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千叶帆文章网!

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研究毕业论文 【通用文档】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1-02 14:06:03

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研究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研究摘要论文从中国国有企业的成立的历史背景和传统的管理体制入手,对传统国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研究毕业论文 ,供大家参考。

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研究毕业论文

  .

  .

  .

  .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研究

  摘

  要

  论文从中国国有企业的成立的历史背景和传统的管理体制入手,对传统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以下六个方面进行阐述: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管理,国有企业的计划管理,国有企业的投资管理,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国有企业的物资管理,国有企业的劳动工资管理。在此基础上对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弊端进行深一步的阐述和分析。进而结合理论界提出的有关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包括了国家对国有企业宏观层面的国有企业产权理论,抓大放小理论和企业自身管理微观层面的人力资本产权理论和KPI(关键业绩指标)理论,同时,结合这些理论指导下的过去30年中关于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相关实践,总结分析这些实践对于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成果与其意义所在。在此基础上提出产权多元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培育和造就企业家队伍是未来国企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关键词: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产权多元化,现代企业制度

  i/16.

  .

  .

  .

  TheManagementSystemReformofState-ownedEnterprises

  Abstract:PapersfromthehistoricalbackgroundoftheestablishmentofChinesestate-ownedenterprisesandthetraditionalmanagementsystemtostart.Thetraditionalstate-ownedenterprisemanagementsystemdescribedthefollowingsixaspects:themanagementofstateownedenterprises,state-ownedenterpriseprogrammanagement,investmentmanagementofstate-ownedenterprises,financialmanagementofstate-ownedenterprises,state-ownedenterprisematerialsmanagement,laborandwagemanagementofstate-ownedenterprises.Onthebasisoftheshortcomingsofstate-ownedenterprisemanagementsystemforfurtheranalysis.Thenwiththeoristsproposedthetheoryofthemanagementsystem,includingstateownedenterprisesatthemacrolevelofthepropertyrighttheory,andencountertheirownmanagementtheoryandmicro-levelHumanCapitalTheoryandKPI(keyperformanceindicators)theory,thesametime,thecombinationofthesetheoriesoverthepast30yearsundertheguidanceofthestate-ownedenterprisesontherelevantpracticemanagementsystem,summarizeandanalyzethesepracticesfortheresultsofstate-ownedenterprisemanagementsystemanditssignificance.Basedonthispropertyinthediversityofestablishingamodernenterprisesystem,establishasoundcorporategovernancestructureandcultivateandfosterentrepreneurialteamisthefuturegoalofstate-ownedenterprisemanagementsystemmodel.

  Keywords:state-ownedenterprises,managementsystem,diversifiedownership,themodernenterprisesystem

  ii/16.

  .

  .

  .

  目

  录

  一、引

  言………………………………………………………………………1二、传统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与其弊端……………………………………1(一)国有企业的定义………………………………………………………1(二)国有企业成立的历史背景………………………………………………1(三)传统国有企业的的管理体制………………………………………………2(四)传统国有企业体制的弊端…………………………………………………3三、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相关理论………………………………………………4(一)国企产权结构理论……………………………………………………………51.国有产权结构理论概述…………………………………………………52.国有产权结构的基本特征………………………………………………63.国企产权结构的理论对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义……………………6(二)抓大放小………………………………………………………………6(三)人力资本产权理论………………………………………………………6(四)KPI管理模式……………………………………………………………7四、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尝试与成果…………………(一)国资委的成立……………………………………………………………7(二)企业产权多元化…………………………………………………………8(三)国有企业董事会的成立……………………………………………………81.国有企业董事会现状简述………………………………………………82.国有企业董事会成立对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8五、国有企业改革目标模式……………………………………………(一)产权多元化…………………………………………………………………9(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91.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容………………………………………………92.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重点…………………………………………………9(三)完善法人治理结构………………………………………………………10(四)培育和造就企业家队伍…………………………………………………11六、结束语……………………………………………………………………11参考文献………………………………………………………………………12iii/16.

  .

  .

  .

  iv/16.

  .

  .

  .

