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千叶帆文章网!

义务教育课程新标准学习体会(全文完整)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06-23 15:06:0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义务教育课程新标准学习体会(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义务教育课程新标准学习体会(全文完整)

义务教育课程新标准学习体会4篇

【篇一】义务教育课程新标准学习体会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中学音乐实验教材介绍 教育部 课程教材研究所 人民教育出版社 杜永寿两点说明:一、教材的性质1.载体: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材2.范畴:教科书——教参及配套音像资料等3.形式:纸介质——音像制品——现场演出、展示二、教材的定位1.教材是教学目标物化的产物,是有组织的具体例证的展示,它不可能取代教学的全部内容2.对教材进行评价要与教学紧密结合3.评价的内容和标准要有既定的共同基础,评价的依据、方式有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度编写思路选材范围编排体例配套材料 基本特色 总体评价 实施建议人教版教材编写的基本思路 一、明确音乐在基础学科中的人文 性、审美性、艺术性特质。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音乐课程标准》教材编写的基本思路二、体现国家教育方针, 推进素质教育,深 化学科教材改革。教材编写的基本思路三、落实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课程 目标和内容标准的要求。内容标准感受与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教材编写的基本思路四、倡导行之有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以学生自主而全面的发展为根本,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

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创造性的表现时常专心致志听别人说话,注意别人的行动;
常用类比和推理喜欢向权威挑战有较强的好奇心,总想寻根究底,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喜欢精细地观察事物非常希望把自己发现的东西告诉别人能在嘈杂的环境中专心致志地工作能从乍看起来互不相干的事物中找出联系有自己独特的实验方法和发现问题的方法喜欢预测结果,并能努力地去证明这一预测的正确性习惯于自己决定学习和研究的课题喜欢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教材编写的基本思路五、加强音乐与不同学科、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综合与互补。选材范围 欧洲十七世纪以来的 经典创作 专业创作的经典作 中国近现代以来的专 品 业创作 民族传统音乐 中国民族传统音乐 新作品 世界民族传统音乐 中外优秀流行音乐 中外专业创作的新音 乐教材的体例框架 每册书分六个有主题的单元,各单元既相 对独立,又有机关联。全部六册书共计三 十六个单元 。

每个单元由若干可操作的教学栏目组成。

各单元都有主题意义很强的标题与图标;
各教 学栏目涉及相应的插图、配画、音乐知识板、 课堂讨论题、内容要求、活动设计等辅助项 目。人教版教科书分两种版本:五线谱版 彩色简谱版 黑白彩色配套材料 教师用书 杂志 教学录音带 多媒体教学软件 培训资料包教师教学用书 一、教学计划建议表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准备 四、教材分析 五、教学设计示例 六、教学评估表 七、参考资料教学录音带 唱歌 范唱 伴奏 欣赏 配乐诗朗诵 音乐练习与音响素材多媒体教学软件 包括教科书、教参、录音带中几乎全部内 容。总体评价 教育部审查委员意见: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送审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实验教科书》初中音乐,选材涵盖了各种不同 体裁、形式、风格的中外音乐作品,如中国传 统音乐(民歌、戏曲、曲艺)、中国近现代和 当代音乐,外国古典音乐和世界民族音乐,让 学生全面接触中国民族的及世界优秀的音乐, 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该教材较好地做到了多 学科的渗透,有机地将音乐与历史、地理、民 族文化等融在一起,这样能让学生有较宽的视 野去理解、学习音乐。教学过程能坚持“以审美 为核心”的理念,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 造精神,体现了音乐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目标。

【篇二】义务教育课程新标准学习体会

天水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小学教师

培训实施方案

一、培训基本思路

1.创新网络培训模式

坚持教师是培训的主体的原则。注重教师对活动的参与,以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为中心,以典型案例为载体,以观课议课为主要形式,着力促进学员之间、学员与培训者之间的交流互动。

2.创新教师学习模式

坚持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原则。渗透行动研究方法,使教师在更新教学观念,扩充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开展叙事研究、案例研究和课堂观察研究,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

