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千叶帆文章网!

2022年《新形势下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心得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06-17 13:48:0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新形势下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心得,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新形势下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心得

《新形势下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心得3篇

【篇一】《新形势下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心得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探究

一、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背景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不断地进步,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未来社会越来越需要加强合作:人与人的合作,人与自然的合作,群体与群体的合作等。今天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无论是科学研究,社会生产还是政治经济事务,合作都是一种强有力的润滑剂。对于今天中国的独生子女学生来说,从小就开始培养他们具有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乐于合作,善于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长时间以来,我国的学校课堂教学采取的都是班级授课制,学生规规矩矩地坐在下面听,老师在讲台上讲。这种教学方式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同时它的局限性也越来越凸显出来,它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到了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它不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矛盾已经越来越突出。

早在19世纪初,美国的学者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柏克赫斯特实施的道尔顿计划的三个原则之一便是合作。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合作学习在美国已成为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①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2001年7月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便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程标准》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②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实验阶段,课堂教学的改革就成为整个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等的改革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合作学习便成为我们一线教师研究的重点对象,小组合作学习在班级教学中也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合作学习”在总体上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它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动、互助性学习;
③(美国威廉?格拉塞)是一系列促进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以便通过同学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学生的认识、发展、学习情感和同伴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合作学习的优点显而易见:它注重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模式;
取缔了传统教育中教师的启发式作用,更多的是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自主实践;
它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理解与沟通,有利于思想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有利于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增强集体荣誉感,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增进友谊;
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有助于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投入程度,尤其是可以促进后进生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
有助于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助于形成学生亲社会的行为。④

从2001年实施新课程改革开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被广泛推广,我在近十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优化这种方式,让它在我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对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认识也发生了根本转变,由最初的困惑、抵触到现在的积极学习、探索、优化,正是在这个转变过程中让我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无论在形式、实质上都有别于传统教学,课堂不再是以教师的讲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课堂上更多的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学生的学习任务由过去的个体化转向个体化与合作化相结合,学生之间由过去的竞争关系转向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关系;
评价和奖赏也由过去主要针对个体转向针对小组为主等等,更注重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三、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学习已深入我们的教学之中,被愈来愈多的老师所接受。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业已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组织是否有效也成为评价一堂公开课比赛课成功与否的一个方面。但是,任何一种新的理念的介入,总要在一番磨合中寻找到适合自己存在的土壤。我们在听课活动中不难发现,不少的课堂教学,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果,这些问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改进。⑤

(一)班级人数较多,不利于小组合作的开展

我就职的学校属农村乡镇学校,班级人数最少也在四十几人,13年的教育工作中还曾教过81人的一个班,更多的精力花在了大量的作业批改上,给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带来了很多困难。国外早就有专家研究指出,最适合进行小组学习的学生人数一般不超过25人,这样比较容易分组并且易于管理;
人数过多,不好分组也不好管理。

(二)合作时间不够,小组合作流于形式

刚提倡合作学习方式时,很多老师也包括我在内,首先在认识上就认为它就是小组讨论,所能做的就是在一节课里挤出部分时间让学生互相讨论,实际上这只是一种外在的“合作”假象,是“有合作之形,无合作之实”的现象。在我参加我市区片教研和公开课时,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授课教师将合作的任务下达后,学生马上开始热火朝天的讨论,可没过几分钟,学生才刚刚进入角色,思维还没有完全打开,问题的讨论还不深入,不透彻。老师便不管三七二十一拍手叫“停”了,学生的讨论被迫停止。试想一下,这样的讨论有实效吗?当然,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调控讨论过程,让学生漫无边际地说下去,浪费上课宝贵的时间,这种“浮躁”的讨论也不可取。