  一、引

  言

  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而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更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中之重。

  建国初期,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制度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指导下产生,计划经济一方面为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工业系统的完善和发展,计划经济体制制约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计划经济体制指导下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已远远不能支持经济新一轮增长。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僵硬,国有企业的物资管理,财务管理,投资管理,劳动工资管理体制弊端重重。甚至出现了工厂在建职工澡堂时,想增建一个厕所,都需要层层报批,需要盖多达80枚公章的现象。在现代化的大生产下,市场信息瞬息万变,各种因素与其复杂,新问题亦层出不穷,国有企业出现了缺少活力,效率低下,冗员,亏损等一系列“企业病”

  原有的管理体制已远远不能满足国有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如何建立并完善现代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这已经成为了政府迫在眉睫的问题。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先后对国有企业进行了产权改革,对国有企业实行了股份制改革,对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钢铁,能源,交通,电力等行业进行了抓大放小,在成立董事会,选用职业经理人等方面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有了较大较有成效的改革。

  现如今改革亦进入到了一个深水区。如何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管理制度改革,需要我们重新探究和思考。

  二、传统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与其弊端

  (1)国有企业的定义:

  国有企业又称国营企业,是指不但资本归国家所有,同时还由国家直接经营的企业。包括由地方政府投资参与控制的企业。政府的意志和利益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行为。

  (2)国有企业成立的历史背景:

  中国国有企业的建立是与人民国建立同时起步的。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和外国在华资本,改造民族私人资本,以与国家投资兴建,构成了新中国国有经济的最初基础。我国最初的国有企业管理模式,是以156个联援建项目和694个限额以上建设项目的集中统一管理为中心而建立起来的。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国有企业称为国营企业,国营企业不但资本归国家所有,同时还由国家直接经营。无论从1/16.

  .

  .

  .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权限来说还是从国家与企业的管理权限来说。都高度集中于中央政府手中,这种体制下,国家对国营企业的管理是高度集中的。

  (3)传统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

  1、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管理

  国家对国有企业是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进行管理的。1953年以前,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实行行政大区管理的办法。全国划分为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东北6个行政大区,一个大区管几个省。出了在华北地区中央政府直接管理了一部分国营企业以外,其他地区的国营企业基本上是有各大行政区直接管理。1954年取消了大区建制,大型国营企业陆续划归中央各工业部直接管理。到1956年,基本上形成了中央(各主管部)和地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级管理体制。对国营企业的管理分为中央管、中央和地方共管以中央管为主、中央和地方共管以地方管为主、地方管等四种形式。1957年,中央政府各部门直接管理的工业企业数达到9300多个,大约占当年国营工业企业总数的16%,工业总产值接近全部国营工业企业总产值的一半。

  2、国有企业的计划管理

  国有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是由国家计划推动的。由国家向国营企业下达指令性生产目标,包括了总产值、主要产品产量、新种类产品试制。重要的技术经济定额、成本降低率和降低额、职工总数、流动资金周转次数、平均工资、劳动生产率和利润。企业按照上级主管部门每年下达的年度计划指标编制季度计划,再按时向上级报批,批准后方可执行。上级主管部门为了全面掌握企业计划,制定了40多种报表,由企业按时填写上报。到1956年,又国家计委统一管理、直接下达的指令性计划产品达到380种,其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60%左右。只要是设计国计民生的生产都要由国家计划安排、具体可以小到发卡厂、油饼店。

  3、国有企业的投资管理

  国家对国有企业基本建设的审批时高度集中的。以“一五”计划为例,国家预算投资额占全社会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比例达到90.3%,其中,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投资项目占79%,由地方政府直接管理的投资项目占21%。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基本建设项目,须经国家建设委员会审核,国务院批准;300万元至500万元之间的基本建设项目,须经国家建设委员会审核批准;60万元至300万元之间的基本建设项目,须经国务院各部或省、市、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审核批准;60万元以下的各项基本建设项目的审核和批准程序,分别有国务院各部和各省、市、自治区人民委员会自行决定。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自身没有任何投资决策权。

  2/16.

  .

  .

  .