3.创新课程内容

实现学科专业知识提升与教学技能修炼的紧密结合。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以新课标的内容模块为顺序,在指导解决教学疑难问题的过程中,引领教师关注该模块内容在整个学科教学中的作用与相互关系、该模块知识的发展与更新,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

二、培训对象

全市所有小学教师,学科涵盖: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英语、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小学音乐、小学美术、小学体育与健康、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共8个学科。初中教师,学科涵盖:初中语文、初中数学、初中英语、初中物理、初中化学、初中生物、初中历史、初中地理、初中思想品德、初中音乐、初中美术、初中体育与健康、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共13个学科。

三、培训内容

1.课程结构与学时安排

远程研修课程为50个学时,其中课程学习为40学时,研修活动10学时。

第1模块为通识模块,10学时。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内容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情况与审议情况介绍,由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朱慕菊主讲。使教师全面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标准10年实验的实践成效、问题反思,及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思路和发展走向。

第二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主要介绍各学科课程标准新修订的理念与要点问题介绍;
各学科课程标准2011版的设计(课程定位、性质、课程目标、设计思路等);
各学科课程改革10年实验成效和问题反思;

第2—6模块为学科学习内容,每个模块课程学习为6学时,5个模块合计30学时。

课程学习主要内容为:从学科课程课程标准构成的主要板块,从学科课程学习的基本途径、教学实施的关键因素和教师的专业素养几个方面来阐述。

每个模块的课程学习,一般安排6-8个专题,每个专题15分钟左右。以专题教学内容分析为重点,兼顾典型案例分析和教学策略与评价,便于学员准确把握和实施课程标准。

为配合学员课程学习,每个模块都留有思考题,提供相关参考材料,包括文字材料和视频材料。

研修活动根据课程模块内容及学科团队设计,随时开展,合计10学时。研修活动内容主要以教学案例分析和教学重构活动为主。

教学案例分析:根据模块学习内容,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并根据要求提交1个自己的课堂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学反思等。与班级成员进行交流,相互点评。

教学重构:根据大家相互交流和点评情况,重新设计教学流程,并按照新流程或设计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并将新的教学效果与班级成员进行反馈交流,说明改进之处,在此基础上,再次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

2.课程特色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对所有课程方案进行全程的设计与指导。课程以各学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及其解读为基础,全面、系统、深刻地解读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从十年前的研制、实验到修订、审议全过程;
总结十年来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过程遇到的主要问题与困惑;
细致剖析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内容。

300多位课标研制组及修订组成员、教研员、一线优秀教师参与课程设计开发制作,教研员和一线教师占课程开发团队的40%。课程充分保证了从一线教师教学实际需要出发,明确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新变化与新思想,准确把握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对于教学实践的新要求,切实提高一线教师理解、实践课程标准的能力和水平。

根据课程内容的结构化特点,将视频课程微型化,更加便利学员的收看与学习。其中,每门培训课程中,每个模块的视频课程约2个小时,通常包括6-8个专题,每个专题15分钟左右,非常适宜分散学习的特点与规律。

所有课程均配有字幕及重难点学习提示,全面解决网络学习弊端。

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的统筹组织与协调管理下,培训过程高度重视“三互动”,即:学员与专家指导团队之间的学习互动,学员之间的学习互动,学员与辅导教师之间的学习互动。

所有学科标准修订组专家和教师全程参与网络研修活动,实时在线答疑与指导。

四、培训方式

1.培训模式

采取线上学习与交流、线下研讨与实践相结合的混合研修模式。对学员进行50学时的远程培训,学员通过中国教育电视台学习超市的学习管理平台系统、3D虚拟社区和教育视频互动社区、网络实时授课系统等手段自主学习网络课程,研读学习材料,参与在线交流研讨、专家辅导答疑和本地集中研讨等在线学习活动。

2.培训平台

利用中国教育电视台搭建 “天地网络合一”学习超市平台作为远程培训服务平台,该平台已经成为教师网联培训支撑服务平台,可构建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的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全面服务于我国的教师教育的人才培养工程,推动教师教育创新,并为教师的终身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服务。该平台以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作为远程培训的重要补充手段,在网络不通的情况下可通过接收空中课堂频道的内容实现培训计划。