(三)合作题目难易把握不当,合作无实效

数学教学的合作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出一个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有的教师为展现合作学习这道亮丽的风景,一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都要学生合作讨论。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根据学生已有知识,设计合理的合作题目,学生有了已有的知识经验作铺垫,加之教师的激励语言,学生的合作欲望将得到激发,通过合作他们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题目太简单没有合作的必要。题目设计得太难,有的甚至在学生一点经验都没有的情况下设计一些合作学习,学生无从下手,不知如何是好,即使通过合作也无法解决。久而久之,他们的合作欲望也在无声无息中被扼杀。

(四)合作学习小组组建随意,学生参与不均衡

在进行小组讨论时,很多教师习惯性地让前后位四人一组自然组合,结果在学生进行讨论的时候出现了有的个别优生一个人在那口若悬河夸夸其谈,其他学困生参与性、主动性欠缺,只有当听众的份,全班交流时发言的往往是优生,一张口便是:“我是怎样想得。”“我觉得应该怎样怎样。”学生仍然是“我怎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样”;
有的小组合作成员你说你的,我说我的,秩序混乱有时还影响其他小组的讨论;
有的小组学习活动组织不起来,因为没有人能充当组织者,出现了各自为政,埋头做自己作业的现象……这些现象造成了合作学习不能落到实处,不利于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也不利于整体学习质量的提高。

四、解决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的策略

对于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合作学习是一个新事物,它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活动内容和开放的活动方式,使学生在独立探索外部世界的同时与同学结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合作学习要求学生超越自己的认识,看到事物另外的侧面,通过合作讨论,使他们互相了解彼此的见解,看到自己抓住了哪些,又漏掉了哪些,从而形成更丰富的理解,以便学习的广泛迁移。对于新事物的出现,我们在应用的时候难免会走弯路,出现一些误区,这是正常的,关键是我们要怎样通过学习和研究解决这些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其最大的功率。

(一)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

《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诸如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式;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评价不仅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信心;
等等。从中可以发现,《课程标准》提倡的是:既要让每个学生获得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要改变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式,由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向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
要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的角色;
评价的方法、手段及内容也要变化。笔者认为数学教育改革是一个整体,教学组织形式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教师只有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理念,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搞好小组合作学习。

(二)精选内容,把握讨论的时机

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于合作学习,而且小组合作也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要开展。要精心选择适宜合作学习的内容作为素材,给学生提供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体会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在学习中碰到难点、疑点或兴奋点时常常会产生一种迫切需要交流的欲望,激起合作学习的动力。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在学习的难点、疑点或兴奋点处组织合作学习,帮组学生指向合作的积极心理态势。在疑点处开展小组合作能促使学生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释放出来,在交流中产生互动,达到共同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充分了解学生,使学生会合作

要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就要对每个学生的素质进行分析研究,掌握各学生的特性,分组时要考虑每个组成员的组织能力、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问题,要考虑各学生的层次性,否则在实施小组学习时,有些小组会开展得很顺利,有些小组则不能展开小组学习,造成教学失败的不利后果。教师要力求避免有些学生不合作,不配合小组讨论的现象。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有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愿意合作学习,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或者是有些学生不愿意与他人交往。教师要使每个学生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使他们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解决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能使大家友好相处,从而对小组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此外,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这样使小组成员更易于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间可能会因为学习或其他事产生一些争议甚至矛盾,教师要使成员间建立相互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要以诚相待、荣辱与共,不要计效个人的利益得失,要以小组利益为重,要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始终保持团结,这样才能完成合作学习的任务。

(四)评级科学,激励充分

小组合作学习是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学生的回答是全体成员交流合作的结果,代表着小组的成绩。所以,教师既要提成绩好的学生也要提成绩一般或成绩差的学生;
既要提结果,更要提过程。比如开始是怎样的,个人持有不同观点,怎样就观点不同而争辩,最后如何形成统一意见。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评定小组成绩,这样做,就能使学生懂得合作学习是大家的事,才能激励学生主动合作,互相帮助,从而带动成绩差的学生,将个人力量凝聚成团体精神。为了使评价公平合理,对同一问题应由各组成绩相当的同学回答,避免组间竞争,应评比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结果带来学生对教师的异议。

