优秀主题班队会奖。今年的11月份我校迎接各县校长团的听评课活动,我被临时受命。因时间紧,任务急,来听课的60多名校长均是各县教育界的专家,我倍感压力重重。但经过几天几夜的备课,再加上附校语文大教研组这个坚强后盾,我们顶住了压力,在当天呈现了一节具有现代气息的小组互助展示课堂。赢得了当场听课老师们阵阵掌声。孩子们的成果更是喜人,自这学期起开始正式写作文,到目前为止,我班已经有11名同学的作品被编入《全国优秀小学生作文选》中,其中一名同学的《有趣的课间活动》荣膺“语文周报杯”第四届全国语文素养大赛的三等奖,我也被授予“全国写作教学成果铜牌奖”“优秀辅导教师”的称号。

  二、以德育人,努力营造学习型的家庭氛围

  在生活中,我深刻地认识到,父母对孩子影响是非常大的`。*时我们对待父母,好东西一定留给老人一份,吃饭时让长辈先吃,我们再动筷子等等,让孩子耳濡目染,学会尊重长辈。我女儿在附校南校区一年级一班学习,她性格开朗活泼,对待学习是个非常认真的小姑娘。每天放学到家就得6:30,我开始做饭,孩子就到学习桌前忙着她的作业了。吃过晚饭后,我们就都找学习桌报到了,一起检查作业,讨论问题。每天我和孩子的必修课就是书法描红,爸爸当裁判,谁的字好,孩子就会到墙上的打分表上加分。最后一项必修课就是读书,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通常孩子做完作业后,我们都会坐到她身旁看自己的书。孩子性格活泼好动,开始时坐不住,一会儿爸爸这个啦,一会儿妈妈那个了,我们总会示意她选自己喜欢的书去读。逐渐的她也能模仿大人和我们一起畅游书海。我家是一个小型的图书馆,我爱人是高中的老师,我们留给孩子最多的就是书,屋里有三个书架,摆满了各种书籍,楼下还有一个小书库。孩子自小就在书里长大,从撕书开始到拿着书玩,再到看着书乐。孩子最让我感动的时候也有,有一次该睡觉的时候,孩子忽然告诉我:“妈妈,今天我们数学做了个小测试,我错的挺多的,不过已经都改过了,我想再做一张小卷子。”我说:“明天再做吧,太晚了。”在孩子的坚持下,我听着她读题的声音睡着了。醒来后,看到她卷子做完了,灯也不知什么时候关的。更让我感动的是,每当我接一项讲公开课任务时,家里就成了我最好的备课场所,孩子就当我的学生回答问题,我爱人在一旁当听课专家,评价我的课堂。就说刚刚结束的校长团来我校听课,我准备的是《23课美丽的小兴安岭》,用我师傅梁永胜老师的一句话说,“课讲得非常成功,让他们挑不出大的漏洞。”成功的背后除了在学校一遍又一遍的试讲,在家里也是一遍又一遍的演练,包括我的每一句话的语气声调,我爱人也帮我揣摩到位,当我讲完这一课后,不仅学生掌握的牢,就连我家的小姑娘,也能把小兴安岭四季的美说得头头是道。

  每当周六日的时候,就是女儿最开心的时候。我家住在高开区,楼下就是名畅园广场,广场内植被非常多,孩子就可以自由的拥抱大自然了。对于家庭教育,我曾反复读过《卡尔。维特的教育》、《蒙台梭利的教育》、还有孙瑞雪老师的《捕捉儿童的敏感区》。深知幼儿早期教育尤其是0到六岁前的教育对孩子的一生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也知道,大自然能教给孩子很多东西,所以我们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发现。比如,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她就对着小花产生兴趣,她低头看着花,问我们花的中间是什么?上面的小粉又是什么?花的结构,就在我们聊天中教给孩子了。另外,赶上放假,女儿大概在不到两岁就跟着我们爬很远的山下地,每天最少往返一次。小家伙开始是让大人换着抱,后来,锻炼的她都是自己上山,下山。到了深山里,捉蝴蝶,捉蚂蚱,山间的小溪里捉泥鳅,看小鱼,都是她的最爱。所以孩子有一个非常棒的身体!不但动作敏捷,力气大,而且大山还锻炼了女儿有一个坚强而不服输的性格。

  三、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家庭和睦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和爱人和眭相处,互相尊重体贴。在精神生活上给老人家体贴和安慰,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享受到晚年之福的乐趣。两位老人在老家阜*,家有上千棵枣树,几百棵核桃树,孩子们都有自己的工作,谁也没在他们身边。也曾多少次说过,把树包出去,不种了。老人舍不得这一辈子积攒的树,总在说:“趁我们现在还能动,不给孩子们找麻烦,等实在动不了了再说吧。”我们也就勉强同意了,其实这二老已年过七旬。所以赶上农活忙时,我们每周五开完会后就驱车赶往阜*老家下地干农活。都说当老师的节假日最多,按说放假应该去旅旅游,好好玩玩,我们很少去,一放假,尤其是寒暑假,我们肯定在老家的枣树林里忙活着。有人曾问我婆媳关系最不好处了,你是怎么做的呢?按我婆婆的话说,“亲近还亲不够呢,哪还有时间拌嘴啊!”老人们非常明事理,什么事都给我们做好了榜样!所以我们也为自己的孩子做好榜样。为了使女儿能够更加健康快乐成长,我们夫妇二人一方面洁身自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品位,另一方面率先垂范,做出榜样,生活俭朴。在物质生活追求淡泊,不慕新潮,不摆阔气,从不浪费,提倡节约,精打细算,用之有度。严于律己。以言行影响女儿,为女儿创造良好的成长氛围。

  一个家庭加上丰富的文化生活则是一种文明。不管是收入多还是收入少,不管是学历高还是学历低,只要大家在一起和睦相处,心疼每一个亲人,这就是开心家庭。我们遵纪守法,在社会是好公民,在单位是好员工,在家里就是好父母。如果对家庭,下一个定义那就是一句话:“家和才能万事兴”!也希望我们这个和谐的家庭为社会献出一定的正能量!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合集15篇)(扩展4)

——教师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教师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

  她叫***,是南溪职中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丈夫在基层上班,工作繁忙,无暇照顾家庭,她义无反顾的挑起了这个重担,为了不让丈夫分心,大事小事一个人能顶下来的坚决不告诉丈夫。结婚以来,她一直跟公婆住在一起,家庭和睦,婆媳之间相处非常好,她把赡养老人作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动力,竭尽全力用真情去帮助老人,用仁爱去伺候老人,用爱心去善待老人,大爱无疆,真爱无言,她用博大的胸怀和仁厚的挚爱,换来了人间至纯至爱、至善至孝。 她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父母憨厚老实,母亲左腿残疾,全家就靠父母种地勉强维持生计,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小时候由于家里穷,经常受到周围一些人的欺负。看着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挥汗如雨地劳作;看着母亲背着猪草用那不方便的腿艰难的移动着,犹如在地上爬着前行一样,心里十分难受。那时候她洗衣、做饭、割猪草,见什么活就干什么活,竭尽全力的帮父母分担家务,并暗暗发誓,长大后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父母过上幸福的生活。后来通过刻苦努力的学习,她终于走出了那个贫瘠而又偏远山区,当上了一名人民教师。她拼命的工作,用教学成绩回报社会,刚工作半年,她用微薄的工资为父母购置了彩色电视机、洗衣机,并安装上了有线电视,让父母在接下来的日子能快快乐乐的生活。她打算,接下来用自己工资的剩余部分资助弟弟在老

  家盖房子,娶妻生子,让父母安享晚年生活。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那是2006年1月12日,她正在教室监考学生期末考试,在考场上接到了弟弟病危的通知,犹如晴天霹雳,给她当头一棒,顿时双眼模糊,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她该怎么办呢?该如何告诉父母呢?心如刀绞的她不能逃避,她的选择只有坚强面对。她背后不知挥了多少泪,都咽在心里,不能倒下,因为她说现在她就是父母的支柱,是家里的顶梁柱。她暗暗的祈祷着弟弟的病能够好起来,并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的照顾弟弟,直到他康复。她短暂的思考以后,马上去请了假,带着母亲赶往广东佛山,但事与愿违,可恶的病魔没有给她机会,弟弟已离他们而去,留下的只有悲伤和回忆。(后来她得知弟弟得的是化脓性脑膜炎)。那段日子里,她忍着悲痛,强颜欢笑的去安慰父母,和他们说话、聊天,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帮助父母逐渐的走出阴影,重新开始生活。后来,母亲说,如果没有她,她将没有生活的动力,无法再生活下去。她知道弟弟的病逝给了父母沉重的打击,这个伤口一下子是愈合不了的。

  母亲由于过度操劳,多年来忍受着风湿病痛,她为母亲寻遍了中医寻西医,带母亲到各大医院检查,为母亲拿了几十种中西药。2008年7月中旬,母亲感到身体不适,身上长满了红斑,在接到母亲的电话后她马上办好了请假手续,赶回家,带母亲到资阳县人民医院检查,在等待结果时忐忑不

  安,当听到母亲患上了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时候,她痛哭失声,悲痛欲绝。为什么每次的不幸都降临在她的身上,老天爷似乎特别不公*。她不知道哭了多少回,感觉像随时要崩溃一样,但是在母亲面前却不能哭,她要坚强,和母亲一起和病魔做斗争。做好一切准备住院的时候,医生告诉她,病情很严重,需要转院治疗。她一分钟也不敢多想,收拾好行李,一个人带着母亲来到华西医院,排队挂号、检查、取药…她扶着妈妈在医院里穿梭,当时正逢地震后期,床位非常紧张,她想尽一切办法,希望母亲能尽快得到最好的治疗。在做完一系列的检查以后,在漫长等待结果的时候,她把母亲带到了她工作的地方,母亲想吃什么,她马上就去买,并为母亲买新衣服,当母亲状态好的时候带着她出去参观周围。在第一个星期里,听到母亲说感觉好点,家里气氛充满着春天的气息,都会感觉到如春天阳光般发出的温度,祥和而又温馨。可事与愿违,母亲的病不仅没有好转,反而加重,胃痛难忍,她又只好带着母亲返回华西医院接受治疗,医生说要做好心理准备。在此期间,她心如刀绞,一个人无微不至的照顾着母亲,忍着悲伤,由于压力过大,曾几度晕倒,苏醒后依然一如既往。亲戚劝她不要再治疗了,这个病没法治疗,再这样下去你会垮掉的,带回家吃点想吃的。但是她并没有放弃,希望有奇迹,就算花再多的钱,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可以卖掉自己刚贷款买的房子,但她的孝心没能感动

  上苍,母亲在八月中旬离她而去。剩下年迈的父亲一个人在家,她实在是不放心,年底的时候把父亲接到南溪和自己一起生活,为了分散他的注意力,她为父亲找领导在学校安排了一个工作,她和丈夫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心他,精神上最大可能的满足他,让父亲享尽晚年的好社会、好日子、好生活、好福气。

  丈夫是独生子女,公婆年轻时在家务农,劳力已经耗尽,留下的只有病痛,在家境最困难的时候,她走进了这个家,不知不觉的成了这个家里的顶梁柱。为了让父母生活环境好一点,生活条件好一点,她主动的提出把他们接过来和他们一起住,这样也好有个照应。她深深的懂得“百善孝为先”的道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她说:“让她的公婆住好、穿好、吃好、喝好是她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2007年婆婆因骨质增生和腰椎间盘突出住进了医院,她跑前跑后,端茶送水,细心的照顾着婆婆,从不嫌麻烦,不怕脏、不怕累,亲自为婆婆倒好洗脚水洗脚,忙前忙后半个多月,出院后又在家悉心的照料,亲自为她牵引,熬汤煎药,无怨无悔。通过两个多月的牵引和药物治疗,最后康复了。她看到老人能够自理,心里由衷的高兴,她想老人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2011年5月,婆婆因呕吐不止被送进医院,经检查患了尿结石,她跑前跑后的为婆婆联系医院、联系医生检查病情、做手术,初为人母她带着孩子穿梭在医院,不计

  劳苦, 一边带着孩子,一边照顾着婆婆。那时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能换来老人的幸福自己再苦再累也值得。通过两个星期的治疗,婆婆的病好了,但她却病了。一直以来,婆婆都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要坚持长期服药,她不管再忙都坚持每周给婆婆测一次血压,每月带婆婆到医院测一次血糖,为她买药跑遍了南溪的大药房。还经常到图书馆或上网查找治疗的好方法,认真记录,及时帮婆婆改进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几年来,她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家庭、一边不厌其烦的陪着婆婆治病,伺候老人生活,她深知:赡养老人、孝敬老人责任重大,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只有付出,不计回报,经过她悉心的照料,婆婆的病情一直稳定,也无其他并发症。

  由于双方都来自农村,刚参加工作不久,手头积蓄不多,又贷款买了房,生活十分节俭。为了不给父母增添负担,他们在亲朋好友的祝福下领取了结婚证,没有办婚礼。因为在上班期间,她又担任班主任,她放心不下她的学生,加之她还带领着学校的校健身健美操队,学校许多艰巨的任务还等着她去做,他们都没有休婚假,领证后照常上班,至今提起这事,还有人做为笑谈。

  她想:作为女性,经营好自己的家庭,为丈夫营造爱的港湾式天经地义的。因为男人把世界当家,女人把家当世界。去年冬天,她初为人母,作为母亲,她更能理解父母的心,

  父母含辛茹苦的养大孩子,图的不是回报,只希望孩子能**安安,快快乐乐。一直以来,她抱着两个做人原则:一是不怕吃苦,二是不怕吃亏,在这个家里只讲奉献,不求索取,家庭十分和谐。“子欲养而亲不在”是作为子女的最大遗憾,她不想有遗憾, 她只想从现在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孝敬父母,让三位老人快快乐乐、开开心心、高质量的生活。

  她作为一个普通人,只想兢兢业业的搞好工作,尽心尽力的当好老师,一心一意的经营好家庭,默默无闻的做一名好媳妇、好妻子、好母亲。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合集15篇)(扩展5)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10篇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1

  李凤芝是宏伟区长征街道东方路社区一位普通的"居民,今年62岁,她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十年如一日,不怕累,不怕苦,任劳任怨,在公婆眼里是好媳妇,在丈夫心中是好妻子,在儿女眼中是好母亲,在街坊邻居眼里是模范典型。她用她的爱心演绎着人间真情,她的事迹在东方路广为传颂。

  儿女的好母亲。李凤芝年轻时候,自己是农村户口,在城里打工维持生计。与丈夫成家之后,她一面做临时工,一面照顾家里。为了不影响丈夫的工作,她几乎包揽了家里的所有活计。孩子尚小时,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早早把饭菜做好,然后送孩子们上学,再去上班。李凤芝在单位干的是力工,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还要照顾家里的老小,但她从来不叫苦,不喊累,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离不开她的默默付出和努力。

  天气预报她是必听的,一是掌握天气情况,二是根据预报张罗着一家人该穿什么衣服,保障身体的冷暖。她每天的饭菜都能做得适中可口,孩子和丈夫都不愿意在外边吃饭,下班和放学都赶回家来吃她做的饭菜。那个年代,家里很穷,靠丈夫微薄的工资和自己临时工挣来的钱养家糊口,每周改善的伙食也是有限的,她把好吃的东西都留给丈夫和孩子吃,她吃大家剩下的饭菜。她每天管理孩子的生活,还负责督促孩子的学习。在她的严格要求下,孩子们都养成了独立学习的好习惯,而且成绩优秀。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孩子都已长大并成家立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是业务能手,这是让李凤芝最欣慰的事儿了。

  丈夫的好妻子。李凤芝的丈夫常怀庆原是辽化金兴化工厂的一名工人,早在20**年,常怀庆因突患脑溢血造成半身瘫痪,刚开始,常怀庆还能够在妻子的搀扶下下床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越来越重,一年后最终卧床不起,每天只能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有专人照料。从此,她开始了对丈夫长达10年的护理,10年来,她对患病的丈夫不离不弃,用自己的真情书写人间真爱。

  每天她为丈夫做可口的饭菜,丈夫想吃什么,她就去买回家,变着花样去做,从不厌烦。为防止瘫痪的丈夫肌肉萎缩,她每天坚持为他按摩二个多小时,为了让丈夫不得褥疮,李凤芝经常为他擦洗身体,每3天为他洗一次澡,每天定时为其翻身,变换卧床的姿势和方位,直到常怀庆点头舒服为止。在天气好的时候总能看到她推着丈夫到院子里晒太阳,扶着他做运动。在精神上,她一有时间就陪丈夫聊天安慰他。常怀庆是党员,经常爱看书看报,她主动到社区找来报刊杂志给他读,到七一、*等重大节日期间,她都帮助丈夫了解国家大事,听*工作报告,虽然常怀庆不会说话,但是他看在眼里,激动在心里,他多次在人前落泪。得到这样一位好妻子,他心里充满了感激。

