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千叶帆文章网!

2024年(36篇)“四下基层”主题教育素材汇编(全文完整)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4-03-15 11:48:0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年(36篇)“四下基层”主题教育素材汇编(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4年(36篇)“四下基层”主题教育素材汇编(全文完整)

“四下基层”主题教育素材汇编(36篇)目 录

“四下基层”主题教育素材汇编

(36篇)

目 录

1. 福建省宁德市委书记梁伟新: 

用好“四下基层”这一“传家宝”…  1 

2. 曹应旺: 

下基层”与“两个结合”…  6 

3. 福建日报评论员: 

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12 

4. 中共福建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四下基层”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创新  14 

5. 古田县委书记张成慧: 

传承“四下基层”把握“四个坚持”…  19 

6. 刘琪: 

从“四下基层”读懂“人民至上”…  22 

7. 福建省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24 

8. 福建日报: 

“四下基层”:常下常新历久弥新  28 

9. 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罗东川: 

“四下基层”在新时代彰显巨大时代价值和强大生命力  32 

10.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 

“四下基层”是新时代实干兴邦的重要法宝  34 

11. 福建省政协原副**陈增光: 

把“四下基层”坚持好传承好发扬好  36 

 

12.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王伟光: 

“四下基层”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生动实践  38 

13.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李毅: 

“四下基层”是坚持人民至上的生动写照  40 

14.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方江山: 

  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42 15.求是杂志社编委姚眉平: 

蕴含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45 

17. 中共中央DS和文献研究院对外合作交流局局长杨明伟: 

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  47 

18.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王立胜: 

深刻把握“四下基层”的哲学内涵  49 

19.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郑传芳: 

运用好“四下基层”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  51 

20. 宁德市政府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持续深化“四下基层”活动为加快新时代新宁德建设提供有力保障……53 20.闽东日报: 

践行“四下基层”走好“群众路线”…  55 

22. 光明日报: 

福建“四下基层”强作风“三张清单”聚民心  59 

23. 福建省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61 

24. 厦门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总站长王浩宇: 

弘扬“四下基层”精神笃行调查研究实践  66 

25. 闽东日报: 

霞浦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做好新时代人民信访工作  70 

26. 闽东日报评论员: 

坚持“四下基层”连心“千家万户”  74 

27. 翔安区委书记黄鹤麟: 

践行“四下基层”建设“五个翔安”  76 

28. 检察日报: 

福建践行“四下基层”“枫桥经验”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可见  77 

29. 闽东日报: 

柘荣县持续深化“四下基层”制度激励干部新担当新作为  80 

30. 同安区委书记王跃平: 

聚焦“三个导向”践行“四下基层”…  84 

31. 陈书平: 

论“四下基层”的三重特质及其新时代启示  85 

32. 闽东日报: 

我市大力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综述  97 

33. 闽东日报: 

屏南“四下基层”强作风情系群众暖人心  104 

34. 刘良军: 

“四下基层”方能心想事成  108 

35. 闽南师范大学朱艳丽: 

新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四下基层”的实践理路  110 

36. 福建日报: 

用好主题教育“重要抓手”让“四下基层”焕发时代光芒  115 

37. 中国纪检监察报: 

福建传承“四下基层”优良作风在监督下沉中践行群众路线  120

用好“四下基层”这一“传家宝”

福建省宁德市委书记梁伟新

  1988年12月20日,福建宁德首次“地、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活动在霞浦县举办,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A同志带头接待了102名上访群众;
随后, A同志亲自制定了领导干部下基层巡回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并在1988年底的地委工作会议上提出改进领导作风。后来,这个提法具体化为“四下基层”, 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

  “四下基层”源自实践又指导实践。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虽然“四下基层”是A同志在闽东贫困落后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与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许多新论断新要求却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从当时要求闽东干部“到农村去宣传党的农村政策”,到后来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亲力亲为,既要做实干家,又要做宣传家,带头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从指出“开展调查研究,解剖麻雀,总结经验,以指导面上的工作,同样是办实事”,到强调“开展调查研究就是走群众路线”“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从指出“信访工作的首义,在于时刻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一员,把心贴近人民”,到强调“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
从提出“地县领导到基层去现场办公”,到强调“要真正沉下去,扑下身子到村里干, 同群众一起干”;
等等。35年间,变的是时空,不变的是初心和使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靠什么?最重要的就是靠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而“四下基层”就是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继承和创新。

  35年实践传承,35年历久弥新。宁德历届党委、政府始终秉承“四下基层” 的优良传统,用好用足独特资源和宝贵财富,不断推动“四下基层”走深走实。特别是这几年,先后制定出台深化落实“四下基层”工作制度、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等系列文件,并通过创新开展年轻干部“四下基层”、“***在宁德的故事”进校园等特色活动,创新建立理论宣讲轻骑兵、学习大军等特色载体,着力打造霞浦县信访接待下基层实践基地、福安下岐村干部现场教学基地、寿宁下党“学习小镇”等一批特色实践基地,持续掀起“四下基层”的实践热潮、传承热潮。

立足新起点,我们坚持把传承弘扬“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同学深悟透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同贯彻落实A***对宁德、对福建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不断从“四下基层”中感悟群众路线的思想光芒和实践伟力,不断从寻根溯源中感悟人民领袖的为民情怀, 不断从接续传承中感悟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四下基层”根植人民又造福人民。人民性是“四下基层”工作制度的本质属性。之所以具备这一属性,归根到底是A同志作为这一制度的设计者、开创者、践行者,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百姓心为心,把心贴近人民。在宁德工作期间,A同志大力提倡干部苦练“密切联系群众”这个基本功,带头“四下基层”走村串户、访贫问苦。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A同志带队乘车5小时、步行4小时,深入当时全省唯一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电灯照明、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的“五无乡”下党乡,帮助群众修建公路,解决通电照明、改善办公条件等问题;
随后,他又两次到下党调查研究、现场办公,成为闽东老少口口相传的感人佳话。2019年8月4日,A***在给下党乡的乡亲们回信中,还提到“当年‘三进下党’的场景,我至今还历历在目”。为广大党员干部践行“四下基层”工作制度、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树立了光辉榜样。

  这些年,宁德始终把“四下基层”的落脚点放在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上,采取“基层出题、领导答题”的形式,由市县领导牵头,对照“任务清单” 一线实地调研、分类分层解决。特别是围绕做好信访这一“送上门的群众工作”, 深入开展开门接访、进门约访、登门走访、上门回访“四门四访”活动,进一步畅通民意“直通车”,有效化解群众矛盾;
持续推动优势资源下沉,通过制定出台支持少数民族乡村振兴“5条措施”、老区基点行政村乡村振兴“7条措施”、海岛振兴“9条措施”等系列政策,让干部把政策和资金送下去,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
着眼满足孩子们在家门口“上得了学”“上得好学” 的需求、产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群众就地就近就医需求、老年人多样化健康养老需求等“四个满足”,滚动实施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十个十”民生项目、城市品质提升工程等,让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更加充实。

  新征程上,我们坚持用好“四下基层”这一“传家宝”,主动倾听人民心声、顺应基层期盼,始终与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用心用情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急需的现实问题,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四下基层”着眼实干又着力实干。“四下基层”着眼于“下”,但“下” 只是一种形式,关键在“下”而有为、“下”而有效。A同志在宁德工作时指出,“我不主张多提口号,提倡行动至上”,“我们需要的是立足于实际又胸怀长远目标的实干,而不需要不甘寂寞、好高骛远的空想;
我们需要的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精神,而不需要新官上任只烧三把火希图侥幸成功的投机心理;
我们需要的是锲而不舍的韧劲,而不需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散漫”。他不仅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1988年6月,A同志一到闽东上任, 就身体力行走遍了闽东9个县,在反复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弱鸟如何先飞

——闽东九县调查随感》一文,并开创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农业、工业‘两个轮子’一起转”等一系列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带领闽东人民矢志摆脱贫困,用两年时间彻底结束了闽东“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历史。

  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宁德30多年的发展变化,充分印证了“四下基层”是务实的理论、行动的理论。多年来,宁德坚持以“四下基层”为抓手, 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扑下身子、争先作为,用“走心”换“民心”,变“会场” 为“现场”,以“实干”求“实绩”,干成了海上养殖综合整治、中心城市水系综合治理、农村小水电治理、互花米草整治等一批难事要事;
接连抱上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上汽、青拓、东南铜业等“金娃娃”,吸引200多家上下游企业落地宁德,打造出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等4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地标,使宁德成为全国首批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动力电池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集群,不锈钢新材料产业园跃升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还通过大干晴天、抢干阴天、巧干雨天、干好每一天,创下了中铝铜冶炼基地17个月点火试车建成、上汽宁德基地14个月试产和宁德时代福鼎基地当年签约、当年投产等项目领域的“宁德速度”。如今,宁德已经从“老少边岛贫”地区,变成福建省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近4年经济增速连续领跑全省,经济总量从全省第9跃升至全省第5、跻身全国百强;
今年一季度,GDP增长10.8%,位居全国百强城市首位。

  面向未来,必须持之以恒深化落实“四下基层”工作制度,进一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下”的决心,拿出“下”的行动,真正“身”入基层、“心” 入基层,做到问题在一线解决、服务在一线跟进、责任在一线落实,一棒接着一棒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努力在比学赶超、苦干实干中闯出一片新天地、干

出一番新业绩。

  “四下基层”立足时代又回应时代。“四下基层”工作制度,深刻揭示了“治国安邦,重在基层;
管党治党,重在基础”。不论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还是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每一项都强调从基层找到凝聚人心、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公开讲话。从这个维度看, 我们就能更加深刻理解A同志在宁德工作时,为什么强调要“建设好农村党支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加强脱贫第一线的核心力量”,带头建立基层D建工作联系点和扶贫挂钩联系点;
我们就能更加深刻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 A***为什么强调“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组织修订《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制定《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等,要求全党“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这就是“四下基层”这一发端于宁德的工作制度,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永不过时的根本所在。

  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这些年,宁德坚定不移抓基层、强基础、扬优势、固基本,推动建强一线“核心力量”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社会治理全面拓展,让党旗在基层各个领域高高飘扬。特别是在全省率先出台村干部激励保障“8项机制”、教育培训“5条措施”,还选派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指导员、科技特派员、金融助理员“一书记三大员”到村任职,并先后组织2800 多名机关年轻干部到农村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调研”,不断锤炼干部能力素质、充实基层组织力量;
深入开展集体经济“提质强村”三年行动, 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等方式,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全市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达62.1%,50万元以上的村达28.8%;
统筹推进农村、城市、机关、学校、医院等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实施“D建赋能强企”行动,扎实推进D建进网格“五进五强”工作,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和闽浙边界D建联建等2个创新案例分别获评第六届全国基层D建创新典型案例最佳案例和优秀案例。

  立足新的时代方位,必须始终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进一步把“四下基层”的过程,变为躬身抓落实、干部建新功的过程,变为积极办实事、群众得实惠的过程,努力在全社会营造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的浓厚氛围,让“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展现出新的

时代价值,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下基层”与“两个结合”

曹应旺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以A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指导思想上对党的历史的总结,也包括A***对他担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以来思想发展过程的总结。其中,担任中共宁德地委书记的两年是A同志思想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节点。正是在这个节点上,A同志形成了“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①的“四下基层”的优良作风,并在工作中大力倡导、身体力行,形成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四下基层”体现了“两个结合”的基本要素。

一、“四下基层”从密切联系群众上体现了历史唯物论与民本观的结合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首先体现在对人民的认识和态度上,体现在历史唯物主义与民本观的结合上。

  “四下基层”,是要让地处闽东的宁德摆脱贫困,让宁德人民过上好日子, 贯穿其中的一个根本要求是干部要练好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功。对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A同志指出:党的领导是通过具体的路线、方针、政策来体现的,而我们的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干部只有到人民群众中去,并且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相联的关系,才能使党的方针、政策得到更好的贯彻。”对于调查研究下基层,A同志指出:“规律性的东西,正是蕴藏在广大群众的实践中。因此,要提高领导水平,就要眼睛向下, 善于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获得真知。②对于信访接待下基层,要求变被动为主动,“各级领导必须放下架子,打掉官气,主动上门,把信访工作做到基层,把党的关怀和政府的济助送进普通群众的家庭”。对于现场办公下基层, 要求干部到基层现场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我们不能还是习惯于过去‘台上讲,台下听"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而应当是深入家家户户,把思想工作做到每一个农民的心坎上”③

  “四下基层”,强调“干部苦练密切联系群众这个基本功”,以解决宁德摆脱贫困的组织领导问题。A同志指出:“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党性观念,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①在延安,毛泽东和黄炎培有一个关于历史周期率的对话,毛泽东认为以民主、走群众路线的新路能跳出这个周

期率。A同志引用他们的对话后指出:“毛泽东同志高度概括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实践,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庄严而伟大的号召, 并把它作为我党的唯一宗旨写进党章之中。可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使命所决定的,也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并坚持的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周恩来在《目前抗战危机与坚持华北抗战的任务》中阐明抗日战争依靠的是民众。对此,A同志指出:“周恩来同志早在50年前就告诫过全党:不怕战争失利,最怕战争失了人心!失掉民众,这是万劫不复的。”② A同志根据马克思、毛泽东、周恩来的人民性理论,阐明密切联系群众是解决宁德贫困问题的根本力量和有效办法,也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

  “四下基层”,密切联系群众,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对于闽东文化建设,A同志指出,有一个重要的着眼点就是要弘扬地方的传统文化。从整个国家来说,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民族的延续和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闽东的文化建设也具有同样的意义。我们有一个明确目标:通过文化建设,弘扬民族文化传统,不仅增强我们的自信心, 而且提高外界对闽东的信心。”③A同志谈密切联系群众时,总要结合以民为本的传统观念进行阐述。在《干部的基本功——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中, A同志就结合《老子》中的“以百姓心为心”,《管子》中的“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苏辙《上皇帝书》中的“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等,来阐述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问题。孟子是中国古代民本观念的突

出代表。A同志对《孟子•   离娄上》中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尤为重视,

在《廉政建设是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中指出:中国有句古训:‘得民心者得天下。"那么我们中国共产党人靠什么来得民心呢?靠的就是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离开宁德时的临别赠言中,A同志引用了这样一句话: “善为国者,爱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25年后,A***说,“至今,这句话依然在我心中”,④要求“这句话,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在心”。⑤

  “四下基层”、密切联系群众所体现的“两个结合”对党的十八大以来A***坚持人民至上的立场、“天下为公”的胸怀的思考和实施治国理政, 从历史唯物主义根基上产生着重要影响。2012年11月15日,刚刚当选***的A同志庄严宣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回答俄罗斯记者布里廖夫关于怎样领导中国这么大的国家的提问时,A总

书记说:“作为国家领导人,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我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 A***总结道“: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A***一直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同时,A***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将“一带一路”建设作为重要平台,体现了“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在治国理政中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A***多次引用在宁德工作时引用过的传统观念,如:“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还有“与人民心心相印”“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等,都是对《老子》“以百姓心为心”的运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密切联系群众的理论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本观念的结合,这是一种根基性的结合。

二、“四下基层”从实事求是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知行观的结合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注重实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认识论上体现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四下基层”,一个重要方面是要掌握宁德基层的实际,解决宁德摆脱贫困的认识问题,形成正确的决策和行动。A同志认为,摆脱贫困“首先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首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们所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才能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 走上繁荣富裕之路”①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在认识论上就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不能不敢想、不敢干,也不能任意妄为、主观蛮干。

  A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阐述了为什么要坚持实事求是和怎样坚持实事求是。A同志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不实事求是,不老老实实按客观规律办事的人,有时也可能捞到便宜,但最终是要碰壁吃亏的。”②并立足宁德的实际情况,强调从现实出发,发挥沿海优势,抓住机遇,组织实施沿海经济发展战略“,不攀比,不消极,不蛮干, 紧中求活,活中求发展”。首先,坚持实践第一。A同志指出:“我不主张多提口号,提倡行动至上。过去采取的很多有效的办法,要像接力赛一样, 一棒一棒接着干下去,脚踏实地干出成效来。”并提出了发扬“弱鸟先飞”“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干事创业精神,为闽东制定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注重效益”③的方针,脚踏实地地开展工作。其次,坚持调查研究,掌握全面的“实际”和全过程的“是”。A同志指出,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功包括调查研究,要求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全面的“实际”,避免从片面的“实际”出发作出错误的决策,避免“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
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全过程的“实际”,避免把阶段性的“是”当作全过程的“是”,如果“凭一点阶段性的‘是"去处理无限过程的事,在认识论上要犯形而上学的错误,在实践中要犯教条主义的错误”④

  “四下基层”,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行观相结合。A同志在宁德,在“知”的方面强调《论语》中讲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并阐明既要重视直接的知识,虚心向实践学习;
也要重视间接的知识,虚心向书本学习。在“行”的方面,A同志重视《老子》中讲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强调起好步,打好基础;
重视《论语》中讲的“欲速则不达”“过犹不及”,强调既要有敢于闯的精神,又要克服急躁冒进;
重视《管子》中讲的“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强调要为人民办实事、做有益的事。

  “四下基层”所体现的“两个结合”,对党的十八大以来A***坚持守正创新和问题导向的方法思考和实施治国理政,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上产生着重要影响。A***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在宁德工作时形成的对实事求是的认识,指出“:坚持实事求是不是一劳永逸的,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做到了实事求是,并不等于在另外的时间另外的地点也能做到实事求是,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坚持实事求是得出的结论、取得的经验,并不等于在变化了的另外的时间另外的地点也能够适用。我们要自觉坚定实事求是的信念、增强实事求是的本领,时时处处把实事求是牢记于心、付诸于行”,强调“不同的县有着不同的资源和禀赋,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了解情况、问计于民”。①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行观方面,A***重视知行合一、贵在实干的传统观念,强调“撸起袖子加油干”;
反复引用“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强调实事求是、与时俱进。A***阐明:“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坚持实事求是,就要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②坚持问题导向和守正创新,是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突出特点。

  三、“四下基层”从普遍性与特殊性、外因与内因关系上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与和而不同、自强不息理念的结合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揭示了发展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外因与内因的辩证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在同与异的关系上,主张和而不同;
在外因和内因的关系上重视自强不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唯物辩证法上突出体现为对普遍性与特殊性、外因与内因关系的认识。

  “四下基层”,目的是要解决宁德摆脱贫困的认识和实践问题。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在唯物辩证法上强调的是要从宁德的特殊性出发,从发挥宁德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上,认识和解决宁德的贫困问题。A同志运用唯物辩证法解决宁德摆脱贫困的问题,特别突出地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正确处理宁德发展的外因与内因的关系,以发挥宁德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为主,实现宁德由贫到富的转变。A同志批评了依靠外援“等、靠、要”的意识,提出“扶贫先要扶志”,要有“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的“先飞“”先富”意识,指出“贫困地区完全可能依靠自身的努力、政策、长处、优势在特定领域‘先飞",以弥补贫困带来的劣势”。认为脱贫的组织领导者尤其要摆脱人穷志短的“贫困县意识”,树立终生为民的鸿鹄之志以自强。强调“脱贫越深入,农村第一线党组织的力量越要增强”。③二是摸清宁德基层的实际情况,从宁德的特殊性与全国的普遍性联结上把握宁德的特点,解决宁德摆脱贫困的问题。对于闽东乡村的脱贫,A同志指出:“要有比较明确的脱贫手段,无论是种植、养殖还是加工业,都要推广‘一村一品"(即每个村都要抓一种有特色的产品)。”④对于闽东乡镇企业的发展,A同志认为闽东的乡镇企业是在闽东山海资源的基础上,以种、养、加工起步的,要立足于土”;
是为农林牧副渔大农业服务的,要立足于农”;
是在市场夹缝中生存与发展的,要立足于特”;
闽东地处福建沿海,被划为沿海经济开放区,要立足于“外”①对于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联结,A同志指出:“我们既要顾全大局,又要结合本地实情;
既不能强调特殊性而不贯彻执行中央的方针,又不能搞‘一刀切"”“任何部门搞‘独立大队’,都是违背整体战略的”②

  “四下基层”中普遍性与特殊性、外因与内因关系的认识与实践,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而不同、自强不息理念的结合。A同志认为,贫困县与一般县有差异互补的地方,“不是事事不如人”,

并引用了《楚辞》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和《警世通言》中“松柏何须羡桃李”的观点,强调“我们要把事事求诸人转为事事先求诸己”③这句话是对

《论语》“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大学》“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 的运用,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强不息、靠人不如靠己的理念。

  “四下基层”中普遍性与特殊性、外因与内因关系上所体现的“两个结合”, 对党的十八大以来A***坚持自信自立和系统观念的方法思考和实施治国理政,从唯物辩证法上产生着重要影响。A同志自担任***的第一天起就指出“打铁还需自身硬”,后来又强调“打铁必须自身硬”。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A***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我们千万不能‘邯郸学步,失其故行"。我们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重视激发内生动力。党的20D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A***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的文化基因,来自中华五千年文明。A***多次引用的“和而不同”“物之不齐, 物之情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词句,分别出自《论语》《孟子》

《周易》等。这表明A***对普遍性与特殊性、外因与内因关系的认识, 不仅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根源,也有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源。

  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A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创立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思想大树的长成, 所由者渐矣。学习和研究A同志在宁德工作期间形成的“四下基层”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对加深理解“两个结合”及其所体现的“六个必须坚持”, 对深入开展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福建日报评论员

  近日召开的全省深化运用“四下基层”制度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推进会,深入学习贯彻A***重要批示精神,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重要抓手,确保主题教育取得扎实成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 现场办公下基层”,是A***在福建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四下基层”呈现了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福建孕育和实践的光辉历程,蕴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彰显了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体现了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责任担当,对于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工作难题、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党的建设、做好各方面工作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思想之旗领航向。多年来,我省大力传承、接续推进“四下基层”,组织各级干部到群众中去,知民情、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四下基层”在机制上不断完善、在主体上不断拓展、在形式上不断创新,在内涵和外延上不断深化,已成为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实践证明,“四下基层”是密切联系群众、转变干部作风的重要法宝,是**难题、推动发展的有效方法,是加强党的建设、做好各项工作的宝贵财富,具有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和实践伟力。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A***重要批示精神,与深学细照笃行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起来,以更高站位、更严标准、更强自觉做好工作,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当前我省正处在抢抓重大国家战略机遇、推动经济恢复向好、推动高质量发展爬坡过坎的关键期,全省上下按照党的20D擘画的宏伟蓝图,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做好新征程的各项工作,重心、重点在基层,夯实基层工作这一基础至关重要。这要求我们通过“四下基层”,引领党员干部把国之大者和基层实际结合起来,把党之大计与民之大利结合起来,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创造高品质生活。“四下基层”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重大任务,把调查研究作为重要路径,把解决问题作为关键导向,把推动发展作为落脚点,其核心要求与主题教育重点措施高度吻合。我们要按照中央部

署,加强“四下基层”同主题教育重点措施的衔接联动,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确保取得高质量、好效果。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我们要持续增强深化运用“四下基层”制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深刻把握“四下基层”的丰富内涵、时代价值和实践要求,立足于“下”、根植于“民”,切实推动深化运用“四下基层”常态长效, 高质量推进第二批主题教育,不断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四下基层”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创新

中共福建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领导干部“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是A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的工作方法、工作制度,是党的群众观点与群众工作的有机统一,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实践创造。20多年来,“四下基层”得到长期坚持并不断发扬光大,成为福建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在深入开展第一批、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四下基层”所蕴含的精神内涵、所体现的价值追求不断转化为福建党员干部的自觉实践,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生命力。

一、“四下基层”彰显群众路线鲜明特征

  “四下基层”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是对我们党坚持群众路线这一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创新,科学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增进与人民群众感情、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解决好执政党与人民群众关系等问题。

  “信访接待下基层”,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着力把矛盾化解在源头。坚持群众路线,就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下大力气解决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是直接了解民情、体察民意、化解矛盾的窗口。新形势下,信访工作应把工作做到基层,第一时间解决问题,主动把矛盾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A同志在宁德工作时,非常重视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并把信访工作作为切入点,强调信访工作的首义在于时刻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一员,把心贴近人民;
倡导建立领导下访、约访群众制度, 并在霞浦县亲自主持第一个下访接待日活动,以此为开端,逐步形成“四下基层”的工作制度。“信访接待下基层”畅通了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实现了信访工作的根本性转变,推动了领导干部改进工作作风、时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现场办公下基层”,化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治本之策,也是最根本的群众工作。在福建工作期间,A同志既倡导“现场办公下基层”,又力推“马上就办”,首创机关效能建设,要求把工作着力点主动放在基层一线,对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又久拖未决的问题,现场集中“会诊”, 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他曾说,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 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现场

办公下基层”不仅拉近了机关与基层、领导与群众的距离,更是解民忧、惠民生的重要体现。

  “调查研究下基层”,从机关大院到基层一线,着力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党的正确主张和科学决策只能“从群众中来”,只能来自群众的伟大实践。“调查研究下基层”,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推动领导干部走出机关大院,深入基层一线和群众之中,努力获取那些在办公室难以听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实践证明,“调查研究下基层” 遵循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使领导干部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沃土。

  “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由一般号召到面对面宣传,着力教育引导、组织动员群众。“到群众中去”,让党的方针政策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目标和任务。A同志在系统阐述“四下基层”时,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摆在突出位置,强调既要面上推动、广泛持续,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解把握基层群众的政策需求和接受特点,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有效解开群众思想上的“扣子”,推动党的方针政策落地生根。“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坚持一般和个别、领导和群众相结合,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真正实现了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四下基层”具有巨大实践价值

