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8篇)2024年两会系列评汇编【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2024年两会系列评汇编(8篇)
两会系列评论①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写在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
春和景明,万象更新。举世瞩目中,全国两会如期召开。承载职责使命,带着人民心声,满怀信心希望,50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W员聚首北京共商国是,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团结奋斗创造新的辉煌凝心聚力。全国两会奏响*主、团结、求实、奋进的主旋律,凝聚万众一心的伟力,激发踔厉奋发的干劲。
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20D精神的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全面建设社会**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向着新目标、奋楫再出发,在新的关键节点举行的全国两会,将从经济发展全*和社会稳定大*出发,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明确“关键一年”改革与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坚定不移朝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任务重大,意义非凡。
牢记重托不负使命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我国*治生活中最重要的大事之一,是全过程人民*主的生动体现,对于国家和人民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两会期间,审议审查或讨论*府工作报告、人大常W会工作报告、政协常W会工作报告、“两高”报告……人大代表团充分审议、政协界别热烈讨论,围绕重大问题共谋思路、共商对策。全国两会是中国*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主*治的重要实践,是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舞台,也是人民*主意识的重要体现。
心系国是,情牵民生;
汇聚民意,凝聚力量。“关键之年”的全国两会,代表W员们牢记重托、不负使命,围绕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更加注重在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民生需求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重大问题,认真履职,建真言、谋良策、出实招,为推出一系列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有力举措贡献智慧和力量。
坚定信心勇毅前行
当前,我国经济恢复仍处在关键阶段,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等困难和挑战。“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这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央深入分析国内外形势作出的重大部署,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为做好今年经济工作提供了重要的认识论和科学的方法论。面对异常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越是任务艰巨、挑战严峻,越要洞察时与势、把握稳和进、悟透立与破,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积极担当作为,推动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
今年的全国两会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就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作出新的安排。全国两会必将进一步标定方位、细化蓝图,聚集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坚定必胜信心,风雨无阻向前进。
凝心聚力同向同行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必须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紧紧依靠全体人民和衷共济、共襄大业。发展全过程人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主。全过程人民*主的实现为了人民,实施依靠人民。全国两会既是汇聚众智的*主殿堂,也是凝结共识的桥梁纽带。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紧密融合,最广泛地反映民意,最充分地集思广益,就能牢牢把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掌握在人民手中。
越是有困难挑战,越要凝心聚力。只要我们心怀“国之大者”,思想上统一,*治上团结,行动上一致,就会最大程度凝聚起全国上下的共识和力量。作为集思广益、聚焦共识、群策群力的重要平台,全国两会是亿万人民的期盼与心声,有效连通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决策部署,党心与民心同频共振,政声与民意双向奔赴,在寻求最大公约数中画出最大同心圆,凝聚起同心共圆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踔厉奋发再谱新篇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正逢其时、不可辜负,要作出我们这一代的贡献。中国式现代化既是最难的,也是最伟大的。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将伴随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
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形势越是复杂,任务越是艰巨,越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实干笃行,勇于攻坚克难,切实办好自己的事。
全国两会是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攻坚克难、谱写新篇的动员会。全国两会的召开,必将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愿景激励人、鼓舞人、感召人,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进一步振奋龙马精神,以龙腾虎跃、鱼跃龙门的干劲闯劲,一张蓝图绘到底,就一定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铸就新的时代华章、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力量在坚定信心中汇聚,目标在拼搏进取中实现。全国两会大幕开启,奋斗号角再次吹响。代表W员们主动担当、积极作为,14亿多中国人民顽强拼搏、奋发向上,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央周围,全面贯彻***新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不懈奋斗,全面建成社会**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两会系列评论②丨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
3月5日,***总*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总*记高度重视发挥先进生产力的作用,创造性地提出“新质生产力”,并深刻阐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指明了根本方向。