(五)减少班级人数,编制适当的组数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一个班的人数不能太多,一个班在50人左右、每组约6人,分为7~8组较为适宜,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主动地参与并作出自己的贡献。如果小组人数太多,有些学生会没有学习的压力,在学习讨论中没有责任感,不能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得唱主角的总是那一两个学生,从而达不到合作的目的,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此外,教师也不便于管理各小组,不利于小组的辅导和各小组成绩的考查。

就小组合作学习来说,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大家进行深入的研究,如怎样获得有效的数据,通过比较研究来验证学生在学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所获得的实质性的进展等。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篇二】《新形势下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心得

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通过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创设出更加轻松愉快的小学数学学习氛围,体现出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性,保证所有的小学生都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数学课堂上来。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之间面对面的促进性的生生互动学习活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笔者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总结了关于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看法,与同行共勉。

  1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求知欲的一种重要途径。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这样就会更加有力地唤起学生的注意和好奇心。此时教师便可以趁热打铁新授新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学得主动、活泼,以达到课堂的实效性。数学情境应更多地关注他们所关心的内容以及他们在生活中所获得的经验,这样才能促使儿童的经验数学化,使数学知识生活化,使课堂充满趣味,充满数学味,展现数学课的灵魂,起到用数学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达到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有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所以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以一定的具有挑战性的背景材料的展现来引发新的数学问题,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现象与规律,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新教材编辑了大量的情境教学内容,图画精美、生动细腻,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为我们创设情境提供了生动有趣的素材。一、二年级的学生才6、7岁左右,天真、爱幻想、是他们的天性。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办法就是描述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或贴近儿童生活的事件。

  2明确学习任务,指明学习方向

  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教师就要在课前向学生提出问题,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让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这些任务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外还可以分解,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在教学中要注意优生和后进生搭配,善于表达的和不爱发言的搭配,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的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意识。例如:在教学第二册《统计》这一内容时,我向学生提出了学习任务:明天下午第二节课是体育锻炼课,老师想安排一些你们喜欢的运动项目,到底安排哪些运动项目呢?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与统计一下吧!孩子们明确了学习任务,便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完成自己的任务去了。这样,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既锻炼了身体,又完成了预习,真正实现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理念。

  3充分发挥教师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教师的空间不但没有被压缩,对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教师的责任也越大了。进行小组合作时,教师要做的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不是干其他事情,而是要现场地观察和介入到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对小组活动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进行及时的干预和指导;
对不清楚的任务,教师要有耐心向学生说明;
对于过大的讨论声,教师可选出一名噪音监督员;
当小组讨论有偏离主题现象或阻碍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并制止,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点拨……只有深入到小组中,对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有所了解,才能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如:在讲解《图形的认识》时,可让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我们学过的这几种形状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这个问题。这个问题贴近生活,学生的讨论也很是激烈。在我倾听大家的想法时,发现大家对墨水盒形状的讨论有了歧义,有部分学生说是正方体的,也有学生说是长方体的。我观察后发现,墨水盒的正面是正方形,侧面则是一个长方形,所以它是一个长方体。这个争执的出现,表明有些学生对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概念不太了解。于是我新的对教学有了安排,用再一次深入讲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别取代了下一个游戏环节,并使用了观察、触摸、比较等形式。最终,学生们得到了统一的答案,即“这墨水瓶是一个长方体”。这个例子说明了,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教师对教学进行调整,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把“哪个同学愿意来说一说”这个口头禅改为“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这会让成员明白:小组是一个集体,各个成员要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共同钻研,完成任务。教师还可以选出一个小组的集体意见作为代表,让其他学生对该意见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学生更容易在团体讨论中发现差异,通过不同思维的碰撞,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人与人间的交往过程与审美过程。通过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更好的让学生实现相互间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在共同期望目标的激励下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完成小组分配的任务,从而实现数学课堂教学中,不断努力、不断尝试、不断调整,真正实现合作学习,为课改下的教育开拓新局面。