  4、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

  国家对国有企业实行统支统收的财务管理体制。国有企业需要的固定资金(包括固定资产更新改造需要的技术措施费、新产品试制费和零星固定资产购置费)按企业的隶属关系,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财政无偿划拨。国家财政部门和企业主管部门对国营企业的流动资金进行计划定额核定,定额的流动资金由财政部门无偿拨给,超过定额的临时性,季节性需要的流动资金由国家银行发放有息贷款。

  5、国营企业的劳动工资管理

  对劳动用工的管理,以中央集中管理为主,企业招收员工须有上级批准的招工指标,在上级主管部门指定的地区招工;企业不能自行增减人员,必须在上级规定的劳动定额使用员工,也没有辞退员工的权利,国家对社会用工实行统一分配,不仅包括干部、工人,还包括大、中专毕业生、技工学校毕业生和复员退伍军人,企业对员工只能进不能出。

  企业的工资管理也集中在中央政府的劳动部手里,实行统一的用货币规定的工资标准,分别按产业和工种等级数目和工资等级系统,统一制定或修改技术等级标准,实行等级工资制,对企业领导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实行职务或职称的等级工资制。国家不仅规定了国营企业统一的工资标准和工资等级,同时还规定了统一的职工定级和升级制度。

  (4)传统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弊端:

  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方式。另一方面是国有企业自身对企业员工,物资,财产,资金的管理方式。

  由于在传统的国有企业中,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是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进行。这就造成了中央对于国有企业的权利过大,地方政府无法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进行综合平衡,无法打破行业界限统一安排分工协作,权利太小,妨碍了国有企业的生产发展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中央掌握的市场和企业方面的信息有限。中央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不听地方意见,中央难以掌握地方所有信息,地方政府不能了解全局。各部委的计划很难实现真正的全国综合平衡。

  另外,传统的物资分配统支统收不利于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国家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投资管理管得过死造成企业自身对稀缺资源管理分配的能力有限。国有企业按照自身的需求对资金进行高效分配。计划体制下的统收统治,使国有企业自身的管理体制得不到应有的发展,造成国有企业自身管理的低效。

  三、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相关理论

  (1)国企产权结构理论

  3/16.

  .

  .

  .

  1、国有产权结构理论概述:

  学术界认为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与部管理都由政府直接做出规定,政府直接指挥和管理企业,企业完全不用担心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国有企业的产权不明晰。

  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理论将企业的具体权利分为控制权、收益权和风险责任三个维度。企业资产之上控制权的具体项目,大体分为以下六项:组织制度设立的决策权,人事任免权,战略决策权,投资融资决策权;机构设置、招工、解雇决策权;产品生产计划决策权。从每项权利的涵来看,它们是相互独立的,但是从具体决策行为的实施来看,这六项权利在实际上并不是一种并列的关系,而视存在一定的排序关系,也就是说,这六项权利在加总控制权中的权重存在着由高到低的递减趋势。在国有企业产权框架分析图中处于上一层次的权利的行使会对下一层次权利的行使产生间接的影响,因为上一层次决策权行使的结果构成了下一层次决策权的现实基础并限定了其选择围。这样,在一般情况下,不考虑信息成本、理性能力影响的情况下,处于越高层次的控制权项目越不容易受到侵犯,处于越低层次的控制权项目越容易受到影响甚至侵犯。因此,产权主体所拥有的控制权项目所处的层次越低,它们在加总控制权中的权重就越小。国企产权结构理论对产权主体所拥有的关于国企资产的控制权的大小通过控制权的幅度、强度和时限来度量。产权主体所拥有的控制权幅度的大小取决于它拥有如图所示的控制权项目的多少。

  4/16.

  .

  .

  .

  国企产权结构分析框架图

  2、国企产权结构的基本特征

  1)国企产权结构存在着普遍的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理链相对过长(维迎,1999:20),它增加了国企产权结构匹配的复杂性。

  2)国企委托—代理链中政府代理人目标的多元化,效率目标并不能成为连接各行为主体的唯一目标,短期稳定性目标成为国企产权结构配置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特征,它是实现产权结构匹配中更严格的约束。

  3)由于作为所有者的“全体人民”并不能直接行使所有权,国家就成了事实上的所有者,它拥有了国企的所有权。因此,国家在某种意义上九承担着国企终极风险。

  3、国企产权结构的理论的指导意义:

  5/16.

  .

  .

  .