新质生产力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其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总*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体现了对生产力发展规律和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的深刻把握,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新境界,是***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质生产力理论是对我国经济建设规律的深刻总结,是一项重大理论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它指明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新质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充分认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意义,紧密结合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是着力推进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代表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方向、新趋势,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具有关键作用。科技创新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新质生产力主要由科技的革命性突破催生而成,这就要求我们聚焦聚力科技创新特别是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加快构建高水平科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最新讲话系列,重大原创性突破、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一些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到几乎所有领域,带动了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重大技术变革。国际竞争和企业竞争的焦点,就在于通过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实现产品创新和产业变革,从而赢得未来。因而,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既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织地推进战略导向的原创性、基础性研究;
又要围绕经济发展现实需要,紧盯颠覆性、前沿性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全力支持企业做科技创新的主角,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政学产研协同发力,打好技术攻坚战,促进颠覆性和原创性科技成果竞相涌现。
二是着力推进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突出反映在围绕新质生产力布*产业链,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建设未来产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完善科技水平高、生产效率优、经济效益好、产业韧性强、生态负面影响小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现代社会生产中,芯片、编码、程序、数据、信息等构成了新型劳动过程的核心要素。数字经济的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引擎。应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广泛应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加快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
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创新就是要通过科技创新开辟新赛道,构建互联互通的现代化制造产业体系,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三是着力推进体制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塑造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这是经济发展的规律。发挥国有经济的中坚作用和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加大对重要新科技、新产业、新业态的投入;
推动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改革向纵深和具体处发展,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卡点,促进有为*府和有效市场紧密结合,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构建鼓励民间各种新生产要素自由有序流动的资源流动机制,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和市场导向作用,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政策和制度环境,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顺畅流动;
强化政策设计,明确新质生产力主体的认定和奖励性政策,加强政策引导,通过税收、贷款、财政资金等倾斜性支持政策,完善新的收入分配机制,促进信息、数据、数字处理技术等新要素按其贡献参与分配。同时,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四是加快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加快发展方式创新,实现绿色转型。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绿色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抓住绿色转型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以创新为驱动,大力推进经济、能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进而提升劳动效率、资本效率、土地效率、资源效率、环境效率、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努力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
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美丽中国。
五是着力发挥人才作用。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人才是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归根结底要靠人才。面向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建设重要人才中心及高水平人才高地,吸聚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以人才工作的主动,更好掌握创新的主动、发展的主动;
着力培养造就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和创新团队,在实践中形成更多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和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配备急需人才。创造更多的平台和机会,健全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让各类人才在研究探索创新时拥有足够舞台,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获得应有收益,激发更强创新动力,打通人才价值实现的通道。
总之,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上来,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进一步增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科技、产业、体制创新和发展方式创新,更好发挥人才作用,扎实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两会系列评论③丨履职尽责不负人民重托
春到华夏,时盛岁新。2024年全国两会大幕徐徐开启。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W员,心怀“国之大者”,肩负光荣使命,将忠实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为发展谋大计,为兴业献良策,齐聚北京出席盛世盛会,汇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走过全面贯彻党的20D精神的开*之年,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全面建设社会**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在新的历史坐标上,全国两会必将立足新方位、描绘新蓝图,开辟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面。
强化学习,永葆初心担使命
人大代表、政协W员肩负人民赋予的光荣职责,就要充分发挥来自人民、扎根人民的特点优势,当好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对人民负责,做到真心实意为人民做好事、办实事,把人民群众的利益铭刻在心坎上,书写在行动中,展现履职尽责的新时代风采。
心中有方向,脚下有力量。履职尽责,以学为先。人大代表、政协W员要端正自身身份认识、精准肩负职责定位、谨遵履职行权范围,要坚持把认真学习贯彻党的20D精神、***总*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治协商制度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统领推进人大、政协工作;
要深学细悟***总*记关于人大和政协工作的重要论述,常学常新、常悟常进,切实做到学懂弄通做实,筑牢*治思想根基,自觉用以指导履职活动,不断增强履职能力。