  A同志倡导的“四下基层”在福建各地广泛践行,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福建省委明确提出把“四下基层”作为活动的重要载体,推动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不断改进工作作风。

  把“四下基层”作为了解民情、科学决策的关键环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畅通民意诉求,从基层群众中获取真知,推动科学民主决策。福建省委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注重建章立制,对“四下基层”作出制度安排,制定了《关于推进领导干部“四下基层”工作的意见》《省级领导“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对下基层的时间、方式、重点作出硬性规定;
出台了《省委常委会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省委常委会定期听取和研究解决干部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制度》等,对重大决策听取群众意见提出了明确要求。近年来,福建省委提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都是在“四下基层”中了解真实情况、汇集民意民智、科学民主决策

的结果。各级各部门通过“四下基层”,摸实情、集民智、理思路、出良策, 有力推动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把“四下基层”作为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重要渠道。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到矛盾比较集中、问题比较复杂、历史遗留问题比较多的地方去,疏导群众情绪,协调矛盾纠纷。福建省委进一步完善了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对定点接访、重点约访、专题接访、带案下访、领导包案等作出具体规定,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定时定点开展大走访、大接访活动。实施处理信访事项“路线图”, 建立风险评估、积案化解、公开听证等信访工作“七项机制”,依法依规维护群众权益。组织各种形式的宣讲团,大力开展“三下乡”活动,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宣传、解疑释惑。一大批矛盾纠纷和信访疑难问题得到有效化解,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把“四下基层”作为落实工作、为民办事的有力抓手。坚持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倡导“马上就办”,推动领导干部定期到基层现场办公,做到发现问题在一线、化解矛盾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福建省委、省政府连续多年开展“拉练”检查活动,现场协调解决实际问题,推动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全省各级普遍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为群众办事提供“一站式”服务。从1990年开始,省委、省政府连续24年每年实施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重点解决民生突出问题,使群众真正从“四下基层”中得到实惠。

  把“四下基层”作为固本强基、锤炼干部的有效手段。坚持重心下移、强化基层,引导党员干部苦练密切联系群众基本功。自2004年至今,从省市县三级机关和事业单位选派4批1万多名干部,到后进薄弱村担任党支部书记或第一书记,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在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中,福建省委、省政府出台了10条减轻基层负担的规定,省级考核评比表彰项目减少85%,促进基层组织回归服务群众本位。结合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软弱涣散村作为机关企事业单位“四下基层”联系点,开展中长期挂钩帮扶,促进整顿转化;
从省直机关选派干部到农村开展驻村蹲点活动,祛“官气”、除“四风”。通过“四下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一大批作风正、能力强、经过基层磨练的党员干部脱颖而出,成为改革发展稳定的中坚力量。

三、把“四下基层”传承好坚持好发扬好

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但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我们要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新任务,结合教育实践活动,始终坚持为民务实清廉主题,持续聚焦“四风”突出问题,把“四下基层”作为福建的传家宝传承好坚持好发扬好。

  贯彻“三严三实”要求,丰富“四下基层”内涵。A同志关于“三严三实”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明确了全党作风建设的新要求,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引导牌,也是新时期“四下基层”的方向标。党员领导干部要把“三严三实”要求与“四下基层”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既身入基层又心到基层;
 权为民所用,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
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狠劲和韧劲,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脚踏实地干出成效来;
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确保主旨不跑偏、效果不落空,以忠实于党和人民的行动赢得群众拥护。

  强化问题导向,突出“四下基层”重点。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必须落实到解决问题上。要把“四下基层”重点放到推动发展上,加强薄弱环节,补齐发展短板,增强发展能力。要把“四下基层”重点放到解决民生突出问题上,实施新一轮“民生工程行动计划”,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住房以及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等问题,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要把“四下基层”重点放到夯实基层基础上,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实施“百千万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培养工程”, 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减轻村、居组织负担,让人力物力、资源要素进一步向基层下沉。

  紧扣时代要求,创新“四下基层”方式。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面对党群干群关系的新特点,我们要努力创新“四下基层”方式。推进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群众利益问题,坚持开门接访、预约接访、带案下访,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建立定期研究解决基层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机制,注意深入为民办实事一线以及困难矛盾比较多的地方现场办公、排忧解难;
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力戒“用上网代替上门,用通话代替见面”;
抓住基层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运用群众乐于接受、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政策宣讲和思想政治工作。

  健全体制机制,保障“四下基层”常态长效。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形成优良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克服不良作风不可能一蹴而就,关键在于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把制度“笼子”扎紧,确保制度行得通、长期管用,防止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要不断巩固和落实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经常抓、见常态,深入抓、见实招,持久抓、见长效,建立健全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群众诉求反映表达制度、体现群众意愿的科学民主决策制度、重大决策实施效果跟踪反馈制度、干部作风状况考核评价制度,形成配套衔接、运行高效的贯彻群众路线制度体系。

传承“四下基层”把握“四个坚持”

古田县委书记张成慧

  领导干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简称“四下基层”。“四下基层”工作制度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彰显群众路线鲜明特征,是对我们党坚持群众路线这一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创新,科学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增进与人民群众感情、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解决好执政党与人民群众关系等问题,受到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热情拥护和衷心支持。

  “四下基层”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渠道。随着形势发展,党的群众工作面临许多新特点、新挑战,这对贯彻群众路线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需要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工作。通过“四下基层”,广大领导干部深入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当中,到群众困难比较多、意见比较大的地方体察群众意愿、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帮助老百姓解决出行、教育、就医、就业等具体问题,成为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渠道。实践证明,践行“四下基层”制度,畅通了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不仅拉近了机关与基层、领导与群众的距离,更是解民忧、惠民生的重要体现。

  “四下基层”是理清思路、科学决策的现实要求。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阶段性特征,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需要在科学决策、政务透明、信息公开等方面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只有通过“四下基层”,掌握全面、真实、丰富、生动的第一手材料,真正摸清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真正搞清楚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真正及时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才能真正掌握客观实际中的“实事”,做到耳聪目明、心中有数,进行科学决策。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都是在“四下基层” 中了解真实情况、汇集民意民智、科学民主决策的结果。实践证明,践行“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从基层群众中获取真知,是党和政府实现科学决策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

  “四下基层”是转变作风、锤炼干部的有力抓手。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基础和前提。通过“四下基层”,让干部到农村一线去,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全面参与防台防汛、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工作,在开展村情调查、向群众宣传政策、为群众排忧解难过程中,既加深了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和把握,又提升了调查研究、群众工作和**难题的能力。一大批作风正、能力

强的好干部脱颖而出,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实践证明,践行“四下基层”工作制度,让干部在乡村一线干中学、学中干,提高做群众工作的基本功,有助于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顺应群众的期盼。

  “四下基层”是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有效手段。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提高了基层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使广大基层干部掌握法律知识,增强了学习、贯彻、执行政策的能力,也减少了由于素质低、工作失误引起的纠纷;
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化“被动”为主动,化“上访”为“下访”,边发现问题边化解矛盾,有效回应了群众的诉求,一批能解决的民生问题、初信初访及时得到解决,突出问题不断减少,群众满意率持续上升。实践证明,践行“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健全完善了群众诉求表达和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真正做到了“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当地”,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四下基层”工作制度是抓队伍、转作风、促发展,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载体。落实好、传承好、发扬好“四下基层”理应牢牢把握“四个坚持”。

  坚持“群众路线”。“四下基层”为各级领导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实践平台。坚持群众观点,站稳人民立场,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改进群众工作方法,既要继承“四下基层”的好传统,又要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调查研究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改进工作作风,多采取“四不两直”、蹲点调研等方式,深入基层一线,直接听取群众意见。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让广大群众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同,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带着问题“四下基层”, 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对策,避免漫无目的下基层;
善于在下基层中发现问题、敢于面对问题,尤其不能先入为主,不能事先定调子,不能对问题视而不见。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认真查找、逐个列出问题清单,建立成果转化台账, 加强对问题解决情况的督查督办和跟踪问效,切实把“四下基层”过程变成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过程。

  坚持“实事求是”。能不能做到实事求是,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成败的关键。通过“四下基层”弄清“实事”,既听“顺耳话”又听“逆耳言”,全面掌握丰富、生动的第一手材料,切实把实际情况摸实,把存在的问题摸准,把群众的所思所盼摸透。通过“四下基层”去“求是”,对掌握的各方面一手材料下一番思考、分析、综合的功夫,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坚决避免调查多研究少、情况多分析少、不解决问题的调查研究。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坚决防止做表面文章,坚决反对弄虚作假行为。

  坚持“常态长效”。“四下基层”之所以历久弥新,关键在于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工作机制,使干部下基层常态化、长效化。发挥“一把手”和领导机关的示范表率作用,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严格领导干部“四下基层”流程,明确问题收集、整理、化解的责任单位、责任人、解决路径、办理时限以及如何督查落实等,让为民服务更精准、帮扶措施更有力、解决问题更高效、工作落实更到位,防止“走过场”“一阵风”。结合实际、因地制宜, 及时总结经验,不断丰富“四下基层”的内容、载体、形式和方式方法。把“四下基层”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开展常态化专项督查及不定期督查检查,确保干部下得去、长效化。

从“四下基层”读懂“人民至上”

刘琪

  今年是“四下基层”提出35周年。国之大者,在乎民也。“四下基层”是坚持人民至上的生动写照。“四下基层”是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这是A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广大党员干部要厚植为民情怀、挺起担当脊梁、迈稳实干步伐,从“四下基层”品读“人民至上”的真理智慧,汲取为民造福的奋进力量。

  政策主张向下,让党的声音“聚民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是“四下基层”的重大任务,要变“党的政策主张”为“群众自觉行动”。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党的方针要务求“落地生根”,党的政策要力求“开花结果”,党的理论要追求“深入人心”。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群众宣传宣讲, 站稳群众立场、讲好群众语言,“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解开群众思想上的“扣子”,让党的方针政策“润物无声”,让人民群众忠心拥护、自觉践行党的正确主张。抓住主题教育契机,打造现场教学点、开展沉浸式学习,坚持开门搞教育、开设主题公开课,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调查研究向下,让决策部署“顺民意”。调查研究下基层是“四下基层” 的重要路径,变“群众呼声”为“政策哨声”。“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听民声方能解民忧、访民意方能办实事、察民情方能促发展。群众意见大、矛盾集中的地方,不能逃避问题“绕路走”,反而要直面问题“迎上去”。广大党员干部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脚底多沾泥土、收集好第一手资料,心里多想百姓、掌握好最急事最难题,助推形成较为成熟的调研成果,及时上升为决策部署、落地为具体措施。

  信访接待向下,让群众工作“惠民生”。信访接待下基层是“四下基层” 的重要举措,要变群众“上访”为干部“问访”。1988年12月20日,A同志在霞浦县委党校参加首次“地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活动,受理各种问题86件,其中12件当场答复解决,其余问题要求相关部门在一个月内处理完毕。广大党员干部要落实好“双报到”工作机制,带着感情去抓信访工作,用心办好“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信访系民生,“民生无小事”,要一件接着一件干,把群众工作送到“家门口”。

现场办公向下,让一线解题“暖民心”。现场办公下基层是“四下基层”

的重要方法,变“会场端坐”为“直奔基层”。当年,A同志跋山涉水、披荆斩棘,三进下党访贫问苦、现场办公,协调解决下党村公路和水电建设、下屏峰村灾后重建等问题。实践充分证明,这些思路和举措有效推动了问题解决和经济发展。广大党员干部要利用好“一线工作法”,在一线找问题、在一线破难题、在一线抓落实,提供群众办事“一站式”服务,实现民生实事“项目式”推进,既要“稳扎稳打”、现场就办,也要“小步快跑”、急事急办。

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福建省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一、“四下基层”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大创举

  “四下基层”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 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是A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亲自倡导并大力推行的工作制度,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大创举。

  坚持重心下移,确保党的政策主张落地生根。在福建工作期间,A同志始终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基层,力促各项工作端口前移、重心下沉、直达群众, 确保政策落地、制度有效。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方江山表示,“四下基层”对于加强基层建设、提升基层治理,对于大兴调查研究、科学民主决策,对于凝聚党心民心、巩固思想共识具有重要价值和作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提出,“四下基层”强调党员干部下到基层一线、走入人民群众,推动干部改变作风做到心中有群众,推动人民群众转变观念做到对政府能理解和认同,形成全社会上下齐心、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新局面。国防大学研究员赵文涛认为, “四下基层”锚定基层实际和问题焦点,推动发现问题在一线、化解矛盾在一线、落实工作在一线,畅通了群众意见和矛盾问题的反映渠道,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得到贯彻落实。

  坚持深化调研,有力促进科学决策质量提高。坚持调研起步、调研开局, 是A同志一以贯之的重要工作方法。福建省政协原副**陈增光回顾,A同志刚到宁德赴任就一头扎进基层,先调研后决策,亲自倡导、躬身践行“四下基层”工作制度,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科学决策、积极作为,带领闽东人民艰苦奋斗、脚踏实地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中央DS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杨明伟认为,“四下基层”工作制度有力推动党员干部聚焦地方经济发展难题和具体民生问题,通过深入细致调查研究推出有针对性政策举措,把工作抓实,把基础打实,把步子迈实。福建师范大学教授施志源介绍,A同志五次赴长汀调研,创造了水土流失治理的“长汀经验”;
十一次到三明调研,提出“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的重要论断。有了长期调研的鲜活资料和实践一线的宝贵经验,A同志前瞻性提出建设“生态省”战略构想,为福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人民至上,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群众办实事、为地方谋发展是“四下基层”制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王伟光认为,

A同志在宁德工作时就树立了为群众办事、为人民造福的政绩观,多年来福建以“四下基层”工作制度为抓手,推动党员干部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解决了一大批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问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北京大学教授孙来斌提出,“四下基层” 有力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有力增进了群众感情、拉近了群众距离,以实际行动回答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问题。

  坚持群众路线,推动干部工作作风转变。A同志经常深入到贫困、偏远的地方调研,在接触基层群众中查实情找问题谋对策,有力带动了干部作风转变。《求是》杂志社编委姚眉平认为,A同志在福建工作时,带头深入基层、接访调研、问政于民,擘画发展蓝图,解决实际困难,在共同奋斗中熔铸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杨明伟认为,“四下基层”突出调查研究对于转变领导作风的关键作用,将党的群众路线有力贯穿于基层工作,有力推动党员干部在走近群众、服务群众中强化政治担当、增进奉献精神。华侨大学教授陈庆超提出,A同志在宁德工作时,针对宁德经济发展落后、一些党员干部存在“等靠要”思想等实际,抓住“关键少数”,通过“四下基层”将问题落实、将工作做细,带动党风政风有效转变。

二、深刻感悟“四下基层”的思想精髓

  “四下基层”是密切联系群众、转变干部作风的重要法宝,是**难题、推动发展的有效方法,是加强党的建设、做好各项工作的宝贵财富,具有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和实践伟力。

  “四下基层”蕴含着深厚的为民情怀。“四下基层”秉持坚定的人民立场, 蕴含着真挚深厚的人民情怀。王伟光认为,“四下基层”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科学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等重大问题,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重要实践。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长李毅提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四下基层”是坚持人民至上的生动写照,是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民性的生动体现。林尚立认为,“四下基层”的核心在于联系群众、服务群众、造福群众,是执政为民的行动体现,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工作方法。A法治思想研究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周占华认为,“四下基层”秉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集中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治国理政中的“压舱石”作用。

  “四下基层”蕴含着鲜明的实践导向。“四下基层”着眼于将问题解决在基层、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将发展落实在基层,体现着鲜明的实践品格。李毅认为,“四下基层”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化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坚持以深化调研推动解决发展难题,以汲取群众智慧指导实践发展。四川大学教授李栓久认为,“四下基层”是深入基层一线探索实践出来的工作方法,其精神实质在于始终围绕时代发展和人民所思所盼,立足基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有鲜明的实践精神。

  “四下基层”蕴含着系统的科学方法。“四下基层”立足于“下”、植根于“民”,突出问题导向、强化系统思维,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科学工作体系。方江山认为,“四下基层”蕴含着高超政治智慧、非凡战略眼光和系统思维方法,全面认识、准确把握“四下基层”的根本要求、目标指向、方法途径,在深刻感悟“四下基层”深远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中奏响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时代更强音。林尚立认为,“四下基层”制度牢牢把握住基层这个实践原点,推动党员领导干部真正认识到民心民意所在、工作关键所在、发展力量所在、解决问题的办法所在和干事创业的方向所在。福建师范大学教授郑传芳认为,“四下基层”坚持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相统一、让党中央放心和让人民群众满意相统一、为了群众和依靠群众相统一,体现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科学的领导方法。

  “四下基层”蕴含着强烈的担当精神。“四下基层”直面人民群众诉求和地方发展难题,勇担使命勇挑责任,彰显出强烈的担当精神。中央DS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曹应旺认为,“四下基层”是探索摆脱贫困的发展之道,为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生活,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注重实干兴邦、为人民谋幸福的责任担当。

三、传承“四下基层”优良作风,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四下基层”从闽东发端,在八闽大地深深扎根并走向全国,成为党开展群众工作的重要制度和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新征程上,我们要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大兴调查研究,把“四下基层” 优良作风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切实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更加绚丽的华章。

  着力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王伟光提出,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要持续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

作做到人民心坎上,让人民群众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中央政策研究室D建研究局局长周新群认为,要坚持造福人民、复兴民族的初心使命,坚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执政理念,化初心为恒心、以真心聚民心,多做顺民心、暖民心、得民心的事情,促进党心和民心水乳交融。周占华提出,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广察民情、广纳民意、广聚民智,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进人民福祉,汇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磅礴力量。

  着力深化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路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王立胜提出,要把“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发展上为了群众。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史家亮提出,要坚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做好调查研究,了解群众心声愿望,从群众身上找思路、求方法、学本领。

着力突出立足实践一线的问题导向。江苏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常务副校

(院)长杨明提出,要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强化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准确的实践依据。国防大学教授郑敏提出,要统筹谋划精准定位,确保调查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靠性。赵文涛提出,要从“四下基层”中悉心体悟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增进人民福祉根本目标、深入调查研究科学方法、直面矛盾问题鲜明品格,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着力推动基层治理效能有效提升。厦门大学副教授林雪霏提出,要积极运用战略性调研、对策性调研、前瞻性调研、跟踪性调研、解剖式调研、督查式调研等多种调研方法,把准基层问题症结,促进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福建农林大学副教授陈建平提出,要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持续推进政策、资源、服务下基层,为基层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着力强化奋进新征程的作风保障。复旦大学特聘教授贺东航提出,要落实MZ生活H制度、组Z生活H制度,健全解决群众问题的工作机制,动态考核干部工作能力和政绩观表现。泉州师范学院副校长夏侯建兵提出,调查研究要“实”,为群众办事要“实”,找准问题,提实对策,推动干部作风根本转变。

“四下基层”:常下常新历久弥新

福建日报

  源起宁德,兴于福建,推向全国。今年是“四下基层”工作制度提出35周年。7月21日至22日,中共福建省委、人民日报社联合在发源地宁德市,举办“四下基层”与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研讨会,同时举办三场平行分论坛,受到全国关注。

  当前,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扎实深入开展,福建各级领导干部大力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在八闽大地大兴调查研究,在基层一线察实情、解难题、办实事、谋发展。

  研讨会期间,记者现场感悟“四下基层”的时代价值和实践伟力,更加深切感受到,本次理论研讨的目的,与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高度契合,就是要大力传承弘扬A***在福建工作期间开创的重要理念、重大实践,从中汲取精神滋养和前进力量,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

一、时代价值穿越时空

  1990年5月,A同志在《同心同德兴民兴邦——给宁德地直机关领导干部的临别赠言》中这样写道——我们开展的“四下基层”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和称赞。今后,要继续坚持下去,并注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还要不断探索密切联系群众的新途径、新方法。

历史观照现实。35年过去了,“四下基层”如何创新发展?

  与会专家学者深入研讨,交流升华。大家认为,3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历届领导班子牢记A***重要指示要求,持之以恒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深入践行“四下基层”要求,深化探索“四下基层” 新方法新路径,“四下基层”所蕴含的精神内涵、所体现的价值追求已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实践,集聚起八闽大地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

“山海交响”日日新,“四下基层”活力涌。

  在福建工作期间,A同志不仅带头倡导践行“四下基层”,还大力推行“四个万家”“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一栋楼办公”“政府机关效能建设” 等工作方法。经过几十年坚持、拓展、深化,这些优良作风、工作方法,逐渐成为一代代福建党员干部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在新福建建设中,涌现出廖俊波、孙丽美、潘东升等一批“时代楷模”。

  实践充分证明,“四下基层”是对我们党坚持群众路线这一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创新,是转变干部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法宝,是加强党的建设、做好各项工作的宝贵财富。可以说,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与“四下基层”的核心精神一脉相承。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王立胜认为,“四下基层” 的时代价值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从而更好地指导中国实践。

  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大兴调查研究。与会专家学者认为, 新的历史时期,“四下基层”所蕴含的精神内涵、所体现的价值追求,在新时代不仅没有过时,而且穿越时空、历久弥新,愈发彰显出巨大的时代价值和强大的生命力。

  “福建是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要进一步挖掘好、运用好A***留给福建的‘理论富矿’,让‘四下基层’ 等工作制度展现出新的时代价值,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与会专家学者提出。

二、关键在于如何“下”

  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如何继续下好基层,继续探寻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密码,让这一制度永葆活力、常下常新?

  福建师范大学郑传芳教授认为,“四下基层”的关键词有两个,一个是“下”,另一个是“基层”。所谓“下”,就是下沉和深入一线,不高高在上,不脱离实际,不脱离群众。“下”,体现了自觉性主动性,体现了责任感使命感。

  当年,面对闽东干部群众急切改变落后面貌的渴盼,A同志深刻指出: “我们需要的是立足于实际又胸怀长远目标的实干,而不需要不甘寂寞、好高骛远的空想;
我们需要的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精神,而不需要新官上任只烧三把火,希图侥幸成功的投机心理;
我们需要的是锲而不舍的韧劲,而不需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散漫。”

  实践证明,“四下基层”工作制度,有效锤炼了宁德党员干部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清正廉洁的生活作风,进一步提振了干事创业的精气神。闽东,从“老少边岛贫”到全省新增长极、全国百强城市的发展嬗变,就是鲜活的例证。

  同时,“下”是有使命有任务的攻坚克难,不是形式主义的搞花架子装样子;
是要解决问题推动发展,不是给基层和群众增添麻烦和带来新的困难;

是要传达中央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团结带领群众奋力开创发展新局面。

  当年,A同志跋山涉水、披荆斩棘,三进下党访贫问苦、现场办公, 协调解决下党村公路和水电建设、下屏峰村灾后重建等问题。针对“许多宝贵的林地资源白白闲置抛荒,山的整体优势没有充分发挥”等问题,他提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闽东的振兴在于“林”。实践充分证明,这些思路和举措抓住了主要矛盾,找准了主攻方向,有效推动了问题解决和经济发展。

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是我们党一以贯之、代代相传的优良作风。

  越是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越是面对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广大党员干部越是要大兴务实之风,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重实干、求实效,积小胜为大胜,以好的作风振奋精神、激发斗志、树立形象、赢得民心,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发展实绩。

三、重点到“基层”做什么

  所谓“基层”,是社会活动最直接最直观的发生地,也是问题矛盾等社会治理的源头,是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的第一线。基层状况如何,最能反映一个地方的发展进步情况。

  在具体工作中,讲究“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领导干部定期到基层现场调研、办公,可以推动发现问题在一线、化解矛盾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

  在宁德工作时,针对当时少数同志把下基层办实事简单理解为“送钱送物” 的片面观点,A同志指出:“为群众办实事是多方面的。下基层为群众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是办实事;
到农村去宣传党的农村政策,搞好形势教育,解开群众思想上的疑虑,是办实事;
帮助基层加强党的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办实事;
开展调查研究,解剖麻雀,总结经验,以指导面上的工作,同样是办实事。”

  常下基层、多到一线,有助于实事求是地思考、谋划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工作。A同志曾说过:“虽然辛苦一点,但确实摸清了情况,同基层干部和老百姓拉近了距离、增进了感情。情况搞清楚了,就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想出来的点子、举措、方案符合实际情况, 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重要决策方案,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政策措施,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不能嫌麻烦、图省事。”

就在这个月,省领导分别率队赴全省各县(市、区)开展年度工作检查,

大力弘扬“四下基层”“四个万家”等优良作风,大兴调查研究,深入乡村、企业、园区,倾听企业、群众呼声,察实情、找痛点、谋良策,激发各地比学赶超、奋勇争先,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取得实效。

  当前福建正处于抢抓重要战略机遇、推动经济恢复向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三个“关键期”,

2023年时间已过半,实现全年发展目标任务,时间紧、任务重。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表示,“四下基层”是新时代实干兴邦的重要法宝。“谁用活了这个法宝,谁就一定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就一定能在执政为民的实践中建功立业。”

  华侨大学教授杨洪涛提出,要将坚持“四下基层”作为干部培养锻炼的重要举措,推动下沉一线常态化长效化,为奋进新征程提供强大的作风保障。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我们要倍加珍惜、积极践行“四下基层” 这一实干兴邦的重要法宝,把优良作风切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拿出“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精准务实举措,不断打开工作新

“四下基层”在新时代彰显巨大时代价值和强大生命力

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罗东川

  “四下基层”是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 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这是A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当年,A同志带领宁德党政机关干部经常深入基层,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 推动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实际行动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党员干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树立了光辉典范。

