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千叶帆文章网!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8篇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11-18 10:48:02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008~2009学教学方法改革经验总结我国职业教育倡导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培养学生技能和职业岗位应用能力为主,具体体现为培养“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8篇,供大家参考。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8篇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篇1

2008~2009学教学方法改革经验总结

我国职业教育倡导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培养学生技能和职业岗位应用能力为主,具体体现为培养“基础理论知识必需与够用、专业技能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的专门人才。要达到此目的,职业学校就要建立高素质技能型教学体系,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途径,促进课程结构体系整体优化,更新教学内容,以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作为一门需要特殊的行业知识与要求的专业,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改革的重要性尤为突出,下面对我院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一些做法作一阐述。

一、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

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观,在采用“能力本位”观的基础上,朝“多元整合型”方向发展,形成一种“多元整合”。具体改革的目标是:

1.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以职业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

2.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专业知识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3.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综合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上岗和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实现“双证书”制度。4.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形成模块化、弹性化的课程体系,适应行业和社会对应用人才规格多变的需求。

5.研究课程设置的方法,由企业、院校联合调整、选定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走“订单式”培养之路。

二、课程体系改革的要点

专业课程结构进行模块化、理实一体化,把教学改革与教学方式改革结合起来,转变传统的相对封闭的知识教育和比较狭窄的专业教育思想,变“对口观念”为“适应观念”,变专业对口教育为增强适应性教育。1.以“能力本位”观为主导 课程体系以“能力本位”观为主导,广泛吸收多种课程观的长处,结合社会、企业、职业、学生等因素的动态影响,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为取向。“能力本位”观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

(1)以企业(行业)岗位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作为配置课程和界定课程的依据,摆脱“学科本位”的课程思想,按能力需求精简课程内容。

(2)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轴心,淡化公共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界限,重新整合课程。

(3)建立新的质量评价体系,改革考试、考核方法。课程体系以岗位需要为考试、考核内容,包括综合素质和行业岗位需求的知识和能力。评价体系由若干模块组成,例如,在技能考核上,结合国家化学检验工中级工技能鉴定的教学要求,确定专业的技能考核内容,要求学生毕业时获得“双证”,即毕业证书和化学检验工中级工证书。在改革考试、考核方法上,新课程体系改变传统的答卷考试、考核方法,采取理论考试与操作考试、答辩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对基础课程,重点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对专业课程,重点考核学生职业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建立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中心人才培养模式。依据企业(行业)生产的实际和特点,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中心,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相互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5)建立专业课程的能力培养模式,以行业组织制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的证书制度为依据,根据产业需求、就业市场信息和岗位技能要求确定专业课程的具体实施内容。专业课程体系由企业(行业)、专业管理和学校联合调整、选定。

(6)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中心,建立实验课课程体系。以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为基础,部分课程到企业去完成,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相结合,部分课程到实验、实训基地完成,学习环境模拟工作环境,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走产学合作的道路。

2.实现课程结构的理实一体化和模块化

旧课程结构不仅因门类多而加剧教学学时的膨胀而挤占实践教学的时间,还会造成不必要的“过度学习”的浪费,打断了学科的联系,难以形成解决问题所 2 需要的综合能力,造成“学而无用”。将相关学科适当综合化,既发挥学科课程的特长,又克服了原有单科分段的弊端,可构建人才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培养更多应用型和创造型人才,以适应课程个性化的要求。

(1)压缩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精简专业课,加强和拓宽专业基础课,开设本专业前沿的讲座,使学生有较宽知识面和较强的适应能力。

(2)课程设置采用两种结构:一是模块化,二是理实一体化。

(3)课程设置要紧扣专业培养目标,满足行业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一方面,课程要满足行业岗位必备的能力,另一方面,课程要使学生具有知识内化、迁移和继续学习的基本能力。

(4)采取“学习—工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重视实践课程体系,走产学研合作之路,保征实验课教学和理论学时之比至少为l:l。(5)课程设置要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学生具备创造、创新能力。3.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有机结台起来,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真正转变以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教学。教学内容由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和学习态度构成,对于职业学校,课程体系的合理构建决定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方向。

(1)在知识领域,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专业课教学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

(2)在职业技能的培养方面,提高创造性技能的比重,弄清专业覆盖的岗位应具备的能力,以突出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对学生进行更多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改变以往按教师的思路完成的传统模式,选择创造性思维的设计课程,让学生在生产和教学实践中获得理论和社会实践知识。