平台使用费:每学时2元, 50学时,每人100元,培训费以学校为单位统一交付,在学校培训经费中开支。

3.虚拟班级管理

采取小班远程授课模式,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组织和管理,组班方式原则上以县区为单位,按学科组班,每班100人,每个班级配备辅导教师1名,县区按照辅导教师的遴选条件选拔辅导教师。

远程培训辅导教师遴选条件:

⑴熟悉网络操作,参与过远程培训和网络版主经历的优先。

⑵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中级以上职称。

⑶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或青年教学能手。

辅导教师工作职责:

培训以班级为单位,每班设一名指导教师。负责督促指导学员网上学习,组织网上研讨,引导学员间交流与协作,将网络学习引向深入,确保班级学习质量。其工作职责及考核标准如下:

⑴学习指导:负责组织本班学员参加学习,督促学员按要求完成培训任务。培训过程中,关注班级研讨活动,关注学员留言,归纳学习中的热点问题,给以及时解答与指导。关注学员学习动态,不断发现优秀学员,并对他们的作业、文章等进行推荐发表,同时鼓励学员撰写学习感言,引导学员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去,并把这一实践成果发表到网上进行交流 。

(2)发起研讨:做好学习指导,针对班级学习中出现的热点问题发起研讨不少于2次。

(3)评阅作业及研修实践活动:对每位学员作业及研修实践成果进行评阅,每个学员至少有3篇以上作业和2篇研修实践活动成果获得合格以上成绩。

(4)编辑班级简报:
与班主任分工合作将班级学员在某个学习阶段中学习情况汇总,编辑成班级学习简报。整个学习过程中编辑班级简报不少于4篇。

(5)协助专家工作:及时了解学员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将学习中的热点问题提交给课程专家进行答疑。

(6)推优及撰写学习总结:培训结束后,总结本班学员学习情况,与班主任、课程专家一起评选推荐优秀学员;
同时还要协助班主任撰写班级学习总结,将本班学员最终成绩及学习总结提交到网站相关部门。

4.学习方式

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优势,通过整合优质教育资源,运用先进、多元化的网络教育学习手段,围绕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针对义务教育学科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远程课程学习,采取分散学习的方式,教师可以在学校进行在线学习,有条件的教师可以在家中自主学习。课程学习可以采取在线学习与离线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互动交流、作业提交、评价管理采取在线方式,确保项目管理信息畅通。学员学习包括学习视频课程及相关学习资料、参与案例研讨和专题讨论,按要求完成作业,与辅导者及专家互动答疑等。对个别没有网络学习条件的学员,可提供光盘辅助学习。

5.辅导方式

采取线上学习与交流、线下研讨与实践相结合的研修模式。本地研讨、在线交流、专家答疑、知识的在线共建、检索、互助与分享相结合的学习辅导方式。本地研讨在辅导教师组织与指导下开展。在线交流在本地研讨的基础上,由学科课程专家团队组织学员进行交流和专题讨论,针对各班级学员学习研讨和交流中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由学科课程专家组集中答疑和指导。

6.专家辅导答疑

在远程培训期间,分学科组织专家辅导答疑,每个学科至少组织3次。先由各班级辅导教师汇总并收集学员问题,然后再由学科课标专家团队采用在线集中研讨答疑的方式针对学员学习研讨和交流中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进行统一解答。

7.学员交流研讨组织

⑴课程方面

由学科课标专家团队进行学员交流研讨的组织及引导。同一学科(课程)的学员可以通过按学科(课程)分类的教师教育共享资讯、精品共享资源、教育博客、教师工作室、学习圈子、公共论坛交流以及在交流研讨平台上开辟的各学科交流研讨信息共享门户等功能进行交流和研讨。

⑵班级方面

由班级的辅导教师进行学员交流研讨组织及引导。同一班级的学员可以通过按班级进行分类的教师教育共享信息、精品共享资源、教育博客、教师工作室、学习圈子、公共论坛交流以及在交流研讨平台上开辟的各班级的交流研讨信息共享门户等功能进行交流和研讨。