  福建省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问题多、困难多、矛盾多的地方去,知民情、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四下基层”蔚然成风,干部作风大为转变,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实践证明,“四下基层”是转变干部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法宝,是**难题、推动发展的有效方法,是加强党的建设、做好各项工作的宝贵财富,其所蕴含的精神内涵、所体现的价值追求,在新时代彰显巨大时代价值和强大生命力。

  “四下基层”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1988年刚到宁德工作,A同志就沉下身子到基层调研,用一个月的时间走遍闽东9县,不到两年时间基本走遍宁德所有的乡镇,全面深入地了解宁德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坚持运用唯物辩证法看待闽东贫困地区的发展问题,提出“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等摆脱贫困的重要理念。实践充分证明, 这些重要理念和思路为宁德摆脱贫困提供了科学指引和重要遵循。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推动党员干部大兴调查研究,深入基层了解真实情况,倾听群众声音,汲取各方智慧,找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思路办法和政策举措。

  “四下基层”体现了人民至上的群众观点,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在宁德工作期间,A同志在基层体察百姓疾苦,坚持把以解决吃饭、穿衣、住房问题为主要内容的摆脱贫困作为工作主线,着力**“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难题。到省里工作后,推动实施“造福工程”、连家船民上岸等,千方百计帮助宁德群众挪穷窝、拔穷根。实践充分证明,这些思路和举措暖人心、接地气、受欢迎,增进了宁德人民福祉,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

保障和改善民生,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四下基层”体现了解决矛盾的问题导向,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1988年12月20日,A同志在霞浦县委党校参加首次“地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活动,受理各种问题86件,其中12件当场答复解决, 其余问题要求相关部门在一个月内处理完毕。当年,A同志跋山涉水、披荆斩棘,三进下党访贫问苦、现场办公,协调解决下党村公路和水电建设、下屏峰村灾后重建等问题。实践充分证明,这些思路和举措有效推动了问题解决和经济发展。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增强问题意识,发扬担当精神和斗争精神, 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推动领导干部深入基层现场办公、热情接待来访群众,及时研究解决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问题,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四下基层”体现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要求我们必须以优良作风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针对调研中发现的宁德一些干部违纪违法占地建房问题, A同志狠刹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歪风,肃清了“摆在马路边的腐败”。实践充分证明,这些思路和举措有效锤炼了宁德党员干部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清正廉洁的生活作风,进一步提振了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大兴务实之风、弘扬清廉之风、养成俭朴之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重实干、求实效,以钉钉子精神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细抓到位,以好的作风振奋精神、激发斗志、树立形象、赢得民心。

  “四下基层”体现了普遍联系的系统观念,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推进各项工作。为更好推动干部下基层办实事,更好推动闽东经济发展,A同志提出要正确处理长期目标和近期规划、经济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资源开发与产业结构调整、生产力区域布局中的山区与沿海、改革开放与扶贫、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等六个关系。实践充分证明, 这些思路和举措对宁德地区发展作出了全局性的战略谋划。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风险防范、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工作,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四下基层”是新时代实干兴邦的重要法宝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

  人世间的一切事业,都是干出来的。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惟有埋头苦干、顽强奋斗。在党的20D报告中,A总书记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坚持实干兴邦,党员干部必须具备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和实事求是、善作善成的能力本领。要练就和提高这两方面的能力和素养,最有效的办法就是A同志当年在宁德工作时开创的“四下基层”,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

  基层是干事的根基,人民是创业的动力。只有真正了解并把握住基层,才能把握住干事创业的大局、大势和方向,从而拥有能干事的机遇和舞台;
只有真正融入并赢得群众,才能赢得干事创业的动力、优势和前途,从而拥有干成事的依靠与力量。作为干事创业、实干兴邦的重要法宝,“四下基层”蕴含着非凡的实践伟力。

  “四下基层”是最硬实的干部锤炼。党的全面领导是干事创业、实干兴邦的根本政治保障,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是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干事创业的基础与关键。A***指出:“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练就过硬的政治能力,必须做到既心怀国之大者、党之大计, 又心系人民群众、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党员干部要形成这样的素养和能力,最管用的锻炼手段就是“四下基层”。只有走入基层、融入百姓,把党之大计同民之大利结合起来,把国之大者和基层之实情协调起来,才能贯彻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解决好基层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把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和制度优势体现到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各项工作中。

  “四下基层”是最强劲的组织动员。列宁说过:“只靠共产党员的双手来建立共产主义社会,这是幼稚的、十分幼稚的想法。共产党员不过是沧海一粟, 不过是人民大海中的一粟而已。”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拥有无穷的力量。只有把人民群众动员起来、凝聚起来,才能创造历史伟业。A同志指出: “无论是从发挥党的领导作用,还是从调动群众积极性这两方面说,都要求我们的各级干部始终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血肉联系。这就是干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我们的干部都应当苦练这一基本功。”“四下基层”就是要练就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基本功,不断增强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的能

力,从而汇聚起干事创业、实干兴邦的人民力量。

  “四下基层”是最科学的工作方法。关于领导干部应该掌握的领导艺术和工作方法,毛泽东同志说过:“善于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行动,善于使我们的每一个运动,每一个斗争,不但领导干部懂得,而且广大的群众都能懂得, 都能掌握,这是一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领导艺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就是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变为群众的行动,从而贯彻下去, 造福群众;
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就是要在党和政府每一项政策落地和每一项工作推进的实践中,让领导干部做到心中有群众、工作有头绪、做事有分寸、协调有办法,让人民群众做到与党同心,了解政策,理解政府,认同干部,从而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形成上下齐心、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局面。

  “四下基层”是最有效的干事路径。实干兴邦,实字当头。“实”的根本在于立足实际、贴近实际、了解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其最直接、最有效的工作路径就是“四下基层”。只有直接走入人民群众中,当面听取大家意见,才能了解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
只有深入一线、调查实际情况,现场解决问题, 才能以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精准举措落实和推动工作,不断打开工作新局面。不论是治理县域、市域、省域,还是领导整个国家,A***都始终把深入一线、走访群众、调查研究作为最基本、最有效的干事路径。A***强调:“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 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虽然辛苦一点,但确实摸清了情况, 同基层干部和老百姓拉近了距离、增进了感情”。可以说,“四下基层”是各级领导干部在实干兴邦中干事创业的成功法宝,必须倍加珍惜、切实践行。

把“四下基层”坚持好传承好发扬好

福建省政协原副**陈增光

  A同志在福建工作17年半,在宁德工作近两年,开创了一系列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给我们创造了极其宝贵的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我作为时任宁德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有幸见证“四下基层”制度的诞生和发扬光大,感到十分光荣。借此机会,谈几点体会

  “四下基层”是大兴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的生动示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上世纪80年代末的闽东,是当时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经济总量排名全省末尾。面对这样的情况,A同志到任宁德后, 积极深入基层,用一个多月时间走遍闽东9县,后来还走遍了绝大部分乡镇。正是从深入基层调研起步,A同志逐步建立“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分析宁德必经的发展路径,提出“滴水穿石”精神、“弱鸟先飞”意识,脚踏实地带领闽东人民艰苦奋斗,一步一个脚印努力摆脱贫困。从在宁德工作期间大力倡导践行“四下基层”,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A同志对调查研究的重视一以贯之,为全党重视调研、深入调研、善于调研树立了光辉典范。大兴调查研究是深入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把“四下基层”作为重要载体,推动党员干部走出机关大院, 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摸实情、集民智、理思路、出良策。

  “四下基层”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A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多次强调干部要“把心贴近人民”、练好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功。通过践行“四下基层”,把群众上访变为领导下访,化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搭建起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当年宁德有一批渔民,一家老小常年在渔船上打鱼、生活、居住,被称为“连家船民”, 生活非常困苦。福建省政协组织民宗委、社法委对连家船民上岸定居作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建议把宁德作为一个试点,争取实现连家船民上岸定居。已到省里工作的A同志看到这个报告后非常重视,很快作出批示,并亲自带队考察,现场办公制定方案。经过几年努力,连家船民全部上岸,过上了安稳日子。可以说,“四下基层”是对我们党坚持群众路线这一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创新,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涵、所体现的价值追求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生命力, 具有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为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提供了重要

遵循,需要持之以恒传承好弘扬好。

  “四下基层”是加强和改进作风的重要举措。A同志在《把心贴近人民——谈新形势下领导的信访工作》一文中写道:“通过深入基层,提高领导机关的办事效率,有利于把问题解决在源头,把矛盾消弭在萌芽状态;
同时, 要积极做好群众的宣传、发动和思想教育工作,改进各级领导的工作作风,使党的方针、政策真正落到实处。”A同志不仅这样要求干部,而且自己实实在在地做。当年宁德寿宁县下党乡地僻人难到,素有“车岭车上天,九岭爬九年”的说法,但A同志留下了“三进下党”的故事。第一次进下党是1989 年7月19日,当时我陪着A同志,先是乘车到寿宁县城,再乘军用吉普车到岔头坂,之后再沿着崎岖山路步行两个多小时。一到下党,顾不上歇息就组织开会,现场协调解决问题。之后,他又两次进下党,为下党发展定向领航、排忧解难。在福建工作期间,A同志不仅积极倡导“四下基层”,还大力推行“四个万家”“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等优良作风,已成为福建广大党员干部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新征程上,我们要进一步弘扬“四下基层”等优良作风,深入践行群众路线,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四下基层”带来的实效。

  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我们要深学细悟A同志在福建、在宁德工作期间开创的一系列重要理念、重大实践,带着感情学、带着责任干,自觉做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把“四下基层”坚持好传承好发扬好,从中汲取精神动力和思想营养,努力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

“四下基层”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生动实践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王伟光

  A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亲自倡导推行“四下基层”工作制度。这一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生动实践,为我们创造了宝贵的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我们要传承弘扬好“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切实尊重人民主体地位,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绚丽华章。

  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人民主体思想。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创立了人民主体思想,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武器。“四下基层” 是对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这一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创新,科学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等重大问题。“四下基层”工作制度生动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创造者的深刻原理。回望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紧紧依靠人民。这一工作制度倡导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 使领导干部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沃土。“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只有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我们党的工作才能获得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这一工作制度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是对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的鲜明表达。“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党一经诞生,就把以人民为中心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这一工作制度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深化了对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认识。

  闪耀着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价值追求。“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其所体现的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价值追求,不断转化为广大党员干部奋进新征程的行动自觉。“四下基层”工作制度是畅通民意诉求的重要渠道。把握民心民意是领导干部执政为民的基本功。多年来,福建以“四下基层”工作制度为抓手,各级各部门扑下身子、沉到一线,了解人民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推动解决了一批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问题。“四下基层”工作制度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机制。多年来,福建以“四下基层”优良传统为驱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实际、

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通过深入基层找准和解决影响制约发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做到发现问题在一线、化解矛盾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四下基层”工作制度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途径。为民造福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多年来,福建牢牢把握“四下基层”蕴含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优良传统彰显光辉形象,优良传统成就伟大事业。大力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一是坚持人民至上,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坚持人民至上,是贯穿“四下基层”的一条红线。我们要坚定传承弘扬“四下基层”蕴含的为民情怀,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二是坚持牢牢植根人民,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要通过“四下基层”搭建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智、解民忧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坚持紧紧依靠人民,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四下基层”有力促进密切联系群众、转变工作作风和加快推动发展。我们要深入落实“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四是坚持不断造福人民,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四下基层”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是我们党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锐利武器。我们要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注重发挥党员干部在基层治理中的示范带头作用,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不断提高基层治理服务精细化、精准化水平。

“四下基层”是坚持人民至上的生动写照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李毅

  A***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35年前,A同志在福建宁德这片土地上,大力倡导和践行领导干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 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把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作风生动地体现到工作实践中。35年后,变化的是闽东地区面貌翻天覆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极大提高;
不变的是“四下基层”作为一项工作制度和优良传统不断发扬光大,历久弥新。“四下基层”是党的群众观点与群众工作的有机统一,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实践创造,为我们坚持人民至上、走好走实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提供了重要思想指引和深刻实践启示。

  “四下基层”深刻体现了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性。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展现出真理的力量、道义的力量,就在于其为人类解放锻造了强大理论武器。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人民的理论,其鲜明的人民立场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信仰所在、追求的价值所在、力量的源泉所在。“四下基层”是这一重要思想在八闽大地生动实践的一个缩影。“四下基层”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是对我们党坚持群众路线这一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创新,科学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增进与人民群众感情、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等重大问题。“四下基层”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化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共产党员扎根在人民之中,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既是理之所在,更是情之所钟。

  “四下基层”饱含着真挚深厚的人民情怀。“四下基层”是工作制度、工作方法,更是优良工作作风和真挚为民情怀的体现。A***是在人民中成长起来的、深受人民爱戴的人民领袖。“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他对人民的深情告白和铿锵誓言,充分表明从黄土地一路走来的党的***对人民的赤子深情。“四下基层”启示我们,作为党员干部,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始终要对“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有清醒的答案,培养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通过心与心沟通、情与情交流,凝聚人心、掌握民意,汇聚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来为群众造福。

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走好走实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四下基层”

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强大的生命力。密切联系群众是干部的基本功。走好走实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把握好新的时代要求。要坚持不懈用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在主题教育中落实好学思想的要求,就要在学习认识、理解把握上“走得更深”,在贯彻落实、解决问题上“走得更实”。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更加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始终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永远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要提高群众工作本领,始终把人民需要什么、期盼什么作为我们的努力方向。坚持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以汲取群众智慧指导发展实践,着力打通密切与群众联系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做到问政于基层、问需于百姓、问计于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把“四下基层”作为主题教育的鲜活教材。A同志在宁德工作期间,通过“四下基层”深入调研, 提出摆脱贫困的发展思路。其中蕴含着弥足珍贵的思想理念和工作方法,为我们今天走好走实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

  A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围绕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形成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不仅包括“四下基层”,还有许多重要理念和实践与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脉相承、一以贯之。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要深入践行“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继续做好对“四下基层”的学习研究阐释工作,努力以鲜活的理论研究阐释和深刻的实践经验总结感染人、教育人, 不断献好“理论研究”之策、“解决问题”之策。

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 方江山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 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先后开展一系列集中学习教育, 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教育引导全党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 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A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中共福建省委、人民日报社联合主办 “四下基层”与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研讨会,全面系统梳理“四下基层” 的生成逻辑、内涵要义、实践深化,有利于我们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四下基层” 优良传统,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为凝心聚力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 供智力支持、学理支撑。

  福建是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A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开创了一系列重要理念、实践、作风、制度成果。这些重要成果为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源头活水,为我们深入学习领会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鲜活教材。

  “四下基层”是A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率先垂范、大力倡导并培育 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从“声边” 到“身边”,生动体现了始终聚力于民的独特优势。“调查研究下基层”化“脚力”为“能力”,生动体现了始终问计于民的科学方法。“信访接待下基层” 变“坐诊”为“出诊”,生动体现了始终心系于民的真挚情怀。“现场办公下 基层”从“机关会场”到“基层现场”,生动体现了始终取信于民的务实品格。当年,A同志带头下基层宣讲、调研、接访、办公,带头沉下身到最偏远、最困难的地方,踏遍了闽东的山山水水,留下了许多动人佳话。

  “四下基层”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创新,科学回答了为什么要做好群众工作、什么是好的群众工作以及如何做好群众工作等重要问题,生动诠释了党  的群众观点与群众工作的有机统一,既遵循了规律性的认识,也进一步打开了  更广阔的执政为民的发展空间。35年来,“四下基层”这一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实践创造,不仅在八闽大地落地生根、薪火相传,构筑起一座座干部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其所彰显的根本立场、所蕴含的精神内涵、所体现的价值追求、所运用的科学方法,更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开花结果、发扬光大,为

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提供了智慧经验和科学启示。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四下基层”所蕴含的高超政治智慧、非凡战略眼光和系统思维方法,全面认识、准确把握“四下基层”的根本要求、目标指向、方法途径,在深刻感悟“四下基层”深远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中奏响贯彻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时代更强音。

  “四下基层”是A***关于党的群众路线系列重要论述的重要内容, 既回答了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问题,也蕴含着新时代新征程上树牢群众观点的重要方法论,具有超越时空的真理性和价值性。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既是坚持 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增强服务群众本领的必然要求,也是把各领域广大群众 组织凝聚起来、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必然要求,更是真正把自己当作群众的一 员、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以对群众的真 情实感始终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是继往开来的新 课题,也是对责任担当的新考验。

  现在,群众工作对象更加多元,群众诉求更加多样,群众工作环境更加复杂。互联网是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的重要阵地,也是重要手段。这就要求我们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改进群众工作方法,提高群众工作水平。“四下基层”是一个具有多重价值与综合效能的好机制、大平台。我们要把“四下基层”作为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和一项最基本工作,久久为功做深做实。

  我们要充分发挥“四下基层”对于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对于锤炼干部队伍、加强党的建设,对于办好民生实事、增进群众福祉,对于加强基层建设、提升基层治理,对于大兴调查研究、科学民主决策,对于凝聚党心民心、巩固思想共识的重要价值和作用,着力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之以恒自觉扎根群众;
始终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持之以恒用心服务群众;
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持之以恒紧紧依靠群众;
始终坚持创新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持之以恒善于组织群众,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奋力谱写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新篇章。

作为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一直以来持续关注、报道、宣传“四下基层”。

人民日报将进一步持续积极推动“四下基层”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大众化传播,积极反映各地、各部门传承和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的好做法好经验,为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作出应有贡献。

蕴含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求是杂志社编委姚眉平

  领导干部“四下基层”,是A同志1988年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是党的群众观点与群众工作的有机统一,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宝贵实践创造。A***是从人民中走出来的、对人民怀有深厚感情和强烈责任感的人民领袖,在福建宁德工作时,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地,接访调研、访贫问苦、问政于民,擘画发展蓝图、解决实际问题,在共同奋斗中熔铸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党员干部树立了光辉榜样。今天,大力弘扬和实践“四下基层”,对于深入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A***重要指示精神, 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在主题教育中更好推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取得扎实成效,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35年来,“四下基层”得到长期坚持并不断发扬光大。福建牢记A***重要指示要求,持之以恒践行“四下基层”,深化探索“四下基层”新方法新路径,“四下基层”所蕴含的精神内涵、所体现的价值追求已成为福建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实践,集聚起八闽大地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实践充分证明, “四下基层”是了解民情、科学决策的关键环节,是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重要渠道,是落实工作、为民办事的有力抓手,是改进作风、锤炼干部的重要手段,蕴含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愈加彰显其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回顾党的历史,老一辈革命家强调中国共产党“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 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要求党的干部“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A***对坚持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工作方法等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

  新征程上,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越是长期执政,就越要牢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越要牢记党的初心使命,越要牢记党的群众路线这一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A***关于党

的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深入研究“四下基层”的时代价值、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汲取掌握蕴含其中的人民立场、人民情怀、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切实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路举措和具体成效,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不断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

中共中央DS和文献研究院对外合作交流局局长杨明伟

  调查研究下基层是“四下基层”的一项重要内容。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A***指出:“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A***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精神,不断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A***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回顾我们党的发展历程,什么时候全党从上到下重视并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党的工作决策和指导方针符合客观实际, 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如果忽视调查研究或者调查研究不够,就会导致主观认识脱离客观实际、领导意志脱离群众愿望,使党的事业蒙受损失。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调查研究一路走来,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沉着冷静应对各种复杂环境,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A***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同A***倡导“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并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是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履职本领、强化责任担当的有效途径。A***指出:“在改进工作作风上,我很重视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工作路线,转变领导作风和改善工作方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途径。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提出,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是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履职本领、强化责任担当的有效途径”。当前,“四风”问题仍具有一定的顽固性反复性。要通过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以调查研究推动党的作风建设和工作方法改善,切实落实好党的群众路线,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

  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深化调查研究、解决发展难题。A***指出: “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以强化

理论学习指导发展实践,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既总体分析面上的情况,又深入解剖麻雀,提出可行的政策举措和工作方案。

深刻把握“四下基层”的哲学内涵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王立胜

  A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的“四下基层”所蕴含的人民立场、实践取向、问题导向,深刻体现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把握“四下基层”的哲学内涵,大力传承弘扬“四下基层”的优良传统,自觉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观察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坚定的人民立场。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坚持人民至上是“六个必须坚持”中的第一个,也是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贯穿的一条红线。“四下基层” 是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继承和创新,它解决的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 增进的是同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与血肉联系。领导干部大力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定不移地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在历史大势和时代潮流中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于为人民谋幸福,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突出的实践取向。A***指出:“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 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大力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深入基层开展治理实践,加深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才能顺应实践发展、人民期盼,做到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搏,深入研究回答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鲜明的问题导向。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是我们党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基层是理论指导实践的主战场,是推进实践创新的主阵地。大力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必须坚持问题导向、

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坚持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举措到基层去,做到发现问题在一线、化解矛盾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抓住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为民造福落到实处。

运用好“四下基层”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郑传芳

  A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亲自倡导和践行的“四下基层”工作制度, 推动宁德地区党的作风建设得到加强,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各项战略部署得到很好贯彻落实,有力推动了宁德地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四下基层”包含“下”和“基层”两个关键词。“下”是指自觉主动下沉和深入一线, 找差距找问题,体现领导作风、领导方法、领导方式的改进与创新,体现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深厚基础和重要支撑,也是党和政府工作的第一线和最前沿。“四下基层”工作制度要求党员干部自觉主动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倾听人民群众呼声,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人民群众推动发展的强大力量。把握好、运用好“四下基层”工作制度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于我们进一步增强政治能力和工作本领具有重要意义。

  保持坚定的党性原则和深厚的人民情怀。“四下基层”工作制度提出时, 要解决的是制约党的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面对的是人民群众改变贫困落后状况、不断实现美好生活向往的强烈愿望。只有对推动党的事业发展持高度负责的态度与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对广大人民群众有殷切的关心和深厚的情感, 才能主动深入基层,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打成一片。这种坚定的党性原则和深厚的人民情怀,是“四下基层”工作制度的出发点和重要基础。

  保持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科学的工作方法。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推动发展变革的前提。

  “四下基层”工作制度,既抓住了当年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党风政风改进的切入点,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又坚持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统一、让党中央放心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统一、为了群众与依靠群众的统一,体现了科学的工作方法。这种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科学的工作方法,是“四下基层”工作制度不断取得实效、得到人民群众欢迎拥护的重要保证。

保持顽强的斗争精神和自我革命意识。福建闽东地区当时经济基础薄弱,

带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需要以顽强的意志攻坚克难。在宁德工作期间,A同志坚决查处“马路边的腐败”,教育干部保持清正廉洁,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与韧劲,倡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等重要理念,有力加强了干部队伍建设,为宁德地区加快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这种顽强的斗争精神和自我革命意识,是实行和坚持“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必不可少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条件。

  新征程上,我们要学深悟透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好弘扬好“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把握好运用好“四下基层”工作制度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持续深化“四下基层”活动为加快新时代新宁德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宁德市政府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四下基层”是A***亲自倡导建立的工作制度,是A***留给闽东人民的宝贵财富。1990年5月,A***在给宁德地直机关领导干部的临别赠言中语重心长地说到,“四下基层”工作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和称赞。今后,要继续坚持下去,并注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还要不断探索密切联系群众的新途径、新方法。30多年来,A***亲自倡导并实践的“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在闽东大地广泛践行,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市政府党组要按照A***的重要指引,在市委的领导下,持续深化“四下基层”活动,把“四下基层”作为传家宝坚持好、弘扬好、践行好, 为加快新时代新宁德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一、注重学深悟透,筑牢“四下基层”根基。《A在宁德》记述的30 多年前A***与基层干部群众心连心的故事,给我们以强大的精神力量, 是我们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独特资源、宝贵财富。特别是《A在宁德》中包含的“四下基层”等好思想好传统好作风,对于当前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要以更真挚的感情、更自觉的行动深入学习《A在宁德》,与深入学习贯彻A***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A***给下党乡乡亲们重要回信精神等结合起来,深刻领悟其中蕴含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不断筑牢“四下基层”思想根基,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下基层推进工作的强大动力。

  二、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四下基层”重点。“四下基层”重点是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按照A***提出的“沉下心来、扑下身子,坚持问题导向,分层级理清影响落实的问题,一个一个去解决,把工作落到实处”要求,结合主管和分管的工作,结合履行“一岗双责”,结合挂钩帮扶联系点等, 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深入基层一线去调研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对脱贫攻坚、项目复工、企业复产以及今年目标任务实现等影响,掌握新情况、发现真问题, 分门别类逐个解决、逐个落实。特别要针对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暴露出的医疗卫生短板弱项,学好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补短板应急专项等稳投资政策,抓紧策划生成一批公共医疗卫生项目,加快补齐医疗卫生短板,不断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

到“四下基层”带来的实效。

  三、改进工作作风,深化“四下基层”方式。近年来,市委驰而不息狠抓干部作风建设,推动“四下基层”活动深入开展,但也存在部分干部被动应付下基层、走马观花下基层、浮在面上下基层等问题。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自觉围绕全市中心工作、重点任务,以及去年主题教育征求意见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精心设计调研课题,深入到企业园区厂区、项目建设一线,到工作推动不力的地方、遗留问题较多的地方,“解剖麻雀”“把脉开方”“对症下药”。要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下基层,不光走“康庄大道”、看“优美盆景”,也要关注发展薄弱、困难较多的乡村,不光看基层安排好的点,也要多采取不打招呼、直插一线方式,全面真实掌握情况,督促落实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生态保护、民生补短板、基层治理提升等工作,让“四下基层”服务更精准、工作更有效。