  多年来,夫妻俩形成了动作和眼神的暗号,常怀庆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李凤芝就能明白他的的需求。比如,吃饭是拿筷子、喝水是拿矿泉水瓶、睡觉是拿枕头等动作,夫妻俩配合得非常的默契,也解决了常怀庆不能言语的困难。最让李凤芝头疼的是丈夫经常住院,每每这时是李凤芝最着急的时候,因为人手少,加上自家住的老楼,楼道狭窄,担架不方便进入,她就背着丈夫上下楼,再加上随身携带的物品,每次她都要来回跑几趟,累得气喘吁吁;在医院里忙于照顾病人,让她昼夜不能寐,每次下来,她都瘦下一大圈。街坊邻里都替她担心身体,她自己却总是说:“只要老常没事,我就心安了。”

  看见李凤芝这么辛苦,东方路社区党委及时出现,向她伸出援助之手。社区党委经常走访常怀庆,在节日里为他带去慰问品和慰问金,在*常的日子里,为他做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比如帮助李凤芝打扫室内外卫生,帮助代买日用品和代办生活琐事,这样省去了李凤芝大部分时间来照顾丈夫,在常怀庆危难时,社区配备专职志愿者队伍,随时准备帮助他们一家,这让李凤芝非常感动,她总是跟常怀庆说:“还是党好,党和*经常帮助我们度过难关,让我们心里温暖啊!”虽然常怀庆不能说话,但是他的眼神和表情都告诉人们,他是深深地爱着党的,每当党有重大节日和重大会议时,他都不忘去观看和收听,这也是他心里的一份牵挂。

  兄妹的好嫂子。李凤芝是婆婆家的中坚力量,是兄弟姐妹们心目中公认的好嫂子。公婆去世得早,她主动担负起挑起家庭大梁的重担,照顾年幼的小姑子和小叔子。因为他们双方的兄弟姐妹都生活在农村,家里都非常困难,李凤芝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自己家也不富裕的情况下,付出许多精力和金钱来帮助弟弟妹妹。在公婆去世后,她视自己的小姑子和小叔子为亲姊妹一样,从生活上关心他们,精神上鼓励他们,关心他们的冷暖安危,直到弟妹长大*。如今,辛苦经营的家换来了姊妹们的真情,弟、妹将李凤芝这位嫂子当成母亲一样看待,尊敬她,爱戴她。知道嫂子照顾卧病在床的哥哥生活的不容易,他们经常给嫂子精神上的安慰和生活上的照顾,让嫂子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也让她的内心感到无比的温暖和欣慰。

  邻里的好帮手。她不但对自己的丈夫、孩子、兄弟姐妹照顾得无微不至,还把自己的余热都献给了街坊邻里。她常说:远亲不如近邻。她把邻里视为自己的姊妹。一次,邻居张凤兰不在家,家里晾晒在楼下的衣服和被子忘记收上来,这时大雨就要来临,李凤芝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安顿好丈夫,以最快的速度,跑下楼将被子及时抱到屋里,免遭大雨淋湿。当邻居急忙赶回来,看到自己的被子干爽地放在李凤芝家时,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

  因为她常年在家照顾丈夫,邻居的大事小情她能帮的就主动上前帮忙,从来不把自己当成花甲之年的老人,谁家有需要,只要她能伸上手,她就主动去帮忙,从不吝啬自己的体力。她为邻居看门护院,帮助邻居的小夫妻照看放学回家的孩子,帮助年迈的老人梳头、剪指甲等,她这样发挥自己的余热,奉献自己的爱心,感动着楼里的居民,赢得了大家的赞许,大家在闲暇时也都伸出手来帮助李凤芝一家,让她深切地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李凤芝只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但她勤劳质朴、豁达乐观、坚强不屈、无私奉献,为家庭撑起了一片蓝天,为邻里树立了典范。她用自己的诚心和爱心感动着社区的每一个人,也为自己创造着幸福的生活。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2

  说起蔡云德,道*区泰园巷的居民都知道,这是一个孝敬婆婆的好媳妇。

  蔡云德今年69岁了,自1963年结婚以来,蔡云德一直和婆婆*珍住在一起,四十多年中,她尽心尽力照顾自己的婆婆。婆婆如今已经98岁了,身体经常生病,当婆婆病了时,蔡云德一刻不离地在婆婆身边伺候;婆婆闹情绪,不管是谁的错,蔡云德总是耐着性子,变着花样逗婆婆开心。

  每天早晨,蔡云德总是先给婆婆做好婆婆喜欢吃的早点,等婆婆吃好了再给丈夫和孩子们做早饭。逢年过节对蔡云德来说是最忙活的日子了,婆婆家的亲人都会到家里来过节,房子顿时显得异常拥挤,蔡云德总是屋里屋外、任劳任怨地忙活,没有丝毫怨言,用她自己的话说:“人多人气旺,这是咱家的福气!”

  婆婆身体好的时候,整天笑哈哈逢人就说:我有一个好“女儿”,这是我的福气。

  多年来,婆婆由于年龄原因,行动不便,需要人一刻不离的进行照顾。蔡云德退休了,更加用爱心、耐心、细心的照顾老人,伺候着老人的起居生活。老人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逢年过节聚在一起时,老人总在夸着蔡云德。在蔡云德的精心照顾下,现在老人身体还算可以,能够拄着拐棍行走,蔡云德无怨无悔的细心照顾着老人的起居生活。每天和老人坐在一起唠家常,陪着老人看电视。尤其在老人生病的时候,蔡云德照顾得更是无微不至,老人见人总是在念叨:“不知是哪辈子修来的福气,我家有这么好的一个儿媳妇。”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在青海玉树地震捐款活动中,这位九十六岁高龄的老人通过看电视,要儿媳蔡云德到社区来为她捐款一百元,向青海地震灾区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老人的爱心感动着社区的每一个人。

  四十多年来,蔡云德始终如一的悉心照顾着年迈的婆婆,以实际行动感动着家人,感动着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大家从心里对她表示由衷的称赞和敬佩。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体现了当代女性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她的事迹,也影响着道*区的广大居民,大家以她为榜样,在社区形成了尊老爱老、构建和谐家庭的好风气。道*区居委会组织广大居民学习了蔡云德同志先进事迹,并号召广大居民向她学习,树立榜样。通过活动开展,在社区掀起了一个尊老、爱老、敬老的高潮,大力弘扬孝敬老人的高尚美德。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

  某某某,,镇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在特殊家庭状况下,用一双辛勤的手和她那颗善良的心,支撑了一个常人难以维持的家庭,赡养了本不该由她赡养的一个个老人,受到了民众的好评。

  现年48岁的,小巧玲珑,性格刚强,心直口快。自进了婆家门就与婆婆一起承担起这个特殊家庭的特殊家务。她家当时的家庭状况是:公公重病在身,常年卧床不起;一个70多

  岁的远房奶奶,行走不便;一个双目失明的远房的光棍大伯哥;还有一个70多岁的姑母,自姑夫死后也一直在这个家中。这些老人,由于年老多病,性格怪异,她对每个老人都象照应自己的老人一样。*时除了忙地里的活,几乎全部精力都用在了老人身上,哪个老人身体不好,哪个老人心里不痛快,她都细心的去照顾,还时常将瞎子大伯领出来晒晒太阳,为奶奶和姑母洗脸、梳头更是常事,这样一个复杂的家庭,硬是让她安排的井井有条。老人们整天赞不绝口,逢人便夸:我们娶了个好媳妇。特别是几个老人重病时,她更是日夜守护、照顾地无微不至,直至老人临终。大伯哥重病时,大小便不能自理,她硬是用纸垫网手一把把的从被里向外抓,大伯哥实在觉得难为情,就用手势阻止,但她却说:“这怕什么,人有病了,就不必去讲究这么多,你没有更近的亲人,我就算你的亲人了,这事我不干叫谁去干”,大伯哥有感动的哭了,在场的人也都哭了。诸如此类,太多太多……*常家务不*常,结婚至今30年,照应老人30载,用她的辛勤、善良、孝心送走一个个老人,换来了一声声赞扬。

  现在的,仍然照应着80多岁的姑姑和时常回家近80岁的三叔三婶(台胞),她的脸上还是那样时常带着微笑,做着*常的家务。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在30年的漫长岁月中,硬是无怨无悔地实践着她的贤孝美德,成为一方楷模。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道德之本,是家庭美满和睦、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石。在武山县桦林乡孙堡村,有一位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十年如一日照顾着全家老小的衣食起居,无怨无悔,家庭团结和睦,遵纪守法,积极进取,乐于助人,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她叫高富珍,今年32岁,一名普通的孙堡村村民,用自己勤劳双手描绘了一幅孝老爱亲的动人画卷。

  孝敬父母

  她照顾老人多年,毫无怨言,主动承担起赡养老人的所有重担,总是自觉自愿,无怨无悔。现在的老人年事已高,由于长期的操劳身体落下了多种的疾病,在老人的屋子里,老人的生活必需品一应俱全,老人的衣服、被褥洗得干干净净,邻里看见了无不夸赞,连老人也觉得自己的生活太幸福了。高富珍每天有空时就会陪在老人身边,和老人拉家常、谈琐事,让老人摆脱孤单和寂寞。

  她对孝的理解是:“老人把儿女养大不容易,儿女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应该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价”。尽管她为了生活,工作很忙很辛苦,但她对老人的`关心照料从不掉以轻心,除了做好适合老人的可口饭菜和滋补食品外,还经常为婆婆梳洗。每当外出前她都会再三叮嘱家人好好照顾婆婆。婆婆有病了,她和儿女们一道送婆婆上医院就诊,每次送婆婆上医院,不知道情况的人还以为婆婆是她的母亲。

  关爱子女

  高富珍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两个儿子年纪尚小,但她自小就培养他们吃苦耐劳、辛勤劳动的精神。她一个不仅要照顾年迈的婆婆和辛苦劳作的丈夫的衣食起居,还要时刻照看好尚且年幼的两个小孩,没有一刻能够闲着。为了给两个孩子营造一个良好家庭环境,培养孩子好性格好习惯,让孩子感受到爱,身心健康地成长,她不管有多苦、有多累,从来不争嘴吵架,每次带给孩子的都是笑逐颜开,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高富珍让全家人*育思想,不娇纵、溺爱孩子,既教孩子学知识,又教他学做人,要创造一个温馨、和谐、宁静的家庭育人环境,让孩子能健康地成长。为了让孩子从小孝敬老人、尊敬长辈,对人有礼貌,高富珍夫妻俩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感染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给机会让他孝敬长辈;发现他对人有不敬的行为及时教育、引导,使他学会辨明是非,改正缺点。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高富珍总会认真教孩子扫地、擦家俱等家务事,尽量给机会让他做力所能及的事。

  夫妻和睦

  尽管高富珍夫妇生活并不是非常富裕,但他们夫妻相互关爱、相互支持,一起承载起生活的重压。他们一直以来相亲、相敬、相爱,真诚相处,建立起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常言道:“顺者为孝”,老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每当这个时候,她就对丈夫说,不要和老人计较小节,尊敬

  老人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虽然有些话我们不爱听,但婆婆绝无恶意,我们要耐心听,等听完再作解释,这样就会化解误会。她矢志不渝的用自己的大爱使得一家人舒心愉快地生活,以自己崇高的道德素养演绎着人间纯真的孝德情怀。

  家庭和谐

  在高富珍家中,老人、夫妻、孩子一家人和睦相处,处处洋溢出幸福和美满。高富珍是一位勇担家庭责任的楷模,夫妻和睦、家庭和谐是该家庭的良好的家规与家风,全家人互相尊重,互敬互爱。晚辈对长辈尊敬、孝顺,长辈对晚辈爱护,婆媳之间、妯娌之间关系十分亲近,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和睦家庭。

  作为儿媳,他尊敬老人,关心老人,孝顺老人,在忙碌的工作过程中仍然坚持抽空陪伴老人,是出了名的好儿媳;作为妻子,他关爱丈夫,与丈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夫妻感情融洽,从不为小事争吵;作为目前,她以身作则,注重对孩子的教育。

  群众颂扬

  作为媳妇,她克尽孝道,对老人嘘寒问暖,还经常陪伴老人谈心,做他们精神上的支柱;作为母亲,她慈爱但不溺爱,在照顾好儿子的同时,还担负起教育孩子成材的重任;作为妻子,她是“贤内助”的最佳代言人,为了减轻丈夫的工作压力,她一力承担起家庭的所有事务,把家中的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条,从不让丈夫因家事分心而影响工作。在众多的亲戚朋友关系中,她做到以诚相待,对双方父母,都孝敬

  有加,对兄妹的子女,她们均视如己出。在任何地方,都能做到尊老爱幼,她始终铭记着“吃水不忘挖井人”,她关心老人,关心弱势群体,积极帮助困难户、贫困户和残疾人。她不仅孝敬家中的老人,对乡亲更是和蔼可亲,关怀备至,她能够善待乡邻,帮助他们排扰解难,邻里关系亲如弟兄,情同手足,得到了全村人的一致好评。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3

  郭根有,男,1955年7月出生,**党员,山焦西山西铭矿退休职工。作为一名交通班车的汽车驾驶员,郭根有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坚强,在与命运的挑战中,战胜困难,用爱心与孝心,彰显了一个血性男儿的责任与担当。面对年过八旬、患病卧床十多年的老母亲,他悉心照料,喂水喂药、端屎倒尿,尽着一个儿子的孝道。面对身患白血病的儿子,他坚韧担当,求医问药,用父爱托起了一片天。

  工作中,他30年如一日,无论是晴天烈日,还是狂风暴雨,准点发车,正点运行,安全驾驶无事故,接送矿上的职工上下班。生活中,他是母亲病床前的孝子,患病儿子眼中的英雄,妻子身边坚实的依靠。母亲大小便失禁,屎尿经常弄到被褥上,他及时擦洗,换洗被褥,背起母亲在楼下晒太阳。儿子治疗期间,他安顿好母亲后,又匆忙赶往医院照顾病床上的儿子。“作为家中的主心骨,我不能垮。”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高贵品质,在*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4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道德之本,是家庭美满和睦、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石。在武山县桦林乡孙堡村,有一位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十年如一日照顾着全家老小的衣食起居,无怨无悔,家庭团结和睦,遵纪守法,积极进取,乐于助人,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她叫高富珍,今年32岁,一名普通的孙堡村村民,用自己勤劳双手描绘了一幅孝老爱亲的动人画卷。

  孝敬父母

  她照顾老人多年,毫无怨言,主动承担起赡养老人的所有重担,总是自觉自愿,无怨无悔。现在的老人年事已高,由于长期的操劳身体落下了多种的疾病,在老人的屋子里,老人的生活必需品一应俱全,老人的衣服、被褥洗得干干净净,邻里看见了无不夸赞,连老人也觉得自己的生活太幸福了。高富珍每天有空时就会陪在老人身边,和老人拉家常、谈琐事,让老人摆脱孤单和寂寞。

  她对孝的理解是:“老人把儿女养大不容易,儿女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应该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价”。尽管她为了生活,工作很忙很辛苦,但她对老人的关心照料从不掉以轻心,除了做好适合老人的可口饭菜和滋补食品外,还经常为婆婆梳洗。每当外出前她都会再三叮嘱家人好好照顾婆婆。婆婆有病了,她和儿女们一道送婆婆上医院就诊,每次送婆婆上医院,不知道情况的人还以为婆婆是她的母亲。

  关爱子女

  高富珍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两个儿子年纪尚小,但她自小就培养他们吃苦耐劳、辛勤劳动的精神。她一个不仅要照顾年迈的婆婆和辛苦劳作的丈夫的衣食起居,还要时刻照看好尚且年幼的两个小孩,没有一刻能够闲着。为了给两个孩子营造一个良好家庭环境,培养孩子好性格好习惯,让孩子感受到爱,身心健康地成长,她不管有多苦、有多累,从来不争嘴吵架,每次带给孩子的都是笑逐颜开,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高富珍让全家人*育思想,不娇纵、溺爱孩子,既教孩子学知识,又教他学做人,要创造一个温馨、和谐、宁静的家庭育人环境,让孩子能健康地成长。为了让孩子从小孝敬老人、尊敬长辈,对人有礼貌,高富珍夫妻俩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感染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给机会让他孝敬长辈;发现他对人有不敬的行为及时教育、引导,使他学会辨明是非,改正缺点。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高富珍总会认真教孩子扫地、擦家俱等家务事,尽量给机会让他做力所能及的事。

  夫妻和睦

  尽管高富珍夫妇生活并不是非常富裕,但他们夫妻相互关爱、相互支持,一起承载起生活的重压。他们一直以来相亲、相敬、相爱,真诚相处,建立起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常言道:“顺者为孝”,老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每当这个时候,她就对丈夫说,不要和老人计较小节,尊敬

  老人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虽然有些话我们不爱听,但婆婆绝无恶意,我们要耐心听,等听完再作解释,这样就会化解误会。她矢志不渝的用自己的大爱使得一家人舒心愉快地生活,以自己崇高的道德素养演绎着人间纯真的孝德情怀。