坚持正确*治方向是人大代表、政协W员依法履职的前提和根本。人大代表、政协W员要坚持以***新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方针,努力提升自己的理论素质和法治素养,切实增强*治敏锐性、*治鉴别力和*治执行力,不断更新理念和知识,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国情和发展道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确保依法履职,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贴心热心,深入调研听民声
人大代表、政协W员要充分发挥作用,就要不断丰富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更好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要聚焦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愿,感悟人民群众所需所想所急,当好党和国家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同时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W员在各行各业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参加调查研究下基层活动,不断提高业务学习和调研能力,善于维护群众利益,做人民群众满意的人大代表、政协W员。
人大代表、政协W员要认真学习贯彻***总*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全过程人民*主具体地、现实地、生动地体现到日常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广泛倾听人民呼声,积极回应百姓关切,科学建议、建言献策,以让人民群众满意为工作标准。要通过大量走访和深入调研,多渠道联系人民群众,深入基层一线,在日常的履职过程中下足了解社情民意、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的苦功夫、硬功夫,把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形成高质量的议案提案,带到两会上来,为党和*府推进相关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人大代表、政协W员要胸怀“诚”字,抱定“勤”字,立足“实”字,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眼,从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入手,通过专题调研、走访座谈了解民情、倾听民意、汇聚民智,收集意见建议,形成议案提案。要当好关注群众利益的“贴心人”、为群众排忧解难的“热心人”和反映群众意愿的“代言人”,对于一些带有共性、普遍性的问题依法提出议案提案,推动问题从法律、政策层面上予以解决。
依法履职,建言献策促发展
人大代表、政协W员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中形成一条条意见建议,再将一条条意见建议推动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福祉,这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更是新时代赋予人大代表、政协W员的新要求。立足本职工作和当地实际,胸怀全国发展,提出真知灼见,为党和*府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是人大代表、政协W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带着老百姓的呼声和愿望,通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人民意愿成为国家意志,为国家发展擘画蓝图,凝聚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奋斗,这是人大代表、政协W员依法履职的过程,也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生动体现。
人大代表和政协W员们从人民群众中来,同人民群众保持着天然的密切联系,这是履职尽责和践行全过程人民*主的优势所在。人大代表和政协W员,既是一种*治荣誉,更是一份*治责任。要做到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坚持“群众情绪是第一信号、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紧紧抓住与群众关系最大,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难点热点,积极推进问题的解决,回应人民的期盼。一份好的议案提案,就是一块推动发展的“指路牌”。人大代表和政协W员们一肩扛着党和国家的重托,一肩担着人民的所思所想所愿所盼,用心地体会群众的困难和想法,聆听来自人民的声音,积极建睿智之言、谋务实之策、提精准之案,多为改进工作想办法,推动发展谋思路,改善民生出实招,以勤勤恳恳的工作和实实在在的成效,展现自己履职尽责的风采。
踔厉奋发,新征程上立新功
回顾百余年DS,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团结带领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立了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坚持*主、顽强奋斗,是一种制度、一种信念,更是一种担当、一种力量。最广泛的全过程人民*主,最团结的共同奋斗,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坚强保证。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央周围,努力把全国两会精神落到实处,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无往不胜的拼搏气概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坚定必胜信心、凝聚奋进力量,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努力把“施工图”变成“实景图”,把宏伟蓝图化作美好现实,为全面建设社会**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两会系列评论④丨锚定“硬道理”增强“硬本领”
“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这是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之一。3月5日,***总*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只有不断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创造性地抓好各项工作落实,才能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增强*治领导的本领。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是基础,*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毛泽东同志说过,“一切问题的关键在*治”。推动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要求,也是十分重要的*治要求。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党*央集中统一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时刻关注党*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经常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不断提高*治判断力、*治领悟力、*治执行力,始终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正确*治方向。只有站在*治高度看,对党*央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才能领会更透彻,工作起来才能更有预见性和主动性。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协调各方的*治引领作用,对发展方向、目标、重点、阶段、步骤等进行统筹谋划和设计,把贯彻党*央精神体现到制定重大战略、研究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推进重大工作的实践中去,着力解决好事关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协调好各方利益关系,形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