  四、重视成果转化,提升“四下基层”实效。深入基层调研,关键要做好成果转化运用文章。下基层不能仅仅停留在“下”的层面,不仅要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要学会归纳总结、及时提升,力求达到解决一个问题、提升一个领域工作的效果。当前,特别要结合基层反映的问题,及时形成精准的政策、有力的措施、推动的合力,按照分区分级精准防控要求,在毫不放松做好疫情防控重点工作的前提下,继续围绕一季度既定目标,进一步细化分解各项任务指标,把工作重点放到企业产能的恢复上来,全力推动中央和省、市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落地见效,帮助企业提升员工“返岗率”,缓解企业“资金流”,全面激活“产业链”,尽最大可能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把落下的工作补回来,确保一季度开好局、起好步,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践行“四下基层”走好“群众路线”

闽东日报

  “四下基层”是A***在宁德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和践行的工作方法、工作制度,蕴含着念兹在兹的为民情怀、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坚定不移的人民立场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把“四下基层”作为深入基层、密切群众、转变作风、宣传教育的有效途径,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不断增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 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为奋力谱写“宁德篇章”贡献东侨力量。

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

  1月12日,市委讲师团、东侨开发区党工委宣传部(文明办)组织宁德市理论宣讲轻骑兵走进东侨开发区兰亭社区,与社区主干、党员代表、居民代表一起分享交流党的20D精神。

  3月21日,由东侨开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东侨开发区党工委宣传部主办的“闽东事天下理• 新思想我来讲”暨学雷锋先进典型宣传宣讲活

动走进东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兰亭社区,带领大家走近雷锋、了解雷锋、学习雷锋。

  5月18日,在“学习贯彻党的20D精神奋力争优争先争效谱新篇”主题宣讲活动中,宁德市福小宣• 理论宣讲轻骑兵、宁德市新时代宣讲师和东侨开发

区理论宣讲轻骑兵分别深入天山社区、亿利社区、湖滨社区以及安发(福建) 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结合身边的变化,为社区干部群众、企业职工作宣讲。用接地气的宣讲方式推进党的20D精神不断深入基层,更加坚定了广大干部群众、企业职工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决心。

  从春寒料峭到火热盛夏,今年以来,东侨开发区近200场别开生面的宣传活动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惠民政策浸润了群众心田。

  理论宣传下基层,党政方针连民心。多年来,东侨开发区认真贯彻理论宣传和宣讲工作要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思路,积极开展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理论宣讲,全力推动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东侨落地生根、深入人心。

  东侨开发区广泛吸纳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表达能力强的基层骨干、离退休老干部等社会各界人士,壮大宣讲力量。如开发区理论宣讲轻骑兵“金盾情”小分队结合基层公安工作实际,在构建群防群治的同时,吸收了各行各

业的志愿者,让宣讲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通过群众视角讲好、讲实、讲活党的创新理论。

  同时,东侨开发区线上借助新媒体技术优势,拍摄制作宣讲短视频,创作图片、文字等新媒体作品,创新和拓展宣讲形式、内容,进一步扩大宣讲覆盖面。线下,结合文化惠民活动,通过快板、朗诵等文艺形式,把理论宣讲融入文艺宣传中,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群众喜欢听、记得住的语言,让群众在欢歌笑语中接受新思想、了解新形势,进一步提高理论传播的实效性。

二、调查研究下基层——奔着问题去、向着难处攻

  “税务部门为我们提供‘一对一’个性化服务,‘手把手‘开展政策辅导, 及时帮助我们解决疑难问题,让我们切切实实地享受到了政策红利。”近日, 谈起东侨税务局对其公司的帮助,宁德市四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感激道。

  小微企业是经济的“毛细血管”,在稳定经济、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积极开展“春雨润苗”专项行动,通过税企座谈会、问卷调查、上门走访等方式,收集小微企业经营主体反映强烈的堵点和普遍关注的难点问题,主动为企业把脉问诊、答疑解惑、纾困解难,助力小微企业茁壮成长。

  调查研究沉得下去,问题才能浮上来,**自然就有办法。近年来,东侨开发区坚持将调查研究工作同全区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研究出台“四下基层”制度实施方案和在全区大兴调查研究实施方案,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

  东侨开发区深化落实“导师帮带制”,从每个社区的挂钩联系单位中择优选派1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负责人兼任所挂钩社区党组织第一书记(帮带导师),通过交流讨论、实地考察、走访调研等方式,积极深入帮扶社区,帮助理清发展现状,**发展难题,不断促进干部在基层一线察民情、经风雨、长才干。

调研成果转化运用,是开展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所在。聚焦改革发展稳定

重大课题和热点难点问题,东侨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结合本地实际深入基层一线和群众之中,主动发现问题找准问题,能够现场解决的问题,马上解决;
不能够马上解决的,逐项梳理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逐一列出解决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推动解决了一批事关全局的“卡脖子”“中梗阻”问题。

三、信访接待下基层——把“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做细做实

  “在我们求助无门的时候,是你们给了我们希望,看到你们积极的帮忙处理,让我们外乡人在陌生的城市倍感温暖和感动,真的非常感谢你们。”在签订调解协议书后来自重庆的李女士动容地说。

  2022年11月17日,李女士因其丈夫外派境外务工期间非正常死亡,为了讨要合理补偿,一家人四处奔波调解未果后,向东侨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寻求帮助,了解事情经过后,调解员与公安民警深入分析,探讨制定调解方案,用心化解双方分歧,最终成功达成和解。

  这是东侨开发区发挥“110+12348”公调对接调解合力,高效化解矛盾纠纷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东侨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秉承“为民、利民、便民” 理念,深化“公调对接”机制建设,有效整合资源,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切实发挥了人民调解对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信访工作是体察民意的“晴雨表”,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减压阀”,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东侨开发区认真贯彻落实A***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立足“平安东侨”建设目标,集中开展“大排查、大化解”活动,畅通线上线下信访渠道,让群众诉求有门、维权有序、解决有道,打通了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线下,东侨开发区把领导干部接访下访作为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的重要途径,变“坐等群众上访”为“干部主动下访”,采取定期接访、带案下访和入户走访等多种形式,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耐心细致地做好信访受理、思想教育、政策解释和情绪疏导等各项工作。

  线上,东侨开发区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网、懂网、用网,广泛听取民意民情,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对网民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领导信箱等各类网络平台及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渠道反映的问题,根据问题紧急程度随时开

展“线上接访”,按照“六个及时”(及时受理、及时办理、及时研判、及时反馈、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及时报告重要情况)要求,建立“转办、交办、督办、回访、反馈”工作闭环流程,高效解决网民群众合理诉求。

四、现场办公下基层——打响便民利企的“东侨服务”

  7月13日,东侨经发局工作人员深入宁德时进新能源技术服务检测认证项目建设现场调研,详细了解项目建设情况以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针对各类困难问题进行了现场办公,逐项回应诉求。

  宁德时进新能源技术服务检测认证项目是省市在建重点项目,也是我市新能源产业链的重要一环。“目前,项目进展比较顺利,3号厂房已经在7月1日顺利封顶,2号厂房、1号厂房和综合楼也在按计划推进当中。”宁德时进新能源技术服务检测认证项目负责人陈俊建说。

  项目进展顺利的背后,离不开东侨开发区各部门的贴心服务。针对锂电新能源企业,东侨开发区设立了相应的工作专班,通过多点联动、分级协调等机制,确保重点项目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现场办公下基层,这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治本之策,也是最根本的群众工作。东侨开发区化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围绕群众反映突出问题以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又久拖未决问题,现场集中“会诊”,解决实际问题、拿出实招新招,给企业给百姓带来真正的实惠。

  服务企业是开发区重点工作之一,东侨开发区坚持强化政企沟通,持续深化“三级会商+”政企互动机制,领导干部主动下沉基层,靠前服务企业,为辖区内企业提供政策咨询、用地用房、融资服务等便利化服务,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帮助企业解决重难点问题,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今年以来,东侨开发区实施省、市、区重点项目共35个,年度计划投资79.7亿元,截至上半年,完成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额45.62亿元,占年度计划57.2%,超序时推进;
其中19个在建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45.15亿元,占年度计划57.6%。

  同时,东侨开发区坚守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问题,不断加大宁师二附小扩容,东侨二中、东侨三小教学楼建成投用,努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顺利启动东侨社区医院项目,4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完成巩固提升,3个为民办实事托育项目全部验收,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各项民生事业都取得了长足进步,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改善和提高。

福建“四下基层”强作风“三张清单”聚民心

光明日报

  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福建引导党员干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摸实情、集民智、理思路、出良策,以贴近群众解决官僚作风,以解决问题克服形式主义,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开拓进取的动力和成效。

一、身入基层,心入基层

  “把深入调查研究这个主题教育的重点措施紧紧抓在手上,同贯彻落实党的20D精神、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扑下身子真调研、真解决问题,坚决防止和纠正调查研究不良倾向,确保调研实效。”5月4日, 福建省委书记周祖翼主持召开省委专题会议,就扎实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作出部署、提出要求。

  聚焦贯彻落实A***对福建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福建省委确定了13个方面重点调研内容。建立调研成果交流会制度,第一批主题教育参加单位每月召开一次调研成果交流会,对调研情况进行梳理分析、交流研讨。加强对调研工作的统筹调度,发挥18个省委巡回指导组作用,调阅所指导单位调研方案,防止扎堆调研、多头调研、重复调研、作秀式调研,不给基层增添负担。

  福建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深入福州、南平、宁德等地,实地调研生态保护、民营企业发展等情况。其他常委同志纷纷走访农村社区、深入企业车间, 了解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着力**一批涉及企业生产经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难题。

  在福建省委常委会的示范带领下,第一批参加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确定调研课题1029个,切实把难点堵点淤点找出来,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

二、数字赋能,接地气聚民智

  福建各单位坚持调查与研究相结合、问题导向与结果导向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案头调研与实地调研相结合,开展有针对性的调研。

  数字赋能调查研究是福建主题教育的一大亮点。福建组织开展“我为福建高质量发展献策”“我为强省惠民建言”线上大调研,广大群众通过问政平台、专题网站等渠道,以主人翁的姿态、谋划者的身份,踊跃建言献策,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建设性、创新性的意见建议,至今已征集到各类意见建议6000多条。

  “就在大家眨眼的这一秒钟,闽政通App就能完成8.6万笔的数据处理工作。这就是数字福建的生动缩影,更是数字中国的成果绽放。”日前,“福小宣” 青年宣讲团成员杨绿汀来到福建博思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开展调研宣讲,她的这句开场白引发了大家的共鸣。在调研宣讲中,大家提想法、谈建议,纷纷表示, 23年前种下的数字福建那颗“种子”,如今已是树高千尺、枝繁叶茂。

  通过线上线下调研,一条条接地气、聚民智的意见建议搭上“民意直通车” 直达决策者案头,推动各项决策更接地气、更加务实。

三、解决问题,推动发展

  福建省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指导各单位建立调研问题清单、解决措施清单、成果运用清单“三张清单”,坚决防止为调研而调研、只调研不解决问题。此外,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企业解难题”“我为基层减负担” 等活动,着力解决好基层、企业和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壮大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是这次福建明确的重点调研内容之一。聚焦发展“四大经济”,第一批参加单位深入调研,着力**难题、推动发展,形成了一系列丰硕成果。近日,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全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相继召开,共对接数字经济项目606个、总投资3357亿元, 签约文旅重点项目12个、总投资约350亿元。

  推进高质量发展,高水平项目是支撑,高质量招商是关键。福建省围绕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在深入调研基础上,专门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健全高效协同招商机制,改进招商引资方式,着力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政策环境、政商环境,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福建各地各部门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建立“群众点题、部门答题、社会评价”机制,聚焦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领域突出问题,组织有关单位开展点题调研,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对题作答、解疑释惑、回应诉求,切实把调查研究转化为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实际行动。

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福建省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在“四下基层”提出35周年之际,7月21日至22日,“四下基层”与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研讨会在福建省宁德市举行。福建省委副书记罗东川,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方江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李毅,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亲历者代表、福建省政协原副**陈增光,以及中央政策研究室、求是杂志社相关领导同志出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王伟光以视频方式作主旨发言。来自中央DS和文献研究院、中国法学会、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北京大学等国内高校与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研讨。

一、“四下基层”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大创举

  “四下基层”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 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是A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亲自倡导并大力推行的工作制度,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大创举。

  坚持重心下移,确保党的政策主张落地生根。在福建工作期间,A同志始终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基层,力促各项工作端口前移、重心下沉、直达群众, 确保政策落地、制度有效。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方江山表示,“四下基层”对于加强基层建设、提升基层治理,对于大兴调查研究、科学民主决策,对于凝聚党心民心、巩固思想共识具有重要价值和作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提出,“四下基层”强调党员干部下到基层一线、走入人民群众,推动干部改变作风做到心中有群众,推动人民群众转变观念做到对政府能理解和认同,形成全社会上下齐心、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新局面。国防大学研究员赵文涛认为, “四下基层”锚定基层实际和问题焦点,推动发现问题在一线、化解矛盾在一线、落实工作在一线,畅通了群众意见和矛盾问题的反映渠道,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得到贯彻落实。

  坚持深化调研,有力促进科学决策质量提高。坚持调研起步、调研开局, 是A同志一以贯之的重要工作方法。福建省政协原副**陈增光回顾,A同志刚到宁德赴任就一头扎进基层,先调研后决策,亲自倡导、躬身践行“四下基层”工作制度,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科学决策、积极作为,带领闽东人民艰苦奋斗、脚踏实地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中央DS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杨明伟认为,“四下基层”工作制度有力推动党员干部聚焦地方经济发展难题和具体民生问题,通过深入细致调查研究推出有针对性政策举措,把工作抓

实,把基础打实,把步子迈实。福建师范大学教授施志源介绍,A同志五次赴长汀调研,创造了水土流失治理的“长汀经验”;
十一次到三明调研,提出“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的重要论断。有了长期调研的鲜活资料和实践一线的宝贵经验,A同志前瞻性提出建设“生态省”战略构想,为福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人民至上,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群众办实事、为地方谋发展是“四下基层”制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王伟光认为, A同志在宁德工作时就树立了为群众办事、为人民造福的政绩观,多年来福建以“四下基层”工作制度为抓手,推动党员干部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解决了一大批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问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北京大学教授孙来斌提出,“四下基层” 有力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有力增进了群众感情、拉近了群众距离,以实际行动回答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问题。坚持群众路线,推动干部工作作风转变。A同志经常深入到贫困、偏远的地方调研,在接触基层群众中查实情找问题谋对策,有力带动了干部作风转变。《求是》杂志社编委姚眉平认为,A同志在福建工作时,带头深入基层、接访调研、问政于民,擘画发展蓝图,解决实际困难,在共同奋斗中熔铸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杨明伟认为,“四下基层”突出调查研究对于转变领导作风的关键作用,将党的群众路线有力贯穿于基层工作,有力推动党员干部在走近群众、服务群众中强化政治担当、增进奉献精神。华侨大学教授陈庆超提出,A同志在宁德工作时,针对宁德经济发展落后、一些党员干部存在“等靠要” 思想等实际,抓住“关键少数”,通过“四下基层”将问题落实、将工作做细, 带动党风政风有效转变。

二、深刻感悟“四下基层”的思想精髓

  “四下基层”是密切联系群众、转变干部作风的重要法宝,是**难题、推动发展的有效方法,是加强党的建设、做好各项工作的宝贵财富,具有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和实践伟力。

  “四下基层”蕴含着深厚的为民情怀。“四下基层”秉持坚定的人民立场, 蕴含着真挚深厚的人民情怀。王伟光认为,“四下基层”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科学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等重大问题,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重要实践。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长李毅提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四下基层”是坚持人民至上的生动写照,是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民性的生动体现。林尚立认为,“四下基层”的核心在于联系群众、服务群众、造福群众,是执政为民的行动体现,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工作方法。A法治思想研究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周占华认为,“四下基层”秉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集中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治国理政中的“压舱石”作用。

  “四下基层”蕴含着鲜明的实践导向。“四下基层”着眼于将问题解决在基层、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将发展落实在基层,体现着鲜明的实践品格。李毅认为,“四下基层”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化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坚持以深化调研推动解决发展难题,以汲取群众智慧指导实践发展。四川大学教授李栓久认为,“四下基层”是深入基层一线探索实践出来的工作方法,其精神实质在于始终围绕时代发展和人民所思所盼,立足基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有鲜明的实践精神。

  “四下基层”蕴含着系统的科学方法。“四下基层”立足于“下”、植根于“民”,突出问题导向、强化系统思维,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科学工作体系。方江山认为,“四下基层”蕴含着高超政治智慧、非凡战略眼光和系统思维方法,全面认识、准确把握“四下基层”的根本要求、目标指向、方法途径,在深刻感悟“四下基层”深远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中奏响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时代更强音。林尚立认为,“四下基层”制度牢牢把握住基层这个实践原点,推动党员领导干部真正认识到民心民意所在、工作关键所在、发展力量所在、解决问题的办法所在和干事创业的方向所在。福建师范大学教授郑传芳认为,“四下基层”坚持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相统一、让党中央放心和让人民群众满意相统一、为了群众和依靠群众相统一,体现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科学的领导方法。

  “四下基层”蕴含着强烈的担当精神。“四下基层”直面人民群众诉求和地方发展难题,勇担使命勇挑责任,彰显出强烈的担当精神。中央DS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曹应旺认为,“四下基层”是探索摆脱贫困的发展之道,为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生活,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注重实干兴邦、为人民谋幸福的责任担当。

三、传承“四下基层”优良作风,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四下基层”从闽东发端,在八闽大地深深扎根并走向全国,成为党开展群众工作的重要制度和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新征程上,我们要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大兴调查研究,把“四下基层” 优良作风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切实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更加绚丽的华章。

  着力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王伟光提出,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要持续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人民心坎上,让人民群众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中央政策研究室D建研究局局长周新群认为,要坚持造福人民、复兴民族的初心使命,坚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执政理念,化初心为恒心、以真心聚民心,多做顺民心、暖民心、得民心的事情,促进党心和民心水乳交融。周占华提出,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广察民情、广纳民意、广聚民智,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进人民福祉,汇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磅礴力量。

  着力深化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路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王立胜提出,要把“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发展上为了群众。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史家亮提出,要坚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做好调查研究,了解群众心声愿望,从群众身上找思路、求方法、学本领。

着力突出立足实践一线的问题导向。江苏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常务副校

(院)长杨明提出,要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强化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准确的实践依据。国防大学教授郑敏提出,要统筹谋划精准定位,确保调查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靠性。赵文涛提出,要从“四下基层”中悉心体悟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增进人民福祉根本目标、深入调查研究科学方法、直面矛盾问题鲜明品格,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着力推动基层治理效能有效提升。厦门大学副教授林雪霏提出,要积极运用战略性调研、对策性调研、前瞻性调研、跟踪性调研、解剖式调研、督查式调研等多种调研方法,把准基层问题症结,促进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福建农林大学副教授陈建平提出,笔  苑 公 众号整理,要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持续推进政策、资源、服务下基层,为基层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着力强化奋进新征程的作风保障。复旦大学特聘教授贺东航提出,要落实MZ生活H制度、组Z生活H制度,健全解决群众问题的工作机制,动态考核干部工作能力和政绩观表现。泉州师范学院副校长夏侯建兵提出,调查研究要“实”,为群众办事要“实”,找准问题,提实对策,推动干部作风根本转变。

弘扬“四下基层”精神笃行调查研究实践

厦门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总站长 王浩宇

  信访接待、现场办公、调查研究、政策宣传“四下基层”,是A***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形成的工作制度,是留给福建人民宝贵的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当前,党中央把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全党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福建边检机关正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开展好调查研究具有独特优势、肩负重大使命、尤显紧迫重要。我们应传承弘扬“四下基层” 优良作风,以更强自觉、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推动调查研究提质增效,努力在推进移民管理工作现代化中展现福建边检作为、体现福建边检担当、谱写福建边检新篇章。

  一、坚定不移举旗铸魂汲取力量,深刻领悟“四下基层”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

  A***强调,调查研究是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四下基层”制度作为调查研究工作的方法,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 我们必须深刻领会A***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把握精髓要义,提升调查研究的理论性和指导性。

  要增强坚定不移看齐追随的政治自觉。要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学习领悟“四下基层”精神、推动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具体实践,始终将贯彻落实A***重要指示批示、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要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对边防检查新领域、新形势的分析研判, 增强管控服务效能,确保党的20D作出的各项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

  要增强坚持不懈凝心铸魂的思想自觉。“四下基层”对于**当前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是感悟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的重要内容。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不懈用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在大兴调查研究过程中不断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的领悟,切实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

要发挥好利用好福建独特的红色资源优势,通过开展“追寻领袖足迹•   忠诚守

护国门”“重走党群连心路”等活动,进一步引题促学、引领带动。

  要增强坚决有力实干担当的行动自觉。要紧扣2023年“调查研究年”部署, 突出对台区位和服务发展“两大特点”,重点聚焦福建边检在新发展阶段的职能定位、边检队伍能力建设、边检现代化实践路径、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等“八

大调研”任务,落实落细总站大兴调查研究方案,全面构建起上下贯通、内外联动、全位立体的调查研究格局。

  二、一以贯之提高站位放大格局,全面把握“四下基层”的时代方位和重要使命

  “四下基层”制度的核心和关键是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既谋一时、一域,也谋一世、全局,我们应当全面掌握蕴含其中的本质和规律,提升调查研究的全局性和前瞻性。

  要高站位把握好战略全局。边检机关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前哨”和“利刃”,要聚焦维护国家政治安全,集中围绕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强化基层信息搜集研判,进一步健全机制、提升能力,高标准做好各类重大安保维稳任务,确保党的核心绝对安全、万无一失。要依法打击妨害国(边)境管理违法犯罪,深入开展“獴猎”“犁平”专项行动,持续深化“边检+出入境”“边检

+海警”等行之有效的办案机制,切实形成强大震慑,有效维护正常出入境秩序。

  要高质量服务好发展大局。福建边检机关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决策、促进两岸和平统一责任在肩、使命光荣。要积极跟进福建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密切对接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厦门金砖创新基地和中尼、中菲“两国双园” 项目,围绕提升口岸通关效率、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等着力点进行调研谋划,积极争取更多更好的便利政策措施在福建落地实施。要积极服务海峡两岸融合发展大局,充分发挥台海方向出入境管理研究基地作用,创新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助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持续增进台胞台企在大陆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认同感。

  要高标准应对好改革变局。要开展前瞻性调研,聚焦中心主业区域发展不均衡、优秀人才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深层次研究,系统性谋划,着力打造高崎、福州机场边检站南北边检业务中心,探索设立全省旅检、海港数据分析区域中心,由点及面推动边检业务大融合、能力素质大提升。要加强创新性调研, 紧紧围绕移民管理领域新技术、新应用,在执法办案信息系统、海港口岸智能管控、大数据平台运用等技术成果上深度转化运用。要深化服务性调研,因地制宜开展“放管服”改革,让创新实践成为福建边检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名片。

三、矢志不渝践行宗旨利民为本,精准聚焦“四下基层”的群众路线和优

良作风。“四下基层”制度把树立群众观点、问题导向和转变工作作风有机结合起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吸收借鉴和深化弘扬,提升调查研究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要把群众路线走好走实。只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使各项决策部署集中民智、体现民意、反映民情。要尊重基层首创精神,持续汇聚民意民智民力,以“办实事、解难题、求实效、谋发展”为主题谋划调查研究,着力解决好基层、企业和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做大做强“闽心通”品牌,最广范围、最深层次地摸清基层单位和一线民警的“急难愁盼”, 最大限度、最具温度地满足广大民警、职工的合理期待和心愿诉求,真正让“有困难找组织”成为民警、职工的第一选择。

  要把问题症结摸准摸透。要广泛开展蹲点式调研、解剖式调研,奔着最关键、最紧要的问题去,集中围绕“全面提升监督效能,推动全面从严管党治警持续深化”“深化海港边检立体化管控体系建设”等六大重点课题,积极领题、精准破题、高效解题,推动解决一批发展所需、改革急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问题,不断增强队伍内生动力和发展后劲。

  要把作风建设抓严抓实。要大力传承弘扬“四下基层”“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等优良作风,既把调查研究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贯穿始终,又把调查研究作为改进作风的重要切入点持之以恒。要用好两级党委班子成员挂钩联系基层单位、建立基层调研联系点等制度机制,分区域、分批次合理统筹安排领导调研活动,实行计划统筹和动态管理,该整合的整合,能精简的精简,坚决避免扎堆调研、多头调研和重复调研,严实调研作风,提升调研质效。

  四、持之以恒贯通协同一体落实,着力提升“四下基层”的成果转化和实践成效

  “四下基层”制度的实质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摸得实情出、寻得对策来,提升调查研究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要坚持察实情与出实招相统一。要建立完善重点调研课题的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和调研成果转化应用清单“四张清单”,拿出实打实、能见效的真招实招,把调研成果切实转化为解决边检领域突出问题、改进工作的实际举措。要加强对调研课题完成情况、解决情况的跟踪问效,定期对调研对象、调研问题进行回访,完善监督问责机制,以看得到的变化、摸得着的实惠检验调查研究工作成效。

  要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要结合实际召开“四下基层”现场办公会, 坚持即知即改、立行立改,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制定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单”,紧盯不放、一抓到底,把问题整改贯彻调查研究始终。针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注重从制度上找原因,对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及时总结,把好经验、好做法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把检视整改与建章立制统一起来,推动调查研究成果转化制度化、常态化和长效化。