  家庭和谐

  在高富珍家中,老人、夫妻、孩子一家人和睦相处,处处洋溢出幸福和美满。高富珍是一位勇担家庭责任的楷模,夫妻和睦、家庭和谐是该家庭的良好的家规与家风,全家人互相尊重,互敬互爱。晚辈对长辈尊敬、孝顺,长辈对晚辈爱护,婆媳之间、妯娌之间关系十分亲近,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和睦家庭。

  作为儿媳,他尊敬老人,关心老人,孝顺老人,在忙碌的工作过程中仍然坚持抽空陪伴老人,是出了名的好儿媳;作为妻子,他关爱丈夫,与丈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夫妻感情融洽,从不为小事争吵;作为目前,她以身作则,注重对孩子的教育。

  群众颂扬

  作为媳妇,她克尽孝道,对老人嘘寒问暖,还经常陪伴老人谈心,做他们精神上的支柱;作为母亲,她慈爱但不溺爱,在照顾好儿子的同时,还担负起教育孩子成材的重任;作为妻子,她是“贤内助”的最佳代言人,为了减轻丈夫的工作压力,她一力承担起家庭的所有事务,把家中的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条,从不让丈夫因家事分心而影响工作。在众多的亲戚朋友关系中,她做到以诚相待,对双方父母,都孝敬有加,对兄妹的子女,她们均视如己出。在任何地方,都能做到尊老爱幼,她始终铭记着“吃水不忘挖井人”,她关心老人,关心弱势群体,积极帮助困难户、贫困户和残疾人。她不仅孝敬家中的老人,对乡亲更是和蔼可亲,关怀备至,她能够善待乡邻,帮助他们排扰解难,邻里关系亲如弟兄,情同手足,得到了全村人的一致好评。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5

  唐金凤

  唐金凤,女,遂宁市船山区新桥镇人。一名出生在遂宁农家的普通80后女子,她在明知男友身患绝症、可能生命短暂之时,毅然拒绝男友的分手要求,主动求婚,携手新郎一起步入婚姻的红地毯,甘愿厮守一生,演绎了一幕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2008年,船山区新桥镇的唐金凤与李应辉相识相恋。2009年12月初,李应辉突然被查出身患肝癌,已到中期。在男友被查出病情半个月后,一场温馨而感人的婚礼在他们老家举行,诉说着她的爱情誓言:她要与身患肝癌的爱人不离不弃,相伴一生!爱人至真至善至美的抉择,给了李应辉重新面对生活、面对生命的勇气。目前,李应辉的病情已基本稳定,二人婚后生活十分甜蜜,并计划明年要一个孩子。唐金凤最大的心愿就是:“不管未来的路怎样,我都愿意和老公相守相依,一直走下去。”曾荣获“大爱遂宁”感恩奉献人物荣誉称号。

  马俊*

  马俊*,女,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四川航天世都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在与命运的挑战中高高地昂起头,用爱心与孝心感动了众人,用一个女人朴实无华的情怀,书写了孝老爱亲的人生履历。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马俊*的丈夫李孟海常年工作在巴山深处。17年来,她用自己不到1.5米的身高、不足80斤体重的瘦弱身躯,挑起了照顾年迈多病的公婆与瘫痪在床的大姑子的重担。公公住院期间,她每天早上不到六点就起床,到医院陪公公做化疗,陪他说话聊天。为了照顾好瘫痪的大姑子,鼓励并支持她学习蜀绣,马俊*每天坚持送她上课,推着轮椅陪她散步、聊天。在婆婆突发心脏病住院期间,她起早摸黑照顾她,主动学习按摩技术,每天给老人抚胸捶背,暖手按脚。因为马俊*的辛勤付出,一家人其乐融融。曾荣获*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感动航天职工家属”荣誉称号。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6

  马**,男,布依族,32岁,*党员。明孝道、知荣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大力提倡树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马以孝道为荣,以奉献为荣,将自己的爱心一点一滴地倾注到父母身上,与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用赤诚孝心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马**在家排行老五,上有年迈的父母,两个哥哥和姐姐,下有没有工作的妻子和嗷嗷待哺的儿子,并且父母和他们生活在一起。

  20**年,哥哥因患骨裂住进了医院,父母年迈而且家里需要料理,于是他日夜守护在哥哥的身旁,精心的照顾,复诊时,由于当时没有电梯,他背着哥哥奔波在楼上楼下十余次,没有任何怨言。悉心的照顾,长时间的治疗,也许是兄弟情深感到了上苍,此次手术非常成功,哥哥逐渐康复,他笑了,年迈的父亲笑了。

  马父母已年过六旬,患有高血压、风湿等病痛。在父母的卧室里床头上常用的药物整齐摆放;老人的生活必需品更是一应俱全,伸手就能取到,老人的衣服、被褥显得干干净净,邻里看见了无不夸赞。老人老了,儿女们又都各自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马只要一下班就会准时回到老人身边,陪老人拉家常、谈琐事,让老人摆脱孤单和寂寞。

  马承担赡养老人重担十余载,三世同堂,毫无怨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很好地诠释了孝道。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7

  说起蔡云德,道*区泰园巷的居民都知道,这是一个孝敬婆婆的好媳妇。

  蔡云德今年69岁了,自1963年结婚以来,蔡云德一直和婆婆*珍住在一起,四十多年中,她尽心尽力照顾自己的婆婆。婆婆如今已经98岁了,身体经常生病,当婆婆病了时,蔡云德一刻不离地在婆婆身边伺候;婆婆闹情绪,不管是谁的错,蔡云德总是耐着性子,变着花样逗婆婆开心。

  每天早晨,蔡云德总是先给婆婆做好婆婆喜欢吃的早点,等婆婆吃好了再给丈夫和孩子们做早饭。逢年过节对蔡云德来说是最忙活的日子了,婆婆家的亲人都会到家里来过节,房子顿时显得异常拥挤,蔡云德总是屋里屋外、任劳任怨地忙活,没有丝毫怨言,用她自己的话说:“人多人气旺,这是咱家的福气!”

  婆婆身体好的时候,整天笑哈哈逢人就说:我有一个好“女儿”,这是我的福气。

  多年来,婆婆由于年龄原因,行动不便,需要人一刻不离的进行照顾。蔡云德退休了,更加用爱心、耐心、细心的照顾老人,伺候着老人的起居生活。老人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逢年过节聚在一起时,老人总在夸着蔡云德。在蔡云德的精心照顾下,现在老人身体还算可以,能够拄着拐棍行走,蔡云德无怨无悔的细心照顾着老人的起居生活。每天和老人坐在一起唠家常,陪着老人看电视。尤其在老人生病的时候,蔡云德照顾得更是无微不至,老人见人总是在念叨:“不知是哪辈子修来的福气,我家有这么好的一个儿媳妇。”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在青海玉树地震捐款活动中,这位九十六岁高龄的老人通过看电视,要儿媳蔡云德到社区来为她捐款一百元,向青海地震灾区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老人的爱心感动着社区的每一个人。

  四十多年来,蔡云德始终如一的悉心照顾着年迈的婆婆,以实际行动感动着家人,感动着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大家从心里对她表示由衷的称赞和敬佩。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体现了当代女性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她的事迹,也影响着道*区的广大居民,大家以她为榜样,在社区形成了尊老爱老、构建和谐家庭的好风气。道*区居委会组织广大居民学习了蔡云德同志先进事迹,并号召广大居民向她学习,树立榜样。通过活动开展,在社区掀起了一个尊老、爱老、敬老的高潮,大力弘扬孝敬老人的高尚美德。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

  某某某,,镇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在特殊家庭状况下,用一双辛勤的手和她那颗善良的心,支撑了一个常人难以维持的家庭,赡养了本不该由她赡养的一个个老人,受到了民众的好评。

  现年48岁的,小巧玲珑,性格刚强,心直口快。自进了婆家门就与婆婆一起承担起这个特殊家庭的特殊家务。她家当时的家庭状况是:公公重病在身,常年卧床不起;一个70多

  岁的远房奶奶,行走不便;一个双目失明的远房的光棍大伯哥;还有一个70多岁的姑母,自姑夫死后也一直在这个家中。这些老人,由于年老多病,性格怪异,她对每个老人都象照应自己的老人一样。*时除了忙地里的活,几乎全部精力都用在了老人身上,哪个老人身体不好,哪个老人心里不痛快,她都细心的去照顾,还时常将瞎子大伯领出来晒晒太阳,为奶奶和姑母洗脸、梳头更是常事,这样一个复杂的家庭,硬是让她安排的井井有条。老人们整天赞不绝口,逢人便夸:我们娶了个好媳妇。特别是几个老人重病时,她更是日夜守护、照顾地无微不至,直至老人临终。大伯哥重病时,大小便不能自理,她硬是用纸垫网手一把把的从被里向外抓,大伯哥实在觉得难为情,就用手势阻止,但她却说:“这怕什么,人有病了,就不必去讲究这么多,你没有更近的亲人,我就算你的亲人了,这事我不干叫谁去干”,大伯哥有感动的哭了,在场的人也都哭了。诸如此类,太多太多……*常家务不*常,结婚至今30年,照应老人30载,用她的辛勤、善良、孝心送走一个个老人,换来了一声声赞扬。

  现在的,仍然照应着80多岁的.姑姑和时常回家近80岁的三叔三婶(台胞),她的脸上还是那样时常带着微笑,做着*常的家务。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在30年的漫长岁月中,硬是无怨无悔地实践着她的贤孝美德,成为一方楷模。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道德之本,是家庭美满和睦、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石。在武山县桦林乡孙堡村,有一位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十年如一日照顾着全家老小的衣食起居,无怨无悔,家庭团结和睦,遵纪守法,积极进取,乐于助人,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她叫高富珍,今年32岁,一名普通的孙堡村村民,用自己勤劳双手描绘了一幅孝老爱亲的动人画卷。

  孝敬父母

  她照顾老人多年,毫无怨言,主动承担起赡养老人的所有重担,总是自觉自愿,无怨无悔。现在的老人年事已高,由于长期的操劳身体落下了多种的疾病,在老人的屋子里,老人的生活必需品一应俱全,老人的衣服、被褥洗得干干净净,邻里看见了无不夸赞,连老人也觉得自己的生活太幸福了。高富珍每天有空时就会陪在老人身边,和老人拉家常、谈琐事,让老人摆脱孤单和寂寞。

  她对孝的理解是:“老人把儿女养大不容易,儿女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应该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价”。尽管她为了生活,工作很忙很辛苦,但她对老人的关心照料从不掉以轻心,除了做好适合老人的可口饭菜和滋补食品外,还经常为婆婆梳洗。每当外出前她都会再三叮嘱家人好好照顾婆婆。婆婆有病了,她和儿女们一道送婆婆上医院就诊,每次送婆婆上医院,不知道情况的人还以为婆婆是她的母亲。

  关爱子女

  高富珍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两个儿子年纪尚小,但她自小就培养他们吃苦耐劳、辛勤劳动的精神。她一个不仅要照顾年迈的婆婆和辛苦劳作的丈夫的衣食起居,还要时刻照看好尚且年幼的两个小孩,没有一刻能够闲着。为了给两个孩子营造一个良好家庭环境,培养孩子好性格好习惯,让孩子感受到爱,身心健康地成长,她不管有多苦、有多累,从来不争嘴吵架,每次带给孩子的都是笑逐颜开,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高富珍让全家人*育思想,不娇纵、溺爱孩子,既教孩子学知识,又教他学做人,要创造一个温馨、和谐、宁静的家庭育人环境,让孩子能健康地成长。为了让孩子从小孝敬老人、尊敬长辈,对人有礼貌,高富珍夫妻俩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感染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给机会让他孝敬长辈;发现他对人有不敬的行为及时教育、引导,使他学会辨明是非,改正缺点。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高富珍总会认真教孩子扫地、擦家俱等家务事,尽量给机会让他做力所能及的事。

  夫妻和睦

  尽管高富珍夫妇生活并不是非常富裕,但他们夫妻相互关爱、相互支持,一起承载起生活的重压。他们一直以来相亲、相敬、相爱,真诚相处,建立起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常言道:“顺者为孝”,老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每当这个时候,她就对丈夫说,不要和老人计较小节,尊敬

  老人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虽然有些话我们不爱听,但婆婆绝无恶意,我们要耐心听,等听完再作解释,这样就会化解误会。她矢志不渝的用自己的大爱使得一家人舒心愉快地生活,以自己崇高的道德素养演绎着人间纯真的孝德情怀。

  家庭和谐

  在高富珍家中,老人、夫妻、孩子一家人和睦相处,处处洋溢出幸福和美满。高富珍是一位勇担家庭责任的楷模,夫妻和睦、家庭和谐是该家庭的良好的家规与家风,全家人互相尊重,互敬互爱。晚辈对长辈尊敬、孝顺,长辈对晚辈爱护,婆媳之间、妯娌之间关系十分亲近,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和睦家庭。

  作为儿媳,他尊敬老人,关心老人,孝顺老人,在忙碌的工作过程中仍然坚持抽空陪伴老人,是出了名的好儿媳;作为妻子,他关爱丈夫,与丈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夫妻感情融洽,从不为小事争吵;作为目前,她以身作则,注重对孩子的教育。

  群众颂扬

  作为媳妇,她克尽孝道,对老人嘘寒问暖,还经常陪伴老人谈心,做他们精神上的支柱;作为母亲,她慈爱但不溺爱,在照顾好儿子的同时,还担负起教育孩子成材的重任;作为妻子,她是“贤内助”的最佳代言人,为了减轻丈夫的工作压力,她一力承担起家庭的所有事务,把家中的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条,从不让丈夫因家事分心而影响工作。在众多的亲戚朋友关系中,她做到以诚相待,对双方父母,都孝敬

  有加,对兄妹的子女,她们均视如己出。在任何地方,都能做到尊老爱幼,她始终铭记着“吃水不忘挖井人”,她关心老人,关心弱势群体,积极帮助困难户、贫困户和残疾人。她不仅孝敬家中的老人,对乡亲更是和蔼可亲,关怀备至,她能够善待乡邻,帮助他们排扰解难,邻里关系亲如弟兄,情同手足,得到了全村人的一致好评。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8

  泱泱中华,礼仪之邦,道德传统,源远流长。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做人的本分。美林镇旺业甸村王义霞,就是这样一个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有着最朴实、最真诚美德的人。

  王义霞,1956年10出生,年逾花甲的她性格率真,待人热情,做事麻利,乐于助人。王义霞一家四口人,她本人20**年在美林镇工商所退休,丈夫现在美林镇中心校工作,儿子有自己的小公司,女儿在锦山中学任教师,都已经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王义霞的孝顺在村子里远近闻名,她不仅孝顺自己的父母公婆,还义务担当起了姨公公、姨婆婆的晚年生活。自1992年起王义霞夫妇就开始照顾无儿无女的姨公公、姨婆婆。姨公公身体一直不好,王义霞在照顾姨公公期间还没有退休,那12年间,工作家庭两方面的压力,加之孩子正直教育的关键时期,邻居说,王义霞是起的最早的睡的最晚的,因为白天单位有工作,她只能在上班前和下班后挤时间。春夏要耕种老人的地,秋天要为老人准备过冬的柴,冬天的时候还担心屋里冷,每天都要去老人的院子照看。丈夫那时候还在教学一线,担任班主任,王义霞总说,家里的事还是女人要多做。所以她全心全意支持丈夫工作,不让丈夫有后顾之忧。上有老下有小,王义霞总是说,谁的家里没老人谁的家里没孩子,咬咬牙都过去了。20**年,她的姨公*详的离开了人世。

  到王义霞家走访时才发现,原来她的姨婆婆是聋哑人,八十几岁高龄的老人,精神奇佳,心态特别好,虽然没有言语上的交流,但是短暂的停留,老人家用手势、动作告诉我们,多亏了这个外甥媳妇。老人指着新盖的房子,又指了指王义霞夫妇,听邻居说了我们明白,难怪老人的院子看起来比王义霞夫妇的院子要整齐宽敞,原来20**年王义霞夫妇花7万元给老人翻盖了新房,难怪老人一直在指她的新房子。老人又指了指自己的额头,指了指王义霞,表情很痛苦,听王义霞解释明白,前些天老人不小心摔破了头,缝了三针,在锦山照顾孙子的王义霞听说之后,马上赶回来照顾老人。人不是铁打的,本来患有心脏病的王义霞,在照顾老人期间,劳累和心疼使她心脏病发作,20**年6月赶往北京安贞医院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在手术期间,丈夫、儿子、女儿寸步不离的照顾她,她感动的直落泪;人家说,付出总有回报的,丈夫的体贴、儿女的孝顺那都是她的点滴付出的回报。

  王义霞用她的温情细心照料老人,为老人排忧解难,为他们撑起一片睛朗的天。她的孝贤行为对孩子起到了很好的模范作用,儿子目前经营一家打印喷绘店,女儿在父亲的影响下也成为了一名教师,儿子和女儿都非常孝顺。王义霞常说:"孝敬、照顾老人是应该的,也是做人的根本。"她的一双儿女也总说:"妈妈的一言一行就是我最好的榜样".王义霞是儿子和女儿的第一任好"老师",在他们的成长中托起一片风帆;她用真爱全心支持着丈夫的工作,为丈夫奔波忙碌,是丈夫生活中温馨的"港湾",在她身上无处不展现着一个东方女性的美德:善良和贤惠。