【篇三】《新形势下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心得


初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研究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抓住新课程改革的大好时机,全面深化初中英语教学改革,遵循教育教学发展规律,提高教科研工作水平,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同时为提高全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作出一份贡献。
二、课题的确立
《新课标》中强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合作学习的主体——小组合作探究,它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已逐渐被广泛运用。这个课题是在新课标背景下我们对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孜孜不倦的探索的前提下提出的。经过广大一线教师的实践,大家一致认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是比较适合当前我们学校的学情,同时也是符合新课标要求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堂上有三种学习情境,它们分别是合作,竞争和个人学习,其中最佳情境就是合作学习。目前大多数课堂上占主流的仍然是竞争与个人的活动。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不利于集体凝聚力的形成,也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竞争观,合作观和养成良好的社会技能。我们就这一内容进行研究,以使我们对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三、理论依据

1、合作学习理论
20世纪70年代兴起,至今合作学习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合作学习虽然在欧美及我国流派不一,主张各异,在其种类上大致有四种:师生互动、师师互动、生生互动和全员互动。全员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在我国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初,即我国学者提出的“合作教学论”,是我国合作学习的研究者们在借鉴国内外有关合作教育和合作学习成果的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探索提出的一种创新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浙江、河南等地引进了美国的合作学习法,并进行了初步的尝试研究,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当前,我国以“合作”冠首的改革,其实践已经涉及二十多个省份。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合作学习的主要倡导者斯莱文教授将这种现象称为是一种“合作热”,是“教育中的合作革命”。
杜郎口中学迅速在齐鲁大地上崛起,其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三三六”课堂改革得到中国教育界的高度关注。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的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他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所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被人们称作日内瓦学派。在皮亚杰的“认知结构说”的基础上,科恩伯格和斯腾伯格在“个体主动性”上进行了发展。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为建构主义实际应用于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都强调学习者在建构性学习中的积极作用。3、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加德纳。1983年写成《智能的结构》一书,创建了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是我们能在每个孩子生上寻找并培养他们的内在能力。加德纳认为,孩子每个人都具有9种智能:语言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和生命存在智能。[3]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智能表现方式的丰富多样性,人们在某种智能中及多种智能间表现着他们的天赋。这些理论为小组的划分、分工和相互学习、开展竞争、共同成长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
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
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

径。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加快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需要与教育培养能力不足的矛盾、人民群众期盼良好教育与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增强教育活力与体制机制约束的矛盾,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纲要》的要求为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发展学生个体性能力提供了政策性的指向和规定,成为一种现实的必须。
四、实验目标
1、实验目标
通过开展数学课堂的小组合用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师设计有效的教学问题目和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探究的条件;
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扩大学生课堂参与效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积极探究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求知精神。

2.实验变量A.实验对象
1}以三班和四班为主,三班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四班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共同学习同一个课题。2}实验方法:对比法B.反应变量
通过同课异构的方法,根据课堂学生的积极性来说,明显的以小组为主的班级的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通过调查,同学们普遍认为,这种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来决定奖励与认可的做法,使小组成员之间成为“荣辱与共”的合作关系,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内在的驱动力,调动了主动学习的自觉性,营造了一种“利己利人,共同进步”的学习情境,增强了成员的归属意识、团队意识、争优意识和合作意识。
五、研究步骤
本课题的实验为一年,从2014年5月到2014年5月。(一)准备阶段(2013.5.—2013.7)
1、着重进行理论学习,收听或收看有关的课题讲座,广泛收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认真研究各地有价值的经验。
2、拟定实验方案,明确实验目的和任务,掌握实验的步骤和方法。
(二)实施阶段(2013.9.——2014.5)
1、实验教师进行总体备课,制定教学计划。