  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分析框架是剖析国有企业管理机制的基础。有助于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分析,并针对传统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低效、缺少活力等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2)抓大放小

  1、抓大放小的含义:

  “抓大”,是指着力培育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使其可以成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放小”是指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一方面积极扶持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同大企业建立密切的协作关系,提高生产的社会化水平;另一方面,从实际出发,采取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股份合作、出售等形式,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抓大放小,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政府掌控100个大型中央企业和2600个大型地方企业,其余企业则采取租、包、卖等多种形式非国有化。政府抓大最新的体现是,国家要在军工、电网电力、石油化工、电信、煤炭、民航和航运七大行业实行控股。

  2、抓大放小对于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义:

  抓大放小有利于国有经济的战略定位和结构调整,有助于改善资源的整体配置效率,同时也有助于国家将有限的管理资源放在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中来,提高国家对于关键行业的控制能力,提高国家对于国有企业的管理控制权力。抓大的意义在于对关系到国家战略安全的行业,保持其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继续让国有企业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放小的意义对资产的质量的提高,竞争能力的增强,经济效益的提高都有促进的作用,也有利于这些行业企业自身管理效率的提高。

  (3)

  人力资本产权理论

  1、人力资本产权理论的含义:

  人力资本产权是无形产权中最重要的一种。学术界认为所有权、使用权、支配权和收益权这“四权”为人力资本产权研究的核心。所有权是指人力资本的最终归属;使用权是指使用人力资本的权力,即让人才在工作岗位上通过劳动生产物品和劳务;支配权是指安排、配置人力资本的权力,其目的达到人力资本的最佳配置。人力资本所有者既可以拥有全部“四权”,也可以通过产权交易,转

  让某些权力。

  2、人力资本产权理论对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义:

  长期以来,产权的研究集中在对物质资本产权的研究上,对人力资本作为一种产权来研究却相对忽视,从而导致在产权理论研究中出现“物”重“人”轻的不平衡现象。从实践上看,人力资本产权研究的产生符合了企业发展的需求,同6/16.

  .

  .

  .

  时又使企业改变过去认识与对待人力资本的方式,有效促进人力资本的产权交易与潜能发挥,对企业效绩的提升起到了实质性的导向作用。

  我国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动力衰微,企业人力资本形成存在逆向选择、难以为继的危机;人力资本的激励、约束与管理机制效率底下,职工的利益和地位得不到明显体现。因此,要提高企业效益,必须明确人力资本的产权,体现责任重大的高层经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职工的权力与地位,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并对其产生约束,从而有效提高企业效绩。人力资本产权理论有助于对传统国有企业的劳动工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建立现代的有效的国有企业人力资本体制。国有企业的经济绩效的提高不仅取决于人力资本存量,而且更取决于人力资本使用效率。而激励机制是提高人力资本适应效率的有效途径。因此,在人力资本的投资、使用等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是激励机制问题,也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给行为当事人的物质、精神的刺激,使其最大化地发挥自

  身的人力资本的价值实现利益最大化。

  (4)KPI管理模式

  1、KPI管理模式的含义:

  KPI(关键业绩指标)管理模式是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理论的延伸,它以企业年度目标为依据,主确定企业、部门和员工个人的关键成果区域(KRA)并据此确定反映企业、部门和员工个人一定期限综合业绩的关键性量化指标。KPI管理模式通过对关键业绩指标的考核和管理来评定和改进员工个人、所在部门与企业整体的综合绩效。KPI管理模式自1999年引入我国,是国际上广泛采用的先进管理模式。

  2、KPI管理模式对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义:

  KPI(关键业绩指标)对充分发挥薪酬体系在员工选拔、任用、激励和保留方面有重要作用,能有力促进各级人员积极改善自我绩效。国有企业应当研究和满足员工在感情归属方面、受人尊重方面以与自我实现方面的不同需要而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激励,这样,员工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状态就会大为改观,企业各级工作目标就能高效、有序地实现。企业管理体制会具有更有效的管理效率。

  四、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尝试与其成果

  (1)国资委的成立

  2003年3月10日,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会议经表决,设立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4月5日,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国资委主要职责,设机构和人员编制,任命原国家经贸委主任荣融为国资委主任,毅中、王瑞祥、吴晓华、黄淑和、王勇、邵宁为国资委副主任。4月6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新设立的国资委将由国务院授权代表履行出资人职责,监管国有资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进一步搞好国有企业。

  7/16.

  .

  .

  .