  王义霞同志她就像一棵大树,在炎炎夏日里为每一个路过树下的人默默送去一片又一片绿荫,没有表白,不求回报。放飞希望,自己却总是守巢。面对别人的称赞,她总是腼腆的一笑说:"这些都我应该做的呀".最简单的话语,表达出的却是最崇高的品质。王义霞用自己一言一行诠释着一个孝顺的晚辈、一个伟大的母亲,一个贤惠的妻子最无私的`奉献,在她身上我们也看到了中华民族最光辉的美德。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9

  明孝道、知荣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大力提倡树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曹汝芬同志以孝道为荣,以奉献为荣,几十年如一日,将自己的爱心一点一滴地倾注到年近90岁高龄的父亲身上。他用赤诚孝心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曹**,女,现年46岁,系涪阳镇火石岭村五社普通农村妇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媳、为人妻、为人母的高贵品质,在*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

  曹**的父亲在75岁时突患脑梗塞,言语不清,行动不便,全靠曹汝芬夫妇照顾护理,而且这一病就是卧床十多年。曹汝芬为了更好的照顾父亲,就在父亲的病床前铺设了一张床,和母亲一起共同帮助父亲穿衣、洗漱、喂饭、按摩、烫脚、倒大小便。每天都重复着这些繁琐而又必须的护理步骤。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曹汝芬却用实际行动改写了这句话。经过十多年的精心护理,曹汝芬老父亲以86岁的高寿辞世。

  十多年如一日,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任劳任怨的照顾父母的感人事迹在涪阳镇广为传颂,凡是认识曹汝芬和听到他事迹的人,无不感受到来自心理的巨大震撼,受到了全镇父老乡亲的一致赞誉,在涪阳镇树起了孝老爱亲的榜样。

  在悉心照料卧病在床双亲的同时,曹汝芬还特别注意家庭的和睦。曹汝芬的两个妹妹一直在外出务工,且嫁出去之后也有自己的赡养义务,因此对于双亲的赡养,曹汝芬夫妇一直都坚持自己独立承担。耐心的侍奉老人吃喝拉撒,从不让老人受一点委屈,受一点伤害,毫无怨言的侍奉老人在床前。对此老人有时深感内疚,但她总是安慰老人:“家里事我来操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你就安心养病吧”。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10

  田义华,女,广元市元坝区沙坝乡红寨村九组村民。2008年9月,在外打工的田义刚被查出患上了尿毒症。经过医院诊治,医院提出要延续生命必须换肾。对田义刚来说,如果不能早日进行肾移植,他的生命只能以分钟计数了。当他的妹妹田义华得知后,毅然决定把自己的一个肾捐给哥哥。她的决定遭到其丈夫坚决反对,并提出捐肾就离婚。田义华没有因此而改变,一方面她不断和丈夫做思想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实施自己决定;此举终究得到了丈夫的理解。她不仅捐出了一个肾,还把全部存款拿来支付换肾手术费用,拯救了哥哥的生命。田义华也是远近闻名的孝顺媳妇。其公公去世得早,丈夫又长年在外打工,她便担负起了照顾孩子和患病婆婆的重担。婆婆一直以来身体不太好,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口齿不清楚,行动不便。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而田义华悉心照料着婆婆,毫无怨言,无悔付出,为老人喂饭,梳头,端屎端尿……十多年如一日,直到婆婆去世。她用无私的双手托起了婆婆的老年生活,她用自己善良的心照亮了家里的每一个角落。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合集15篇)(扩展6)

——孝老爱亲的事迹材料10篇

孝老爱亲的事迹材料1

  我叫**,上有八十多岁的奶奶和五十多岁的父母,全家总共有八口人。多年以来,夫妻二人在孝敬父母,兄妹和睦,邻里团结,遵纪守法等方面做了一点应该做的事情,下面就几个方面作以下汇报:

  一、孝敬父母

  我和妻子潘柯是XX年初结婚,至今已有四年了,一直和父母同住一个院、同吃一锅饭.我门是这样想的:父母岁数都大了,他门一辈子经历的苦难不可胜数,可想而知。随着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了勃勃生机,我门的日子是越过越好、越来越红火,但我门绝不能因为生活好了而忘记生我、养我的父母,是他门给了我生命,抚养我门*,是他门带我步入社会,教我怎样作人,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作人最起码的标准,人人都要有一颗善良的尊重父母的心,我门的良知不但仅埋再心里,更重要的是落实再行动上,精心赡养我门的父母与奶奶。奶奶从年青时身体就不好,有胃炎等疾病,每年都要住几次院,爸爸工作忙,每当这个时候,都是我第一个带奶奶去医院,尽管我的工作也很忙,但每次都是坚持到奶奶病情稳定、痊愈后才离开病房。

  今年夏季的一个傍晚,天上的雨哗哗的下个不停,突然听到我的妻子焦急地喊:"您快来呀,咱奶病了"我立即赶到奶奶的房间,看到奶奶吃力地低这头,呕吐不止.我没有再多想,立马撑起雨伞,找车把她送到了医院,楼上楼下拿药、输水,一直忙到下半夜一点多钟,直到奶奶病情稳定下来,这才喘了一口气。常言道:"顺者为孝",老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每当这个时候,我都和妻子、女儿讲,不能和老人计较小节,尊敬老人是我门的传统美德.虽然有些话年轻人不爱听,但绝无恶意,我门要耐心听,等听完再作解释,这样就会化解某些误会.所以结婚几年来,一家人关系一直很融洽,从没红过脸、吵过架.好心就有好报,我门对父母、奶奶的精心照料,同时也换取了她们对我门儿孙的疼爱,每当工作都忙的时候,父母总是能给我门烧好开水、作好饭菜,奶奶还能照顾好小孩子,使我门安心工作.

  二、兄弟团结、妯娌和睦

  我们堂兄弟六个,虽然都已分家过日子,各自有各自的家庭,但我门是分家不分心,每当家庭有事或困难的时候,总能聚到一起共同商量解决困难的办法,特别是对待老人的问题上,我门都是争先恐后地孝敬她们。比如:每当奶奶住院交药费的时候,我们兄弟六人都是争这去交钱,争着在医院照奶奶。

  我们之间相互谦让、相互体谅,从不为鸡毛蒜皮的事计较,都本着以和为贵的态度对待对方,每年孝敬父母赡养费都是多给。您敬我一尺、我敬您一丈,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兄弟之间、妯娌之间从不因一些锁碎的小事而破坏家庭和睦.有些兄弟之间、妯娌之间闹矛盾都是小事引起,他门之间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什么也没得到,到是受到了别人的指责,是背着不忠不孝的骂名,最终走上法庭.我门要本这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的态度,本这吃亏是福的心态.这样才能处理好他门兄弟之间、我门妯娌之间的关系."这些年来,正是她门的高风亮节,大仁大义的作法,使我门这个大家庭和睦幸福,让四邻羡慕,并且的到大家的交口称赞。

  三、邻里关系

  我的家住再一个不太大的院子里,周围有零几户人家,这些年来,我门家从未和邻里产生矛盾,大家都本这和*共处相互尊重的原则,一家有难、多家支援,把邻里关系处理的很不错,我门有一个邻居是从外地搬来的,家境较为贫寒,他的儿子经人介绍毫不容易找了个对象,但家里穷的连见面礼都拿不出来,最后还是我给了他二千钱才应付过去,后来结婚,照旧拿不出钱办喜事,为成就这对青年的婚事,我再一次毫不犹豫的拿出二千元钱来,帮他门办了婚事,使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感动得他门的老母亲逢人就讲、见人就夸,讲我是天底下最好的人.

  四、遵纪守法

  我们一家人在工作、生活等社会活动中,总是能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村规民约,积极交纳社会公益款,从未出现过任何违法乱纪的现象,我也多次被评为**一中党支部的优秀党员。

  作为一名*员,一名有为的青年,尊敬老人、爱护老人、关心老人,是我们年轻人应该保持的优良传统,我也做了一些自己应该做的事,但比起好的家庭来还差得很远,今后还要更加努力,争取做得更好,努力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美德。

孝老爱亲的事迹材料2

  **x怀着一颗孝顺之心、一颗体贴之心、一颗关爱之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的高贵品质,在*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

  一颗孝顺之心

  小x本姓x,三岁的时候,在县城工作的姨父姨母因膝下无子,家住**x乡的亲生父母把她过寄给姨父姨母抚养,后来她也就随姨父姓了“x”。看着**从上小学、到参加工作,再到出嫁成家,两位老人倾注了大半辈子的心血,尽了老一辈人应尽的义务。

  参加工作后的**,回到家就帮姨母洗菜做饭,收拾房间,休息日陪着两位老人聊聊天,散散步。刚参加工作那时工资低,**舍不得给自己买时髦的服装,总惦记着先给两位老人买点布料添件新衣服,或是买点水果、副食之类的东西让老人们尝尝,这一习惯一直到**成家后都还坚持着。2005年3月,姨父因病去世,办完姨父的丧事后,她把年迈多病的姨母接到自己的家里一起生活。姨母年青时就患上了冠心病和糖尿病,为了护理好姨母的身体和饮食生活,她专门跑到医院去咨询医生,家里有这种病状的老年人怎样从生活保养到药物调理方面进行照顾。饮食方面,患糖尿病的人应多吃菜少吃饭,**就照着烹饪书试着给姨母做些可口的菜吃,刚开始不是缺盐就是淡味,时间一长,菜也就做得越来越好吃。姨母体胖怕热,行走不方便,却又喜欢出门散散步,每次从散步到回家是走一走停一停,上楼梯也要歇上一会儿,看着姨母大汗淋淋地回到家,**很是心疼,几天之后,家里便安装了空调。为了照顾好姨母,同学之间的小聚、单位组织的三·八旅游活动,**也都放弃了。实在是推不掉的应酬,**也是提前为老人准备好饭菜再参加。**对孝的理解是:老人把儿女养大不容易,儿女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应该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价。

  一颗体贴之心

  **的丈夫**x在县人民银行工作,是一位农家子弟,凭着农家子弟的勤奋与好学,从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一步一个脚印走上了领导岗位。丈夫走上领导岗位后,工作上较忙,一年四季出差、开会、学习的时间多,照顾老人和家务活儿大多都落在了**一个人的肩上。一次,姨母生病住院需要人服待,丈夫又出差在省里开会,在不影响自己工作的情况下,**到医院陪伴姨母,病床前端水送饭,为老人梳头洗脚,多少个日日夜夜,那个中滋味,怎一个累字了得!自己的亲生父母常年呆在乡下,有时老年人打个电话上来想看看外孙,**只好利用“双休日”带着儿子买些营养品去乡下看望两位老人,第二天下午又要匆匆忙忙地赶回宣恩上班。“百善孝为先”,男人在忙着经营自己事业的时候,也往往记不起父母的生日,前几年公公婆婆住在中间河,有一年,**提醒丈夫,今年婆婆过生时,咱们一家三口一定下去看看,结果婆婆过生那天,丈夫单位上级领导临时来检查工作,她只好默默地带着儿子去为婆婆做生。

  一颗关爱之心

  儿子**现在**民族学院读书,在儿子的培养教育上,**没少操心过。儿子上小学的时候,体弱多病,时常感冒发烧,**不是送儿子去打点滴,就是上门诊去拿药,晚上还得监督儿子完成作业、背英语单词。在儿子的成长方面,她更注重对儿子品德和生活能力的培养。儿子上初一的时候,与一位叫**的同学玩得特别好,只要家里做了好吃的菜,他都会把这位同学叫到家里来。

  有一次在学校,儿子与**因为口角之争,一时气愤的宗坤居然拿起板凳打了*日里玩得最好同学。老师通知**赶到学校后,问清了原因,原来,儿子的同学因随口带了一句骂人母亲的脏话,宗坤一时冲动用板凳砸了同学。回到家后,**对儿子说:“他是你玩得最好同学,你要学会谦让,不能因为一句话出口没注意,你就动手打人。”后来,对方的家长也知道自己的孩子做得不应该,专门到**家道歉。儿子在家里的时候,**不宠儿子,对儿子本来力所能及的生活自理劳动,放手让儿子自己去做,比如收拾自己的房间,整理书桌、书包,晚自习回家自己煮面等等;对儿子在外交友方面,也不是给太多的零花钱,防止儿子养成大手大脚的不良习惯。儿子高中是在外县住读的,一向坐车就晕坐的**还是向单位请了两天假,开学那天把儿子送到了学校,作了简单的安排后,第二天就回到了**。对儿子的爱和教育,**说:“要爱得适当,爱中有合理而严格的要求;要照顾得适当,一定要给儿子一些靠他自己的出力而获得成果的机会;要关心得适当,得放手时且放手,该放心处且放心。”

孝老爱亲的事迹材料3

  我叫周华,上有八十多岁的奶奶和五十多岁的父母,全家总共有八口人,孝老爱亲先进事迹。多年以来,夫妻二人在孝敬父母,兄妹和睦,邻里团结,遵纪守法等方面做了一点应该做的事情,下面就几个方面作以下汇报:

  一、孝敬父母

  我和妻子潘柯是1997年初结婚,至今已有四年了,一直和父母同住一个院、同吃一锅饭。我门是这样想的:父母岁数都大了,他门一辈子经历的苦难不可胜数,可想而知。随着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了勃勃生机,我门的日子是越过越好、越来越红火,但我门绝不能因为生活好了而忘记生我、养我的父母,是他门给了我生命,抚养我门*,是他门带我步入社会,教我怎样作人,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作人最起码的标准,人人都要有一颗善良的尊重父母的心,我门的良知不但仅埋再心里,更重要的是落实再行动上,精心赡养我门的父母与奶奶。奶奶从年青时身体就不好,有胃炎等疾病,每年都要住几次院,爸爸工作忙,每当这个时候,都是我第一个带奶奶去医院,尽管我的工作也很忙,但每次都是坚持到奶奶病情稳定、痊愈后才离开病房。今年夏季的一个傍晚,天上的雨哗哗的下个不停,突然听到我的妻子焦急地喊:"您快来呀,咱奶病了"我立即赶到奶奶的房间,看到奶奶吃力地低这头,呕吐不止.我没有再多想,立马撑起雨伞,找车把她送到了医院,楼上楼下拿药、输水,一直忙到下半夜一点多钟,直到奶奶病情稳定下来,这才喘了一口气。

  常言道:"顺者为孝",老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每当这个时候,我都和妻子、女儿讲,不能和老人计较小节,尊敬老人是我门的传统美德.虽然有些话年轻人不爱听,但绝无恶意,我门要耐心听,等听完再作解释,这样就会化解某些误会.所以结婚几年来,一家人关系一直很融洽,从没红过脸、吵过架.好心就有好报,我门对父母、奶奶的精心照料,同时也换取了她们对我门儿孙的疼爱,每当工作都忙的时候,父母总是能给我门烧好开水、作好饭菜,奶奶还能照顾好小孩子,使我门安心工作.

  二、兄弟团结、妯娌和睦

  我们堂兄弟六个,虽然都已分家过日子,各自有各自的家庭,但我门是分家不分心,每当家庭有事或困难的时候,总能聚到一起共同商量解决困难的办法,特别是对待老人的问题上,我门都是争先恐后地孝敬她们。比如:每当奶奶住院交药费的时候,我们兄弟六人都是争这去交钱,争着在医院照奶奶。我们之间相互谦让、相互体谅,从不为鸡毛蒜皮的事计较,都本着以和为贵的态度对待对方,每年孝敬父母赡养费都是多给。您敬我一尺、我敬您一丈,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兄弟之间、妯娌之间从不因一些锁碎的小事而破坏家庭和睦.有些兄弟之间、妯娌之间闹矛盾都是小事引起,他门之间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什么也没得到,到是受到了别人的指责,是背着不忠不孝的骂名,最终走上法庭.我门要本这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的`态度,本这吃亏是福的心态.这样才能处理好他门兄弟之间、我门妯娌之间的关系."这些年来,正是她门的高风亮节,大仁大义的作法,使我门这个大家庭和睦幸福,让四邻羡慕,并且的到大家的交口称赞。

  三、邻里关系

  我的家住再一个不太大的院子里,周围有零几户人家,这些年来,我门家从未和邻里产生矛盾,大家都本这和*共处相互尊重的原则,一家有难、多家支援,把邻里关系处理的很不错,我门有一个邻居是从外地搬来的,家境较为贫寒,他的儿子经人介绍毫不容易找了个对象,但家里穷的连见面礼都拿不出来,最后还是我给了他二千钱才应付过去,后来结婚,照旧拿不出钱办喜事,为成就这对青年的婚事,我再一次毫不犹豫的拿出二千元钱来,帮他门办了婚事,使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感动得他门的老母亲逢人就讲、见人就夸,讲我是天底下最好的人.