(3)熟悉行业的从业者应具备的工作和学习态度,转变教与学的观念。教师应创造学习环境,遵循职业学校的特殊教学规律,让学生在职业训练中学习,在学习中进行职业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举例(1)实施实践教学法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是一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专业课的教学主要采用实践教 3 学法,增加实践课的学时,增加综合实训的内容,并对实践内容进行考核形成一整套完整的考核体系,其内容安排大多数与工厂实际相连,让学生感到学习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一教学方法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很多学生都说实践教学法使他们在校的学习生活非常充实,而且感到学习有用也很有趣,效果非常好。

(2)加强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

加强本专业课程课件与精品课程的建设,本专业现已有七门课程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利用课件进行多媒体技术教学。本课程大部分教师都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改变了原来黑板加粉笔的教学状况,使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使课堂教学能够给学生更多的信息,把教学时间主要集中于对重点问题的分析,不再是以照本宣科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明显地改变了课程教学的状况。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一些疑难问题,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提升了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学习资料的能力。(3)考试改革举措

考试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相结合。即平时作业、考勤、发言等成绩占40%,期末卷面成绩占60%。部分课程为平时作业、考勤、发言等成绩占60%,期末卷面成绩占40%。大大调动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

二是开卷与闭卷相结合。部分课程采用期末考试开卷部分和闭卷部分的分值各占60%和40%,其中闭卷部分主要考查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能力,开卷部分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增加实践考核的内容。部分课程实行了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由于平时也要进行实践考核,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更强,实验及平时的实验模块内容的练习更加认真,受到了较好的效果。有些课程实行了实践考核占100%,比如《工业分析》这门课的基础理论已在其他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中学习,其主要任务是这些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学生能够自学,只要适当加以辅导就行,所以这门课只安排了8学时的理论课,其主要精力放在实际应用,内容安排注意实用性,明显增强了学生的适应能力,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普遍感到得心应手。

四是把学生的平时操行纳入考核的范围。对平时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给予 4 加分;对品行不端者,酌情减分;对严重违纪受到行政处分的学生,其最终成绩评定为不合格,要求其重修。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篇2

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南宋时期的理学大师朱熹说过:“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由此可见,教学方法与教学质量、效益关系密不可分。由于教学方法改革不是孤立进行的,它与课程及教材建设、教学模式构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资源建设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加之我国现代意义的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还处于不断摸索之中,所以,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操作过程存在诸多实际问题,亟待解决。

一、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带有时代特征,就是说教学方法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受社会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占统治地位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师的世界观的制约。教学方法改革是教师为快速、圆满、高质量完成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而在方法上的变更。这种变更是要去掉陈腐的、不合理的、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方法,而代之以新的方法。教学方法改革的依据是教学目的要求,学生发展水平,年龄知识特点,课程的性质,教学内容、特点,学校当时当地的环境条件等。

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主要举措

传统教法有其弊端:它一般是以滔滔不绝的讲解,传授知识为主。教师的主要精力用于讲授教材,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消极的。往往使一些思想敏捷、基础好的学生早已听懂,无事可干,而那些思维迟缓、知识基础差的学生却没听懂就讲过去了。可是它必竟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中流传下来的,经过实践的筛选淘汰,长时间被人们认识了的东西。到如今仍有它的合理性、继承性的一面,有的仍是教师教学中离不开、不可缺少的方法,所以不能一概否定。

新方法的出现,体现了社会的进展,它是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的变革产生的,是积极的,这是适应社会发展的一面。在教学观念上倡导适应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强调把教学的重心从怎么“教”转到怎么“学”上。强调基础教育、普通教育与提高教育互相渗透,强调既抓好课内教育,又要抓好课外教育,注意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在方法上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单纯的教师活动变成师生的共同活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突出能力和智力的培养。但它的出现和发展,也不可能是从零开始的,它和传统的旧方法仍有互相渗透、互相溶化的一面。

因此,我们对每种教学方法都要在教学实践的应用中做全面的、客观的、现实的分析,要深入研究,总结效果,不能盲目地肯定或否定,也不要轻率地禁止和推广。通常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即:

1、讲授法

讲授法是常用的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传授给学生更多的东西,培养学生听讲的基本功。按教学方法改革精神应用它,应做到下面几点:

①、组织好授课内容,在备课过程中,对讲的内容进行教学方法的加工,要讲出学生看书得不到的东西。讲时要分标题,讲清难点。

②、组织好语言,做到简练、生动、准确、清楚、有节奏。

③、组织好学生,使其积极听课。讲授时学生不易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要穿插问、读、看等活动;要留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总结、交流、记笔记。④、板书的内容与要求:板书主要是写清课题名称、教学内容的简要提纲、重要的结论。板书不宜太多,否则重点不突出。教师强调的、学生易听不清、听不懂的字、词,要写在黑板的边角处,可随写随擦。板书要工整,让学生看清楚。

2、谈话法

它是比较受重视的方法,在教改的呼声中,它好象代表启发式,它的优点是学生活动的多,有利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用谈话法需做到下面两点:

①、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过程。要根据教学任务进行设计,选择好提的问题。问题要明确,难易要适当,有启发性。设计提问主要是考虑:问什么,什么时候问,问谁,教师希望的答案是什么,学生可能答什么,答错了或离了题怎么办。

②、注意临场技巧的运用。提问要针对全体学生,并给适当考虑的机会,注意两个不行和两个不好:先叫人后提问不行,提出问题马上叫人不行;问完不让其他学生补充不好,一下子提好多问题不好。教师听学生回答要耐心,一般不要轻易打断;提问要掌握问题实质,答不出来要点拨一下;回答了问题要让大家评价;要注意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的勇气,要求声音宏亮。

3、演示法

演示法的长处是能使学生获得生动、直观的感性印象,对理解抽象的东西有帮助。用演示法应做到:

①、充分准备,明确目的:测定什么,达到什么目的,需要什么工具、材料,都要准备好,不能掉以轻心。

②、演示时要有计划地做好安排和临场指导:如教具的大小,放置的地点,速度快慢等。

③、演示要和讲解、谈话结合,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告诉学生看什么,掌握什么。

④、需要少数学生触摸、嗅味时,要让参与者和大家说清,同时要注意安全,防爆、防毒、防触电。

三、如何实施教学方法改革

1、在教学中要教师要发挥个人特长

教师的教学是一种精神劳动,一般的说物质产品要求标准化、规格化,而精神产品则是个性化,因而教师的劳动必然要体现出各自的特征。这是由于每个教师的思想、气质、知识结构、审美情趣和教学能力不同,针对不同的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在从事教学活动时,在方法上都有自己的选择和侧重的角度,都要采取自己得心应手的方式方法,创造出自己的授课路子和风格。值得注意的是,学习别人不能照抄照搬,一切率由旧章,更不能脱离自己的实际,抛弃个人的特点和优势,在形式上东挪西借,搞花样翻新,争奇弄巧,哗众取宠。否则只会落得个邯郸学步、实得其反的结局。这势必影响教学方法改革的深入。

2、进行教学方法改革要抓住要点 在过去的教学中,一般是对钻研教材比较重视,而分析研究学生则远远不够。需要对学生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分出好、中、差三种类型,从家庭环境、知识基础、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自学能力等方面找出他们各自的学习特点和规律,进而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之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解决的问题。其次是教师的讲授要避开传统教法的弊端,变学生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不能再把学生的头脑当成容器,让学生死记硬背,机械的学习,力图把所有的知识全部塞入学生的脑子里。第三是加强学法指导,实施愉快教育。教师的作用不只是把知识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学”,养成乐学的精神。经验证明,学生有了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如同长了翅膀,增加了腾飞的力量。

3、要做到因材施教

我们的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要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培养具有四有(理想、道德、文化、纪律)两爱(爱祖国、爱社会主义)两个精神(献身精神、科学精神)的人才。国家对人才的需要是金字塔状的,基础大,这就决定了学校培养基础人才是服务的大头,培养尖端人才是少数。

四、实施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注意教学民主,培养学生参与意识,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心理学告诉我们:获得成功是引发兴趣的直接动力和因素。学生经常把自己在某方面获得教师的鼓励视为一种成功,促进自己不断进步。但是,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有不少老师,在整个课堂上都没有提问的习惯。要想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就必须采用民主的手段,提倡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追求民主、平等,尊重学生个性,允许学生怀疑和保留的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和学习要求,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不解,敢于发表不同意见,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允许学生给老师指出缺点和错误,创设机会,让学生有思考,有交流,有发现,给学生充分展示主题的时空。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更多的发言机会,使人人都获得成功感,达到向全体学生施教的目的。采用的方法可以是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问不同的问题。通过这种民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重视学法指导,创造参与学习机会,教育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要达到“不教”的目的,就要对学生进行先教,让学生掌握自己学习的金钥匙。但是,一般教师只重视教法的研究,而忽视学法的指导。教师把课堂看成是自己在表演,表面上看来很活跃,其实学生并不懂得如何去学习,这样教学的收效也就不大了,对学生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也不利。学生不可能在学校学完成他一生中所需要的全部知识,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替,技术的不断革新,人需要经常地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才不至于在社会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爱学、会学”,掌握到学习的方法。

3、借助现代教学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也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如幻灯、录音、录像、电视、电影及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被引进教育领域,成为进行教学的重要手段。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高,视听并用的理解记忆率高,远远大于仅有看或听的记忆率。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既可以用于课堂教学,也可以用于课外辅导,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节省授课时间,加大教学密度,利用教学模拟各种事物的变化过程。使学生从动态直观中得出结论,开阔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物智力,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知识,真正做到了让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说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那么,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