  国资委成立的意义与作用: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公共行政管理职能与政府的所有者职能不分,缺乏一个能明确代表国有资产所有者利益的、单独承担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职能的机构。这样就造成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企业主管部门和各个综合经济部门都可以对企业行使所有者权利,但经济责任却无人承担的所谓“人人有份,无人关心”的所有者缺位的局面。另外,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与部管理都由政府直接做出规定,政府直接指挥和管理企业,企业完全不用担心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这就从根本上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国资委的成立能有效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完善国家对于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

  (2)企业产权多元化

  1、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就是把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推动国有资产的产权以资本运作的形式,实现产权的流动和重组。国企改革先后经历了“扩大企业自主权”,“企业承包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三个阶段。由于我国国有企业在产权制度上存在着产权关系围过宽、产权关系链过长、实际产权主体缺位等严重问题,同时,由于在经营管理上又存在政企不分等问题,因此,在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和公司治理结构上造成许多缺陷。改革30年来,国家一直在对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进行过股份制改革,MBO管理层收购等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的意义:

  根据国有企业产权多结构框架的分析,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实行的是委托——代理经营制度,这种制度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层层授权,代理链过长,导致责任和信息层层递减失真,造成实际上的产权所有者虚位。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使分属于各种所有权关系的资源能在整个国民经济围依据经济效率、经济结构演变、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流动、组合与协调。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能明确界定人们之间的行为边界,实现社会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更加合理地配置资源,有利于减少由于产权界定不清出现的制度性问题。

  (3)国有企业董事会的成立

  1、国有企业董事会现状简述:

  2005年,国务院提出了200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要求要以建立健全国有大型企业董事会为重点,抓紧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独立董事和派出监事会制度。10月17日,国资委主任荣融向宝钢5位外部董事颁发聘书,作为中央企业建立和完善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第一批试点企业,宝钢集团新董事会98/16.

  .

  .

  .

  名董事全部到任,外部董事5位,超过半数。董事会下设4个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部审计委员华。至此,我国中央企业第一家规的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开始正式运作。截至目前,除宝钢外,国有独资公司建立和完善董事会试点的企业还有:集团XX公司、中国高新投资集团公司、中国诚通控股公司、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国旅集团公司、中国铁通集团、中国冶金建设集团公司、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总公司等。另外,国资委还将逐步扩大国有独资公司建立董事会试点。

  2、国有企业董事会成立对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

  法人治理结构是指关于如何管理公司这一法人主体所采取的法定组织形式。现代公司产权制度在确立法人财产的基础上,实现了原始所有权、公司产权与经营权的相互分离,具有明晰的产权关系。

  建立健全外部董事制度,可以避免董事会成员和经理人员高度重合,实现决策权与执行权分开,从而保障董事会集体决策。国有企业董事会的建立一方面有助于国有企业自身管理体制的完善,另一方面,董事会具有独立性,可以规避政府对于企业经营体制的不正当干扰,有助于企业管理体制,运营机制的有效运行。

  五、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1)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

  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实现的三种模式

  “强强联合”的战略模式:即国有企业联合起来组成大企业集团以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将企业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或大企业集团。

  国有控股模式:国有控股公司是代表国家作为“出资者”对国有资产直接行使资产受益、重大决策、选择管理者等出资者权利的特殊企业法人和国家授权的投资机构。在这种模式下,国家可以根据控股公司集体发展的要求,以产权为纽带,以出资者的身份对企业进行产权管理和监督,而不是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国家可以授权国有企业惊醒具体的经营活动,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国退民进模式:国退民进是指政府通过退出领域广泛的竞争性行业,将精力投入到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战略性行业和特殊产业。放开领域广泛的竞争性行业,让大部分竞争性企业参与市场竞争。

  (2)建立现代的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是国企管理控制的基础。

  “产权清晰、责任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同时又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自然是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

  1)政企分开,政府与企业要由原来的行政隶属关系改为产权关系,取消企9/16.

  .

  .

  .