孝老爱亲的事迹材料4

  两年多以前在李云宽的家中,父亲的勤劳,母亲的质朴,兄妹间的互爱,给这个不是很富裕的家庭总是带来欢声笑语,和谐温馨。然而当父母拿出所有积蓄修葺新屋的时候,父亲病倒了。修房加上父亲的治疗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窘境。父亲病倒了,家里失去了顶梁柱,为了生计母亲必须外出打工,当时11岁的李云宽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家里的生活重担。

  由于生病,父亲四肢无力,走路太久都会摔倒,因此除了要照顾弟妹衣食起居,李云宽还必须承担起家里的所有家务活如扫地、擦桌凳、洗碗、做饭,洗衣服、干农活等。为了不耽误学习,李云宽总是白天干活,晚上学习同时还要辅导弟弟妹妹的作业,相比其他孩子来说他失去了太多玩的时间。

  今年上初中以后,李云宽就必须住校了,对他来说能见到妈妈就成为了奢侈。因为妈妈只有在每月开支以后才会带着微薄的薪水送到家中,然后匆匆离开,用他的话来说,妈妈离他实在太远了。住校后的另一个不便就是家里的家务活就必须积攒了。周末放假后也许别的孩子都在享受妈妈带来的美食,在家里上上网或许找同学痛痛快快地玩一场。而李永宽只能利用假期清洗一周甚至两周家里积攒下来衣物,中午时洗菜、做饭,为家里烹制一顿他们认为不错的午饭,然后先盛满一碗饭,双手送到父亲面前。每每提到此事,父亲的眼里总有泪水打转。提到肉食,那就只有姑姑来看望父亲时才能实现。

  父亲丧失了劳动能力,母亲又常年在外,家里的农活只能落在小云宽的身上。对他来说锄地、拔苗、播种、割棒子样样是好手。为了不给别人造成负担,他一个人曾割完地里所有的棒子。如果有机会你能拉起小云宽的手,触摸手掌上的老茧时,你就会懂得生活过早得给予了这个13岁少年坚毅的品性。

  是啊,13岁正是一个天真灿漫,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年龄,然而自从父亲病倒后,小云宽却先后利用两个暑假上山捉蝎子。别的孩子可能为了好玩,或者作为一种生活体验,而云宽却是为家里增加收入。他的目的很简单,“父亲每次买药要花好几百块钱,这样父亲就可以多买几次药”。捉蝎子难免被蝎子蛰。一个暑假下来,小云宽被蛰20多次,甚至一天被蝎子蛰到过4次。就是这样也并没有阻挡云宽为父亲买药的决心,最终两个暑假小云宽挣到了700多块钱。当拿着所有的钱交给父亲时,知道这件事的所有人被感动了,于是村里人把小云宽当做教育孩子的典范。

  幸福也许是心里的感动,幸福也许是内心最简单的一种需求。当问及捉蝎子这件事时,小云宽总是一脸幸福地说:当赚到180块钱时,父亲给我们买了个西瓜;当赚到270块钱时,父亲给我们买了1斤排骨。对别的孩子来说这是多小的事情,小到也许都没有记忆,但对云宽来说却是一种满足,一种幸福。“爸爸的"病一天没有好,我就会一直捉下去!”小云宽一脸严肃的告诉我们。

  知道生活的不易,懂得挣钱的艰难,小云宽额外珍惜每分钱的支出。每周父亲都会给他二十块钱的生活费,但小云宽却只拿5块钱。因为他觉得更多的钱应该留给父亲治病,留给弟弟上学。5块钱,对于班上的任何一个孩子来说,也许维持一天的生活开销都不够,更别说一个星期。但是小云宽去总是能挤出两块钱给4岁的小妹妹买两根火腿或者买包糖。有一次班上一位同学生病了,小云宽却毫不犹豫地把身上仅有的2块6毛钱给了生病的同学,帮他拿药。那一次,妹妹没有再吃到糖。

  学校放假的时候,也是云宽最想念妈妈的时候。看着别的同学或者座车或者爸妈接送,他多想妈妈此时就出现在自己的身边,哪怕就是用手轻抚一下自己的头。但是他又知道妈妈是在为这个家奔波,是为自己将来能够有出息。最终云宽自己选择步行,用他的话说这样就省出了路费,同时也节约了“开支”。

  虽然很忙碌,虽然很清贫,小云宽却从没有丢下学习。在课任老师的眼中云宽是个听话、懂事、成绩优异的好学生;在同学眼中云宽是个热心、讲信用、勤快的人;班主任眼中云宽更是一个自尊、自立的人。国家每年都会有贫困生补助,云宽却没有去申请,“我不想得到别人可怜,再说也没什么好可怜的,有爸爸,有妈妈我其实很幸福!”。

  怀揣着一份坚毅,一种感恩,用责任和坚强担起一个家庭的重担,一个13岁的少年同样用行动抒写着青春最华美的篇章!

孝老爱亲的事迹材料5

  年幼的儿女是妈妈最大的牵挂,妈妈则是儿女最大的依赖。在我们还在慨叹时光都去哪了的时候,妈妈已经是皱纹满脸,步履蹒跚。此时,儿女就成了妈妈晚年幸福生活最坚强的后盾。在盘山县坝墙子镇八里村,有一位年逾花甲的普通农村妇女——汪金荣,她十几年如一日地照顾年迈母亲、脑瘫妹妹和患有脑血栓的丈夫,每天忙得像停不下来的钟摆,却始终无怨无悔,她孝老爱亲的事迹在乡邻间传为佳话。2015年12月,汪金荣被市民政局、市老龄工作办公室评为“孝亲敬老之星”。

  今年66岁的汪金荣于40年前经人介绍,与许有青结为夫妇,养育了两个可爱漂亮的女儿。那个年代,家家户户的生活水*都差不多,吃饱穿暖的日子虽然*淡,却不乏幸福温馨。随着时光的流逝,两个女儿也长大、嫁人了,本以为可以享受幸福的晚年,却没想到,老父亲病故,撇下了她86岁的老母亲和一个50岁未曾出嫁的脑瘫妹妹。

  母亲与妹妹这一来,就是14年。汪金荣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任劳任怨地照顾着她们,说不累是假话,但是她从未退缩,更从来没有后悔过。前些年,母亲身体还算硬朗,不仅生活自理没问题,农忙时,还能帮汪金荣干些做饭、扫地等简单的家务活,而脑瘫妹妹却自始自终都需要人照顾。

  汪金荣孝敬老人,体贴丈夫,关心女儿,是一位贤妻良母。2014年,64岁的丈夫许有青得了脑血栓,这对她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为了让丈夫不为家庭的琐事劳累,她担起了家庭的重担,里里外外的事从不让丈夫操心,把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条。

  汪金荣是一个非常要强的人,为了提高生活质量,让老母亲和家人生活得更加舒适,汪金荣将原有的旧房子扒掉,翻盖了四间宽敞明亮的北京*,并将房屋装修得整洁、温馨。虽然照顾母亲和妹妹很辛苦,但是她的家里永远都是纤尘不染,窗明几净,屋子里没有一点异味。院子里一条宽阔*坦的水泥路直通村里的柏油路,两边的菜园里蔬菜和花草异常茂盛。本就快人快语、干活利落的汪金荣如今身体也不太好,但是她走起路来还像一阵风,因为生活容不得她做个慢性子的人。

  在丈夫眼里,汪金荣朴素勤俭心地善良,是体贴人的好妻子;在女儿眼里,汪金荣是善良慈祥、朴实坚强的好母亲;在妹妹眼里,她是风风火火、永远不休息的好姐姐;在母亲心中,她是任劳任怨、孝顺有加的好闺女。她的辛苦被街坊邻居看在眼里,曾不止一人劝她把母亲和妹妹送进养老院,可是她说:“送那我不放心,更不忍心。我妈养我小,我就要养她老,这是我们做儿女应该做的。七十岁有个家,八十岁有个妈。有妈在的日子,不论去哪,回家都有个扑头,虽然忙碌,但是心里踏实又幸福。”如今,通情达理、孝老爱亲的汪金荣已经成了乡亲们争相效仿和学习的好榜样。面对人们的夸赞和褒扬,她总是淡淡一笑,她说:“尊敬老人关爱亲人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再说,爱人的支持也给予了我无穷的力量。”

  汪金荣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朴实无华的语言体现出的却是人世间最美的挚爱亲情。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妇女坚强、勤劳、贤惠、善良的良好品格,传承着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以自身的正能量引领着社会文明新风尚。2016年三八节期间,盘山县电视台采访了汪金荣、许有青,节目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影响并带动着身边的妇女姐妹积极向善,孝老爱亲,为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与乡风文明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孝老爱亲的事迹材料6

  李凤芝是宏伟区长征街道东方路社区一位普通的居民,今年62岁,她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十年如一日,不怕累,不怕苦,任劳任怨,在公婆眼里是好媳妇,在丈夫心中是好妻子,在儿女眼中是好母亲,在街坊邻居眼里是模范典型。她用她的爱心演绎着人间真情,她的事迹在东方路广为传颂。

  儿女的好母亲。李凤芝年轻时候,自己是农村户口,在城里打工维持生计。与丈夫成家之后,她一面做临时工,一面照顾家里。为了不影响丈夫的工作,她几乎包揽了家里的所有活计。孩子尚小时,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早早把饭菜做好,然后送孩子们上学,再去上班。李凤芝在单位干的是力工,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还要照顾家里的老小,但她从来不叫苦,不喊累,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离不开她的默默付出和努力。

  天气预报她是必听的,一是掌握天气情况,二是根据预报张罗着一家人该穿什么衣服,保障身体的冷暖。她每天的饭菜都能做得适中可口,孩子和丈夫都不愿意在外边吃饭,下班和放学都赶回家来吃她做的饭菜。那个年代,家里很穷,靠丈夫微薄的工资和自己临时工挣来的钱养家糊口,每周改善的伙食也是有限的,她把好吃的东西都留给丈夫和孩子吃,她吃大家剩下的饭菜。她每天管理孩子的生活,还负责督促孩子的学习。在她的严格要求下,孩子们都养成了独立学习的好习惯,而且成绩优秀。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孩子都已长大并成家立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是业务能手,这是让李凤芝最欣慰的事儿了。

  丈夫的好妻子。李凤芝的丈夫常怀庆原是辽化金兴化工厂的一名工人,常怀庆因突患脑溢血造成半身瘫痪,刚开始,常怀庆还能够在妻子的搀扶下下床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越来越重,一年后最终卧床不起,每天只能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有专人照料。从此,她开始了对丈夫长达10年的护理,10年来,她对患病的丈夫不离不弃,用自己的真情书写人间真爱。

  每天她为丈夫做可口的饭菜,丈夫想吃什么,她就去买回家,变着花样去做,从不厌烦。为防止瘫痪的丈夫肌肉萎缩,她每天坚持为他按摩二个多小时,为了让丈夫不得褥疮,李凤芝经常为他擦洗身体,每3天为他洗一次澡,每天定时为其翻身,变换卧床的姿势和方位,直到常怀庆点头舒服为止。在天气好的时候总能看到她推着丈夫到院子里晒太阳,扶着他做运动。在精神上,她一有时间就陪丈夫聊天安慰他。常怀庆是党员,经常爱看书看报,她主动到社区找来报刊杂志给他读,到七一、*等重大节日期间,她都帮助丈夫了解国家大事,听*工作报告,虽然常怀庆不会说话,但是他看在眼里,激动在心里,他多次在人前落泪。得到这样一位好妻子,他心里充满了感激。

  多年来,夫妻俩形成了动作和眼神的暗号,常怀庆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李凤芝就能明白他的的需求。比如,吃饭是拿筷子、喝水是拿矿泉水瓶、睡觉是拿枕头等动作,夫妻俩配合得非常的默契,也解决了常怀庆不能言语的困难。最让李凤芝头疼的是丈夫经常住院,每每这时是李凤芝最着急的时候,因为人手少,加上自家住的老楼,楼道狭窄,担架不方便进入,她就背着丈夫上下楼,再加上随身携带的物品,每次她都要来回跑几趟,累得气喘吁吁;在医院里忙于照顾病人,让她昼夜不能寐,每次下来,她都瘦下一大圈。街坊邻里都替她担心身体,她自己却总是说:“只要老常没事,我就心安了。”

  看见李凤芝这么辛苦,东方路社区党委及时出现,向她伸出援助之手。社区党委经常走访常怀庆,在节日里为他带去慰问品和慰问金,在*常的日子里,为他做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比如帮助李凤芝打扫室内外卫生,帮助代买日用品和代办生活琐事,这样省去了李凤芝大部分时间来照顾丈夫,在常怀庆危难时,社区配备专职志愿者队伍,随时准备帮助他们一家,这让李凤芝非常感动,她总是跟常怀庆说:“还是党好,党和*经常帮助我们度过难关,让我们心里温暖啊!”虽然常怀庆不能说话,但是他的眼神和表情都告诉人们,他是深深地爱着党的,每当党有重大节日和重大会议时,他都不忘去观看和收听,这也是他心里的一份牵挂。

  兄妹的好嫂子。李凤芝是婆婆家的中坚力量,是兄弟姐妹们心目中公认的好嫂子。公婆去世得早,她主动担负起挑起家庭大梁的重担,照顾年幼的小姑子和小叔子。因为他们双方的兄弟姐妹都生活在农村,家里都非常困难,李凤芝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自己家也不富裕的情况下,付出许多精力和金钱来帮助弟弟妹妹。在公婆去世后,她视自己的小姑子和小叔子为亲姊妹一样,从生活上关心他们,精神上鼓励他们,关心他们的冷暖安危,直到弟妹长大*。如今,辛苦经营的家换来了姊妹们的真情,弟、妹将李凤芝这位嫂子当成母亲一样看待,尊敬她,爱戴她。知道嫂子照顾卧病在床的哥哥生活的不容易,他们经常给嫂子精神上的安慰和生活上的照顾,让嫂子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也让她的内心感到无比的温暖和欣慰。

  邻里的好帮手。她不但对自己的丈夫、孩子、兄弟姐妹照顾得无微不至,还把自己的余热都献给了街坊邻里。她常说:远亲不如近邻。她把邻里视为自己的姊妹。一次,邻居张凤兰不在家,家里晾晒在楼下的衣服和被子忘记收上来,这时大雨就要来临,李凤芝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安顿好丈夫,以最快的速度,跑下楼将被子及时抱到屋里,免遭大雨淋湿。当邻居急忙赶回来,看到自己的被子干爽地放在李凤芝家时,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

  因为她常年在家照顾丈夫,邻居的大事小情她能帮的就主动上前帮忙,从来不把自己当成花甲之年的老人,谁家有需要,只要她能伸上手,她就主动去帮忙,从不吝啬自己的体力。她为邻居看门护院,帮助邻居的小夫妻照看放学回家的孩子,帮助年迈的老人梳头、剪指甲等,她这样发挥自己的余热,奉献自己的爱心,感动着楼里的居民,赢得了大家的赞许,大家在闲暇时也都伸出手来帮助李凤芝一家,让她深切地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李凤芝只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但她勤劳质朴、豁达乐观、坚强不屈、无私奉献,为家庭撑起了一片蓝天,为邻里树立了典范。她用自己的诚心和爱心感动着社区的每一个人,也为自己创造着幸福的生活。

孝老爱亲的事迹材料7

  泱泱中华,礼仪之邦,道德传统,源远流长。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做人的本分。美林镇旺业甸村王义霞,就是这样一个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有着最朴实、最真诚美德的人。

  王义霞,1956年10出生,年逾花甲的她性格率真,待人热情,做事麻利,乐于助人。王义霞一家四口人,她本人2000年在美林镇工商所退休,丈夫现在美林镇中心校工作,儿子有自己的小公司,女儿在锦山中学任教师,都已经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王义霞的孝顺在村子里远近闻名,她不仅孝顺自己的父母公婆,还义务担当起了姨公公、姨婆婆的晚年生活。自1992年起王义霞夫妇就开始照顾无儿无女的姨公公、姨婆婆。姨公公身体一直不好,王义霞在照顾姨公公期间还没有退休,那12年间,工作家庭两方面的压力,加之孩子正直教育的关键时期,邻居说,王义霞是起的最早的睡的最晚的,因为白天单位有工作,她只能在上班前和下班后挤时间。春夏要耕种老人的地,秋天要为老人准备过冬的柴,冬天的时候还担心屋里冷,每天都要去老人的院子照看。丈夫那时候还在教学一线,担任班主任,王义霞总说,家里的事还是女人要多做。所以她全心全意支持丈夫工作,不让丈夫有后顾之忧。上有老下有小,王义霞总是说,谁的家里没老人谁的家里没孩子,咬咬牙都过去了。2004年,她的姨公*详的离开了人世。