五、培训组织与管理

1.培训领导小组

组 长:李 淳 天水市教育局局长

副组长:张笑青 天水市教育局副局长

马银生 天水市职业技术学校校长

成 员:李富平 天水市教育局师管科科长

马恒春 天水市教育局基教科科长

汪东晓 天水市教科所所长

曲少杰 天水市职业技术学校培训部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天水市教育局师资管理科,李富平任办公室主任。

各县区也应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和学科工作组,负责统筹和管理培训工作,各县区机构名单报市教育局师资管理科。

2.县区培训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职责

⑴分学科组建培训班级,每班100人左右,人数不足,可跨区组班。

⑵颁发学员培训结业证书。

⑶做好学员报名工作,组织学员及时上网学习,并对学员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控。

⑷协调有关部门,充分调动优质资源,提供必要的网络技术条件和多媒体设备,配备技术人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3.中国教育电视台工作职责

⑴组建由熟悉中小学教育的高水平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组成的项目专家团队和、教务管理团队(班主任)、辅导教师团队,负责课程资源开发、骨干教师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教学管理与指导等工作。每学科由10-20人组成,团队设首席专家1名,由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组召集人或核心成员担任,一线优秀骨干教师(教研员)比例不少于40%。

【篇三】义务教育课程新标准学习体会

课程门类

九年总课时

各类课程课时占总课时的百分比

国家规定的九年课时总计比例

道德与法治

3

3

2

2

696

%

7%—9%

品德与社会

2

2

2

2

思想品德

2

历 史

2

2

1

313

%

3%—4%

地 理

2

2

科 学

1

1

2

2

3

3

863

%

7%—9%

生 物

3

2

物 理

2

3

化 学

3

语 文

8

8

7

7

6

6

5

5

5

1985

%

20%—22%

数 学

4

4

4

4

5

5

5

5

5

1425

%

13%—15%

外 语

2

2

3

3

4

4

4

762

8%

6%—8%

体 育

4

4

3

3

3

3

939

%

10%—11%

体育与健康

3

3

3

音 乐

2

2

2

2

1

1

1

1

1

906

%

9%—11%

美 术

2

2

2

2

1

1

1

1

1

综合实践活动

6

6

6

6

6

5

6

1633

%

16—20%

地方与学校课程

2

2

周总课时

26

26

30

30

30

30

34

34

34

9522

100%

学年总课时

910

910

1050

1050

1050

1050

1190

1190

1122

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班团队课、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在地方与学校课程中开设。

按教育部文件规定,小学一二年级每周开设一节科学课。2017年秋季学期,一年级每周开设一节科学课;
二年级按原设置保持不变。2018年秋季学期按此设置开课。如教育部或者省教育厅有新的规定,按上级文件规定执行。

【篇四】义务教育课程新标准学习体会

(学习第4自然段)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漫步在枣庄的石榴园里。春夏时节,满眼望去郁郁葱葱的绿叶生机勃勃,火红的石榴花像是活泼的小喇叭吹奏着乐曲,真是热闹非凡。秋天的脚步近了,渐渐地,石榴花谢了,石榴果终于成熟了,它们形态各异,逗人喜爱。你们现在最想做什么呀?

生:吃

生:品尝

师:异口同声!同学们的肚子已经开始咕咕叫了吧,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石榴,现在咱们就跟着作者一起去尝一尝吧!(指名一位学生品尝石榴)

师:首先剥开石榴的外皮,你看到了什么?

生:石榴子儿

师:什么样的石榴子儿

生:玛瑙般的

师:玛瑙般的石榴子儿一颗颗怎么样?

生:紧偎在一起

师:有红的有白的,这就叫——

生:红白相间

师:还是透明的呢,这就叫——

生:晶莹透亮

师:快取几粒尝尝,什么味道?

生:酸溜溜,甜津津的

师:同学们,作者写石榴时,先观察它的颜色和形状,再品尝它的味道,最后写自己的感受。我们在介绍一种水果的时候,也可以按照作者的这种方法来写。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现在,老师就来考一考大家。瞧!你会怎么介绍这种水果?(出示西瓜图片)

生:这是西瓜。

师:西瓜的形状如何?

