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千叶帆文章网!

2022中国革命历史感想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10-10 08:24:0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中国革命历史感想,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中国革命历史感想

中国革命历史感想4篇

第一篇: 中国革命历史感想

参观苏州革命历史博物馆感想

时光荏苒,90个冬夏已悄然走过,时至今日,终于迎来我党的九十诞辰。在此之际,为增强我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我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的机会,参观了苏州革命历史博物馆,重温了这一段历史。

那日,我们苏州地区的五个同学相约而至。抬起头,高高的台阶尽头是九个金色的大字,在年岁的力量下,失了光泽,取而代之的是历史的厚重感。

进入博物馆内部,我们先在大厅的党旗下合影,随后进入展厅,几乎没有其他人,我们的声音在空荡的展厅里回荡,更显出一丝历史的凄凉。穿梭在一幅幅黑白照片中,沉思于一篇篇旧得发黄的报纸中,我们仿佛回到了那段心酸的时期。除了记录英勇革命者和重大革命事件的照片和报纸外,还有一系列实物为我们讲述那段历史,其中包括当时农民起义者打倒日本鬼子的武器,简陋粗糙的刀、矛、斧子等,还有一些烈士的遗物,破旧的棉袄,鞋和书。

最后,我们在“建党90周年”的宣传海报下合影留念,以记录我们这次的参观之旅。

在整个参观过程中,沿着长长的展厅,看着革命先辈一路走来的辛酸血泪,那段历史,有屈辱,有艰苦,有胜利。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学习党的历史,了解我们的过去才能看清前进的方向。而如今生活在这个安定幸福时代的我们,是无论如何了解或学习,也不可能对那段历史感同身受的,而仅仅是现在了解到的一点就已经让我震惊,悲痛而惭愧了。我们挥霍着现在的幸福生活,不以为然,但在另一个意义上,其实是挥霍着无数革命先辈的鲜血与生命。

我感到了这段历史的厚重深沉,也感到了自己肩负的使命。90年来,我们的前辈们一步一步从屈辱落后走向繁荣富强,以后的90年,就由我们来继承发扬这种坚韧不屈,自强不息的精神!

第二篇: 中国革命历史感想

重温革命历史 坚定理想信念
作者:关园园
来源:《理财·市场版》2019年第05期

        为了使“两学一做”活动落到实处,增强活动效果,4月3日,宜阳县审计局组织党员干部前往河南省優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开展“两学一做”主题党日活动。该局党组书记、局长武伟献带领全体党员在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

第三篇: 中国革命历史感想

这篇小文章,划分出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四个阶段,按照时间顺序,共列出了会议,文章和决议。这些内容,对于考生们理清学习思路、提高复习效率、争取考试高分,相信会有显著的帮助。

一、中共创立时期和国民革命时期(从1921年至1927年),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

1921年,上海中共一大。中共成立。会议提出要领导无产阶级进行推翻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任务和奋斗目标。

1922年,上海中共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指出中国革命分为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1923年,广州中共三大。决定同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1925年,上海中共四大。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1927年8月7日,武汉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罢免陈独秀,选举瞿秋白为书记。毛泽东会上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之后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开始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5.12《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分析中国社会的各阶级状况及其在革命中的地位;
指出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

1927.3《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指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肯定农民的作用及党领导农民革命的重要性;
论述了建立农民革命领导权和农民革命武装的必要性;
分析了农民的富农、中农、贫农三个阶层,指出贫农是农民中最革命的力量。

二、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从1927年至1935年),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

1929年12月,福建古田会议即红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毛泽东就军队管理问题提出重要思想,确定“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

1931年11月,江西瑞金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当选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

1935年1月,遵义会议。毛泽东被选为三人军事小组成员,开始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会议在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1928.10《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提出红色政权存在发展的原因和主客观条件。

1928年.11《井冈山的斗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重要文献之一。

1930.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确立了要以“乡村为中心”的观念,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理论。

1930.5《反对本本主义》:这是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提出思想路线的文献。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提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提供了认识依据。

三、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从1935年到1945年),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全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1935年12月,陕北瓦窑堡会议。通过《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路线。

1937年8月,陕北洛川会议。制定出全面抗战路线,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制定出全面抗战路线。

1938年10月,延安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在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原则。

1945年4-5月,延安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全面确定了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领导地位。

1935.12瓦窑堡会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路线。

1935.12《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之后的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的报告。根据瓦窑堡会议决议充分说明和民族资产阶级在抗日条件下重新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和重要性。

1936.12《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总结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经验。科学分析中国革命战争的四个特点。系统说明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和战略战术。

1937.7-8《实践论》《矛盾论》:揭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特征及党的思想路线。

1938.5《论持久战》:批驳了“亡国论”和“速胜论”;
分析了中日双方互相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
科学地预见了抗日战争发展的三个阶段;
把抗日游击战争放在战略地位考虑,阐明了积极防御理论;
阐明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思想。