  到王义霞家走访时才发现,原来她的姨婆婆是聋哑人,八十几岁高龄的老人,精神奇佳,心态特别好,虽然没有言语上的交流,但是短暂的停留,老人家用手势、动作告诉我们,多亏了这个外甥媳妇。老人指着新盖的房子,又指了指王义霞夫妇,听邻居说了我们明白,难怪老人的院子看起来比王义霞夫妇的院子要整齐宽敞,原来2012年王义霞夫妇花7万元给老人翻盖了新房,难怪老人一直在指她的新房子。老人又指了指自己的额头,指了指王义霞,表情很痛苦,听王义霞解释明白,前些天老人不小心摔破了头,缝了三针,在锦山照顾孙子的王义霞听说之后,马上赶回来照顾老人。人不是铁打的,本来患有心脏病的王义霞,在照顾老人期间,劳累和心疼使她心脏病发作,2014年6月赶往北京安贞医院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在手术期间,丈夫、儿子、女儿寸步不离的照顾她,她感动的直落泪;人家说,付出总有回报的,丈夫的体贴、儿女的孝顺那都是她的点滴付出的回报。

  王义霞用她的温情细心照料老人,为老人排忧解难,为他们撑起一片睛朗的天。她的孝贤行为对孩子起到了很好的模范作用,儿子目前经营一家打印喷绘店,女儿在父亲的影响下也成为了一名教师,儿子和女儿都非常孝顺。王义霞常说:"孝敬、照顾老人是应该的,也是做人的根本。"她的一双儿女也总说:"妈妈的一言一行就是我最好的榜样".王义霞是儿子和女儿的第一任好"老师",在他们的成长中托起一片风帆;她用真爱全心支持着丈夫的工作,为丈夫奔波忙碌,是丈夫生活中温馨的"港湾",在她身上无处不展现着一个东方女性的美德:善良和贤惠。

  王义霞同志她就像一棵大树,在炎炎夏日里为每一个路过树下的人默默送去一片又一片绿荫,没有表白,不求回报。放飞希望,自己却总是守巢。面对别人的称赞,她总是腼腆的一笑说:"这些都我应该做的呀".最简单的话语,表达出的却是最崇高的品质。王义霞用自己一言一行诠释着一个孝顺的晚辈、一个伟大的母亲,一个贤惠的妻子最无私的奉献,在她身上我们也看到了中华民族最光辉的美德。

孝老爱亲的事迹材料8

  她叫赵文静,是南溪职中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丈夫在基层上班,工作繁忙,无暇照顾家庭,她义无反顾的挑起了这个重担,为了不让丈夫分心,大事小事一个人能顶下来的坚决不告诉丈夫。结婚以来,她一直跟公婆住在一起,家庭和睦,婆媳之间相处非常好,她把赡养老人作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动力,竭尽全力用真情去帮助老人,用仁爱去伺候老人,用爱心去善待老人,大爱无疆,真爱无言,她用博大的胸怀和仁厚的挚爱,换来了人间至纯至爱、至善至孝。她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父母憨厚老实,母亲左腿残疾,全家就靠父母种地勉强维持生计,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小时候由于家里穷,经常受到周围一些人的欺负。看着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挥汗如雨地劳作;看着母亲背着猪草用那不方便的腿艰难的移动着,犹如在地上爬着前行一样,心里十分难受。那时候她洗衣、做饭、割猪草,见什么活就干什么活,竭尽全力的帮父母分担家务,并暗暗发誓,长大后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父母过上幸福的生活。后来通过刻苦努力的学习,她终于走出了那个贫瘠而又偏远山区,当上了一名人民教师。她拼命的工作,用教学成绩回报社会,刚工作半年,她用微薄的工资为父母购置了彩色电视机、洗衣机,并安装上了有线电视,让父母在接下来的日子能快快乐乐的生活。她打算,接下来用自己工资的剩余部分资助弟弟在老家盖房子,娶妻生子,让父母安享晚年生活。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那是2006年1月12日,她正在教室监考学生期末考试,在考场上接到了弟弟病危的通知,犹如晴天霹雳,给她当头一棒,顿时双眼模糊,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她该怎么办呢?该如何告诉父母呢?心如刀绞的她不能逃避,她的选择只有坚强面对。她背后不知挥了多少泪,都咽在心里,不能倒下,因为她说现在她就是父母的支柱,是家里的顶梁柱。她暗暗的祈祷着弟弟的病能够好起来,并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的照顾弟弟,直到他康复。她短暂的思考以后,马上去请了假,带着母亲赶往广东佛山,但事与愿违,可恶的病魔没有给她机会,弟弟已离他们而去,留下的只有悲伤和回忆。(后来她得知弟弟得的是化脓性脑膜炎)。那段日子里,她忍着悲痛,强颜欢笑的去安慰父母,和他们说话、聊天,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帮助父母逐渐的走出阴影,重新开始生活。后来,母亲说,如果没有她,她将没有生活的动力,无法再生活下去。她知道弟弟的病逝给了父母沉重的打击,这个伤口一下子是愈合不了的。

  母亲由于过度操劳,多年来忍受着风湿病痛,她为母亲寻遍了中医寻西医,带母亲到各大医院检查,为母亲拿了几十种中西药。2008年7月中旬,母亲感到身体不适,身上长满了红斑,在接到母亲的电话后她马上办好了请假手续,赶回家,带母亲到资阳县人民医院检查,在等待结果时忐忑不安,当听到母亲患上了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时候,她痛哭失声,悲痛欲绝。为什么每次的不幸都降临在她的身上,老天爷似乎特别不公*。她不知道哭了多少回,感觉像随时要崩溃一样,但是在母亲面前却不能哭,她要坚强,和母亲一起和病魔做斗争。做好一切准备住院的时候,医生告诉她,病情很严重,需要转院治疗。她一分钟也不敢多想,收拾好行李,一个人带着母亲来到华西医院,排队挂号、检查、取药…她扶着妈妈在医院里穿梭,当时正逢地震后期,床位非常紧张,她想尽一切办法,希望母亲能尽快得到最好的治疗。在做完一系列的检查以后,在漫长等待结果的时候,她把母亲带到了她工作的地方,母亲想吃什么,她马上就去买,并为母亲买新衣服,当母亲状态好的时候带着她出去参观周围。在第一个星期里,听到母亲说感觉好点,家里气氛充满着春天的气息,都会感觉到如春天阳光般发出的温度,祥和而又温馨。可事与愿违,母亲的病不仅没有好转,反而加重,胃痛难忍,她又只好带着母亲返回华西医院接受治疗,医生说要做好心理准备。在此期间,她心如刀绞,一个人无微不至的照顾着母亲,忍着悲伤,由于压力过大,曾几度晕倒,苏醒后依然一如既往。亲戚劝她不要再治疗了,这个病没法治疗,再这样下去你会垮掉的,带回家吃点想吃的。但是她并没有放弃,希望有奇迹,就算花再多的钱,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可以卖掉自己刚贷款买的房子,但她的孝心没能感动上苍,母亲在八月中旬离她而去。剩下年迈的父亲一个人在家,她实在是不放心,年底的时候把父亲接到南溪和自己一起生活,为了分散他的注意力,她为父亲找领导在学校安排了一个工作,她和丈夫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心他,精神上最大可能的满足他,让父亲享尽晚年的好社会、好日子、好生活、好福气。

  丈夫是独生子女,公婆年轻时在家务农,劳力已经耗尽,留下的只有病痛,在家境最困难的时候,她走进了这个家,不知不觉的成了这个家里的顶梁柱。为了让父母生活环境好一点,生活条件好一点,她主动的提出把他们接过来和他们一起住,这样也好有个照应。她深深的懂得“百善孝为先”的道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她说:“让她的公婆住好、穿好、吃好、喝好是她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2007年婆婆因骨质增生和腰椎间盘突出住进了医院,她跑前跑后,端茶送水,细心的照顾着婆婆,从不嫌麻烦,不怕脏、不怕累,亲自为婆婆倒好洗脚水洗脚,忙前忙后半个多月,出院后又在家悉心的照料,亲自为她牵引,熬汤煎药,无怨无悔。通过两个多月的牵引和药物治疗,最后康复了。她看到老人能够自理,心里由衷的.高兴,她想老人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2011年5月,婆婆因呕吐不止被送进医院,经检查患了尿结石,她跑前跑后的为婆婆联系医院、联系医生检查病情、做手术,初为人母她带着孩子穿梭在医院,不计劳苦,一边带着孩子,一边照顾着婆婆。那时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能换来老人的幸福自己再苦再累也值得。通过两个星期的治疗,婆婆的病好了,但她却病了。一直以来,婆婆都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要坚持长期服药,她不管再忙都坚持每周给婆婆测一次血压,每月带婆婆到医院测一次血糖,为她买药跑遍了南溪的大药房。还经常到图书馆或上网查找治疗的好方法,认真记录,及时帮婆婆改进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几年来,她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家庭、一边不厌其烦的陪着婆婆治病,伺候老人生活,她深知:赡养老人、孝敬老人责任重大,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只有付出,不计回报,经过她悉心的照料,婆婆的病情一直稳定,也无其他并发症。

  由于双方都来自农村,刚参加工作不久,手头积蓄不多,又贷款买了房,生活十分节俭。为了不给父母增添负担,他们在亲朋好友的祝福下领取了结婚证,没有办婚礼。因为在上班期间,她又担任班主任,她放心不下她的学生,加之她还带领着学校的校健身健美操队,学校许多艰巨的任务还等着她去做,他们都没有休婚假,领证后照常上班,至今提起这事,还有人做为笑谈。

  她想:作为女性,经营好自己的家庭,为丈夫营造爱的港湾式天经地义的。因为男人把世界当家,女人把家当世界。去年冬天,她初为人母,作为母亲,她更能理解父母的心,父母含辛茹苦的养大孩子,图的不是回报,只希望孩子能**安安,快快乐乐。一直以来,她抱着两个做人原则:一是不怕吃苦,二是不怕吃亏,在这个家里只讲奉献,不求索取,家庭十分和谐。“子欲养而亲不在”是作为子女的最大遗憾,她不想有遗憾,她只想从现在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孝敬父母,让三位老人快快乐乐、开开心心、高质量的生活。

  她作为一个普通人,只想兢兢业业的搞好工作,尽心尽力的当好老师,一心一意的经营好家庭,默默无闻的做一名好媳妇、好妻子、好母亲。

孝老爱亲的事迹材料9

  莫锦清,今年11岁,是东成小学六年级学生。她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小家庭,从小就体会着爸爸、妈妈常年在外地打工照顾她自己是不容易的,懂得了父母养育她的艰辛,因此学会了感恩。

  有一次,她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做农活,做了大半天,已经很累了,爸爸妈妈都躺在沙发上不愿动,小清马上给爸妈递上一杯热茶。然后又动手喂鸡鸭,烧洗澡水。爸妈看着小女儿忙着忙那既高兴又感动。

  由于受父母的影响,每当节假日,她主动早起做早餐,晚上把青菜洗干净,放米下锅煮熟,等待父母回来煮菜,尽量减轻父母的家务。在去年,她妈妈由于工作太累,病倒了,从此,她就担起妈妈的工作,边学习边照顾病中的妈妈。人人都说她是好孩子。

  在学校,她有一颗真诚的爱心。有时同学忘了带课本回家,她知道后总是赶紧做完作业把课本借给同学使用。对于学习上的后进生,她也是及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她有一颗慎真的爱心,有一次,她看到邻居家的小孩玩耍时不小心摔倒在地上,只见她把小孩抱了起来,轻轻地拍去他身上的灰尘,一边安慰他,一边哄他玩。还有一次,一位老爷爷手拿铁锨在修路,突然下起雨来,她立刻回家拿出一把伞送给了老爷爷,老爷爷很感动。

孝老爱亲的事迹材料10

  她叫马慧琳,今年9岁,在东大小学三年级读书,她活泼、伶俐、漂亮、充满灵性,身兼班长和文艺委员两职,又爱画善舞,她是父母的好女儿,爷爷、奶奶的好孙女,老师的好帮手,同学们的好榜样,她从小就知道使用礼貌用语,向长辈问好。在校她是个尊敬老师、积极向上的好学生,百善孝为先,学校推行的孝敬教育让她充分认识到了孝敬父母和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虽然她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是点点滴滴中也体现了她对父母长辈那份真切的孝敬之心。

  每次遇见老师、熟人或长辈,总能听到她甜甜的叫声,看到胡同的小妹妹,她总是开心地逗她玩玩。认识她的人们说起她,都会竖起大拇指:有灵性、有礼貌的好孩子。有时跟爸爸妈妈一起外出游玩,吃剩的果皮纸屑,她总是捡起丢到垃圾桶中;有好吃的,她总是分给爸爸一份,妈妈一份,再自己一份;有时,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家,她总是主动地帮他们拿东西;爸妈烧菜时她总是积极帮忙。如果家里来客人,有时她还会小试一手,总会得到客人夸奖

  最值得夸奖的还是一次最难忘的事。那次爷爷去集市的路上,在拐弯处被一辆疾驰的轿车给撞昏迷了,爸妈都不在家,马慧琳跟奶奶赶到现场,看到吓人的一幕奶奶只知道哭已经手足无措了,她却很镇静,流着泪走向爷爷呼唤爷爷,并对到现场的交警叔叔、120医生护士阿姨们主动汇报爷爷的个人情况和现场伤势情况。她那么小的一个孩子,陪同一起去了医院,在医院一直跟随。帮助爷爷去做各种检查,在病房帮爷爷饮食起居,换衣服、喂药等等。待到爷爷意识清醒,妈妈也赶到了。孩子真挚的孝心之举感动了在场的人:爷爷流泪了,妈妈也哭了。

  她在学校里是老师的小帮手,她总能帮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收发作业,排练节目。虽然任务很简单但想到能减轻老师的负担,她总是积极主动毫无怨言。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学生,乐于助人,工作负责,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为班级乃至学校争光。她自上学以来,一直勤奋好学,加上伶俐才智,因此取得了一些成绩和荣誉:全县歌咏大赛中,她的一曲《樱桃红》荣获二等奖。店子镇“消夏文艺晚会”上她被推荐为主持人。她的沉稳健谈随机应变的主持风格得到了广泛赞誉。在这次“孝德之星”的推选中,她在我们学校全票通过,获得了“孝德之星”荣誉称号。

  现在她还是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漫漫长路才刚刚开始,但我们坚信,她一定会走的更远更好,一定会做好“孝德之星”模范,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合集15篇)(扩展7)

——孝老爱亲好青年的事迹材料3篇

孝老爱亲好青年的事迹材料1

  今年8岁,是北湖学校二年级的学生,他是班级的学习班长,是父母的好儿子,爷爷、奶奶的好孙子,老师的好帮手,同学们的好榜样,小区里的好少年。

  很小的时候他就懂得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做。刚刚升入二年级他就已经开始学习自己洗小件衣物了,并学习着自己整理房间。从小就知道使用礼貌用语,向长辈问好,深受小区居民的喜爱。他的父母出外打工,经常不在家,他就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成了一名“留守儿童”。

  百善孝为先,自从班级学习弟子规以来,武佳玉同学受益匪浅,使他充分认识到了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体现了他对长辈那份真真切切的孝敬之心。*时,他虚心听从爷爷、奶奶的教诲。有好吃的,他总是先让爷爷、奶奶吃,然后再自己吃;每逢吃饭时,也总是等爷爷奶奶坐下了,自己才坐下动筷子,吃饭从不挑食,也不掉一粒饭,总是把碗里的饭吃得干干净净才完事。饭前主动摆放餐具和桌椅,饭后帮助奶奶收拾碗筷。能帮助奶奶做的事,总能主动伸出手来去做。自己的事情就更不用奶奶插手了,如:穿衣、洗脸、收拾房间等等这些事情都能自己去做。有时,和爷爷奶奶一起回家,看到他们拎的东西太多,他总是主动地帮助拿上一些;烧菜时少了油盐酱醋什么的,他也总是欣然前往……他对爷爷,奶奶十分孝敬,从来不顶撞他们。有时爷爷奶奶身体不舒服,他总能问寒问暖,服侍在床前,给爷爷奶奶端水拿药,并安慰爷爷奶奶说自己是家里的男子汉,能照顾好爷爷奶奶,所以他成了爷爷奶奶的精神支柱,是爷爷、奶奶的“贴心小棉袄”。今年夏天天气特别的炎热,奶奶每天都要晒一大盆水,给他洗澡,看到奶奶脸上的汗水,他都会心疼的说:奶奶,辛苦啦!并用小手为奶奶擦去汗水。

  他是一个懂得感恩的学生。在学校,他对工作认真负责,是老师得力的小助手。他忠于职守,积极帮助老师管理班级,关心集体荣誉。学习上认真完成各科作业,并能提前预习各门功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动脑思考,主动举手发言,学习上不懂就问,成绩优异。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他品学兼优,善于团结同学,热心助人、人缘很好,和同学关系密切,同学们都愿意接近他,更因为他乐于助人。在同学中很有威信,只要有人遇到困难,他都会伸出热情之手竭尽全力地帮助他们,从不推辞拒绝。有的同学书不会读,他就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地教;有的同学题不会做他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讲。他还喜欢活动,运动场上,经常有他和同学们活跃的身影、清脆的笑声和欢呼声。老师也非常欣赏他的聪明和为人,时时刻刻关心呵护他的成长。他尊敬师长,说话温和有礼貌。他时常面带微笑,一眼望去并没什么特别,然而就是他这样一位普通的学生,却能助人为乐,工作负责,成绩优异,全面发展。他自上学以来,一直勤奋好学,因此获得了骄人的成绩和荣誉。一年级期末考试时就荣获全年级的第一名。语数外作业评比第一名。

  他不仅上进心强,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还是为人正直,做事踏实,礼貌待人的孩子。见到小区里的爷爷奶奶总能主动地打招呼,问:爷爷奶奶好!见到年轻人也能问叔叔阿姨好!在小区里经常受到人们的夸赞。和邻居家的孩子们做游戏,从不打闹说脏话。无论大一点的、小一点的孩子都愿意和他玩。用自己良好的行为影响着他身边的孩子们。在火车上、汽车上每次看到老人都会主动让出自己的座位,因为他从小就有一颗尊老爱幼之心。别人为他做了什么事,他也总是不忘记说声谢谢。

  诚实、善良、认真的他,无论是老师交给的工作,还是爷爷奶奶交代的事情,都能认真去做,用心去做。他性格刚强,从不在困难面前叫苦。能自己做的事从不麻烦别人。在校、在家都表现得非常突出。凡是认识他的人,无不为他优良的品行和勤奋好学的精神竖起大拇指。

  孝敬其实很简单,**凡凡才是真。让我们的每个学生都做个感恩孝敬的孩子吧!