  要坚持抓统筹与聚合力相促进。要把大兴调查研究与推进年度重点工作安排、综合研究工作部署和“十四五”移民管理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等专项任务紧密相衔接,坚持做到同落实同督查。要把大兴调查研究与实施福建省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紧密相衔接,与打造八闽边检智库紧密相衔接,全面激发创新动力、迸发创业活力、释放创造效力,全方位、多维度、宽领域向福建边检工作现代化提供坚实可靠的人力支持和智力保证,立体化推动福建边检工作现代化更加符合新时代客观实际、更加契合高质量发展大局、更加贴合人民群众美好期待。

霞浦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做好新时代人民信访工作

闽东日报

  小区建设初期对停车位的规划预判不足、停车位租赁方式转变不及时导致业主停车困难怎么办?近日,在霞浦县松港街道信访评理室,信访人和信访局干部、街道干部、居民代表围坐在一起,心平气和地就迪鑫阳光城小区停车难问题进行协商,研究解决方案,争取从摸排地下停车位车辆信息、盘活车位资源、推行车位共享等方面推动这一群体性信访事项化解。

  霞浦是“四下基层”制度的发源地和实践地。1988年12月20日,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A亲自在霞浦参加了首次“地、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活动, 并发表重要讲话。多年来,霞浦县始终传承好弘扬好“四下基层”这一宝贵精神财富,深入贯彻A***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堵”“疏”结合,不断深化信访工作制度改革,坚持“下”到基层一线, “沉”出担当作为,“沉”出为民情怀,“沉”得社会和谐,将信访工作转化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促进社会安定稳定。2022年, 霞浦县信访局获评全国信访系统先进集体。

一、“下”到基层一线,“沉”出担当作为

  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是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一直以来,霞浦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信访工作,推动解决了一大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近日,霞浦县信访局在网上公示了最新一期“信访接待日”信息,来访群众可在县信访局接访大厅预先登记信访事项。霞浦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每月中旬至少一次公开接访,已经是霞浦县信访局雷打不动的“规定动作”。针对群众反映的各类难题,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与相关部门负责人、法律专业人士共同研究解决方案。这个看似普通的活动却折射出霞浦党员干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

  念“民之所忧”,行“民之所盼”。过去,霞浦曾是信访大县,疑难复杂信访案件层出不穷。为有效解“事结”、化“心结”,引导群众理性信访、依法维权,霞浦县建立由县委书记担任总召集人、县长担任副总召集人,政法委书记担任常务召集人,其他县委常委、副县长担任召集人的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坚持和加强党对信访工作的全面领导,保持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持续改革创新领导干部下基层促“四访”、千名干部访万户等工作机制,

最大程度把信访人吸附在属地,把问题解决在当地。

  聚焦“三固定”开门接访、重点问题进门约访、社情民意登门走访、“三包”责任上门回访,每月10日发布公告,11日至13日接受群众登记,14日责任单位梳理分析,15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轮流开展接访和带案现场约访,其他县处级领导根据联席办提供的问题清单到挂钩乡镇(街道)接访点接访约访, 切实做到“三见面”“四认真”“五弄清”。2021年以来,霞浦县处级领导开展“四门四访”419批、796人次。

  每年开展“千名干部访万户、四下基层促和谐”“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通过县乡村干部三级联动登门走访,全面摸排群众存在的矛盾纠纷,将问题化解在源头,从根本上减少信访问题发生。党的十八大以来,共组织1.5万人

(次)、入户90.3万户(次)、解决实际问题9038个。

  做好“线下”信访的同时,霞浦县还大力推进“网上”信访工作,建成集网上投诉平台、邮箱、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于一体的多渠道诉求表达体系, 规范办理流程,“零距离”服务信访群众。2021年以来,累计引导群众网络上访2370件,占信访总量62.5%。

二、“下”到基层一线,“沉”出为民情怀

  “四下基层”立足于“下”,植根于“民”,既是一种工作机制,更彰显了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

  霞浦县崇儒乡的一位年近九旬的信访人,每当提及困扰多年的解决退休养老金补助的信访案件,他依然饱含感激之情。信访人老梅于1976年起在崇儒畲族乡经管站担任下属多家企业会计职务近20年,每回他向上申报转正定编都未能如愿,单位也未给其办理医社保。前些年,老梅年老体弱、生活拮据,要求有关部门补偿他工作期间的各项补助。就该事项,县、乡两级相关部门多次走访调查,并多次组织召开会商会、协调会,寻求妥善的化解方案,信访人反映问题系因企业改制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经工作人员耐心解释和思想引导,结合老人生活境况帮助老人申领信访救助,信访人老梅签订息诉息访承诺书并亲笔写了感谢信,最终实现信访人“事心双解”。

  聚焦“来信来访”,霞浦县从“被动接访”走向“主动走访”。县信访局一方面全面缩短“信访路线图”规定时限,推行信访事项“三见面四告知”“最多投一次”工作机制,对纳入“最多投一次”一般信访事项,实行“日接收、五日落地、十五日办结”,要求责任单位指定专门领导在信访事项的受理、答

复等环节与信访人见面,面对面沟通办理进展情况,直到化解办结。

  聚焦“问题化解”,霞浦县大力开展“治重化积”专项攻坚行动,由县处级领导负责逐案推动化解所包的“治重化积”件,3年来,共上报化解中央信访联席办先后交办三批共125件重复信访积案,化解率达97.7%。同时,县联席办不定时排查梳理,并向相关乡镇(街道)和县直有关单位交办信访突出问题, 实行清单管理、强化督导、逐案销号。信访化解结果纳入县级绩效管理,与乡镇(街道)建设发展综合考评和县直单位绩效管理、平安建设考评以及干部综合评价、选拔任用相挂钩,由县信访联席办会同“两办”开展督查,实行“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考评”,倒逼责任落实。

  “我们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倒逼问题解决、促进服务水平整体提升。同时,干部在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进一步服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助推改革发展。”霞浦县信访局局长林震表示,就在不久前,该局结合住宅小区违建引发信访突出问题,向县委、县政府提出开展住宅小区综合整治的建议,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积极回应,推动县城管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等职能部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

三、“下”到基层一线,“沉”出社会和谐

  除了开展“信访+包案”,近年来,霞浦县有关部门还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探索“信访+D建”“信访+调解”“信访+评理”“信访+帮扶”“信访+保险” 等制度。

  上门调查、上门评理、上门调解。近日,霞浦县溪南镇“金牌调解员”谢友忠驾驶着信访评理专用快艇调解归来。谢友忠原是溪南镇芹头村党支部书记, 长期服务于辖区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深受辖区群众信任。近年来,溪南镇充分发挥谢友忠等调解员人熟、地熟、社情熟的优势,结合辖区海域船舶多、流动人口多、矛盾纠纷多、安全隐患多、治安形势复杂等“四多一复杂”状况,打造“海上信访评理室”,积极推动基层矛盾就地化解,筑牢维护稳定第一道防线。

  群众在哪里,信访工作就要做到哪里。近年来,霞浦县积极发动社会力量, 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律师、教师、公证人员、老干部、企业家等社会力量作为信访志愿者和信访评理员,实现县、乡、村三级信访评理室全覆盖;
充分发挥信访评理阵地优势,先后打造了松城街道“调解超市”、沙江镇涵江村“村民说事室”、三沙镇“黄光清调解工作室”、溪南“海上评理室”、盐田“夕

阳红评理室”等一批典型,及时就地受理和化解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2020年以来,通过志愿者和信访评理室,累计化解群众矛盾纠纷708件。

  此外,霞浦县充分发挥信访志愿者职业特长和社会资源等优势,全面开展以“牵手交心交友、牵手疏导引导、牵手调解化解、牵手信访代理、牵手帮扶救助”为主要内容的信访志愿者活动。

  截至目前,全县通过志愿者牵手化解信访积案和突出问题165件。初信初访办理责任单位全面建立分管领导与初信初访事项当事人“结对子”工作制度, 通过分管领导求真务实的办信质效和角色互换的感情倾入来落实“最多投一次”。

  值得一提的是,霞浦县还创新建立“信访+保险”化解矛盾机制,针对信访群众及工作人员人身意外伤害产生的医疗费用和伤残等级等给予5万元至80万元的补助,通过保险杠杆放大每年60万元信访救助,对生活困难的信访群众进行救助,打通信访问题化解“最后一公里”。“信访+保险”实施3年来,已发放信访保险救助资金156.65万元,化解信访积案50件。

  党员干部必须密切联系群众,这不能仅是一句口号,应当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霞浦县有关领导表示,今后,霞浦县将进一步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工作制度,把心贴近人民、恪守为民之责,进一步提高信访工作质效,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四下基层”连心“千家万户”

闽东日报评论员

  35年前,时任宁德地委书记A同志,在看到宁德贫困落后的面貌后, 一上任就走遍闽东九个县,亲自创立并带头践行“四下基层”工作制度。

  三十五载栉风沐雨,三十五载春华秋实。35年间, “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因其所蕴含的哲理而历久弥新,在闽东乃至八闽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不断指引闽东人民感悟真理之光。

  “四下基层”的强大生命力,来源于非凡的政治远见。“四下基层”工作制度从四个维度,深刻回答了如何变“党的政策主张”为“群众自觉行动”, 如何根据世情党情国情民情作决策、谋发展、解难题,如何密切人民群众等一系列问题,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也是一个系统的工作方法,与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许多新论断新要求一脉相承、一以贯之,充分展现了A***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远见卓识所在。这就是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四下基层”都能立足时代又回应时代的根本所在。

  “四下基层”的强大生命力,来源于深厚的为民情怀。“四下基层”是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继承和创新。作为这一制度的设计者、开创者、实践者, A***早在宁德工作期间,就要求干部苦练“密切联系群众”这个基本功,并带头“四下基层”走村串户、访贫问苦,留下了“三进下党”“三上毛家坪”等感人故事,为我们践行“四下基层”工作制度、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树立了光辉榜样,深刻揭示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谛。

  “四下基层”的强大生命力,来源于实干的优良作风。A***在宁德工作时就指出,“我不主张多提口号,倡导行动至上”,并带头践行这一主张。无论是三赴黄振芳家庭林场调查研究,提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 还是亲自带队深入霞浦开展“地、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活动,A***都以实际行动回答了何谓重实干、见行动的政治品质。这也赋予了“四下基层”重实践、见实效的内涵本质,始终“润物细无声”地浸润着闽东,“春风化雨般”滋养着闽东,使闽东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多年来,宁德历届党委、政府始终秉承“四下基层”优良传统,用好用足独特资源和宝贵财富,先后出台深化落实“四下基层”制度、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等系列文件,并通过建好用好理论宣讲轻骑兵、学习大军等特色载体,

创新开展年轻干部“四下基层”活动和开门接访、进门约访、登门走访、上门回访“四门四访”活动,着力打造霞浦信访接待下基层实践基地、福安下岐村干部现场教学基地等一批特色实践基地,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身”入基层、“心” 入基层,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把“四下基层”的过程,变为躬身抓落实、干部建新功的过程,变为积极办实事、群众得实惠的过程。

  同时,我市坚持以“四下基层”为抓手,以“实干”求“实绩”,干成了海上养殖综合整治、中心城市水系综合治理、农村小水电治理、互花米草整治等一批难事要事;
接连抱上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上汽、青拓、东南铜业等“金娃娃”,实现了从“老少边岛贫”地区到全省新增长极、全国百强城市的发展之变。这就是“四下基层”的思想伟力、实践伟力。

  立足新的时代方位,迈上新的发展征程。我们要坚持把“四下基层”这个“传家宝”传承好、发扬好,不断把“四下基层”的实际成效,体现在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上,体现在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上,体现在推进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宁德篇章”上,让“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展现出新的时代价值,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践行“四下基层”建设“五个翔安”

翔安区委书记黄鹤麟

  “四下基层”是A***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亲自倡导践行的重要工作制度,实现了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传承和实践创新。新征程上,要把学习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传统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奋力建设创新、繁荣、生态、活力、幸福“五个翔安”,努力为全市发展大局多做贡献。

  带着初心“学”,练就“基本功”。A***在福建、厦门工作期间, 曾经“四进马塘”,在角屿岛实施扶持基层连队“三个一好”工程。要更加深刻领悟人民领袖一以贯之的深厚为民情怀、实干担当精神和务实工作作风,秉持为民服务初心,持续践行“四下基层”,练就群众工作“基本功”,推动A***对福建、厦门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翔安落地生根。

  带着感情“下”,用好“传家宝”。“四下基层”是贴近群众、**难题、推动发展的重要法宝。要坚持眼睛向下看、脚步往下走,到基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到一线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解民忧、惠民生、聚民力。着力引导群众共建共治共享,从环境、安全、文明、治理等方面**城中村治理难题, 让城中村更加宜居宜业。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推广黄厝、大宅等典型做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以高于岛内的标准建设公共配套设施,推进教育、卫生等民生事业补短板,注重做好信访这一“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努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带着责任“拼”,打造“增长极”。今年是翔安建区20周年,当前正处于工业化提升期、城镇化转型期、基本公共服务提质期。市委对翔安寄予厚望, 这是机遇、更是责任。要持续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和敢闯敢试的强劲头,把“四下基层”作为重要工作方法,不断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工业立区、产业强区,深化招商引资,打造现代化产业高地。加强与各市级指挥部联动,全力推动新机场、同翔高新城等重大片区建设,加速产城人融合发展。主动对接融入全市改革大局,积极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最大程度释放改革创新活力。

福建践行“四下基层”“枫桥经验”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可见

检察日报

  今年是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A***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四下基层”是A***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形成的工作制度。“枫桥经验”“四下基层”穿越时空, 历久弥新,闪耀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光芒。

  如何把“四下基层”和新时代“枫桥经验”所蕴含的精神内涵、价值追求, 转化为福建检察机关的自觉实践?福建检察人一直在积极践行、探索。如何把践行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到贴近民生、履职办案促进社会治理的全过程,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是福建检察人当下认真思考的首要问题。

一、带案下访:想群众所急,在一线排忧解难

这是一个办一案救一家的司法救助故事。

  霞浦县溪南镇村民林某在一起琐事引发的刑事案件中身亡。被告人苏某患重度精神发育迟滞,无刑事责任能力,移送法院后决定对其进行强制医疗。苏某是低保户,对危害后果无力赔偿。被害人林某的妻子和3个未成年子女,依靠林某的低保补助以及亲戚接济度日。面对林某一家的困境,霞浦县检察院迅速启动司法救助程序,福建省检察院、宁德市检察院全力支持,三级院联合发放司法救助金20万元,最大程度帮助林某的家人渡过难关。

  “林某家地处偏远山区,我们决定将司法救助金送上门。那天下着雨,林某的房屋漏着水,墙面渗水的痕迹依稀可见。”霞浦县检察院检察长周群力说, 为了让林某一家的生活得到长远的保障,该院主动对接当地职能部门,开展多元救助帮扶,并持续跟踪各项帮扶措施落实情况。

  “如今,我们一家人的低保都调到了最高标准,房屋也得到了修缮。我在村里做保洁,每月有稳定的收入,孩子上学也不愁了。”林某妻子感激地说。

  2022年3月,该案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与国家乡村振兴局发布的检察机关与乡村振兴部门加强司法救助协作典型案例。

  为提升司法救助质效,福建省各地检察机关带案深入村组、农户家中调查走访、核实困难情况,主动摸排司法救助线索,特别对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妇女儿童做到“应救尽救、应救即救”,与乡村振兴部门加强协作配合,构建快速办理、资金保障等长效工作机制。

二、化解矛盾:促和谐安宁,在一线调处纠纷

  “远亲不如近邻,冤家宜解不宜结。”“有纠纷应多商量,互让互谅,以和为贵。”近日,莆田市城厢区检察院在华亭社区举行了一起拟不起诉轻伤害案件公开听证会,吸引了附近村民前来旁听。

  当事人谢某与蔡某是妯娌关系,两家因土地纠纷积怨多年。某天,双方因土地权归属问题发生口角,进而互殴,二人均不同程度受伤。“案情不复杂, 一诉了之很简单,但积怨不化解,亲情关系会进一步破裂,将来难免矛盾激化、纠纷升级。”该案移送城厢区检察院审查起诉后,承办检察官深入当事人家中听取诉求,联合公安干警和社区干部释法说理、劝解促和,最终定分止争、化解矛盾,双方达成了赔偿谅解协议。

  为扩大办案效果,城厢区检察院到案发社区举行拟不起诉公开听证会,听取各方意见。检察官当场以案释法,就家庭、邻里间遇到的涉法涉诉问题,向村民“面对面”释法说理,引导大家形成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方式。

  2021年以来,城厢区检察院将能动履职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融入该区“D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以为民办实事解难题为主旨,将服务关口前移到一线。

  “我们派出43名干警分别组建各类工作专班和法治宣讲队,根据服务对象差异及司法需求开展个性化、定制式服务。”该院政治部主任陈予方介绍,该院践行“枫桥经验”,将听证地点搬到田间地头,以“看得见”的方式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助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记者了解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促进源头治理为目标, 福建省检察院有了新动作:今年部署开展重复信访积案实质性化解三年“清仓行动”,对三年以上重复信访积案实行挂牌督办、动态销号,持续推行市县两级院领导包案办理首次信访工作,全力推进信访矛盾源头化解。

三、回应关切:网上听民声,在一线展现担当

  前不久,有市民在“e三明”App上反映,三明市三元区某社区长期存在噪音污染、污水排放问题。三元区检察院检察官捕捉到这条信息后,立即着手调查核实。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该院向相关行政部门发出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行政部门在整改基础上举一反三,对辖区9个社区涉及的同类问题一并纳入整改方案,并限期整改。

“从反映情况到推动问题整改,只用了一个月时间,我们居住的生活环境

焕然一新。”案件办结后不久,网友留言为检察机关高质效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点赞。

  三元区检察院运用网络充分了解民意,回应网民关切,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2022年7月,一则“男童被后妈殴打,亲生父亲默不作声”的新闻在网络上引发关注。该院第一时间提前介入该案,依托“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救助中心”,引入心理咨询师、医师、社工等专业力量,为被害人提供心理干预、疏导和医疗救助;
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支持男童生母提起变更抚养关系诉讼;
针对被害人因案导致学习、生活受到重大影响,协调教育部门为被害人办理转学手续,使其顺利入读新学校,融入新环境。

  而在线下,三元区检察院创新“检察+网格”融合治理模式,按照“一人一格”或“一人多格”对接社区(村)网格,对群众反映的社情民意、意见建议、案件线索,立足职能制定对接处置办法,组建工作专班,跟进调查监督,推进检察履职和法律服务落地一线,靶向区域社会治理,让民生民情浮上来、舆情访情沉下去。

  3月27日下午,福建省检察院检察长侯建军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接前往闽侯县检察院开展调研:在12309检察服务中心,他与现场申请阅卷的律师交谈,面对面征求保障律师执业权利意见建议;
深入了解“智慧接访”系统运行和践行“枫桥经验”化解矛盾纠纷、推动访源治理情况。

  “全省检察机关要带着深厚感情和特殊责任,在大兴调查研究中把‘四下基层’发扬光大,在落实新时代‘枫桥经验’中争优、争先、争效,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福建法治福建,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侯建军说。

柘荣县持续深化“四下基层”制度激励干部新担当新作为

闽东日报

  夏日炎炎,依旧挡不住柘荣县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热情,他们在田间地头、群众家中、政务窗口、项目现场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下到基层织密党群“连心网”。

  近年来,柘荣县矢志传承“柘荣现象”丰富内涵,深化落实“四下基层” 制度,下沉一线听民声、解民忧、问民计、惠民生,凝心聚力全方位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

  “抓治理,优配套,城乡环境换新貌;
抓实事,惠民生,以民为本向前行” 7月11日,一场围绕党的20D精神和乡村振兴的主题宣讲在柘荣县城郊乡靴岭尾村展开。只见柘荣县“小板凳+N”草根宣讲大联盟宣讲员手持快板,通俗易懂的宣讲语言,欢快愉悦的宣讲氛围,为村民宣讲党的理论方针政策。

  “小板凳+N”草根宣讲大联盟是柘荣县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的典型形式。“小板凳+N”草根宣讲大联盟为代表的草根宣讲队伍激发民间艺人、退班村干、文化协管员、大学生村官、致富能人、志愿者、民间调解员、先进模范等各类人才,综合运用评书快板、双簧、三句半等艺术表现形式,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传播党的理论方针政策。

  柘荣县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方面,方式方法灵活多样,除了草根队伍轻便灵活的宣讲外,还有领导干部带头示范宣讲、专家学者点单流动宣讲和文化惠民生动特色宣讲等。同时,立足线上、线下融合,创建全媒体宣讲矩阵,启用“村村响”和小喇叭,制作推送导向鲜明的宣讲作品,开展小板凳宣讲网络直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网络,有效扩大宣讲覆盖面,提升宣讲实效。

  宣讲形式“走新”,宣讲内容“出彩”。柘荣县将宣讲内容通过柘荣评话、布袋戏、剪纸等地方特色的艺术载体,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 等基层文化阵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到基层演出,把理论宣讲和文艺形式相结合,在寓教于乐中宣讲新思想、引领新风尚。

  柘荣县深入挖掘“柘荣现象”丰富内涵,持续深化“四下基层”制度,致力推动综合实力争先晋位,高质量谱写“闽东药城”“中国慢城”建设篇章。

2022年,全县领导干部下基层接访群众117批263人次、推动化解积案6件、

化解矛盾纠纷51件;
县处级领导累计到基层调研2242次2024天、入户走访683次1470户、协调解决问题984个、形成专题调研文章38篇。

  这一串数字的背后,是柘荣县践行“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是深化落实“四下基层”,防范化解风险、为民解忧的一个缩影。

  7月11日,在柘荣县闽东力捷迅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里,柘荣县委书记张晓容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与企业管理层面对面座谈,协助企业解决难题。

  在柘荣,这样的现场办公会议已成常态。张晓容介绍,柘荣县主要领导都要挂钩企业,每个月不少于一次到现场办公,为企业答疑解惑、解决困难;
带头进村入户走访,每年深入基层调研不少于60天,每季度与群众拉家常不少于10户,促进人力物力、资源要素进一步向基层下沉,更好地服务群众、服务企业,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

  “开展调查研究就是走群众路线”“要真正沉下去,扑下身子到村里干, 同群众一起干”,只有到基层去,才能真正了解群众所需,解决问题。柘荣县坚持调查研究和现场办公下基层,在一线抓项目、强帮扶、解难题、优服务、提效能、促整改,引导党员干部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二、下沉接访化解群众“心头事”

  3月21日,柘荣县林业局局长徐比景了解到乍洋产业园区三期使用林地审核审批同意书过期,将影响园区项目建设。他召集林业局有关人员研究对策,立即向上级林业管理部门和县委、县政府反馈,申请列入园区第56次联席会议研究事项,通过林业部门优化审批环节及前期受理、及时上报、全程跟踪,提前完成了县里下达的审批时限。

  7月11日,柘荣县交通运输局局长刘茂周在政务服务窗口接待来访村民时, 研究并同意村道建设项目的申报,由原来乡镇作为业主更改为村级担任项目业主的诉求,目前,已有两条村道由村级担任项目业主进行申报并完成审批,及时解决了安征迁及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局长服务日”是柘荣县行政服务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中的一大亮点,也是坚持“四下基层”工作机制的深刻体现。“局长服务日”机制是指每月1日、11 日、21日,要求进驻部门主要领导深入政务服务窗口一线办公,现场调研办事流程、查找问题、优化服务,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在此基础上,柘荣县创新推出涉改窗口“局长联审会商日”和县政府分管领导“一线督办日” 机制,协调解决堵点难点问题。

  截至目前,柘荣县开展“局长服务日”48场次,接待群众2407人次,办件1619件,解决问题185件,收集意见建议94条,解决指导用林审批、施工许可证办理、在建小型水利工程度汛方案审批、禁限字号“国药”授权等相关问题118 个,通过“局长联审会商日”解决项目堵点问题5个,通过“一线督办日”调研推进具体事项3个。

  下基层,党员干部坚持现场办公,及时有效解难题。为促进生物医药、不锈钢、刀剪等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柘荣县出台一系列政策,通过“线上+ 线下”方式开展惠企政策精准推送,提高企业政策知晓率、兑现率。今年以来, 帮助广生堂、力捷迅等31家(次)企业申报兑现各类奖励资金800多万元,有力推进企业建设与发展。

  重实干、抓落实、见实效。近年来,柘荣县全类型服务事项“一趟不用跑” “全流程网办”“减时间”“减跑动”等占比排名全市前列,各类项目承诺审批时间均压缩至法定时限10%以内,在全市率先推行“政务服务事项智能秒批秒办”,“三专”帮扶团队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调整14个党代表工作室的19名挂室县领导,开展“十个一”主题活动,收集意见建议138条,协调解决民生热点问题210项。

三、在基层一线锤炼年轻干部

  7月1日,柘荣县第二期年轻干部“四下基层”实践队第一队学员顺利结业。本次实践教学活动课程充实、内容丰富,开阔了学员们的眼界、增长了学员们的见识、锻炼了学员们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功和调查研究能力。

  活动期间,学员们围绕溪口村“烟雨溪口,诗画茶乡”乡村振兴战略总体定位提出20余条建议,帮助群众采摘茶叶、挖马铃薯、采收太子参等农事,开展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入户收集村民诉求,宣传综治平安、防范金融诈骗等, 拉近了党群干群间距离。

  柘荣县交通运输局干部陈剑奇表示,年轻干部应当到基层“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磨炼吃苦耐劳的品质,砥砺实干奋斗的作风,拿出敢为人先的“劲”,激发攻坚克难的“志”,全力以赴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群众的利益,用拼搏的汗水浇开青春之“花”。