1939.10《发刊词》:
提出“三大法宝”的理论体系。

1938.11《战争和战略问题》,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确立下来。

1939.12《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1.系统地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部分,首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

1940.1《新民主主义论》:标志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整形成。提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纲领,明确完整的提出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方案。

1941.5《改造我们的学习》:延安整风的文献。科学解释了“实事求是”概念;
将主观主义分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提出“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的著名对联以讽刺主观主义。

四、解放战争时期和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从1945年到1956年底1957年初),毛泽东思想继续得到发展。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西柏坡会议)。毛泽东提出党的工作重心要由农村转移到城市,明确提出执政党建设问题,提出著名的两个“务必”。

1950年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毛泽东提出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总任务。

1954年9月,北京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周恩来提出建设四个方面的“现代化”。

1956年9月,北京中共八大。会议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党的中心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
会议坚持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1948.4《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土地改革路线;
明确地把官僚资本主义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一起列为革命对象;
首次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概念。

1948.12.30《将革命进行到底》:第一次使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

1949.3《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西柏坡会议):实现伟大历史性转变的纲领。阐明党的工作中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进入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必须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党的中心任务;
提出两个“务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问题,要求全党在革命胜利后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和攻击。

1949.6《论人民民主专政》:建立新中国的伟大纲领。

系统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阐述了专政的内容、基本任务及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完善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提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结了人民民主专政得以实现的国内和国外基本经验。

1956.4《论十大关系》: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道路的根本思想,标志着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1.提出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重要思想和基本方针。

2.首次提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第一次就民主党派问题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1957.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关于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经典文献。

1.第一次系统地阐释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明确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及人民内部矛盾与敌我矛盾两类社会矛盾的学说;

2.提出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主要矛盾及其主要任务

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

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

第四篇: 中国革命历史感想

中国百年历史感想

悠悠历史,已被翻过了一页又一页的篇章,回首顾望,有让我们敬畏的人物,有让我们愤怒屈辱的事件,更有让我们永远深埋在心中的记忆。愤怒,那些侵占我们领土残害我们同胞的侵略者;敬畏那些为了名族利益而不断战斗,无谓牺牲的战士们。沧桑年华,在一次次的革命战斗中,逝去的鲜活生命将成为人们永久的歌颂者。

在中国,辛亥革命成为了一次重要的转折点, 为中国历史上开一政治革命的新纪元。这个在后来人们眼中既算成功又是失败的革命, 推翻了满清,成就了一个三民主义自由平等的新中国。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就在打破了帝制政治的价值观和政治思想的同时,也对于中国传统以儒家为主的诸多价值观的权威性产生冲击,致使在其后的新文化运动中一度出现打倒孔孟、“全盘西化”等民族虚无主义思想。参加辛亥革命的更多的是军人,旧式官僚,各地士绅。这些人在辛亥革命后仍然掌握权力。虽然其主要领袖孙中山出身平民知识分子,但中国贫穷的平民阶层没有参加辛亥革命,因此辛亥革命后,生存条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辛亥革命后的军阀割据,大量战乱及军人政治才使传统拥有知识和功名的士绅官僚力量渐衰,代之而起的是具军事背景的人物以及地方土匪恶霸。从此中国进入了长期混乱的局面, 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及现代化建设造成很大的阻碍。不可否认,辛亥革命的思想冲击了华人传统的旧社会和旧传统。利他主义,舍己为群,平等和自由之观念因此不断传开。

辛亥革命在亚洲打响了民主的第一枪。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也为无产阶级的壮大奠定了基础。

就近代而言,对中国造成极大混乱的就是“**十年”,那个让众多知识渊博的学者从此再无宁日,让众多人民饱受摧残的革命, 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在这场所谓的“大革命”中,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内的大批中央党政军领导干部、民主党派负责人、各界知名人士和群众受到诬陷和迫害。党和政府的各级机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组织,长期陷于瘫痪和不正常状态。公安、检察、司法等专政机关和维护社会秩序的机关都被搞乱了。正在这许多国家经济起飞或开始持续发展的时期。由于“*****”的影响,中国不仅没能缩小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反而拉大了相互之间的差距,从而失去了一次发展机遇。“*****”造成全民族空前的思想混乱,党的建设和社会风气受到严重破坏,教育质量普遍下降和教学秩序的混乱,严重压抑了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但任何革命都有有利有弊的一面, ‘*****’ 它提供了反面教训, 没有‘*****’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

*****’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正确的革命带给人们的是希望,是好的影响,而错误的决定将会对社会对国家造成不可挽回的余地。现在的中国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应有良好的策略促使它更好的前进,每做一个决定都应是深思熟虑的,以免曾今的错误重蹈覆辙。

推荐访问:感想 中国革命 历史 中国革命历史感想 中国革命历史感想 中国革命历史感想1500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