生:圆圆的

师:颜色呢?

生:绿色的,身上还有深绿色的花纹

师;
观察真仔细!西瓜瓤的颜色又是什么样子的?

生:红色的,中间有小黑子儿

师:同学们一定吃过西瓜,西瓜味道如何?吃了之后有什么感觉?

生:甜甜的,吃了之后很凉快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按照这样的顺序描写西瓜,可是,如果这样写,一点儿也不生动。怎么办呢?

生:可以把西瓜比作大皮球

师:你真是个会思考的学生!是啊,咱们可以用些比喻句,让作文更加生动。还可以用什么修辞手法呢?
生:可以写拟人句,把西瓜当做人来写。

师:看来同学们都掌握了描写的窍门儿,下面咱们就来看一看老师是怎么介绍西瓜的!自由读一读吧。

(出示范文:西瓜穿着一身绿色的衣服,上面还有几道深绿色的条纹,特别好看。圆圆的身体上长着一条短短的“小尾巴”,显得很滑稽。我迫不及待地把西瓜切开,一股香味飘进我的鼻子。西瓜宝宝害羞地露出它那红通通的脸庞,果肉里还有一些黑色小子儿,如同红玛瑙中镶嵌着黑珍珠,让人看了直流口水。

我急忙咬了一大口,真甜呀!)

师:谁来评价?

生:老师写得很生动很具体,把西瓜当做人来写,写它穿了绿色的衣服。

生:老师用上了《石榴》课文中的玛瑙,还把西瓜子比作了黑珍珠。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老师还写了西瓜的“小尾巴”,在图片中你看到“小尾巴”了吗?

生:没有

师:是啊!虽然图片上没有西瓜藤,可是老师运用了合理的想象,写出了西瓜上的西瓜藤,还把它比作“小尾巴”,这种合理的想象是可以的。好啦,请同学们课后学着老师的小技巧,描写一下这种水果吧!(出示草莓图片)

生写作,是巡视指导,师反馈。

出示学生作品:草莓的全身都是红通通的,还带着一点点“芝麻”,远远望去,像一个个红艳艳的小灯笼,漂亮极了!新鲜的草莓果实有了叶子的映衬,又像一颗颗闪亮的红宝石。靠近一闻,一股淡淡的香味直往鼻孔钻,让我忍不住流出了口水。我赶紧拿起一个草莓轻轻一咬,酸酸的,甜甜的,软软的,滑滑的,美味极了!

师:同学们,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就会从一篇篇精彩的课文中学会写作的小技巧,当你收获了这些法宝之后,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小作家”,加油吧!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第一、二学段要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以我手写我口,以我手写我心”以人为本,以生活为源头,让学生用自由之笔,写自然之见,抒自然之情,表自在之趣,彰显真实个性。要想让学生们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作为老师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本中的几篇《习作》,每一篇课文都可以成为学生进行习作训练的源泉。

以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为例,《2 学会查“无字词典”》一文的学习学生们可以联系实际写一写,你在生活中学到的词语,用流畅的文字记录下词语背后发生的故事。再比如学习《5 北大荒的秋天》一文,游览欣赏过了北大荒的秋天,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一写自己身边的秋日美景。当然,除了叙事、写景类的文章,童话故事中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情节一直以来深受学生喜爱,如此一来,教师就可以利用课文的留白处,鼓励学生进行童话创作。《三袋麦子》一文就是最好的契机。课文学习完毕之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第二年,土地爷爷又给三个小动物送来了上好的麦子,它们又会怎么做呢?

如此看来,习作并非作文课上可以做的事情,更应该渗透进每一节语文课上,精挑细选的课文,每一篇都值得学生们深入体会,好好挖掘其中值得学习的语言文字,慢慢吸收、学会运用,变成自己的知识。

教授《16 石榴》一文时,老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了课文之后,学会事物的描述顺序和方法,同样也会是一节生动的习作课。举一反三,描写水果的方法,同样可以运用到文具、玩具等其他事物的描写中。这样将课文最大限度的使用,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推荐访问:学习体会 新标准 教育课程 义务教育课程新标准学习体会 义务教育课程新标准学习体会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观后感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