  为进一步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锻炼,2022年7月起,柘荣县委组织部联同县委县直机关工委从乡镇和县直单位中择优选派158名年轻干部,分三批次组建9支实践队驻村开展“四下基层”实践锻炼活动。

  年轻干部们深入柘荣县域实践活动基地,各行各业各领域基层经验丰富、帮带能力强的领导干部、乡村干部、乡村振兴指导员、村级发展带头人等“传帮带”,开展红色传统教育、产业调研、农事劳动、种植养殖技术学习、地方特色技艺体验等17个实践项目,让干部成长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深入开展“四下基层”实践活动,年轻干部走进农村基层、深入田间地头, 联系服务群众,有效培养年轻干部与群众打成一片的本领。实践后,他们身上少了“书生气”、多了“泥土味”,壮了筋骨、长了才干。

  在壮大自身的同时,“四下基层”实践活动也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年轻干部结合村情实际,围绕农业农村、文旅产业等,用心调查研究,形成了一份份具有建设性意见建议的调研文章,为乡村发展拓宽了思路。

  溪口实践队与溪口村依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统一运营管理实践基地,有效盘活了一批闲置农房、农田、果园,乡村人气旺了、环境好了、产业兴了, 促进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
洪坑实践队选派年轻干部担任“乡村夜谈”宣讲员,联合乡镇派出所,利用夜间开展政策宣讲,既把党的好政策传到家家户户,又把群众的困难收集上来;
上泥实践队帮助东源乡上泥村蜂农销售蜂蜜、发起孝老食堂爱心捐款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

  脚下有泥土,心中有底气,脚沾泥土方能涵养“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通过三十多年的践行和发展,“四下基层”优良作风已在柘荣深深扎根, 呈现出机关作风明显转变、办事效率大幅提高、城乡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聚焦“三个导向”践行“四下基层”

同安区委书记王跃平

  A***在福建、厦门工作期间,曾两次深入到军营村、白交祠村访贫问苦和考察调研,体现了强烈的为民导向、问题导向、务实导向。我们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把“四下基层”作为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推动“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在同安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坚持为民导向,践初心、惠民生。为群众办实事、为地方谋发展是“四下基层”制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大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注重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作用,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总结用好跨村联建、“三个一线”、服务基层“大篷车”等机制做法,用心用情用力抓好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领域民生大事,下大力气解决好信访诉求、处理好矛盾纠纷,让广大群众共享富美新同安高质量发展成果。

  坚持问题导向,解难题、促发展。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工作的导向。我们要发扬担当精神和斗争精神,把传承践行“四下基层”与大兴调查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与落实全区“抓D建促综合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围绕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等重点调研课题,进一步健全领导干部常态化现场办公、走访调研和“镇(街)吹哨、部门报到”等机制,用改革思维、创新办法,着力**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领域重难点问题,以“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精准务实举措**发展新问题、打开发展新局面。

  坚持务实导向,转作风、抓落实。实干兴邦,实字当头,最直接、最有效的工作路径就是“四下基层”。我们要坚持把“四下基层”作为抓落实的重要手段,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评判标准,深入开展“基层组织提升年”“干部作风提升年”活动,按照“两化三单”要求,以钉钉子精神一件一件抓落实、不断争优争先争效,推动干部作风更优、服务群众更实、干群关系更密切,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有力贯彻落实,凝聚起建设富美新同安的强大合力,为全市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同安贡献。

论“四下基层”的三重特质及其新时代启示

陈书平

  “四下基层”是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 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这是A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本质上是实践主体在充分认识、深刻把握客观对象世界的现存状况基础上进而改造客观对象世界的创造性活动。“四下基层”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在宁德孕育,它蕴含的精神内涵、价值追求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得到了传承和弘扬。“A***在福建工作期间创造的宝贵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不仅对福建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为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省域范围内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基础。”①“四下基层”的现实性、人民性和整体性特质对深刻认识和深入把握新时代大兴调查研究的实践功能、价值主张、工作方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为不断丰富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智慧支持。

一、“四下基层”的现实性特质

  所谓“四下基层”的现实性特质意指“四下基层”不是实践主体的主观臆想、主观臆造的想象活动,而是实践主体通过对客观对象世界的深入了解、全面剖析、本质把握,对客观对象世界进行革命性改造,目的在于使这种客观对象世界的发展更符合人的本质、人的本性的需要。也就是说,“四下基层”不是停留在对客观对象世界的主观把握之上的,而是要深入到客观对象世界的本质性、历史性维度之中,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规律指向。以此为基础,实践主体适用这一规律,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未来大势,提出相应的思想理念,进而指导乃至重建社会现实。所以,“四下基层”的社会功能不是仅仅停留在“认识世界”“解释世界”的层面上,而是把“改变世界” 作为“四下基层”的实践旨归。总的来看,“四下基层”之“改变世界”的实践旨归主要包括两个层面。

  一是“四下基层”能规范、矫正实践主体的行为方式,增强实践主体的实践能力和拓宽视野。A同志在《摆脱贫困》中明确指出,领导干部“必须放下架子,打掉官气,主动上门,把信访工作做到基层”,由此“可以改进工作作风,克服官僚主义”,①“各级领导干部到群众中走访……了解和熟悉他们工作和生活的状况,就可以从根本上防止这种命令主义、官僚主义的弊病”。

②可以说,“四下基层”不仅是提高党员干部政治智慧、增强执政能力、激发干事创业主动性的必要途径,还是党员干部通过与人民群众相互接触、相互作用,不断加强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更是提高领导干部担当作为的党性修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的重要法宝。面对如何提高领导干部下基层能力和水平的问题,A同志要求党员干部“眼睛向下,善于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获得真知”。③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充分了解基层情况、掌握群众意志,并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制定出科学的路线、方针、政策。正如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所指出的,调查了解工人阶级的生存境况, 是“给那些认为社会主义理论有权存在的见解提供坚实的基础,为了肃清赞成和反对这种理论的一切空想和幻想”。④可以看出,“四下基层”是帮助拨开人们的思想迷雾、获得理论新认识、坚定理论自信的锐利武器。

  二是“四下基层”的现实性通过规范、矫正实践主体的主观世界,进而更好地“改变世界”,即促进实践主体之外的客观世界的向善发展,包括人类社会全面进步、生产方式进步发展等方面。“现实本身”是思想理念的产生根源, “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⑤作为一种体察民情、追求真理的工作方法,“四下基层”就是对人们的“现实生活过程”的本质性研究和把握, 并在这种“现实生活”的历史性展开过程中概括、提炼、升华出新的思想理念, 用以创造出更加美好的世界。

  一方面,“四下基层”的工作方法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导向。A同志强调,要“提倡各级领导带任务、带问题深入基层,解剖麻雀。…… 有利于把问题解决在源头,把矛盾消弭在萌发状态”。⑥也就是说,“四下基层”既是提高领导机关办事效率、增强办事精准性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领导干部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矛盾、困境的有效方法。2021年9月,A***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讲话中结合自己在福建工作的经历,深入阐述了调查研究对制定科学的政策、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性:“我在福建工作时,针对福建是林业大省、广大林农却守着‘金山银山’过穷日子的状况,为解决产权归属不清等体制机制问题,推动实施了林权制度改革……我认为,林权改革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我们抓住‘山要怎么分’、‘树要怎么砍’、‘钱从哪里来’、‘单家独户怎么办’这4个难题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形成了全国第一个省级林改文件。2008年中央10号文件全面吸收了福建林改经验。”①“四下基层”的历史性展开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解

决问题、化解矛盾的过程,而且是一个追求真理、发现真理、践行真理的过程。

  另一方面,“四下基层”的关键是在深入把握现存世界的现存状况基础上, 形成一种新的理论认识、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并将这种理论新认识指导新实践, 解决新问题,最终使这种新理论、新理念成为现实。关于这一问题,马克思在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有着深入的思考和系统阐述,提出了检验思想理念的标准问题,“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②只有符合客观实际的思想、观念、决策、谋略,才能够真正、精准地切中客观对象世界和社会现实,并对之进行有的放矢地改造,推动事物朝着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方向发展。A同志在宁德时,自觉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到当时的闽东地区极为贫困,全省经济排名位列末尾,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面对这一发展困境,A同志在深入、系统掌握宁德地区的现实状况后, 提出了“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经济大合唱”等一系列理念,并脚踏实地地将其运用到闽东地区经济社会建设全过程中,努力使闽东人民摆脱物质和精神贫困的境地。实践证明,A同志在宁德工作期间倡导的这些工作思路、理念是正确的,指引着宁德的现代化之路。有数据表明,宁德生产总值从1988 年的20.1亿元增至2021年的315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从1.5亿元增至265.8亿元,综合实力跃升至全省第5位,跨入全国百强城市行列,③彻底扭转了宁德“老、少、边、岛、贫”的历史境遇,成为了福建省发展的新增长极。可见,“四下基层”不是要维持现存世界的现存状况,而是“按照事物的真实面目及其产生情况来理解事物”,④最终实现对现存世界的现存状况进行深度性、革命性的革新和改善,因而,“四下基层”本质上是一种以“改变世界” 为旨归的实践形式。

二、“四下基层”的人民性特质

  所谓“四下基层”人民性特质指它的每一环节都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底色。事实上,马克思、恩格斯在其整个理论建构进程中,在对基层深入、全面、系统调查研究过程中,深切表达了实现“人民的现实幸福”⑤的价值期盼。马克思在24岁时就完成了自己的调查研究开篇之作,即《摩泽尔记者的辩护》。为了有力反驳莱茵省总督无理指责《莱茵报》的两篇文章,马克思到摩泽尔河沿岸地区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全面、细致地了解和掌握该地区人民群众

生活的实际状况,“详细地分析和研究了各种材料,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揭露了摩泽尔河沿岸地区资产阶级政府背离人民的‘官僚本质’”。①恩格斯作为马克思的亲密战友也走在调查研究的路上。为了全面、准确、客观地了解和收集到广大工人阶级的生活境况,他“用了21个月的时间,通过亲身观察和亲自交往来直接了解英国的无产阶级”,②最终撰写出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这篇影响广泛的调查研究名著。可见,在马克思主义语境中,调查研究是一项“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③的实践活动,具有深厚的生存论意蕴, 其内在规定的受益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而不是少数人群体。因而,调查研究具有鲜明的人民性指向,调查研究下基层更是将调查研究与人民生存境遇、民族国家的前途命运相结合,彰显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强大的现实伟力。

  “四下基层”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始终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和价值取向,秉持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紧紧依靠人民干事创业、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幸福的党的初心使命。一方面,推进“四下基层”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四下基层”不是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相分离、相对立的单向性实践活动,而是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双向良性互动的实践活动。马克思认为,人民群众不仅是创造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创造历史的“剧作者”。A***深刻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④可以说,“四下基层”作为以“改变世界”为旨趣的实践形式,是一种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深度交织融合的社会政治实践。例如,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主体并不仅仅局限于党员干部自身,而是必须依靠并汇聚人民群众的集体行动力,才能真正及时、有效、广泛地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精神实质、理论主张和价值主张“飞入寻常百姓家”。又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只有“打掉‘官气’、放下架子,真正深入群众,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促膝谈心,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才能了解群众想什么、盼什么、要什么,才能获取第一手的资料,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判断”。⑤A同志指出,“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有许多困难和问题……依靠什么去战胜困难?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谈出不同的思路和方法。但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这就要求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⑥“只有我们密切联系人民,真正与民同苦、与民同忧…… 我们必定会赢得全体人民的同心同德”。⑦党的十八大以来,A***要求“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

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虽然辛苦一点,但确实摸清了情况,同基层干部和老百姓拉近了距离、增进了感情”。⑧可见,“四下基层”不仅是使党员干部明白自身“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的有效路径,⑨还是党员干部了解人民群众疾苦、增进人民群众感情、赢得人民同心同德的实践典范。

  另一方面,“四下基层”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人民、造福于民。在马克思看来,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类的所有实践形式都是以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010为逻辑起点,现实的个人在实践中创造新环境的同时,新环境也为现实的个人的进步发展奠定新的基础。因而,人类的所有实践形式最终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旨归的。“四下基层”作为人类实践活动形式之一,始终把实现“现实的个人”的美好存在和美好发展视为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本身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种最直接的方法”。①A同志强调,领导干部在落实“四下基层”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过程中,要始终牢记党员干部“不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公仆,都要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②具体来说,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既能使人民群众及时掌握党的政策主张、理论主张、价值主张,又能使人民群众监督党的政策主张、理论主张、价值主张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调查研究下基层贯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其旨在深入掌握与人民群众、民族国家发展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使党员干部真正深入民情、掌握民意,增强党员干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造福人民群众的政治本领。信访接待下基层“可以摆正同群众的关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③现场办公下基层可以推动党员干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由观念转化为现实,而不至于使这种宗旨停留在一种价值预设与纯粹构想的境地。由此可见,“四下基层”蕴含的价值内核乃是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利益的深度眷注,是一种服务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④的实践活动。党员干部只有通过“四下基层”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把不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进行变革与改造,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党的20D报告进一步要求党员干部要切实“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⑤可见,“四下基层”的根本在于立足基层、深入基层、掌握基层、夯实基层、建好基层,其价值目标在于联系人民群众、发动人民群众、掌握人

民群众、服务人民群众、造福人民群众、赢得人民群众,人民性构成了“四下基层”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的本质属性。

三、“四下基层”的整体性特质

  所谓“四下基层”的整体性特质,意指它的每一个要素既表现为相互独立、各具特色,又表现为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四下基层” 中的每一个要素、样态、形式不同,决定了蕴含其中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也是不同的。尽管如此,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丰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等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实践目标。概括起来,“四下基层”的整体性表现为实践的整体性和效果的整体性,前者侧重于“四下基层”实践活动的过程性,后者侧重“四下基层”实践的结果性。

  一方面,“四下基层”具有实践的整体性。它意味着“下基层”具有动态性、关联性、互促性的特征。首先,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是前提。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就是领导干部把身子沉下基层,把心思留在一线,真心、精心、耐心、细心地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递给人民群众,解读给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从内心深处真正拥护党的领导,真正实现“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①可以说,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从‘声边’到‘身边’,生动体现了始终聚力于民的独特优势”。②其次, 调查研究下基层是核心。调查研究具有统摄性、基础性的作用,是党员干部制定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性条件。毕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一种以观念形态和理论形态存在的形式,是党员干部在充分、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获得的一种真理性认识的深刻体现。“调查研究,是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既要调查机关,又要调查基层;
既要调查干部,又要调查群众;
既要解剖典型,又要了解全局;
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③调查研究所涉及的调查对象、调查内容是全方位与多领域的,深刻“体现了始终问计于民的科学方法”。④再次,信访接待下基层是关键。信访接待下基层要求地、县、乡三级全部建立信访接待日和信访接待下基层制度,打造条块结合、分级负责、按职能解决问题和困难的信访接待网络。实际上,信访接待下基层也是一种反馈机制或评价机制。A***指

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⑤在现实实践中,人民群众通过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情况进行“阅卷”,采用信访等方式提出相关意见建议,进而推进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好地开花结果。例如, 1988年12月,首次“地、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活动在霞浦县举办,A同志亲自参加了这次活动,同102名来访群众面对面对话,在对话过程中,倾听人民群众的反馈意见、问题困难,“受理各种问题86件,其中12件当场答复解决,其余问题要求相关部门在一个月内处理完毕”。⑥可见,信访接待下基层也是调查研究工作方法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有助于使党员干部“变‘坐诊’ 为‘出诊’,生动体现了始终心系于民的真挚情怀”。⑦最后,现场办公下基层是保障。现场办公旨在及时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质量地落地生根。A***反复强调,要讲求实效、多办实事,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党员干部必须“通过现场办公的形式,及时协调解决。地县乡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三级联动,一起参加接待。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三堂会审’,该由某一部门办的事,当即明确由某一部门办理;
对涉及几个部门的问题,在接待日领导的协调和督促下,也能各司其职,及时办理,避免了推诿和扯皮的现象”。⑧因此,现场办公下基层也构成了调查研究工作方法的重要面向,有助于党员干部更为及时、精准地捕捉到问题,并及时将问题解决。可以看出,“四下基层”中的每一环节都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呈现出一幅普遍联系的实践图景。

  另一方面,“四下基层”具有效能的整体性。这意味着“四下基层”所要取得的最终成效是“1+1大于2”的。“四下基层”中的每一个要素在实践过程中有其自身的功能定位和效能指向,他们在各司其职的同时,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最终形成最佳的整体性效能。具体来说,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的实施效果,表现为它能够真正使人民群众掌握理论,理论只要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就能不断丰富和涵养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也能转化为人民群众改变世界的物质性力量和强大的动力源。从根本上说,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乃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①调查研究下基层的实施效果,表现为它不仅能使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且能使党员干部最大化地避免陷入主观主义、经验主义陷阱中,进而在最大程度上有效规避决策、规划的失误,为制定科学、可行的战略计划提供前瞻性指导。信访接待下基层的实施效果,表现为它不仅能进一步密切党群

关系,增强党和群众的凝聚力、团结力,而且能及时且精准地解决一批信访重点、难点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畅通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因此,信访接待下基层不仅能够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而且能够改进党的工作作风。应当指出,202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中提出要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并把统筹领导信访工作纳入其工作职能中,这是有效解决国家与社会中间环节脱节的重要的体制创新。实际上,统筹领导信访工作作为中央社会工作部的重要职能,就是对A同志在宁德工作期间提出的“四下基层”中的信访接待下基层的新时代运用和升华,由此也进一步把“四下基层”中的信访接待下基层这一工作方法在社会建设领域中的作用和地位更加凸显出来,有助于真正打通中央到地方的“最后一公里”,进而更加深刻展示了“四下基层”中的信访接待下基层这一工作方法的价值魅力和真理伟力。现场办公下基层的实施效果,表现为它不仅能使领导干部做到心中有民、心中有责,而且能有效凝聚起党员干部的思想合力、行动合力。可见, “四下基层”的每一个要素功能各异,但它们之间能相互渗透、相互优化,最终形成最优的效能合力值。

四、“四下基层”的三重特质对新时代大兴调查研究的启示

  “四下基层”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有一个共同的实践底色,那就是“下基层”。在马克思主义语境中,“下基层”是实践主体深入基层一线对客观对象世界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分析和研判,通过加深对客观对象世界的认识,找出其既有的乃至未来存在的问题。因此,“下基层”的本真指向是对现存事物的客观状态的考察和剖析,探寻**其可能、可行之道,进而推动客观事物的系统性变革、整体性改善。尽管“四下基层”的每一个要素及其功能各具特色,但它们所蕴含的思想原理、精神实质和价值期待是内在一致的。A同志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的这一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在宁德孕育和实践,并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得到了传承和弘扬。党的十八大以来, A***把调查研究提高到了民族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上来认识,认为“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

②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本功,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③因此, 调查研究工作方法具有根基性、基础性的作用。党的20D报告明确要求,“弘

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①2023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中系统、深入地阐述了新时代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主要内容、方法步骤等内容。2023年4月,A***在中央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要“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②新时代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是对“四下基层”的当代延续和时代开新,而“四下基层”的三重特质则对深化新时代大兴调查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四下基层”的现实性特质为新时代大兴调查研究的实践功能指明了正确方向

  “四下基层”的现实性特质充分展现出实践主体对必然的把握。“四下基层”的现实性归根到底就是要实现两个层面的变革和指引。一是通过“四下基层”的实践活动,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这就涉及共产党执政的纯洁性、先进性、引领性的方面。二是通过“四下基层”的实践活动,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取得新突破。由此看出,“四下基层”的现实性特质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创造性指向,为新时代大兴调查研究提供了重要借鉴。

  新时代提出大兴调查研究实际上是对“四下基层”的现实性特质的时代传续和丰富发展。一方面,必须以大兴调查研究为实践载体,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最大优势。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历经艰苦的调查研究和革命实践,找到了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一个答案, 即人民监督政府。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的调查研究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实践,找到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即党的自我革命。可见, 要以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为契机,系统、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使我们党坚守初心使命”。③中国共产党成立百余年来, 坚持把调查研究工作方法与加强自身执政能力建设统一起来,从精神、能力、作风等方面真正“硬”起来,④进而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正如A***所指出的:“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是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一个有效办法。”⑤另一方面,要以大兴调查研究为实践方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发展新突破,进而努力创造一种更加先进、优良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新时代大兴调查研究归根到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实践活动。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来解决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矛盾

新难点,找到**问题、矛盾、难点的新办法新思路新方案;
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来辩证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即事物全局和事物局部、事物当前和事物长远、事物宏观和事物微观、事物主要矛盾和事物次要矛盾、事物特殊性和事物一般性的关系,以此为基础深入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和规律。可以看出,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中,大兴调查研究的现实性指向就是要不断破除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难点、痛点和堵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劲有力的知识力量。

  (二)“四下基层”的人民性特质为新时代大兴调查研究的价值追求明确了坚定立场

  “四下基层”实践活动具有深厚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根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在马克思看来,历史的活动不是少数精英群体的活动,而是“群众的活动”,①随着历史活动的纵深推进,群众队伍也必将随之逐渐壮大,在此意义上,深刻诠释了“四下基层”是“为了谁”的根本问题。“四下基层”在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框架中展开的,因而决定了蕴含其中的每一环节都必然包含并贯穿着人民的元素,让人民真正成为历史和时代的主人。因此,“四下基层”的工作方法归根到底乃是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实践活动。人民群众的革命性、创造性实践是实现“四下基层”创新性实践的不竭源泉。可以说,“四下基层”是对我们党坚持群众路线这一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新征程上如何增进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做好联系服务人民群众工作、解决好执政党与人民群众关系等一系列的问题。

  “为了谁”是新时代大兴调查研究必须回应的价值关切。这也深度关乎新时代大兴调查研究的价值取向、评判标尺等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这是对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的时代性表达。②在现实实践中,A***不仅把新时代大兴调查研究这一工作方法与提升党自身能力建设结合起来,而且还把新时代大兴调查研究作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关键路径。具体来说,一方面,新时代大兴调查研究必须坚持汇民意的实践主题。民意即人民诉求、人民期待,同时,民意中也蕴含着人民的智慧、人民的智识。新时代新征程上,大兴调查研究必须始终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 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

福感、安全感”。③只有将广大民意汇聚起来,才能赋予新时代大兴调查研究这一实践活动以旺盛的生命力。如果忽视、漠视人民群众的经验或意见的调查研究,那么“任何天才的领导者也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领导”,④进而也不可能使调查研究成果真正归人民群众所有。另一方面,新时代大兴调查研究必须坚持解民忧的价值主题。民忧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⑤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中,大兴调查研究不是为调查而调查,也不是漫无目的、走马花光地调查,而是以“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为基准,并切切实实地回应和彻底解决这些“最实际的呼声”。换言之,新时代大兴调查研究的展开过程是党员干部“从群众中来” “密切联系群众”的过程,其价值目标在于“一切为了群众”,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切实可行、人人可信、实时可为的实施方案,最终起到成就人民美好生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加速器和推进器作用。可见,只有在大兴调查研究中坚持问题导向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推动大兴调查研究逐渐向纵深处展开, 也只有将大兴调查研究与问题导向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二者良性互动、互相促进的态势,才能充分展现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行。

  (三)“四下基层”的整体性特质为新时代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提供了根本遵循

  “四下基层”的整体性特质内在折射出“下基层”是一个总体性范畴。“四下基层”实质上是一项系统性、整体性的实践活动,它不是对单一领域进行调查调研,而是立足整体、大局,在坚持问题导向基础上把“四下基层”的每一个要素下细、下深、下全,亦即全方面全方位把调查对象及其问题摸清、摸透、摸准,以辩证思维分析把握和厘清这些问题和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关系、主次关系、变与不变的关系。可以说,“四下基层”蕴含深厚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新时代大兴调查研究奠定了重要的方法论基础。

  新时代大兴调查研究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们栖居于其中的世界,“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①一方面,必须

坚持以系统观念推进新时代大兴调查研究。新时代大兴调查研究既要把握事物的重点方面,又要把握事物的整体、大局,注重调查对象要素结构的关联性、统一性,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具言之,新时代大兴调查研究的重点在于要始终紧紧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20D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实行问题、难题、矛盾的大梳理大排查,着力打通、彻底解决贯彻执行中的堵点淤点难点,这主要涉及12个方面的关联性问题,②其最终的实践旨归在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现直至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另一方面,必须以科学的思想方法推进新时代大兴调查研究走深走实。以单一的、线性的、静止的思维方式来开展新时代大兴调查研究必然会陷入唯心主义窠臼中,不利于获得客观、全面、有效的研究结果。党的20D报告明确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增强“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③事实上,这些思维方法汇成了新时代大兴调查研究所要遵循的方法群。例如,战略思维要求新时代大兴调查研究必须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上,把长期目标和近期规划有机结合起来, 使调查研究的成果具有前瞻性、创造性;
历史思维要求新时代大兴调查研究必须有大历史观,既要深入考察调查对象的现实维度,也要深入挖掘调查对象的历史维度,将现实维度与历史维度结合起来,进而把握事物发展的大方向大逻辑;
创新思维要求新时代大兴调查研究必须研究真问题,只有把真问题研究透了,才能找出**难题的新方案、新思路、新举措,最终形成具有普遍性的经验做法,从而更好地指导新实践;
法治思维要求新时代大兴调查研究必须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尊重客观事实,不弄虚作假;
等等。每一种思维方式都有独特的功能,看似相互独立、互不相干,实际上,这些思维方式构成了一个有机联系的功能群,最大限度地指引、规范、保障新时代大兴调查研究实践活动的最优化展开,进而推动客观对象世界的现存状况实现最大化改善、提升。可见, 新时代大兴调查研究是一项系统性、整体性的社会工程。在现实实践中,只有坚持系统观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使党员干部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形成思想凝聚力、行动向心力,努力推动党和国家的经济发展、民生改善、风险防范、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工作,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我市大力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综述