  业原有的行政级别。

  2)国有企业实行授权经营,授权具备条件的国有企业或企业集团公司,对其全资、控股、参股企业的国有资产行使所有者只能,其他企业中的国有资产如何管理,允许和鼓励地方进行探索

  3)实行股份制改革,除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企业外,其他企业中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赌赢逐步改制为多元股东结构的XX公司和股份

  4)建立规的法人治理结构,董事会对重大问题统一决策,并选聘经营者,董事与经理层人员要减少交叉任职,董事长和总经理原则上不得由一人兼任

  5)强化监事会的监督作用,国有控股的公司制企业,监事会中的国有股东代表半数以上应由不再公司部任职的人员担任。

  2、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重点:

  1)实行企业绩效考核与激励约束机制:

  计划经济时代,国有企业主要采取平均主义的分配的模式,排斥激励约束机制。这种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泯灭了人地积极性,阻碍了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的提升。

  2)企业绩效考核与激励约束机制的目标模式:

  建立能上能下的人事制度。在企业人事制度改革上,要建立企业管理人员能上能下的机制,形成“上”有竞争、“干”有压力、“下”有机遇的人事管理制度。一方面要调整改革企业组织结构,减少管理层次,控制管理幅度,同时对管理人员实行竞聘上岗制度,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评,并依据考评结果进行奖励或惩处。

  建立能进能出的用工制度。要在推进企业职工身份置换的基础上,按照企业与职工双向选择和市场竞争的原则,重新建立新型劳动关系。首先,应保障国有企业用工的自主权,其次,应规劳动合同制度,再次,应优化劳动组织结构并推行职工竞争上岗制度,最后国有企业应该加强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部劳动管理。

  建立收入能增能减的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多种分配方式。

  改革企业工资决策机制,完善企业部分配办法并运用市场手段调节收入分配。

  (3)完善董事会等法人治理结构:

  董事会是连接政府和国有企业产权关系的中介和桥梁,是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关键。董事会的建设在整个国有企业改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离不开董事会的建设。

  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主要要处理好多元制衡结构的建立、董事素质10/16.

  .

  .

  .

  的提升、董事会和国资委之间的定位等问题。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应朝着“精干、平衡、强大、专业”的方向改革发展。所谓精干,是指国企董事会应保持一个精干的规模,为了保证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决策效率,减少官僚化的扯皮,根据国外经验,国有企业董事会的规模不宜超过10人。所谓平衡,是指国企董事会应当避免行政专治,人员结构应该多元化,应有一套多元制衡的机制。所谓强大,是指国有企业董事会在对国有企业管理时,应拥有自主经营的地位和权力,以抗衡传统的政治影响。所谓专业,是指董事会成员必须掌握相当的行业知识和专业知识,以保证国有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决策质量。

  (4)培育和造就企业家队伍

  企业家是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者,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离不开企业家的参与,在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中,企业家是最为缺乏的人才。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许多企业所处的大环境都是一样的,但有的企业发展了,而有的企业失败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领导人的问题。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我国的企业家一是质量较低,二是数量较少,三是成长较难。与实际需要相去甚远。因此,培育和造就一批企业家队伍是国企管理的当务之急,更是百年大计。

  六、结束语

  论文提出了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国有企业产权的多元化,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和企业家队伍的培育和造就。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需要从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管理,国有企业自身的管理两个方面着手。从有关国企管理体制改革的相关理论来看,国企产权结构理论有助于明确国家对国有企业的权利和国有企业自身高效运营所需的决策权,抓大放小理论有助于国家对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实现国家对国有企业管理的高效管理。人力资本产权理论,KPI管理模式理论这两个理论的核心都在国有企业人力资源问题上。这两个理论从微观入手,对现代企业制度构建过程中对人力资本激励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持和方向指导。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关键性的地位,因此它要比其他经济成分承担更为重要的社会责任,也正是基于国有企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这种重要性。国有企业必须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控制力、影响力,但是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影响力还尚待提升。国有企业的部治理管理结构还有待完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还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章迪诚:《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编年史》

  中国工人2005年12月版

  11/16.

  .

  .

  .

  [2]卓元:《中国国有企业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

  人民2006年3月版

  [3]罗新宇:《国资新思维》

  交通大学2008年4月版

  [4]纪丰伟:《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研究》

  经济管理2010年5月版

  [5]鲁江:《国企改革30年》

  人民2008年11月版

  [6]倪楠:《国企管理改革的希望之路》

  中国国门时报

  [7]小燕,国强:《人力资本产权理论对国企管理改革的启示》

  人力资源期刊

  [8]黄海嵩:《中国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研究》

  中国经济2007年3月版

  12/16

推荐访问:体制改革理论文章 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研究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国有企业 管理体制改革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