增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本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要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增强正确运用战略和策略的本领。战略与策略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改造世界、变革实践、推动历史发展的有力武器。正确运用战略和策略,是我们党创造辉煌历史、成就千秋伟业、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成功秘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央针对关系全*、事关长远的问题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实施了创新驱动、科教兴国、乡村振兴、区域协调、新型城镇化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革产生深远影响。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更是一项长期任务,我们要增强战略思维能力,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敏锐洞悉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机遇和挑战,以科学的战略预见未来、引领未来。正确的战略需要正确的策略来落实,要把战略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既要把方向、抓大事、谋长远,又要抓准抓好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灵活机动、随机应变、临机决断,在因地制宜、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中把握战略主动。如果没有足够的战略定力和策略活力,就容易出现患得患失、摇摆不定、进退失据的问题,就会错失发展机遇。
增强防范化解风险的本领。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的内外部风险空前上升。从国际来看,俄乌冲突延宕至今,巴以冲突风险外溢,美国等国迎来大选,可能会影响地缘*治格*,世界进入深度动荡期,国际因素与国内因素联系与互动增强,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从国内看,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国际循环存在干扰,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公共服务仍有不少短板,一些地方基层财力比较紧张,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许多严峻挑战。必须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治安全、人民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宏观经济方面要防止大起大落,标本兼治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维护经济金融大*稳定,确保粮食、能源、重要资源供给安全,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在社会领域,要防止大规模失业风险,加强公共卫生安全,有效化解各类群体性事件,营造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社会环境。
增强团结服务群众的本领。团结奋斗是党领导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参与,高质量发展成果要由全体人民共同享有。要坚持人*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善于用党的奋斗目标鼓舞人、激励人、感召人,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满腔热忱地投入到高质量发展实践中来。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办好各项民生事业,聚焦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解决好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就业、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托幼、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要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躬身实践中,增进群众感情、把准群众脉搏、精准服务群众,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把工作做到人民群众心坎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的力量源泉。
增强狠抓落实的本领。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要坚持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勇于打破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积极谋划用好牵引性、撬动性强的工作抓手,在抓落实上切实做到不折不扣、雷厉风行、求真务实、敢作善为,确保最终效果符合党*央决策意图,顺应人民群众期待。要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大兴调查研究,落实“四下基层”制度,紧盯发展所需、企业所盼、群众所忧,推动把问题解决在一线、矛盾化解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要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进一步精简文件和会议,完善督查检查考核,持续为基层和企业减负。要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完善干部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匡正干的导向,增强干的动力,形成干的合力,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并切实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善作善成,形成狠抓落实的良好*面,汇聚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强大力量。
两会系列评论⑤丨以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3月5日,全国两会上,***总*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一个重要概念——新质生产力。他指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作为高级化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依靠创新驱动实现了生产力的跃升,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创新驱动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中的核心地位,指明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把握新科技革命历史机遇、系统性重构产业体系、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培育我国在全球竞争中的新优势,高质量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挑战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总*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应对的风险挑战、防范化解的矛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勾画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现代化远景目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按照中等发达国家收入水平人均GDP为3万美元,我国2023年人均GDP为1.27万美元,要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我国年均经济增长率至少要达到6%。这就需要我国经济增长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改革开放解放了潜在的生产要素,从而支持了较高的潜在经济增长率;
二是在较为宽松的国际环境下的对外开放获得了全球化的红利;
三是在经济增长的早期阶段,我国有丰厚的人口红利、资源红利和生态红利。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2010年我国GDP增长率达到10.64%,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入新发展阶段,一方面由于潜在的增长要素已经得到了充分释放,如果没有新的要素被激活,那么潜在经济增长率就有下降的趋势。另一方面我国对外开放遇到逆全球化的冲击。同时,未富先老、劳动力成本不断提升、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逼近底线,长期“拼资源、拼环境、拼人力成本”的发展惯性亟待改变。
新质生产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的生产力,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新动能。新质生产力不仅是产业,还包括产业背后发展的驱动要素。传统生产力的发展虽然也包含科技创新成分,但主要还是依赖资本、劳动力等要素的驱动,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遇到瓶颈。在数字经济时代,要素生产力的地位下降,科技生产力的地位进一步提升。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在生产中经过产业化转化为生产力,使其发生根本性变革,进而提升生产力质量。