闽东日报

山海揽尽今昔巨变,宁德已是人间福地。

  35年实践传承,35年历久弥新。A***在宁德工作期间开创的“四下基层”制度,已深深镌刻在宁德接续奋斗的伟大征程中。

  溯过往、看今朝、展未来,“四下基层”制度在传承弘扬中延续为民情怀, 在深化创新中凝聚发展之力。宁德历届党委、政府始终秉承“四下基层”的优良传统,用好用足独特资源和宝贵财富,练好“密切联系群众”这一基本功, 凝聚干群合力、共同砥砺前行,不断推动“四下基层”走深走实,奋力把当年“老、少、边、岛、贫”地区打造成如今全省新的增长极,更在新时代迈向新征程,勇攀新高峰。

一、情系万家下基层,创制度惠民生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
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35年前,A***在宁德工作期间便心系人民,身体力行,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积极走好群众路线, 把基层实事抓手上,把群众冷暖挂心头。

  根据《闽山闽水物华新——A福建足迹》一书记录:“第一个月,A轻车简从,只带着两三个人下乡调研。第二个月,A还是调研,基本是两天一个县,每个县的主要乡镇、村庄都要走一走。他走遍闽东九个县,后来又跑了绝大部分乡镇。”就这样,1988年6月至1990年4月,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A同志以深入基层调研为起步,逐步建立“四下基层”制度,着力把工作重心放在改善宁德基础设施和人民生活水平上,下决心带领闽东百姓摆脱贫困,为宁德发展打下决定性基础、擘画了宏伟蓝图。

  下基层、察民情,“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四下基层”制度具体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提倡领导干部带任务、带问题深入基层,解剖麻雀, 通过深入基层提高领导机关的办事效率,有利于把问题解决在源头,把矛盾消弭在萌芽状态。

  人民性是“四下基层”工作制度的本质属性,“四下基层”制度就是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继承和创新。当时,随着“四下基层”制度的实践与推广,宁德干部作风大为转变,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闽东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35年的传承与坚持,35年的一脉相承、一以贯之。“四下基层”制度是A***留给闽东干部群众的宝贵精神财富。其所蕴含的精神内涵、所体现的价值追求,一直源源不断转化为我市领导干部的自觉实践。“‘四下基层’ 既是工作制度,也是工作方法,更是密切联系群众、转变工作作风、加快推动发展的传家宝。”市委主要领导强调,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切实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不断织密党群“连心网”、画好干群“同心圆”。

  多年来,我市持续掀起“四下基层”的实践热潮、传承热潮。制定出台深化落实“四下基层”工作制度、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开展“四下基层贴民心、感恩奋进建新功”实践活动方案等系列文件;
创新开展年轻干部“四下基层”“***在宁德的故事”进校园等特色活动;
创新建立理论宣讲轻骑兵、学习大军等特色载体;
着力打造霞浦县信访接待下基层实践基地、福安下岐村干部现场教学基地、寿宁下党“学习小镇”等一批特色实践基地。

  着眼实干又着力实干,干成了海上养殖综合整治、中心城市水系综合治理、农村小水电治理、互花米草整治等一批难事要事;
接连抱上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上汽、青拓、东南铜业等“金娃娃”,吸引200多家上下游企业落地宁德, 打造出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等4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地标,使宁德成为全国首批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动力电池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集群,不锈钢新材料产业园跃升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时至今日,“四下基层”制度依然闪耀着走好党的新时期群众路线的实践光芒,将在宁德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留下更多鲜明而深刻的印记。

二、政策宣传下基层,接地气入民心

  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延续传承35年,在闽东大地已是根深叶茂、硕果累累。

  炎炎夏日,周宁县七步镇后洋村黄振芳家庭林场,7000多亩山林苍翠茂盛、生机盎然。“这三棵并排挺拔的杉树,蕴藏着温暖深切的关怀,铭刻着难忘的历史诗篇。”理论宣讲轻骑兵黄娟娟每每讲起家庭林场“三棵树”的故事,都难掩激动之情。

  A***在宁德工作期间,曾三次来到黄娟娟祖父黄振芳创建的家庭林场考察,并亲手种下三棵杉树苗。如今,三棵杉树苗已长成参天大树,听故

事的黄娟娟也成为一名理论宣讲员,通过讲述长辈们植树造林、逐梦绿水青山的故事让“三库+碳库”理念深入人心。这不仅仅是黄娟娟的家庭故事,更是宁德深化落实“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的重要手段。

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送到基层一线,在闽东一直有着优良传统。

  A***在宁德工作期间,高度重视理论武装工作,提出“振兴闽东一刻也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在系统阐述“四下基层”时,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摆在突出位置,强调既要面上推动、广泛持续,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解把握基层群众的政策需求和接受特点,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有效解开群众思想上的“扣子”,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入脑入心。

  宁德,牢记嘱托,创新发力。近年来,我市坚决扛起作为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和实践地的政治责任,把学习宣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长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既紧扣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DS学习教育、党的20D精神等重大主题,开展集中统一的权威宣讲,又聚焦新时期群众关心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小话题,为群众解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感悟思想伟力和真理力量。

  在市委统一领导下,我市组建的“宁德市理论宣讲轻骑兵”,把讲台搬到田间地头,以身边人说身边事,用大白话讲大道理,所到之处受到广大干群热烈欢迎——在蕉城,畲歌畲语理论宣讲轻骑兵突出语言群众化、内容精准化、形式朴实化,通过“唱畲歌、讲畲语”等方式,努力让党的方针政策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
在寿宁,“难忘下党”小分队探索“同吃、同住、同劳动、同调研”的“四同”党性教育新模式,采取互动式、体验式、讨论式、访谈式等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宣讲培训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在霞浦,“霞小宣”理论宣讲队伍“宣讲套餐”,开展“案例式”教学,活用闽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寓教于乐、入脑入心。

  轻骑进一线,山海传佳音。近年来,各地持续挖掘地方特色,成立古田县“闽剧团”、屏南县“青春心向党”、周宁县“理响周宁”、福安市“全家福安”、福鼎市“嘭嘭鼓”等广受群众欢迎的“理论宣讲轻骑兵”队伍,把原汁原味党的创新理论政策,送到广大干部群众的“心坎上”。据统计,全市每年组织开展宣传宣讲活动均超万场次。

  从沿海到山区,从机关到企业,从乡村到城市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多种形式传递到基层一线,春风化雨、润泽人心;
闽东大地热潮涌动,生机勃发。

三、调查研究下基层,善谋事问民计

  干部下基层,历来是我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也是主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有效载体。当前,全党正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这与“调查研究下基层”一脉相承,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7月5日上午,宁德市直机关第5期年轻干部“四下基层”实践活动启动,4 支实践队分赴福安、福鼎、古田和寿宁“四下基层”实践基地开展为期15天的实践活动。

  在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调研的过程中,宁德市农科所干部、“四下基层”福鼎实践队学员林权威发挥专业优势积极为村里发展建言献策。“在实践调研中我发现,村子产业单一,经济抗风险能力差,于是我结合自己当前的工作开始思考茶园套种在当地的可行性,计划从我所在的单位引进茶园套种技术,拓宽增收渠道。这一想法与村子期望打造美丽茶园、休闲文旅的想法不谋而合,得到了村里的支持。”林权威说。

  开展年轻干部“四下基层”实践活动,是我市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推动年轻干部在基层一线锻炼成长,助推闽东特色乡村振兴之路的创新举措。去年以来,420名市直单位年轻干部深入9个县(市、区),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调研,走访农户百余家,并办理一批实事,形成乡村振兴、队伍建设等方面调研报告48篇、心得体会800多篇,相关经验作法在省级平台、媒体推广,切实提高了学员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功和调查研究能力。

  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宁德经验弥足珍贵。近年来,我市领导干部坚持把“调查研究下基层”作为谋划发展、制定政策、推动工作的“先手棋”,重点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加快推进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全面提升中心城市品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推进‘三茶’融合发展”等重点课题,深入一线, 带着课题、带着问题、带着“双手”深入基层,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问计基层、问策于民,从实践中掌握实情、获得真知, 从而提高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能力,研究基层新情况、解决发展新问题。

  实践证明,“调查研究下基层”使得干部政治智慧的增长、工作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沃土。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我市逐步探索建立年轻干部“四下基层”培养锻炼工作机制,实行“一书记三大员”制度,

即创新选派第一书记、乡村振兴指导员、科技特派员和金融助理员到村任职, 开展“我在宁德有亩田”活动等优秀经验做法,形成特色品牌矩阵;
制定出台锂电“7条”、不锈钢“7条”、铜材料“7条”、支持少数民族乡村振兴“5条”、老区基点行政村乡村振兴“7条”、海岛振兴“9条”等系列政策,真正实现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的“源头活水”。

四、信访接待下基层,化矛盾贴民心

  《摆脱贫困》一书的《把心贴近人民——谈新形势下领导的信访工作》篇章中指出:“信访工作的首义,在于时刻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一员,把心贴近人民”。信访工作连接人民群众,解决的是各类“急难愁盼”问题。而解决信访问题的过程也是为人民服务的过程,更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过程。

  “在新形势下,各级领导必须放下架子,打掉官气,主动上门,把信访工作做到基层,把党的关怀和政府的济助送进普通群众的家庭。”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A同志倡导建立领导下访、约访群众制度,并在霞浦县亲自主持第一个下访接待日活动。当年的“信访接待下基层”要求地、县、乡三级全部建立信访接待日和信访接待下基层制度,形成条块结合、分级负责的信访接待网络,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着力把矛盾化解在源头。

  “信访接待下基层”真正做到发现问题在一线、化解矛盾在一线,彰显深入群众、靠前服务的作风,拓展群众表达诉求、提出意见的通道,提升为人民解忧、为发展排难的效率,实现了信访工作的根本性转变。

  持续深化“信访接待下基层”,推动全市信访态势持续向好。近年来,我市坚持“信访接待下基层”,探索创新“四门四访”工作机制,即开门接访、进门约访、登门走访、上门回访,切实履行“为民解难,为党分忧”政治责任, 密切联系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推动一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和信访积案化解,实现“信访接待下基层”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在具体工作推进中,市、县(市、区)、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精准施策,切实把信访这一“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做细做实做好。

  ——实行领导干部公开接访。常态化推进市委书记、市长、市委副书记及县(市、区)、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领导每月15日(节假日顺延)轮流到本级信访部门接访群众,逐案落实包思想转化、包问题化解、包息诉息访。

  ——畅通信访渠道线上随访。创新推行“线上大接访”模式,对网民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领导信箱等各类网络平台及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渠道反映的问题,酌情开展“线上接访”,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

  ——推进上下联动入户走访。霞浦县作为“四下基层”制度的发源地,开展“千名干部访万户、四下基层促和谐”活动,组织广大机关干部进村入户大走访,主动从源头治理上化解信访问题;
寿宁县创新推进村(居)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构建,建立实时排查村、社区矛盾纠纷机制;
古田县聚焦多元治理, 推广村干部清晨入户巡村、晚间聚民议事的“晨巡晚议”经验做法,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一系列探索实践,让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更加多元化,诉求办理更加高效化,让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直接、更实在。

  有信必复,有访必答,做好新时代信访工作仍要始终坚持“信访接待下基层”,从实际情况出发,用心用情用力把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办好办实办细, 当好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和解忧人。

五、现场办公下基层,察实情解民忧

  A***在宁德工作期间曾提出“地县领导到基层去现场办公”。“现场办公下基层”,即各级领导下基层现场办公、直接面对群众,化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这不仅能拉近机关与基层、领导干部与群众的距离,更是解民忧、惠民生的重要体现。

  7月11日下午,一场特殊的办公会在福建省闽东力捷迅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会议厅进行。柘荣县委主要领导带领相关单位负责人与企业管理层面对面现场办公,协助企业解决面临的难题。

  “把问题摆出来,现场能解决的就解决,不能解决的,回去研究解决办法, 只要是法律范围内、政府权限内的,我们一定全力以赴。”办公现场,调研组的开场白掷地有声。

  “希望政府能够给与支持,规划建设人才公寓。”会上,福建省闽东力捷迅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苑提出一个人才保障需求。柘荣县自然资源局负责人当即表示:“目前正在对力捷迅公司周边的土地进行收储、清理和平整。预计三个月内即可解决人才公寓用地问题。”

  短短一个多小时的现场办公中,企业提出的多个问题当场就得到回复。林苑说:“政府部门通过现场办公的方式,面对面了解企业需求,及时高效协调

解决问题,给予我们企业发展信心和前行动力。”

  据了解,为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柘荣县主要领导每个月至少要开展一次现场办公。县领导带头进村入户走访,每年深入走基层调研不少于60天,推动人力物力、资源要素进一步向基层下沉。下一步,柘荣将结合县域实际,健全相关的长效机制,把服务做到企业的心坎上,打响“柘好办”营商环境品牌。

  不仅在柘荣,如今,类似这样的现场办公会在整个闽东已是常态。一个个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社会民生福祉的热点难点问题在一次次现场办公中得到有效解决。

  变“会场”为“现场”,以“实干”求“实绩”。近年来,我市领导干部坚持“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结合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 行动,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围绕“四个年”活动、“15个专项行动”等重点工作,建立“一企一策一专班”工作机制,成立四大主导产业工作专班, 深入项目建设一线、招商引资一线、乡村振兴一线、服务企业服务群众一线, 千方百计**资源要素、人才需求等瓶颈制约,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工作落细落实,为民生谋福祉、为发展强保障。

  问题在一线解决、服务在一线跟进、责任在一线落实。各级领导干部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深入农村社区、企业车间、田间地头等,直奔问题去,面对面问情况、听意见、解难题,办实事,让一件件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得以解决,一大批事关企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难题顺利攻坚,一张张笑脸在感动和幸福中尽情绽放,也让“现场办公下基层”这一优良传统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山海再起新潮,蓝图正绘新篇。立足新的时代方位,我们必须把“四下基层”制度传承好、坚持好、发扬好,坚定“下”的决心,拿出“下”的行动, 真正“身”入基层、“心”入基层,为推动宁德高质量发展提供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保证,更好地汇聚全市上下奋力谱写“宁德篇章”的磅礴力量。

屏南“四下基层”强作风情系群众暖人心

闽东日报

  盛夏时节,屏南的田间地头、生产车间、偏远乡村,总能看到党员干部忙碌的身影,他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将党的政策及时传递给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帮助群众解决困难诉求,以实际行动密切联系群众。

  35年来,屏南县始终大力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推动全县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下沉一线,着力提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覆盖面、调查研究针对性、信访工作满意度、现场办公实效性,促进干部作风更优、服务群众更实、干群关系更密切,为推动绿色工业、高山农业、文旅康养“三个一流”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作风保障。

一、强化宣传聚民心

  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送到基层一线,在闽东一直有着优良传统。为组织开展好党政方针、理论知识的宣传宣讲工作,形成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宣传合力, 屏南县结合本土特色,积极探索基层理论宣讲新路径、新模式,将创新理念融入理论宣传宣讲工作各个环节,打造特色宣讲品牌,着重以“五个一”(打造一批阵地、建设一流队伍、创新一套方法、培育一众品牌、满足一线需求)为抓手,让党的创新理论与基层群众“零距离”接触。

  屏南县组建了13支特色宣讲队伍,调整充实“巴士小螺号”宣讲小分队, 变“固定讲台”为“流动课堂”,为“路上”学习增添新特色;
重点打造屏南县“青春心向党”理论宣讲轻骑兵服务队特色品牌,集中青年力量,快速拓展理论宣讲深度、广度,用青年活力讲活屏南故事,打造贴近党员干部群众的理论学习“新阵地”。

  同时,屏南县注重从基层群众的需求出发,突出理论宣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基层理论宣讲与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四季屏南• 乡村有约”“我们的节日”等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活动紧密结合,采取发放宣传册、文艺表演、

有奖竞猜等不同形式,增强群众的参与度和主动性,在丰富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把党中央的声音和温暖送到基层百姓的心坎上,凝聚起奋进前行的澎湃力量。

  2022年,屏南县累计开展专题理论宣讲1100余场,其中部署理论宣讲力量开展“闽东事天下理• 新思想我来讲”系列宣讲活动120余次,成立县委讲师团、宣讲小分队开展党的20D精神宣讲活动近200场次,推荐苏俊中、张书岩2名

同志为宁德市第二批“新时代宣讲师”,仙山牧场(仙山学习馆)入选福建省“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示范基地”,不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调查研究听民声

  屏南县人民法院创新推出“司法夜调”“法官轮值”便民机制,在县城繁华地段成立诉非联动中心暨普惠金融纠纷司法协同调处中心,整合诉讼服务、纠纷调解、司法确认、诉调对接等,聘请特邀调解员、配备书记员,为前来寻求帮助的群众及时解决问题。

  屏南县农业农村局深入各乡镇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调研,通过实地考察、现场交流、查阅资料等方式,梳理一批粪污无害化处理、粪肥全量化还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点题整治”等做法,及时开题作答、回应诉求, **工作中“难点”“堵点”问题。

  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常态化组织开展乡村振兴沙龙,通过现场观摩、调研座谈等方式,积极推动乡村振兴相关单位、社会组织、专家学者走进乡村振兴一线,了解屏南县乡村振兴中的创新实践和经验做法,共同探索交流发展新路径。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屏南县致力于在调研中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在调研中推动解决卡点堵点、在调研中树牢为民服务宗旨,倡导领导干部从机关大院到基层一线走访调研,打破按部就班、墨守成规的思维习惯,鼓励敢想敢干、敢闯敢试,用创新思维、改革办法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难题。2022 年,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共深入调研2459次2379天,接访群众431次870人,协调解决问题302个,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38个,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比如, 为了解决调研中发现的村里人口外流、缺乏带动乡村发展的人才、古屋保护难等问题,屏南秉承“实用即人才”理念,推行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工作,打破部门、行业、体制等壁垒,面向社会各界公开招募农业、电商、文旅等12个领域特聘指导员,提升乡村引才灵活度和用才匹配度。同时,还探索村委会作为中介的老屋租赁流转模式,“工料法”建设模式,将闲置老屋变身为民宿、书屋、艺术工作室、社会实践基地等,衍生出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探索推出“新老村民融合共治”“村级监察三员”“‘六大员’队伍整合”等一系列做法。

三、主动下访察民情

5月15日上午,屏南县检察院举办检察长接访日活动时,迎来了一位“特殊”

的信访人。该院检察长吴益华第一时间接待了这位面露愁容的退伍老兵包某某, 并接过其递交的抗诉申请材料,耐心细致地了解案情,悉心听取其诉求。

  据悉,多年前包某某因民间借贷纠纷诉至法院,经二审终审后,目前没有查到包某某有申请再审的材料。多年来,这个问题始终无法得到解决,包某某郁结在心。

  接访后,吴益华高度重视,直接包案办理,从检察为民的角度全面了解掌握信访人的诉求及信访经历。

  “没有申请再审材料,没有办法进入检察监督程序,抗诉诉求没法受理;
 对法院判决支持的部分可以先申请强制执行把钱款要回来;
这么大年纪了要放下心结,好好生活,剩下的事我与法院进一步沟通。”日前,吴益华主持召开听证会,与受邀的2名听证员从情与理的角度为信访人明法析理、释疑解惑,在“阳光司法”下“开门办案”,促进诉源治理。一场有温度的听证,逐渐解开了老兵多年的心结。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扎实做好新时代的信访工作,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意义重大。近年来,屏南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好信访工作,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由县处级领导包案,采取主动约谈、带件下访、下沉接访等方式,面对面听取群众诉求,研究具体措施,推动治重化积案件清零,着力把矛盾化解在源头。

  县委书记、县长每月15日(节假日顺延)轮流到矛盾调解中心接访群众, 县处级领导每月至少一天到挂钩乡镇接访,乡(镇)科级领导干部每半月至少一天到村(社区)接访;
完善落实接访下访“一人一表、一案一档”制度,梳理形成“民愿清单”,及时跟踪进展、适时上门回访,推动信访事项息诉息访、案结事了;
全面落实阳光信访、法治信访工作机制,综合运用“四门四访”、信访评理、社会救助保险、司法救助以及特殊信访问题化解资金池等手段,多措并举有效化解矛盾纠纷2022年,国家信访局交办两批“治重化积”信访事项共48件,市信访联席办排查交办信访突出问题10件,全部得到化解。

四、现场办公解民忧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屏南县税务局“青年之光”服务队深入企业开展“办好惠民事服务现代化”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先后前往鲜珥家(福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宁德市华阳新型复材制品有限公司,通过倾听企业呼声,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共同研究解决对策。

  现场办公解难题,群策群力谋发展。多年来,屏南县各级各部门坚持力量向一线倾斜、问题在一线解决、成绩在一线创造,深入企业车间、建设工地, 走进学校村居、田间地头,面对面问情况、听意见、解难题、办实事,一件件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得以解决,一大批事关县域经济发展的难题顺利攻坚——深入一线纾民困解民忧。县处级领导结合分管领域的工作,每季度至少1次深入挂钩联系的乡镇现场办公,指导乡镇推进“三个一流”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粮食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为产业薄弱村、乡村振兴重点村等条件艰苦、环境复杂的地方想办法谋思路,解决群众就业、就学、就医、养老等方面急难愁盼问题。

  深入一线助企业抓项目。扎实开展“走千企访万户促发展”活动,深入推行县处级领导挂钩服务重点企业、“局长服务日”等工作机制,化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走进企业、项目一线,宣传兑现惠企政策,定期了解挂钩企业提出的生产经营中面临的实际困难,主动介入、依法依规加快协调解决,今年上半年共收集汇总18个问题,已办结12个。

  深入一线抓D建强治理。针对基层治理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县处级领导靠前指挥、统筹推进,督促指导基层提升治理效能。各级党组织根据不同领域、不同类别党员实际,广泛设立先锋岗、责任区,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推行“三亮三晒一争创”、设岗定责、承诺践诺和积分管理,引导党员干部开展环境整治、助老扶残、法律咨询、科普宣传、健康义诊等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展现共产党员良好形象。目前,全县设立党员先锋岗、责任区合计133 个,党员志愿服务队伍24支,开展志愿服务260余次,为群众办实事110余件。

“四下基层”方能心想事成

刘良军

  “四下基层”,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 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是A***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虽然时过境迁,它对于今天党员干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有新气象、新作为,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它要求党员干部时刻不忘基层、始终着眼基层,把各项基础工作做扎实, 方能心想事成,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民生福祉增进的双得双赢。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强调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只有被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所掌握,才能原汁原味得以贯彻落实,并转化为生机勃勃的基层实践。党的20D报告指出,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党的理论的具化,其形成与发展本身就循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本原理,因此只有推动其下基层,才能转化为实践伟力,映照党的理论真理魅力。同时,也只有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才能看见群众是“哭”还是“笑”,在“哭”中修正完善、在“笑”中贯彻坚持。实践证明,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才能赢得群众,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的根基。

  调查研究下基层,强调只有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才能看到最真实的情况、得到最直观的印象,获得第一手材料。A***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然而实践中,仍然存在着少数党员干部习惯于搞“纸面调查研究”,抑或坐在办公室里“调查研究”的情况。无疑,类似“调查研究” 看似有板有眼、像模像样,终因对基层真实情况不熟悉、不了解,纵然制定林林总总的工作方案与对策,也必然“货不对板”、不相契合。因此必须实打实地开展调查研究,要用脚步丈量城乡大地、用耳朵倾听人民心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确保调查研究取得真经、修得正果。

  信访接待下基层,要求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必须在耐心答疑解惑的同时,更主动深入基层,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同基层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切实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解决好、解决到位。很难想象,仅凭群众“一面之词”,或者在群众的讲述中主观臆断、闭门造车,如此给出的对策、方案与措施能将问题解决得完美,能让群众发自肺腑

地认可、真心实意地服气。尤其对于陈年积案、老大难问题,只有在热情接待来访群众的同时,更主动随群众到实地,设身处地感知感受,才能既坚定解决问题的决心,又努力把问题解决彻底,并推动类似问题迎刃而解,让群众从此安居乐业,减少、乃至杜绝信访。

  现场办公下基层,充分说明真正的现场从来就不在办公室、会议室,而是在基层群众生产生活的工厂车间、乡村田野。只有让现场办公实至名归,才能实现办公讲效率、有效益。如廖俊波同志生前履职尽责、干事创业、为民服务, 始终把“现场办公下基层”作为制胜秘诀,明示“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 总是“不在现场,就在赶往现场的路上”。实践一再证明,美其名曰“现场办公”,却在办公室、会议室里长篇大论、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是难以真正解决问题、也解决不了问题的。把现场搬到基层,搬到基层群众身边,在与群众平等对话、民主协商中,既增进感情、凝聚共识,又让提出的解决方案、化解办法更加符合实情实际,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靶向治疗”。

  “四下基层”本质上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密切联系群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体现,是党员干部不忘“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鲜明呈现。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坚实靠山。弘扬、践行“四下基层”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持续增进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一定能在与群众团结奋斗中书写新时代新篇章、铸就