孝老爱亲好青年的事迹材料2

  在我的老家流行着这样的一句话“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晖。”在人们心中孝道才是一个人最大的品德是人类文明素养的最好表现。我要讲的就是这样一个人们心中的好男人卢家村的卢万章同志。

  1986年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中出现了状况。父亲得了急性肝病需要进行手术。面对这种状况,身为儿子的卢万章同志放弃了在外经商的机会,回到家中为父亲治病。家中尚有妻子和尚未满一岁的女儿,面对这样的经济状况,他只能选择忍受。夜晚在医院照顾父亲,白天则只能去捡树枝、干杂活儿,在医院吃干馍、喝凉水。生活的不如意,让这个刚刚三十岁的小伙子。一月白头,鬓角的白发悄悄爬满了头。但在他的细心照顾和精心陪护下,父亲的病在经过几个月的住院后有了好转,当大家都以为他感动了天地的时候,父亲的病情却又加重了。这时需要紧急输血,作为大儿子的他,当即一捋袖子,给父亲输了自己的鲜血。本来就消瘦的他,此时只有眼晕头痛的忍受。乡亲们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从家里给他炖了一只鸡,让他补补身体。可是,吃了一口后一转眼她就把剩下的分给了妻子和父母吃,自己又去啃那早已经发干的馒头。经过了几个月的折腾,父母都已康复,上天还是让这个家庭渡过了这个难关,而好儿子、好父亲、好男人的形象,也一在大家的心中扎根。

  顺风顺水的生活并不是一直都在2002年。父母的年龄都已渐渐让她们不能独立生活,必须有人照顾生活起居,加之父亲在这个时候儿换上了半身不遂,只能躺在床上由人照顾。所以这个男人在这个时候义无反顾地接起了这个重担。这一躺就是八年,在这八年中,他每天都会坚持给父亲进行康复按摩,期间每逢周边有名医来农村坐诊,他都会骑着三轮车,带着父亲和母亲去看病。无论严寒还是酷暑,他一直在坚持,因为他始终相信父亲的病会好的。直到后来父亲终因身体疾病去世,他还在自责,没有将父亲和母亲照顾的更好,正是那句话“莫让子欲养时,亲不待。”经过了这件事后。母亲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但同样是九十岁的高龄,他的母亲,却看起来比别的老太太显得精神状态很好。因为妻子长期在外照顾孙女。所以赡养老人的义务就只能由他一个人来完成。他每天都会给母亲做好饭。并照顾母亲完成每天的起床就行,村里只要有人凑进了老太太,她都会笑着对大家说,自己有一个好儿子。近几年母亲的脑子越来越记不住东西,就连最基础的吃喝拉撒,有时都不记得。但是,特却唯独记得自己有一个把自己照顾的很好的儿子,同时他也赢得了全村人的一直夸奖、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多么的伟大,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人在做,天在看,各人凭良心。”也正是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行和思想,这才是一个堂堂正正的男人应该做的事。

  古语说“百善孝为先”,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是善心、爱心、良心的综合体现,只就比树木有根才能枝繁叶茂,如果我们不具备这样的基础品质,无论拥有多少才华和学识,一切都将是空中楼阁。

  长辈在我身上寄托了太多的期望,总是给我们创造做好的条件,但不是宠溺,妈妈言传身教。在人生的路上赋予了我们正能量和美好感情,那么唯有对长辈的孝心方能不妄执个社会对我们的爱。卢万章同志,生于1959年,父母生育兄弟姐妹四人,他排行第三,长大*、成家立业,深知父母将儿女养育*所付出的千辛万苦。在兄弟姐妹中起了带头作用,不攀不比,尽心尽力尽责。让父母丰衣足食多晚年。身体力行,发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弘扬了敬老精神,为礼貌家庭,和谐社会做出了用心贡献。

孝老爱亲好青年的事迹材料3

  游**,女,现年32岁,**党员。筠连县镇舟小学教师。作为教师,我把所有的孩子看作自己的孩子,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哪个孩子掉泪,总要上前问个“为什么?”“怎么啦?”竭尽全力帮孩子解决困难。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处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工作成绩突出。在生活中又是那么正直、善良、坚强,满怀深情,无私奉献,尽力扮演好做母亲、做妻子、做教师、做亲人、做朋友的角色。工作十多年来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担,用自己的爱心彰显出母爱的伟大,用不尽的爱为女儿撑起生的希望。面对年过八旬的(丈夫的)外公外婆,以孝为先,积极主动照顾其生活;面对家庭和社会以“爱”字装心。

  一、用不尽的母爱为女儿撑起生的希望

  1999年10月与丈夫李春雷结婚组建家庭后于2014年3月3日生下了大女儿李沁鸿,全家视女儿为掌上明珠,在2014年冬回婆家(高坪乡),因为爷爷奶奶对孙女的疼爱,用鲫鱼熬粥给女儿喝,谁知女儿是先天性过敏体质。从那以后女儿全身生疮,又红又肿又痒,而且流浓。我从此带着女儿走上了漫长的医治之路。白天既要带着女儿四处求医,又要照顾女儿的生活起居,晚上女儿全身瘙痒,哭闹不止,又得细心照料,为其擦药、服药、挠痒……

  我先后带着女儿辗转奔波在筠连医院、宜宾医院、华西医院、成都皮肤研究中心、重庆儿童医院、重庆皮肤研究中心……凡是听说好的医生、好的医院我们都去,结果得到的答案几乎一样:现已经转化为慢性皮肤病,不能彻底根治,只能靠药物控制病情。见到女儿两年来全身百分之八十的皮肤溃烂,一天换洗数次,衣服上照样血迹斑斑,有时脱衣服时,皮肤和衣服连在一起,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让我心都快碎了。

  孩子长期的煎熬,病情反反复复的恶化,尽管这样过了俩年多,但困难没有压倒做母亲的我,反而使我变得更加坚强,勇敢地面对。母爱,是母爱的力量使我没有放弃对孩子的医治,听说哪个医生好,再远的路,再难的泥泞小道我们也带着孩子去求医寻药。特别是2014年在巡司医治长达半年,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工作,耽误孩子们的学业,我上午上完课后坐车带着女儿去输液,第二天清早带着孩子输液,输完液后马上赶回学校上课……当看到女儿病情有所好转的时候,惊喜的泪水会情不自禁地掉下来。

  经过四年多的漫长治疗,在我和丈夫的努力下,孩子总算躲过了“败血症”这一劫,亲戚、朋友、邻居见到女儿后没有谁不说:如果没有父母的精心照顾,细心呵护,早就没有这个孩子啦!

  二、以“孝”为先赡养老人

  我丈夫的舅舅,姨妈都长期在外,家中只剩下八十高龄的外公外婆。作为外孙媳妇的我义不容辞地挑起了照顾老人、赡养老人的义务。外公今年已经81岁,患有高血压、心血管、类风湿等,加之双眼几乎失明,生活极为不便,走路要人搀扶,吃饭要人夹菜……外婆年事已高,无法料理家务,特别是今年遇到天气大旱,长期没有水,靠挑水生活。为此我主动提出与二位老人一起生活,以便更好地照顾他们。为二老洗衣、做饭、挑水……常常征求老人的意见,做老人喜欢的饭菜,为老人夹菜,向老人问寒问暖,想吃啥就买啥,需要什么就买什么。一旦老人生病,是我首先来到老人身边,是我最先为老人请来医生,为老人煎药端到老人手里。为此二老经常说:“没有享到儿媳的福,能享受到孙媳如此精细的照料不知是哪辈子修来的福!”我的父母没有儿子,仅有俩女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一致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为使二老能早日从阴影中走出来,我成家以后家里的大事小事都由我

  处理。作为农村父母最愁的是农忙,但不管是插秧,还是丰收时节,我都会带上自己的丈夫去帮忙,我不怕苦不怕累,栽秧、打谷、收玉米、烧饭、喂猪、割草,样样活都干。在生活上,父母需要啥,我会尽力尽快给他们买,隔三差五割点肉、买点菜、买些水果带上全家回娘家聚一聚。每逢父母生日或过节,总是先为父母考虑,给他们物质上的满足,精神上的慰藉。每当父母生病时,还是我们护送看病,我们照顾,丈夫在我的影响下也特别孝敬我父母。如今我的父母终于从没有儿子的阴影中走了出来,过着幸福的生活。村子里不少人羡慕我爸妈,常说:“你们多福气,有这样的一个女儿!”

  三、尽心尽力帮助他人

  我的父母生活在农村,整个大家庭上下几代只有我,而且是女孩靠自己的拼搏拥有幸福的家庭,因此得到了长辈们的好评,当然有啥事也是找我商量,找我出主意。

  那是08年,我堂妹父母外出打工,由于受封建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堂妹的母亲一直反对她读书,为此我就担起了一个“家长”的义务,对堂妹关怀备至、问寒问暖、主动与其班主任交流,既做思想教育工作,同时又对其母亲做思想说服工作,但其母态度之坚决,宁愿拿钱让她做生意结婚也不愿出钱让其上大学!没办法,堂妹考上了重庆大学,学费是一大难题,怎么办?“没关系,只要考上大学就是好事!”我召集老爷、伯父、堂叔一起想办法,为妹妹筹集了一万五千元的学费,妹妹终于走进了自己理想的学府深造。

  我老爷俩女儿一儿子,俩女儿读书特别努力,成绩优异,可老爷受封建思想,爱儿恨女,加之家庭贫穷,就是不让女孩读书,为此我把刚上班的第一个月的工资给了她们上学,最后女儿读职高毕业,精通电脑,如今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还随时寄钱给他们,俩老人特别感激我,这姑娘逢时过节都不忘给我们(寄)捎点礼物,不忘当年的恩情。

  不管是亲戚,还是朋友,只要她们需要帮助,只要找到我,我都会尽心尽力帮助他们。比如村子里的杨江燕,是智残儿童,父母忽视她的教育,见此情景我主动与其父母联系,交谈,想办法与县残联联系办残疾证,与聋哑校联系。

  总之,我是一个热心肠的人,不管是亲戚,还是朋友,或是陌生人,只要他需要帮助,我一定会竭尽全力地帮助。我想“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作为社会小小的一份子,作为一名党员,我应该为“构建和谐社会”增砖添瓦,“尊老爱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社会的美德,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应该更好地继承、发扬!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合集15篇)(扩展8)

——农村敬老爱亲事迹材料3篇

农村敬老爱亲事迹材料1

  知荣辱,明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杨梅香以明事理、重孝道为荣,以勤俭持家为荣。数十年如一日,勤劳朴实、无怨无悔的照顾老人、疼爱子女。用她温暖慈爱的双手,撑起一家人幸福喜乐的天空。她用生活的点点滴滴践行着为人儿、为人妻、为人母的高贵品质。用*凡的爱诠释出幸福家庭的感人亲情。

  现年60岁的杨梅香家住罗玉河居民楼。在这个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公租楼内,她已居住了37年。在这37年间,生活中的点滴、琐碎,回想起来既充满了欢声笑语,也饱含着辛酸和艰辛。

  1977年结婚的她,刚刚嫁入男方家时,就开始照料年迈的老太爷、太奶奶,担当起了作为长孙媳妇的责任。当时的杨梅香,在天水市轴承仪器厂上班,既要做到不迟到早退,又要照顾老人承担家务。她每天早上5点起床,为居住在后寨的娘家老父亲洗菜做饭,将老人换下的衣服按照民族传统送到*寺去清洗。无论春夏、寒暑,无论晴阴、雨雪,无一天例外。亲戚姊妹间说起她,无不竖起大拇指,说她是家中的好儿女、好媳妇,是家人的好榜样。

  1979年7月的一天,这一天对于杨梅香来说是充满危险、幸运、惊喜的一天。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早产入院的她因患有高血压、肢体水肿被送进急诊,入院检查后才得知她怀有双胞胎,急需引产。经过一天一夜的急救,终于安全生下了一男一女两个小宝贝,体重加起来共7斤8两。幸运的是母子*安,这也是上天对她这个善儿慈母的眷顾。

  自从家中儿女的诞生,杨梅香家原本紧张的生活更是难上加难。杨梅香不仅要照看自己的一双儿女,又要照顾婆家、娘家的老人。她常说:“人的家规家教,诚实守信,真心实意,敬老爱老是传统也是传承。”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杨梅香从小受到*传统的家庭教育,对父亲言听必从,从不敢顶嘴怄气。记得那时她家小孩7个月大,那天她正好休息,一早回到娘家,照例先是搞家务、买菜,到*寺换洗衣物,回来后父亲说家里的药没有了,于是又是一趟往返。前脚刚进家中,父亲又需要交电话费要取钱……八个来回下来,她已是疲惫不堪。“遇上这事,谁能没有委屈”,当时也只有用孝心来抚*,她说:“老人年迈,我们就是他们的手和腿,做人子女要顺从长辈,言顺,心顺,孝顺,品行顺。这才是做人的道理”。

  1999年的冬天,杨梅香因为胆结石做了手术正在住院。家中90岁高龄的老太太突发气管炎、肺炎。她听说后冒着大雪连夜赶到老太太身边,得知老人已经卧床数日,她心疼不已,给老人揉腿搓脚,连续照顾了三天,直到老人康复。她说:“见不得老人受苦,只要老人能舒服些,她做啥都愿意。”后来为了方便照顾老太太,她把老人接到自己家中。她家房间只有50*米大小,一双儿女挤在一张小床上,老人睡大床,他夫妻二人睡在电视机旁临时搭起的。板床上。那段时间,她没有一顿饭是能坐下来吃的。就这样直到一年后老人安详离世。回忆起往事,连她自己都说那一年她就像是个上了闹钟的机器人,定时定点,不知疲倦。

  如今,杨梅香的一对子女都已*,有了自己的小家。由于父母的言传身教,子女们也继承了他们的传统,孝敬着他们。记得去年清明节前后,杨梅香的丈夫带着孙子到香山寺后山上踏青,因为天阴路滑,不慎摔伤了右腿,当时就无法行动。儿子闻讯立即向朋友借了摩托车赶到,但由于父亲受伤无法上车,儿子就背起了一百四十几斤的父亲,从半山腰一直赶到医院。当把父亲安顿好后,儿子的腿已经抖得控制不住,但他没有半点迟疑、没有半句牢骚。他说在他小的时候,亲身经历着父母怎样照顾老人和操持并不富裕的家庭。他们小时候的衣服都是母亲用缝纫机亲手缝制的,鞋袜也是缝了又缝,补了又补。为了节省,家里煮完面的面汤,都会澄清后和面蒸馒头;洗完菜的水再次洗衣服、洗拖把,从来不曾浪费一丝一毫。日子过得非常勤俭,拉扯他们长大不容易。

  “人的品行是从点点滴滴中积累起来的,孩子能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是孝、能理解父母的心情是孝、在*淡的生活中与父母同甘共苦毫无怨言也是孝。先治其里,后治其外,无论家里、邻里之间的道理都是一样的。”杨梅香用自己*凡的生活,真挚的情感、淡然的态度,历经几十年风雨,默默守护着这充满温馨,温暖,温情的家。互敬互爱,勤俭持家成为了他们的家训。他们用自己*凡的生活经历,传承着孝老爱亲的传统,诠释着和谐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与林玲经介绍于2010年11月6日相识,记得那是一个周末的傍晚,我们相约她下班后见面,彼此自我介绍后,我们都慨叹,介绍人只把我们俩的名字搞对了,其他的什么都对不上,但是缘分就这样来到了我们面前,彼此从此握住了对方的手。

  从相识、相知、相恋,很快我们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2011年7月6日我们登记结婚、10月22日我们举行了婚礼,迎娶她的时刻是最幸福的时刻,也是我今生最难忘的时刻。结婚3年多来,我们共同努力、携手共进,共同建立起了我们幸福的小家,更可喜的有了我们爱情的结晶乐乐。回想起来,最让我难忘的事是她每日每夜的照顾儿子,身体日渐消瘦,心力疲惫不堪的1年半里的点点滴滴;最让我感动的事是,她放弃自己待遇、前途都很好的工作,全身心的照顾家、照顾我和儿子、照顾父母;最让我愧疚的事是孩子不满百天,我就外出执行任务,没能照顾上她们母子,还有就是房子装修,她一个人完成的,还有就是结婚以来的所有纪念日我都不在她身边,她依然毫无怨言的做好家中的每一件事情。

  与我结婚的三年中吃了从来没有吃过的苦,从一个什么都不会做的女孩变成了什么家务都会做,什么活都干得人让我非常感动。很多事情都无法用言语表达我内心的愧疚。今后的日子我会尽量弥补我对她的亏欠。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合集15篇)(扩展9)

——尊老爱亲事迹材料 (菁选3篇)

尊老爱亲事迹材料1

  兰萍同学1——5年级以来一直非常要求上进,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并取得了佳绩,成绩和能力突出,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她的学习方法好,成绩佳,因此学习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她不但学习成绩好,而且学校的各项活动她都积极参加,比如诗歌朗诵比赛等。在学校和老师的关怀帮助下,在父母的疼爱和自身的努力下,兰萍同学一直都很优秀,她全面发展,时刻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激励自己,不懈努力。她专心学习,勤学善思,不懂就问,常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从中获益非浅。她坚持用知识充实自己,喜欢广泛地阅读书籍,培养了一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坚强的意志,这对于她解决学习上的难题有很大帮助。

  她尊敬师长,她发自内心的尊重与敬爱,校园内总能听到她亲切的“老师,您好!”