中国式现代化正逢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大潮涌动,两者的交汇,必然要求以创新驱动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现代社会的经济增长一般遵循配第—克拉克定理,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逐渐从农业转向生产效率更高的工业和服务业;
科技创新一般率先出现在个别部门,进而通过关联产业的扩散效应逐渐惠及其他部门。这意味着数据、算力等新生产要素的引入,数字化、智能化等高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大量新业态和新产业的出现,最终形成新动能、产生新增量。新质生产力还推动了产业间的融合与交叉创新。随着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迅猛发展,在数字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数据也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环节,极大改变了各行各业的技术经济范式,推动产业发展由分工深化逐步走向相互融合,共同激发和驱动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涌现和成长,生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制造业与信息技术的深度整合,会带来产品架构、商业模式、应用场景的相应改变,形成开放、互动和协作性的创新生态。这种产业革新不仅优化了资源配置,还能为企业和经济体带来更核心的竞争力,形成可持续的创新发展模式。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在纵向上推动了产业链条的延展,在横向上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壮大,纵横交错的产业网络,将有力激发技术变革、生产模式变革,通过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推进,有了高质量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才能走得更稳,道路更宽广。这就要求我们准确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增量器作用,以颠覆性和前沿性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传统产业升级转型”为主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现代管理技术的深度融合,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
围绕创新链布*产业链,促进科技创新衍生出新兴产业,统筹好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之间的关系,把握好发展时序,形成梯次发展的良性格*。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借助资本力量促进产业化发展,更好发挥质量和标准的引领作用,优化产业政策的实施方式,提升产品质量、夯实产业基础,以此确保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企业既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加快打造一批科技型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独角兽企业群体,进一步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地位,积极打通升级迭代的各类通道,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形成企业主导的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格*,加速释放创新驱动内生动力。
在全面建设社会**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中,我们要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构筑发展新优势,以高质量发展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两会系列评论⑥丨从全国两会看我国经济的“势”与“能”
《*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这一增长预期目标既高过了国内预测,也超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织与世界银行分别为4.6%、4.5%的预测值,更大大超过了国际*织对全球经济发展的预测。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指出,2024年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下行风险。联合国发布的《2024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预测,世界经济增速将从2023年的2.7%降至2024年的2.4%;
国际货币基金*织(IMF)则认为,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从2023年的3%小幅下滑至2.9%。中国之所以设定这样的增长预期目标,据《*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研究室主任黄守宏解释,设定这一目标值兼顾了短期和中长期,也兼顾了需要和可能,实现这一目标有条件也有支撑。
5%左右的增长目标是否能够实现?我国经济面临着什么样的态势?我们用什么样的新动能新优势推动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从全国两会看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势”与“能”,给了我们底气和信心。
——我国经济正在巩固和增强回升向好态势
2023年对于中国是一个“大考”年,经历三年疫情,经济发展总体处于“大病初愈”的恢复阶段,运行压力加大,呈现波浪、曲折式前进,面临多重困难和挑战,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加之,有些人盯着一些短期、*部的数据,唱衰中国,用传统的思维来判断中国经济,得出一些片面的结论来诋毁我们,过分夸大短期、*部问题,低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尽管如此,2023年,中国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增长5.2%,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
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2%;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2%;
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据统计,今年前两个月,我国出口增长速度远快于预期,7.1%的增速远超此前预测的1.9%,也远好于2023年12月2.3%的增幅,呈现出令人鼓舞的迹象。与此同时,中国进口增长达3.5%,贸易顺差1251.6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这一系列数据更有力地说明我国经济正在巩固和增强回升向好的态势,表明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稳步前进。
看中国经济必须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大*观、发展观,看经济形势既不能只看短期,也不能只看*部,要看发展,要看全*。不能用国外的经验硬套中国的国情,更不能用“有色眼镜”看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中国特色社会**制度在应对重大风险和挑战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经济具有很强的抗冲击和自我稳定、自我修复能力,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有底气。
——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正在形成
中国经济的底气来自于多个方面,既有社会**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又有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还有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更有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2012年以来,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耗增速支持了6.6%的经济增长,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绿色经济”已成为新的增长点;