新征程新辉煌。

新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四下基层”的实践理路

闽南师范大学朱艳丽

  A***指出,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1]P340这为宣传思想工作“培养什么样的人” “怎样培养人”指明了方向。我国高校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研究、交锋的重要阵地,直接影响青年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及其成长成才,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新媒体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导致人们接受的信息鱼龙混杂,新时代的大学生属于“Z世代”,这给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带来了较大挑战。如何在“守正”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工作理念、方法、手段等方面的创新,运用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开展宣传思想工作已是摆在各高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A在福建工作期间开创的“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四下基层” 工作方法,体现了党的群众观点与群众工作方法的有机统一,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四下基层”工作法与宣传思想工作在本质上具有内在一致性,是高校开展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法宝。

一、“四下基层”工作法的基本内涵

  “四下基层”工作法是A在宁德担任地委书记时开创的一种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方法。信访接待下基层,即领导干部主动深入到基层去接访群众, “把群众上访转变为领导下访”,[2]P176为群众排忧解难。现场办公下基层, 即上级党政领导和成员到所管辖区域的基层进行现场调查,当场做出决定或决策,协调解决各类困难。[3]P47调查研究下基层,就是领导干部躬身到基层一线,“同基层干部群众一起找问题、理思路、议对策,立足基层发现问题、针对基层分析问题、依托基层解决问题”。[3]P67-68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 即领导干部深入基层群众中围绕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面对面的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宣讲,“把党的声音传递给群众,把党的方针政策解读给群众, 切切实实宣传好党的方针政策”[3]P90,及时解答群众疑问。信访接待下基层进一步畅通了群众反映诉求的渠道,是领导干部贴近群众生活、倾听群众诉求的重要措施;
现场办公下基层拉近了机关与基层的距离,是工作理念创新、工作作风转变的生动体现;
调查研究下基层体现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方式和践行群众路线的有效途径;
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是增强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信心

和决心的重要途径,体现了密切联系群众的内在要求。四个方面既互相联系又相互贯通,也各有侧重,统一于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过程,是新时期开展群众工作的科学有效方法,为新时代高校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方法指引。

二、新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四下基层”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可行性。“四下基层”工作法,实质是解决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最终目的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宣传思想工作的服务对象是群众, 依靠的根基力量在群众,宣传凝聚群众、教育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是其根本目的。因此,宣传思想工作具有群众工作的天然属性,本质上就是做群众工作。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而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不仅关系民族未来,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这就要求将党的声音和意志真正传递到师生耳畔心间。基于此,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群众在哪儿,工作就要做到哪里,以“为了学生、依靠教职工、服务人民”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为师生服务同教育引导师生紧密结合,将满足师生需求同提高师生素养结合起来, 把发挥师生智慧和凝聚师生共识有效结合起来。这种目的上的一致性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借鉴“四下基层”工作法提供了可行性。

  (二)必要性。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和现代信息技术、新媒体的广泛应用, 高校师生的独立性、差异性和多样性日益明显,更接地气、吸引力更强的宣传思想工作方式方法成为高校**凝心聚力效果不理想问题的迫切需要。

2.   高校加强意识形态引领力建设的现实需要。高校既是人才培养的重镇, 也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承担着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重要任务。在国际格局面临深刻调整、我国进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对中国的未来走向、中国和世界的互动关系等,高校师生在认知和理解上存在模糊不清的现象,亟须宣传思想工作加以正确引导。此外,后疫情时代,一些国家试图以“甩锅”和推卸责任的方式转移国内矛盾,从多个角度影响和消解人们的“四个自信”,并借机大肆宣扬西方意识形态思想,由此也增加了高校对师生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的难度。在这种背景下,加强引领力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进一步坚定师生的“四个自信”尤为紧要。

3.   深化师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客观需要。近年来,由于境外敌对势力通过推广所谓“普世价值”、西方民主等,各种抹黑和丑化中国的核心价值、政治制度等,诱导人们怀疑,甚至否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设

置话语陷阱,评判和攻击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制度,竭力消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根基,企图影响人们的价值认知和价值理想。在多重因素影响下, 高校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受到冲击。同时,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模式创新性和多样性不足,文化育人工作方式方法吸引力和感染力不强,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师生思想共识的作用。因此,高校采取恰当有效的工作方法引导师生树牢价值理想成为现实需要。

4.   增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有效性的迫切需要。一方面,由于认识上的误区,导致高校存在对宣传思想工作重视不够、高校内部各单位之间宣传思想工作开展不平衡等现象。另一方面,数字化的蓬勃发展、移动新媒体的出现,导致信息传播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给高校在网络舆情管理、主流意识形态治理、话语权的维护等方面带来较大的难度。而高校传统的宣传思想工作方式方法由于深入基层不够,对基层情况不够熟悉,存在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宣讲形式相对单一、宣传信息发布不够及时、宣传资料与基层师生需求差距大、提供的宣传文化作品不能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基层师生文化活动匮乏等情况。这些都是高校增强宣传思想工作有效性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三、新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四下基层”的实践理路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仅是宣传思想工作的应有之义, 也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对宣传思想工作的经验凝练,是新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有效途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落脚点是立德树人,其目标导向是围绕师生关心、关照师生关切、服务师生需求,不断提高师生政治觉悟、思想水平,引导师生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四下基层”要求客观全面地把握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新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四下基层”,对于改进和丰富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方法, 有效解决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实效性不强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一)思想引领:以“接地气”方式增强高校师生的思想认同。“四下基层”是高校加强对师生思想引领的有效途径。党的群众路线要求一切为了群众, “为了群众”首先就要知道群众真正所需、所急、所想的事情是什么。A***曾说:“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党性观念,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5]P43领导干部“四下基层”,从基层群众中获取真知,不仅畅通民意诉求,汇集民意民智,推动科学民主决策,而且增进与群众的深厚感情, 转变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工作作风,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在高校,师生

就是群众,这就要求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要接地气,主动融入师生中间,洞察师生的思想动态和情绪变化,掌握师生思想困惑的“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把工作做到师生心坎上。同时,坚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将“键对键”“屏对屏”与“面对面”有机结合,围绕师生关注的现实热点重点问题,积极主动与师生交流、沟通、解疑释惑,引导师生合理表达诉求,让师生知道“是什么”、明白“为什么”,打通宣传教育服务师生“最后一公里”。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通过“四下基层”,深入到师生中间, 实现工作重心由“上”到“下”的转变,在与师生朝夕相处中宣传党的政策, 做好形势教育,引导师生理解明白党委决策的落脚点是为了师生、服务师生, 使师生拥护党的政策,自觉自愿跟从党的步伐,从而使宣传思想工作在启智润心、答疑解惑、服务师生中更好地引领师生,凝聚奋进力量。

(二)价值引领:以“正能量”方式增进高校师生

  的价值认同。“四下基层”是增进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必要措施。“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6]P20要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就要善于为群众服务,为群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办好事实事。“四下基层”工作法正是按照把民情了解好、政策宣传好、群众服务好、矛盾化解好、工作落实好的目标要求,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成为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渠道。进入新时代、互联网时代、后疫情时代,高校师生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更加强烈,更喜欢用鲜明而直接的方式表达诉求、参与互动。针对这些新变化、新特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站稳人民立场,秉持走好群众路线的态度,坚持“四下基层”工作法,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访民意、察民情,及时了解师生所想所愿,着力在抓住重点难点、解决薄弱点上下功夫,开展面对面宣讲、心贴心宣传、点对点传播,通过事实与道理共同阐释的方式,向广大师生讲清楚“怎么看”“怎么办”,引导师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中坚定立场、明辨是非。同时,新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通过“四下基层”,到师生群众中间开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基层师生输送接地气、有温度、感染力强的宣传文化作品,满足师生多层次和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可以有效增进师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引导师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三)效果引领:以“多样化”方式增强高校宣传

  思想工作实效性。“四下基层”为高校提供了增强宣传思想工作有效性的重要方法。宣传思想工作既不能靠强制灌输,也不能靠行政手段解决,必须坚持理念创新、方式方法创新、话语体系创新,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并易于接受的方式、用鲜活的具体事例,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加接地气、通人情、达民意, 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让理论宣传、思想传播“入眼、入耳、入脑、入心”。在“四下基层”过程中,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既“动腿”——深入到师生中间, 又“动情”——与师生想在一起、站在一起,也“动嘴”——用师生喜欢的语言、喜爱的方式讲好“校园故事”“党的故事”“中国故事”,在同频共振中主动引领师生、凝聚师生。同时,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甘愿当小学生,真正走进生活实际,了解师生所需,实现工作方式由“演”到“行”的转变,着眼师生实际,构建科学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疏导不良情绪,化解各种矛盾;
对于广大青年学生,需要时常关注他们的学业困境、就业困惑、生活困难及心理健康、人际交往等方面,在帮助解决思想困惑、心理困扰、经济困难、就业困境等方面下功夫,用心用情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使青年学生切实感受到学校的关心关爱,提升幸福指数,坚定永远跟党走、为实现民族复兴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
对于高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需要在政治上引导、专业上培育、生活上关心等方面用心用情用力,促进教师履行好立德树人职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四下基层”,把“我们想要做什么”转变为“师生群众希望我们做什么”, 既当好党的理论、政策宣传宣讲的“麦克风”,又当好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道德观念、价值理念和新时代大学精神的“播种机”,通过为师生答疑解惑、解决师生所急所需,使广大师生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获得师生的支持和信任, 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工作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四下基层”工作法是对我们党坚持群众路线这一优良传统的继承、运用和发展,是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在新时期的集中体现,是把实践当成第一课堂的生动演绎。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通过“四下基层”,做到“思想上关心师生、情感上贴近师生、作风上尊重师生”,真正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到师生心坎上,从而进一步激发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起更加强大的智慧和力量。

用好主题教育“重要抓手”让“四下基层”焕发时代光芒

福建日报

  当前,第二批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扎实开展。结合主题教育,各地锚定全年目标、全力冲刺第四季度。在“关键之年”的关键节点,如何进一步贡献福建经验,助力全国发展大局?

  10月13日,全省深化运用“四下基层”制度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推进会在福州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A***重要批示精神,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深刻把握“四下基层”的丰富内涵、时代价值和实践要求,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

  经过35年的传承接力,“四下基层”已上升为典型经验,扎根八闽、推向全国。如今,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四下基层”正被不断学习推广、深化运用,成为密切联系群众、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的重要法宝。

一、一脉相承

  宁德霞浦县委党校,“四下基层”发源地主题展,“把心贴近人民”几个大字愈加清晰醒目。今年5月底,省委常委会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第二次读书班在这里开展现场教学。大家深入了解“四下基层”制度30多年来的传承拓展,深切感受A***始终践行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深厚为民情怀。

  时间回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彼时的闽东,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群众有事上门找政府,跋山涉水、耗时耗力。有感于此,时任宁德地委书记A提出每个县确定一个信访接待日。

  1988年12月,宁德首次“地、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活动在霞浦县举办。一天时间,地、县两级领导共接待群众102名,受理问题86件,其中12件当场解决,其余要求在一个月内处理完毕。霞浦接待群众来访这一新尝试,打开了“一扇窗”,此后在实践中逐步发展、丰富为“四下基层”制度。

  经过35年不间断的传承发展、接续推进,“四下基层”成为八闽党员干部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其蕴含的真理历久弥新,在八闽山海间持续绽放光芒。

扎根福建、枝繁叶茂,源自真理的强大力量,也得益于持续滋养。

  一棒接一棒,推动“四下基层”制度不断深化。《推进领导干部“四下基层”工作的意见》《省级领导“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关于深化领导干部“四下基层”工作切实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意见》等文件先后出台,福建从

制度上推动党员干部更好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真正与群众汗洒在一起、事干在一起、情融在一起。

  一任接一任,推动“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发扬光大。省委常委会发挥“头雁效应”、从自身抓起,每年到基层调研不少于30天,市县领导不少于60天, 坚持下到基层听民声、汇民意、聚民智、解民忧。在第一批主题教育中,福建各级领导干部采取“四不两直”、蹲点调研、解剖麻雀等方式,不断改进作风, 减轻基层负担,提升工作效果;
在今年“年中拉练”时,省领导们分别带队检查1~2个县,轻车简从、直奔基层,通过实地察看、座谈会、接访等多种形式, 与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共话发展、共谋未来。

  一程又一程,推动“四下基层”等宝贵理论财富、实践财富等润泽八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福建用好“富矿”,深入挖掘、大力秉承A***在福建工作期间提出的重要理论、开创的重大实践,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到一线推动理论学习、汲取思想养分,在“大众化”宣传中“化大众”,真正做到凝心铸魂。

  蔚然成风35年的坚持和发展,如今,“四下基层”在八闽大地蔚然成风、常下常新。

  先说传承弘扬“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在福建,每逢党中央举行重大会议和活动、提出重要精神、作出重要部署,省委领导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党员干部及时跟进、深入基层,及时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到群众身边,让党的创新理论不断“飞入寻常百姓家”。

  党的20D结束后,省领导第一时间带头进机关、企业、农村、学校、社区宣讲,变“一般性号召”为“面对面讲解”;
全省组织“新时代宣讲师”“福小宣”等形式多样的宣讲队伍,把讲台搬到最基层,将理论宣讲的触角延伸到千家万户。党的20D精神集中宣讲期间,我省各级领导干部开展宣讲就达4万多场。

  传承弘扬“调查研究下基层”。调查研究好比一座桥梁,连着理论与实践, 连着信息与决策,连着党员干部与基层群众。实践中,福建出台《省委常委会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以上率下形成重大决策听取群众意见的常态化做法, 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福建立足独特优势, 大兴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实现科学决策、改进工作作风, 保持经济社会发展恢复向好态势。

  传承弘扬“信访接待下基层”。多年来,福建省委接续传承,每年研究《省级领导“信访接待下基层”工作方案》,构建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落实、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协调、信访部门推动、各方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格局。

  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福建创新开门接访、进门约访、登门走访、上门回访“四门四访”,服务民企“四访四通”等工作机制,打通信访“最后一公里”,把信访工作做到群众心坎里。今年以来,全省各级党政领导“四门四访”接待群众5800多人次,“四访四通”化解涉民企诉求1100多件,通过拉家常等方式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超1.1万件。

  传承弘扬“现场办公下基层”。当前,福建大力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每位省领导挂钩联系1家重点民营企业,示范带动全省深入开展“万名干部进万企”行动,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提质增效、再创优势。主题教育期间, 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企业解难题”等活动,共为群众办实事、为企业解难题2万多件。

  福建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连续13年组织开展省委省政府工作检查, 普遍建立党员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挂钩联系民营企业等制度,“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推动新福建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二、绽放光芒

  第二批主题教育涉及的单位和人员范围广、类型多、数量大、任务重,如何在抓好主题教育、推进高质量发展上立标杆、作表率、勇为先?

  “我们要传承弘扬好、转化落地好,切实把‘四下基层’贯通落实到主题教育中,把深化运用‘四下基层’的成果体现到新福建建设的成效上。”我省广大党员干部一致认为,要从基层的实际出发,充分运用第一批主题教育好经验好做法,把“四下基层”作为重要抓手,贯通落实到第二批主题教育各项重点措施中,使其焕发出更大光彩。

——坚持人民至上,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政绩。

  针对一个海岛村民的上访诉求,宁德市延伸解决海岛群众出行难问题,并研究出台支持海岛乡村振兴“9条措施”等一揽子政策,推动全市37个有居民的海岛村发展条件全面提升。

  “四下基层”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继承和创新,根本上源于A***一以贯之的深厚为民情怀。要把“四下基层”作为重要抓手,在基层一线

倾听群众的愿望和心声,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着力创造更高品质生活,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让全省人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

——坚持实事求是,把在一线摸清实情作为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针对企业反映集中的空间要素制约问题,晋江市党员干部深入调查研究, 盘活利用低效的用地,大抓园区标准化建设,已建成集成电路、智能装备等14 个综合产业园区,可新增产业空间超千万平方米,容纳超1000家企业入驻,有效提升了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四下基层”是对马克思主义矛盾观的继承和创新。A***在福建工作期间提出,“作决策之前,先听他个八面来风”“没有调研,就不要决策”。要把“四下基层”作为重要抓手,推动干部走出机关大院、走到群众中间,在基层广阔天地中摸清情况、总结规律,聚焦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 在一线解决问题、推动发展。

——坚持实干为要,把“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作为自觉追求。

  牢记“让有福之州更好造福于民”的嘱托,聚焦教育、医疗、养老等群众急难愁盼,福州市党员干部深入一线、现场办公,在全市推广建设528家长者食堂,创新“长者食堂+”模式,带动养老服务水平提升。

  “四下基层”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继承和创新。“四下基层”,就是通过现场办公抓落实,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办事效率。要把“四下基层”作为重要抓手,强化重效、求效、显效的鲜明导向,将更多精力花在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千方百计为群众服务上,以拼的姿态、抢的劲头、闯的胆略,奋力抓发展、促发展、护稳定。

——坚持基层导向,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关键着力点。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近年来,我省组织部门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化近邻D建工作,推动33.3万名在职党员到社区、小区报到,参与各类服务61.8万多人次;
20多年来连续选派6批2.14万名驻村第一书记到村任职,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四下基层”的重要作用就是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更好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要把“四下基层”作为重要抓手,突出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巩固好、

发展好,使我们党的执政根基更加牢固。

福建传承“四下基层”优良作风在监督下沉中践行群众路线

中国纪检监察报

  检查检验共享互认,如何帮您少跑腿?日前,福建综合频道播出了首期《厅说福建• “点题整治”系列谈》,福建省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永裕进行详细介绍。

  “点题整治”是福建省纪委监委为群众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的具体举措之一。近日,围绕今年“点题整治”的16个项目,该省纪委监委陆续邀请省直相关牵头部门负责人走进演播厅,在《“点题整治”系列谈》中介绍深化推进问题整治情况,一一回应群众“急难愁盼”。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福建省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执纪执法为民、纠风治乱为民,把群众的小事当作大事办,在带信下访、监督下沉中践行群众路线, 在巩固深化提升“点题整治”中增进民生福祉,在正风肃纪反腐中维护群众利益,当好人民群众贴心人。

一、传承“四下基层”优良作风,推动监督下沉、监督落地

  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四下基层”发源于福建,30多年来,这项工作制度在八闽大地不断深化拓展。

  福建省纪委监委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督促乡镇纪检监察干部把主要时间、精力、工作安排放在一线,学会群众语言,善于同群众说话,做到“进得去、坐得下、聊得开”,以自身作风转变做实基层监督,推动基层工作作风转变。

  乡镇纪委是监督“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节点。福建省纪委监委班子成员落实挂钩联系工作机制,结合“一季度一主题”政治监督,带队深入镇、村一线督促推动,压紧压实责任链条。

  今年2月底,福建省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带队,组成10个调研组,到20个县市区了解乡镇纪检监察工作情况,到30多个乡镇(街道)纪委现场了解人员配备、制度建设、信访核查、入户走访等情况,个别访谈56名乡镇纪委书记,深入了解开展监督下沉的具体做法、成效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在福建省纪委监委带动下,基层纪检监察干部足迹遍及各个乡村。

  由于多名村干部先后因工作落实不力受处理,泉州市泉港区“政治监督综合信息系统”显示后龙镇割山村廉政风险指数较高。4月底,泉港区纪委监委联

合后龙镇纪委监察组深入割山村等重点村居开展入户督查,着重对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兑现惠民政策等工作进行监督。

  当地纪检监察干部与部分村民面对面交流后,了解到了违规收取卫生费的问题线索。“我们进一步核查发现,因干部人员调整,相关业务部门未及时传达最新卫生费收取标准文件,导致部分村(社区)向低保户等收取了卫生费。” 后龙镇纪委书记、监察组组长蒋冠航告诉记者,针对这一问题,他们不仅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提醒谈话,还发出监察建议,责令全面自查自纠。

  “坚持入户走访很有意义。正是村民反映了违规收取卫生费问题,我们才能督促全镇退免了115人的特殊户卫生费。虽然数额看似不大,但在细微之处展现着对特殊群体的关怀,保障了他们的切身利益。”在泉州市乡镇纪委书记履职交流汇报会上,蒋冠航结合日常监督分享了这次入户走访的心得

  5月18日,福建省纪委监委召开全省乡镇纪委书记履职汇报会,10位乡镇纪委书记代表走上讲台,结合在基层一线的生动实践,以朴实的语言、鲜活的事例,分享他们在监督下沉中进农家、说土话、接地气的经历,交流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的经验做法和工作感悟

  今年上半年,福建省乡镇纪委入户走访7.2万余次,发现、收集问题同比上升,上级转办初次检举控告件同比下降。“一升一降”表明,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制度优势正不断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二、持续开展重复举报治理,更好回应群众关切

  秋日南平,微风习习。在南平市政和县石屯镇洋后村,村民老吴在县纪委监委干部的陪同下,终于领到了征地补偿款。困扰老吴一家多年的“烦心事” 得到圆满解决。

  因给家人治病,老吴一家生活负担十分沉重。“前些年我家自留地就被列入了征地范围,我们盼着用这笔钱救急。”老吴回忆,看着其他村民陆续领到补偿款,自己也多次找村干部询问进度,都说“正在办”。直到前年,老吴才知道,由于村干部将自己的地错误统计给他人,导致自己根本没在补偿名单内。随后,老吴多次向信访部门反映,但因时间跨度较长、人员多次变动,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百姓的“急难愁盼”,就是纪检监察干部心中的大事。了解到老吴反映的问题后,政和县纪委监委成立化解工作专班,查阅开发区项目征地补偿资料, 深入洋后村开展实地调查,走访镇村干部及相关农户。经核实,老吴家的自留

地长期被其他村民占用,当时负责测量的村干部不经核实就上报征地数据,发现问题后还遮遮掩掩。今年3月,政和县纪委监委给予相关村干部相应处分,并当面向老吴反馈问题线索处置结果。

  去年以来,福建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结合DS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 实践活动,开展“多年、多层、多头”重复举报治理工作,解决了一批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今年3月,该省纪委监委进一步深化“三多”重复举报治理工作,组织分层级起底、分领域排查登记、分类型化解。

  据统计,福建省共起底2021年以来“三多”重复举报760件,该省纪委监委从中筛选261件典型件,开展为期半年的“双化解双促进”专项行动。其间,成立5个专项督导组,建立领导挂点、阶段汇报、适时通报、重点督办工作机制。不久前,福建省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带领信访室等部门工作人员,围绕推动

化解群众越级重复信访反映的问题,通过个别访谈、抽查复核、回访信访群众等方式,到福州市所辖的福清、仓山、连江等9个县(市、区)开展督导调研。随即,一份在调研基础上形成的问题清单正式移交给了福州市纪委监委。

福州市、县两级纪委监委综合运用提级办理、异地核查、带信下访等方式开展调查处置。

  “我们认真排查‘三多’重复举报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领域问题,尤其是对涉及征地拆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执法司法、教育医疗、生态环保等领域问题进行重点登记。”福建省纪委监委信访室负责人告诉记者,突出系统协同,注重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做深做细做实“三多”重复举报“后半篇文章”,切实提升综合效果。截至目前,该省纪委监委督办的261件典型信访难题积案已经化解252件。

三、巩固深化提升“点题整治”质效,不断增进人民福祉

  “前几天做过哪些检查?这几天感觉如何?”9月初,福建省肿瘤医院胃肠肿瘤外科门诊室,卓长华医生一边详细了解病情,一边滑动鼠标,顺利地调取了患者前几日在其他医院的检查情况,包括检查影像资料等。整个诊疗过程中, 卓长华没让患者进行重复检查,就为患者制定了治疗方案。

  医学检查检验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环节。当患者疲于个别医疗机构无依据检查、重复检查等问题时,医生也被医院不能调阅外院检查检验报告或影像资料等问题所困扰。

在创建“无红包医院”的基础上,福建省纪委监委从老百姓反映强烈的突

出问题入手,继续将“整治医疗机构不合理的重复检查问题,推进规模为三级的医院间医学检查结果互认、资源共享”列为“点题整治”项目。该省纪委监委将此作为监督重要内容,驻省卫健委纪检监察组成立专班,由专人负责,为推动“点题整治”提供纪律保障。

  据了解,从去年10月开始试点,直到今年7月底,福建省累计互认检查检验项目约6676.28万项次,累计互认金额约33.45亿元,覆盖4015.10万就诊人次。作为一线医务人员,卓长华对医学检查结果互认带来的变化感触颇深:“不仅能够节约医疗资源、节约医保开支,还能避免不合理的重复检查、缩短患者的检验检查等候时间,提高就医满意度。”

  “这是我们制定的2022年度‘点题整治’项目进度督办表。”采访中,福建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一本台账,包括整治医疗机构不合理的重复检查问题在内的项目进度清晰可见。“这些项目大多存在管理多头、职能交叉,是难啃的‘硬骨头’,所以我们实时监督推动。”

  今年是福建开展“点题整治”的第二个年头。去年“点题整治”期间,福建省纪检监察机关办理群众留言反映的诉求和问题线索1250条,查处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2072起,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2962人,解决了一批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社会评价调查结果显示,群众对“点题整治”的满意率和支持率都在90%以上。

  福建省纪委监委将2022年作为“点题整治”巩固深化提升年,印发方案进一步健全完善“群众点题、部门答题、纪委监督、社会评价”机制,推动整治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对去年18个项目整治成效进行评估,明确15项“深化推进” 项目及整治重点,新增“整治边远地区和特殊人群‘看病难’问题,建立巡诊机制服务群众”项目,逐一明确责任目标、实化举措,确保整治成果可检验、可评判、可感知。

  “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将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真正延伸到基层。”福建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说,将进一步巩固深化提升“点题整治”质效,继续督促指导乡镇纪委监督下沉,努力将群众关心的一桩桩“小事”当成大事、要事办实办好,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推荐访问:(36篇)“四下基层”主题教育素材汇编 汇编 基层 素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