2、课题组成员随堂听课,跟踪了解实验效果,对教案、个案、案例、课件作进一步修改。
3、定期进行检测,随时掌握实验情况。
4、举行公开课,请市教研人员来学校听课指导,集思广益,总结经验。
(三)总结阶段(2014.2——2014.5.)
1、根据整理的资料对实验效果进行评定。
2、回顾反三、调查分析现状,初拟研究策略(调查研究法)2009年9-10月
六、问卷调查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分析目前我校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发现小组合作学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合作学习小组结构不合理
2)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没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和责任分工。合作学习前没有作预先的准备,想到哪说到哪,多数学生表达完自己的意见就算完事,而对于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常常不置可否,因而讨论无法深化。
3)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参与度不高。
4)对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必要的评价机制,尤其是对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的表现情况没有给予必要的评价反馈。在此基础上拟定具体研究策略,建立实验班级,本人正好带了两个班级的教学任务,所以确立了(四)班为实验班级,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三)

班为正常的模式教学。
七、研究内容和过程
1、课题研究的内容是:在班级学习环境下,以学生合作学习小组为载体,从学习小组的构建、操作、运行、保障、辅助等角度切入,融入现代媒体技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学科体系建构和德育渗透等诸元素,力求解决传统课堂之弊,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潜质。
2、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是:从课堂教学入手,研究“小组的合理划分”和“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提高,研究课堂改革与教学成就的关系,解决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等。从这些方面入手,首先解决教师的观念,从一部分班级开始推广,然后全校推开。其次解决老师在实验过程中的困惑,依据老师取得的成绩,学校及时推出示范研讨课,通过深入课堂,全体老师认真分析总结,由个性的实验上升为全校的共同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
3、课题研究过程A、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
1.合理分组。我将学生按其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个性、性别乃至家庭背景等因素,混合分成六人一组,让每个组尽量均衡,尽可能处于同一个水平,具有同样的竟争力。
2.分工协作。每个小组内设立组长、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人等

各一名,采用轮班制,确定每个成员的职责,明确每个成员的任务。如组长负责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资料员负责搜集学习资料,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的意见和观点,合作学习活动发言人负责代表小组,汇报小组合作学习成果。
3.策划。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可行性和探究性,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备课时,要明确分组活动的目的和要求,精心策划分组活动的形式、内容、时间等,准备分组活动的工具材料。课前对不同的学习小组布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
4.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个体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全班统一交流。也就是说,对于新的知识,新的信息,每个成员应该先独立思考,在独立思考中发展思维的深刻性和独创性,然后小组合作学习,每个人将自己独立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在小组内交流;
小组交流后,各小组将本组的信息归纳、总结,由小组发言人向全班汇报,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交流、评价。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不是局处人,也不是旁观者,而应该是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共同学习的参与者。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知识辅导和技能训练;
其次,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更要仔细观察各合作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一定的调控措施。当然,整节课不必都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进行,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来进行,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来展开教学,将集体授课和小组合作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找准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灵活掌握小组合作学

习的度。
5.评价。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要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把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使小组成员认识到合作小组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集体目标的实现,以此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在小组评价时,对个人合作学习参与度、积极性、独创性等也要给予恰当的评价,这样可以在小组内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竞争,调动每位成员参与的积极性,打消个别学生的依赖思想。
6.恰当利用竞争机制。“竞争历来被当作激发斗志、争取成绩的手段之一,在竞争过程中学生的成就动机更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的效率有很大提高”。(章志光语)因此,将竞争机制与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更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用。
小组之间的竞争可以有多种形式。如单词接龙比赛、口语朗读比赛、问题抢答比赛、对话表演比赛、英语书法比赛等,评选出最佳小组,排出小组名次。由于以小组为单位,参与面更广,竞争更激烈,获胜人数也更多,后进生也有了获奖的机会,能体会到成就感。而且,这种竞赛很能在小组间形成一股凝聚力,向心力,大家齐心协力为小组荣誉而努力,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意识,有利于平时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另外,还可以利用分阶段考核法,具体操作是制定一张考核表,从作业、听写、