高新技术企业数增加至约40万家,独角兽企业数量居世界第二,2023年全年发明专利授权量92.1万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1.8件。中国将始终是世界发展的重要机遇,将坚定推进高水平开放,持续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党的20D报告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2023年的*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概括地说,新动能新优势指的就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中涌现出的新的增长引擎和动力源泉。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2024年1月9日在江苏省昆山市张浦镇金华村拍摄的花卉温室(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柳文惠 摄
——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关于中国经济的新动能新优势,新质生产力是今年全国两会上的高频词。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性,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2023年9月,***总*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这一崭新概念。他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2024年2月,***总*记在中共*央*治*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指出,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概念,重点就在“新”与“质”。所谓“新”,是指相对于传统生产力而言,它涉及的领域新,比如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和电子信息等领域。所谓“质”,是指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其技术含量高,强调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把创新驱动作为关键要素,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盲目跟风、一哄而上,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照搬照套,必须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条件入手,考虑周全、谋定后动。3月5日,***总*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国际力量对比也将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着新的战略机遇期。可以说,谁牵住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牛鼻子”,走好了创新驱动之路,形成新质生产力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增强发展新动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历史的足迹、现实的机遇,都昭示我们必须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两会系列评论⑦丨在“春之约”中奏响“团结奋进曲”
2024年是一个闪耀着多重纪念光环的非凡年份,它既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喜庆时刻,也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中国人民*治协商会议各自迈入成立70周年和75周年的重要节点。再加上今年是新一届*府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审议《*府工作报告》,并在全球媒体聚光灯下全方位亮相,因此今年的全国两会格外受到社会各界瞩目。
一、人民政协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主*治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是中国*治制度的伟大创造,是发展全过程人民*主的重要承载。这个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不仅符合当代中国实际,而且符合中华民族一贯倡导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传统文化,是对人类*治文明的重大贡献。去年,人民政协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聚焦新时代新征程使命任务,坚定方向、夯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根基,守正创新、不断提升协商议政质量成效,奋发有为、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持续深化专门协商机构建设,不断提升政协工作质量和水平,奋力谱写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新篇章,凝聚起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力量。因此,人民群众对今年的全国政协会议更加关注,寄予了凝聚力量、再铸辉煌的深深期待。
今年全国政协会议,批准了政协第十四届全国W员会常务W员会工作报告,审议批准提案工作情况报告。W员们列席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听取并讨论*府工作报告,听取并讨论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讨论国***织法修订草案以及其他有关报告等,表示赞同并提出意见和建议。这些重大议程,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涉及社会公平正义,涉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项项“民生清单”落实落细成千家万户的“幸福账单”,鼓干劲、强信心、聚力量、办实事。一桩桩、一件件,实打实、暖人心。今年是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抚今追昔,人民政协必须把握党和国家前进大方向,紧扣党和国家发展大目标,融入党和国家建设大格*,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
二、要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
从1954年9月召开的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到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发展完善,更加成熟自信,为党领导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根本*治制度保障。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体现社会**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治制度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近年来,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现场工作人员高效回应代表建议,到多地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再到全国20多万个代表联络站、代表之家定期接待群众听取意见……大量生动鲜活的实践,诠释全过程人民*主的真谛,更好保障民意与国策共鸣、党心与民心相通。
70年征程,70载荣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砥砺前行,必将在新时代新征程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治制度优势,为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一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党是我国最高*治领导力量,因而要深刻理解“两个确立”,自觉做到“两个维护”,保证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国家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二是要完善选举制度。“权为民所有”“权为民所赋”主要通过*主选举得以实现,要通过广泛、平等、真实的选举选出真正代表民意的*府,从而让人民直接或间接参与*府管理,使*府行为反映人民的愿望。三是要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加强重要领域立法,提高立法的针对性、及时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发挥立法引领和推动作用。四是要加强和改进法律实施工作。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实现。
三、两会汇聚团结奋斗的力量
两会是中国全过程人民*主的集中体现和生动实践,这句话落到历史当中,既显宏大又现精微。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的代表W员,齐聚全国两会这个“国家会议室”,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将党和*府的决策与亿万老百姓的所需所盼连接到一起。在数十年的变迁中,两会不断根据时代发展和实际需要调整变化,而代表W员们为民履职、共商国是的初心则始终不变。这当中体现出来的是对全过程人民*主的生动诠释,是以“中国之制”助推“中国之治”的宏大盛宴。