  她关心同学,及时送生病的同学到医生那里,从来都是尽心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学习上帮助同学解答难题,她以一颗真诚的心,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无论何时都深受同学的拥护。

  在班级事务上是老师的得力助手,不仅积极完成老师交给的工作,而且能主动帮助老师管理班级,在工作中,讲求方法,不仅带动了全体同学,而且得到老师的信任,同学的喜爱。

  老师的言传身教,父母的悉心熏陶,在她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一粒粒健康向上的种子,使她一天天茁壮成长成一名品学兼优的小学生。在家里,她是个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独立自强的好孩子;在学校,她是位勤奋学习,心系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优秀少先队员;在社会,她是位诚实守信,遵守社会公德。

  在家里,她尊敬长辈,孝顺父母,照顾年迈祖母。,她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常年有病的祖母行动不便,她会帮着倒水端饭还和陪爷爷、奶奶聊天。打扫卫生、收拾房间是她帮妈妈周末的必修课,自己的事情自己独立完成,今天的事今天做好,是她对自己的一惯要求。因为她家庭里充满欢笑、和谐。

  在学校,她勤奋学习,努力学好每一门功课。在知识的海洋里,她,不断的学习和总结,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她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从老师的辛勤耕耘中,一点一滴积累着收获;从老师的谆谆教诲中,不断塑造日益丰满的自我;与同学们在互学互比中取长补短、一起进取;与同学们在交流探求中学习借鉴、共同提高。对于班集体这个团队的荣誉她倍加爱护,只要是集体活动都会有她快乐的身影,只要是班集体的事情都会有她主动承担任务,同学之间的友谊她会特别珍惜。在老师心目中她是好帮手,在同学心目中她是知心伙伴和学习榜样。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了热情和自信,与同学们在互相帮助中茁壮成长。

  在社会,她诚实守信,遵守社会公德,热心公益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磨炼自己的`毅力。最有意义,最令人难忘的就是在汶川、玉树大地震后,她积极为灾区孩子献爱心,不仅自己主动把*时攒的零花

  钱全部汇到灾区,还带领全班同学,争取身边的亲人、同学和朋友积极为灾区孩子损款。并通节约与灾区的小朋友共渡难关,她用一颗炽热的心感动着身边每一个人。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她正用爱心、恒心、信心、诚心托起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尊老爱亲事迹材料2

  嗨!大家好!我叫赖湘淋,女,汉族,1982年10月生,是一名普通又*凡的家庭主妇。自从与丈夫组建家庭以来,一直相亲、相爱、真诚相处、家庭团结和睦、幸福温馨、积极进取,乐于助人,深受同事、邻里乡亲的好评!

  “百善孝为先”是我家良好的家规与家风,全家人互相尊重,互敬互爱。晚辈对长辈尊敬、孝顺;长辈对晚辈爱护,家庭关系十分亲近,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和睦家庭。在对待邻里关系上,全家人能够善待左邻右舍,帮助他们排扰解难,邻里关系亲如弟兄,情同手足。

  20**年2月我公*痛难忍,四肢无力,腹泻不止,并伴随着呕吐,紧急送往三九脑科医院。检查结果为脑膜瘤。因肿瘤大转移到大脑,造成脑瘤压迫血管,如果不及时手术,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这给了全家人当头一棒,由于病情严重,需要立马进行手术,医院专家制定了治疗方案。3月1号进行第一次手术,手术后在我和家人的悉心照顾下公公很快就恢复了正常,但幸运之神并没有眷顾公公,恶魔再次降临。20**年3月中旬,公公开始出现了和四年前一样的症状。因丈夫工作原因实在走不开,我和姐姐带着家里的10万元陪同公公再次踏上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医治,又于4月16日再次手术,手术很成功,由于公公年龄较大,术后肺部痰盂多,积液感染。20多天不能吃饭,只能靠肠道营养液在维持生命。继而肺部又有了肺水积液,呼吸困难,肾衰竭及昏迷状况,一直在ICU重症监护室治疗,经过一个月多的治疗和努力,公公的病情逐渐好转,这已是不幸中的万幸,住院看病期间由我和姐姐全程陪同护理,我放下公公与儿媳之间的尴尬,对公公无微不至的照顾。

  每天要给公公打鼻饲营养餐,喂药,擦屎接尿,捏腿捶背,每间隔2小时就要给公公翻身拍背,由于长时间的站立,我的脚又疼又肿,还伴有小腿抽筋,睡眠严重不足,每天累得腰酸背疼,但我还是不断的在坚持着精心照料着公公,期间还让病友,医生,护士误认为我是公公的女儿,得知我原来是儿媳时,他们更是不断的称赞和夸奖我,然而我总是习惯性的抱以一笑并回复:“这是为人子女应该做的事,我只不过是尽了我作为儿媳该尽的责任。”

  另外家公于本月22日晚上22点*安转回县中医院中西结合调理,我每天一大早买好菜煲好粥,然后用破壁机打好送到医院给公公,相信在我不辞辛苦的照顾下,又能看见满血复活的公公了。然而年幼的两个孩子,也在我的熏陶下,懂得孝顺并照顾好老人和自己,每天主动洗了自己换下的衣服,主动包揽了家务活,还对我说:“妈妈,你照顾爷爷很辛苦,我们把能做的家务活都做完了,你就能省下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好爷爷了”。我听了很感动也很欣慰,我的孩子也是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

尊老爱亲事迹材料3

  尹晋芳,12岁。启明实验学校六年级(6)班学生,学校少先队大队长,学校广播站站长。她是一个爱学习,爱劳动,爱生活,爱科学,勇于创新,乐于助人的好少年。她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激励自己,孜孜不倦地进取,力求全面发展。多年来,各方面表现一直很优秀,特别在助人为乐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尹晋芳同学有一颗真诚善良的心。人们都说:金子是最纯美的,但比金子更美的是人的心灵。尹晋芳同学心地善良、追求纯真、无私无邪。在学校,她对待同学,总爱伸出援手,真诚付出,助人为乐。

  学习上,六(6)班里有一个与她邻居的同学,学习很不认真且粗心,常常把课本忘在家里,或落在学校。她知道后总是把课本让给同学,或是赶紧做完作业把课本借给同学使用,这种无私的精神感动了这位粗心的同学,促使他改变不认真和粗心的毛病,学习成绩突飞猛进。班级里有几名后进生,他们总是学习上不去,作为学习委员她总是觉得自己责任重大。于是主动请求老师让自己用课余时间为这几位后进生补习功课。这几名后进生在她的帮助下,成绩全都赶了上来。

  生活中,她一样不忘时时刻刻助人为乐。尹晋芳同学在学校是寄宿生,学校共两百多名寄宿生,其中一二年级学生也占了不少。寄宿生同学远离父母,远离家乡来学校寄宿,时不时就会碰到困难,只要他们一碰到困难同学就会及时出现在他们面前,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低年级的同学蒸饭,取饭有困难了,尹晋芳同学二话不说就帮忙蒸饭、拿饭。碰上大热天,饭很热,一连帮忙十几个小同学拿好饭要来回跑几趟,既费时又把自己热成了一个汗人。可是尹晋芳同学从不喊苦不喊累,不怕自己迟吃饭,几年如一日,从没间断过帮忙同学拿饭。还有不少同学,在生活中经常会丢失了钱或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尹晋芳同学知道了,也会无私的拿出了自己的钱财物品来帮助别的同学。要是碰上有同学生病了,董龙敏同学并立马前去嘘寒问暖,为生病的同学打开水,陪他们去卫生院看病,并亲自为他们倒好开水吃药。如果生病同学请假回家了,她还会等他们回来后,主动为她们补功课。夜里,宿舍的几位小同学经常会哭闹,尹晋芳同学并会用好话劝慰她们,细心照顾她们。半夜陪她们上卫生间,给她们盖被子,有时还会为她们洗衣物。尹晋芳同学在宿舍里的这种乐于助人的行为,

  慢慢在全体寄宿生中传开了,同学们给她取了一个好听的外号,亲切的称赞她为“尹妈妈”。

  不仅是如此,“尹妈妈”在无论在何时都不忘助人为乐。有一个星期天,尹晋芳从家乘车来学校,在大街下车后往学校走的路上,路中间的一个钱包把她吸引住了。她捡起来一看,里面除了一些证件外,现金就有好几百。怎么办?她左右一看,没一个人影,她完全可以把钱包藏起来就走,或是先带回学校上交给老师,就凭这几百元,学校肯定是会表扬她的。可是她没这样做,她想,主人丢了钱包一定很着急回来找,所以她就站在原地等待失主出现。等了很久后,主人依然没出现。她就打开钱包看看能否从里面找到主人的相关资料或联系方式。正巧,里面有身份证,还有一张名片。身份证和名片上的姓名正好是同一个人,尹晋芳同学就找到一个有公用电话的地方拨通了名片上的电话。半小时候,主人出现了,当钱包主人问她叫什么名字时,她说她叫少先队员,这是她该做的!主人拿了一百元人民币奖励她,她也拒绝了,背起书包就往学校跑。主人追上来要送她回学校,她也不肯!主人无奈,只好在事后向学校反映了此事,学校几经调查,才知道这件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事情又是“尹妈妈”所为。

  如今“尹妈妈”助人为乐的事迹早已传遍整个学校。“尹妈妈”也为此获得了许多人的赞赏与诸多的殊荣。县里的“三好学生”名单中有她,学校的优干名单也有她;学校的十佳少年中有她,学校的八德之星也有她;学校剑桥英语之星有她,县校习作、书法、绘画、演讲一等奖都有她。

  “尹妈妈”!你真是好样的!愿你那颗善良的心继续发扬助人为乐的火光,在未来的生命旅程中不断为自己添光彩!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合集15篇)(扩展10)

——敬老爱亲事迹材料「荐」

敬老爱亲事迹材料「荐」1

  兰萍同学1——5年级以来一直非常要求上进,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并取得了佳绩,成绩和能力突出,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 她的学习方法好,成绩佳,因此学习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她不但学习成绩好,而且学校的各项活动她都积极参加,比如诗歌朗诵比赛等。在学校和老师的关怀帮助下,在父母的疼爱和自身的努力下,兰萍同学一直都很优秀,她全面发展,时刻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激励自己,不懈努力。她专心学习,勤学善思,不懂就问,常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从中获益非浅。她坚持用知识充实自己,喜欢广泛地阅读书籍,培养了一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坚强的意志,这对于她解决学习上的难题有很大帮助。

  她尊敬师长,她发自内心的尊重与敬爱,校园内总能听到她亲切的“老师,您好!”

  她关心同学,及时送生病的同学到医生那里,从来都是尽心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学习上帮助同学解答难题,她以一颗真诚的心,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无论何时都深受同学的拥护。

  在班级事务上是老师的得力助手,不仅积极完成老师交给的工作,而且能主动帮助老师管理班级,在工作中,讲求方法,不仅带动了全体同学,而且得到老师的信任,同学的喜爱。

  老师的 言传身教,父母的悉心熏陶,在她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一粒粒健康向上的种子,使她一天天茁壮成长成一名品学兼优的小学生。在家里,她是个尊敬长辈,孝敬父母, 独立自强的好孩子;在学校,她是位勤奋学习,心系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优秀少先队员;在社会,她是位诚实守信,遵守社会公德。

  在家里,她尊敬长辈,孝顺父母,照顾年迈祖母。,她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常年有病的祖母行动不便,她会帮着倒水端饭还和陪爷爷、奶奶聊天。打扫卫生、收拾房间是她帮妈妈周末的必修课,自己的事情自己独立完成,今天的事今天做好,是她对自己的一惯要求。因为她家庭里充满欢笑、和谐。

  在学校,她勤奋学习,努力学好每一门功课。在知识的海洋里,她,不断的学习和总结, 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她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从老师的辛勤耕耘中,一点一滴积累着收获;从老师的谆谆教诲中,不断塑造日益丰满的自我;与同学 们在互学互比中取长补短、一起进取;与同学们在交流探求中学习借鉴、共同提高。对于班集体这个团队的荣誉她倍加爱护,只要是集体活动都会有她快乐的身影, 只要是班集体的事情都会有她主动承担任务,同学之间的友谊她会特别珍惜。在老师心目中她是好帮手,在同学心目中她是知心伙伴和学习榜样。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了热情和自信,与同学 们在互相帮助中茁壮成长。

  在社会,她诚实守信,遵守社会公德,热心公益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磨炼自己的毅力。最有意义,最令人难忘的就是在汶川、玉树大地震后,她积极为灾区孩子献爱心,不仅自己主动把*时攒的 零花

  钱全部汇到灾区,还带领全班同学,争取身边的亲人、同学和朋友积极为灾区孩子损款。并通节约与灾区的小朋友共渡难关,她用一颗炽热 的心感动着身边每一个人。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她正用爱心、恒心、信心、诚心托起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合集15篇)(扩展11)

——敬老孝亲事迹材料

敬老孝亲事迹材料1

  一个孝老爱亲的好媳妇——都督村王立梅同志事迹简介

  王立梅,开城镇都督村人,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一个*凡的农家媳妇。七年如一日服侍患有心脏病的公公和孝敬尚在人间的婆婆。无微不至,无怨无悔,她的孝心感染着周边群众,她的事迹传遍六店街道。自与丈夫结婚以来,她和公婆的和谐程度如同自己的亲生父母,公婆一直把她视如己出,从未把她当作儿媳看待,有些话宁愿对她说也不愿意告诉自己的女儿们,立梅成了他们生活中的贴心人。

  2005年,身患心脏病的公公在南京市鼓楼医院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在众多的子女中,是和老人关系最融洽的三儿媳妇王立梅主动去医院照料公公,她没有在丈夫的三个姐姐和两个嫂子面前说一句抱怨的话。多年来,身患疾病的公公和年迈体弱的婆婆一直住在立梅家。公公自手术后,老年病缠身不能起床正常活动,连吃饭都要人喂,这些年来吃喝拉撒睡全靠儿媳立梅一人照料。立梅对一双公婆真是无微不至地关心,生活上多方照顾,夏天买回夏装,冬天买回毛衣、羽绒服。婆婆经常腰、腿痛,立梅就给婆婆寻医问药,擦腰洗脚或陪送医院诊治,就像女儿照顾母亲一样。

  丈夫徐鲁生因工作需要经常不在家,立梅不仅悉心照料公婆,还特别重视一对儿女的学习,把这个家操持得美满温馨,从不让丈夫多操心,她既是一个孝顺的媳妇,又是一个贤惠的妻子,还是一个善良的母亲

  邻居都羡慕徐家有一个像女儿一样好的儿媳妇。王立梅的事迹不但在六店街道而且在周围村庄也传为佳话,没有谁不夸她的。都说:“有好儿子不如有个好媳妇!”

  经典国学《弟子规》中说:“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王立梅用自己切实的行动诠释了“孝”的真谛。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今天,在越来越文明的新农村里,这样的好媳妇就是我们民族传统美德的杰出代表!

推荐访问:合集 事迹材料 孝老爱亲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合集1五篇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500字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00字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000字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