背书、课堂检测、考试等多个方面检验小组学习效果,就每一次考核内容制定一个具体的考核标准。例如作业方面,如果小组全体成员作业都得到A,则由专门负责考核表的学生在考核成绩一栏里打上一颗五角星。再如考试方面,如果小组成员考试成绩与上次相比均有进步,或小组均分在80分以上,即可得到一颗五角星。一个月评比一次,星多者为优胜组,并给予一定奖励。
B、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1.合作准备课前发言。教师事先适当地提出主题,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让学习小组在组员个人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加工,然后在课堂上采用小组推选代表演讲、教师指定报告学生或小组组员集体表演等形式进行。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能营造课前合作学习的氛围。
2.合作预习新课。教师事先把预习的内容及要求告诉学生,让小组同学根据要求查阅生词、预习对话或课文及语法要点,经小组讨论,将组内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做成一份组内笔记。然后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听老师在课堂上讲评,逐一解决疑点。由于是小组合作,教师有时还可以提出难度稍高的预习要求。例如,在教学whatwouldyouliketodrink?这一单元时,我要求学生预习时做到:①准备有关饮料图片,查阅饮料的英文名称,并用英语描述其中两种饮料等;
②预习课文、查阅生词、理解文章意思,并将疑难点做一份笔记;
③讨论回答whatwouldyouliketodrink?几乎每个小组都准备了图片,对如更好的掌握英语中关于饮料的用法。这样,不仅课上得轻

松,学生参与的热情也高。而且能学到许多书本以外的知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3.合作表演对话。学生学完一段对话后,要求他们脱离课本角色表演。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进行这一活动的关键是教师不能布置任务后马上进行,应让学生有时间准备,最后从读音是否标准、对话是否有感情、表情是否自然、表演是否得体等各方面综合考虑,选出最佳小组。为了小组的荣誉,每个学生都不甘落后。一般来说,英语成绩好的学生都乐于承担内容较复杂的角色,英语成绩较差的学生也不甘示弱,努力演好自己的角色,每个组员都能在小组活动中充分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教师比较各组的表演,表扬表演得好的,对较为典型的问题做适当评析,并帮助表演有欠缺的小组分析原因,引导他们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争取下次演得更好。
(五)课题研究的结果和达成的目标
通过一年的实践,我们从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中收益匪浅。运用合作学习,改善了课堂内的教学气氛,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成绩,促进了学生形成良好的识知水平。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说说唱唱,跳跳演演,不仅得到了美的熏陶,又营造了浓厚的英语氛围,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了学生。那些后进生在优生的带动下也得到了难以得到的表扬,学习自信心得到了增强,课堂效果得到明显提高。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英语竞赛,并取得了较好成绩。通过进行课题研究,

教师自身的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实践证明,在中学开展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是可行且有一定实效的。七、课题研究的反思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呈两极分化趋势,能干的同学越学越好,自信心越来越强,形成了良性循环,而困难的同学越学越吃力,兴趣越来越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合作学习中,一部分同学学习自觉性差,而教师没有及时督促,再加上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分工不明确或成员不负责任,让这一部分同学放任自流了。
另外合作学习本身就具有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把置身于班集体中的本来孤独的个体,在合作问题的“聚集”下,让学生排除个体而群策群力,在合作中取长补短,团结协作,合作能使学生之间有较深层次的人际交往发生,而这些能力只有在合作的实践中得到锻炼。同时对这些指标的评价也不是通过一个作业、一次任务的完成的质量能判断的,评价必须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行。通过评价学生能够了解自己在合作中哪些方面做的好,还有哪些不足,对学生的发展十分有利。可见过程性的评价对于合作学习的促进作用是十分显著的。
参考文献:
[1]董奇.教学中的测验与评价[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2]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习资料

推荐访问:探究 新形势下 合作学习 《新形势下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心得 《新形势下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心得 小组合作经验交流心得体会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