2024年这场“春天的盛会”,以*主增进共识、以共识汇聚力量,为中国发展擘画壮阔画卷、为奋进中国勾勒最美姿态,点燃了亿万人民的奋斗激情,标注着新时代的奋斗气质。团结是金,力量源于团结。***总*记指出:“中国这么大,不同人会有不同诉求,对同一件事也会有不同看法,这很正常,要通过沟通协商凝聚共识。”全国两会正是以沟通协商凝聚共识的重要平台。怎样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怎样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如何更好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纵览代表W员关注的焦点,总是与公众关切同频共振,大家各抒己见、建言献策,共同探讨各类问题的最优解,凝聚团结奋进的力量。奋斗最美,万事奋斗以成。今天,我们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这是新时代最大的*治。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越是面临困难挑战,越要紧紧依靠人民,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历史主动精神,汇聚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无穷智慧和力量。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制度程序,有效保证了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相统一。前进道路上,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愿景激励人、鼓舞人、感召人,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铆足“一股劲”、拧成“一股绳”,满腔热忱地投入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来,我们就一定能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胜利不会向我走来,我必须自己走向胜利。”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前景广阔、任务艰巨。北京聚力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安徽的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三大科创高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长沙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对未来最好的把握,就是踔厉奋发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春光无限好,正凝聚起亿万人民一往无前的奋进力量,我们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团结奋斗,继续爬坡过坎、攻坚克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和成效,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两会系列评论⑧丨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
“新质生产力”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上的高频热词。***总*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总*记立足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高瞻远瞩,洞察大势,抓住战略机遇,把握历史主动,深刻阐释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思想内涵和实践路径,对于我们辩证认识、科学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历史伟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总*记的重要论述,深化了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丰富了***经济思想的内涵,为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提供了科学指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新征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是推动生产力迭代升级、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它代表生产力的演进方向,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具有强大的发展动能。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更高技术含量的劳动资料是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泉,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是新质生产力的物质基础,只有生产力诸要素实现高效协同,才能迸发出更强大的活力,进而推动高质量发展。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坚持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我们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把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本地区特点优势结合起来。要坚持以我为主、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搞一种模式、一套方法,防止一个模子往下套。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但并不意味着对旧动能和传统产业全面否定和抛弃。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传统产业仍有转型升级的需求和空间,新旧动能的转换是一个先立后破、循序渐进的过程。新质生产力是“双轮驱动”下的生产力变革,既是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的前瞻谋划,并且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在数字经济的发展加持下实现协同发展。国资W主任张玉卓在今年全国两会的“部长通道”接受记者采访时,就央企“如何强化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指出:一方面,*央企业在传统产业方面布*是比较多的,现在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进行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效率。另一方面,产业升级一定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摆在突出位置,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可控核聚变等方面提前布*。无论是央企还是地方企业,都要根据自身特点,及早谋划、提前动手,不求一律、各显其能,做好发展新质生产力这篇大文章,力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进一步深化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促进新质生产力健康发展,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加快科技创新,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与人才众多优势,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上取得突破,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奠定坚实的科技基础。加快产业创新,必须着力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以创新为产业发展赋能。要及时将科技创新的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激发创新主体的活力,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激活机制体制创新的“一池活水”。加快人才工作机制创新,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归根结底要靠创新人才。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创新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新质生产力能量最大化地释放出来提供更为有利条件、更加优良环境、更加坚强保障。
上一篇:(10篇)党建理论文稿汇编(202403) 下一篇:返回列表推荐访问:(8篇)2024年两会系列评汇编 汇编 两会 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