4、精心设计问题,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陶行知先生的论述,充分说明了提问的重要性。在课堂提问时,如何提的巧,问的妙。重要的是:不走过场,问得要到点到位,难易适当,有一定的坡度,设计的问题要能使学生做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效果。这样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使课堂生动活跃,学生勤奋动脑。

教师工作不仅是一种科学事业,而且也是一种艺术事业。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方法好坏至关重要,方法好的教学能够产生一种艺术的魅力,也可以给学生一种艺术的感受。面对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我们应不拘泥于某一个固定的模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需要善于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艺术性的再创造,再加工,从而促使他们更好地为教学目标服务,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总之,能否有效地指导或引导全体教师适应改革潮流、掌握先进的教学思想与方法,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所在。提高教学质量任重而道远,只有进一步加强学习,努力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理论联系实际,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篇3

2008~2009学教学方法改革经验总结

我国职业教育倡导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培养学生技能和职业岗位应用能力为主,具体体现为培养“基础理论知识必需与够用、专业技能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的专门人才。要达到此目的,职业学校就要建立高素质技能型教学体系,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途径,促进课程结构体系整体优化,更新教学内容,以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作为一门需要特殊的行业知识与要求的专业,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改革的重要性尤为突出,下面对我院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一些做法作一阐述。

一、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

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观,在采用“能力本位”观的基础上,朝“多元整合型”方向发展,形成一种“多元整合”。具体改革的目标是:

1.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以职业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

2.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专业知识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3.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综合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上岗和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实现“双证书”制度。4.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形成模块化、弹性化的课程体系,适应行业和社会对应用人才规格多变的需求。

5.研究课程设置的方法,由企业、院校联合调整、选定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走“订单式”培养之路。

二、课程体系改革的要点

专业课程结构进行模块化、理实一体化,把教学改革与教学方式改革结合起来,转变传统的相对封闭的知识教育和比较狭窄的专业教育思想,变“对口观念”为“适应观念”,变专业对口教育为增强适应性教育。1.以“能力本位”观为主导 课程体系以“能力本位”观为主导,广泛吸收多种课程观的长处,结合社会、企业、职业、学生等因素的动态影响,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为取向。“能力本位”观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

(1)以企业(行业)岗位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作为配置课程和界定课程的依据,摆脱“学科本位”的课程思想,按能力需求精简课程内容。

(2)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轴心,淡化公共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界限,重新整合课程。

(3)建立新的质量评价体系,改革考试、考核方法。课程体系以岗位需要为考试、考核内容,包括综合素质和行业岗位需求的知识和能力。评价体系由若干模块组成,例如,在技能考核上,结合国家化学检验工中级工技能鉴定的教学要求,确定专业的技能考核内容,要求学生毕业时获得“双证”,即毕业证书和化学检验工中级工证书。在改革考试、考核方法上,新课程体系改变传统的答卷考试、考核方法,采取理论考试与操作考试、答辩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对基础课程,重点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对专业课程,重点考核学生职业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建立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中心人才培养模式。依据企业(行业)生产的实际和特点,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中心,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相互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5)建立专业课程的能力培养模式,以行业组织制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的证书制度为依据,根据产业需求、就业市场信息和岗位技能要求确定专业课程的具体实施内容。专业课程体系由企业(行业)、专业管理和学校联合调整、选定。

(6)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中心,建立实验课课程体系。以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为基础,部分课程到企业去完成,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相结合,部分课程到实验、实训基地完成,学习环境模拟工作环境,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走产学合作的道路。

2.实现课程结构的理实一体化和模块化

旧课程结构不仅因门类多而加剧教学学时的膨胀而挤占实践教学的时间,还会造成不必要的“过度学习”的浪费,打断了学科的联系,难以形成解决问题所 2 需要的综合能力,造成“学而无用”。将相关学科适当综合化,既发挥学科课程的特长,又克服了原有单科分段的弊端,可构建人才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培养更多应用型和创造型人才,以适应课程个性化的要求。

(1)压缩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精简专业课,加强和拓宽专业基础课,开设本专业前沿的讲座,使学生有较宽知识面和较强的适应能力。

(2)课程设置采用两种结构:一是模块化,二是理实一体化。

(3)课程设置要紧扣专业培养目标,满足行业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一方面,课程要满足行业岗位必备的能力,另一方面,课程要使学生具有知识内化、迁移和继续学习的基本能力。

(4)采取“学习—工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重视实践课程体系,走产学研合作之路,保征实验课教学和理论学时之比至少为l:l。(5)课程设置要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学生具备创造、创新能力。3.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有机结台起来,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真正转变以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教学。教学内容由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和学习态度构成,对于职业学校,课程体系的合理构建决定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方向。

(1)在知识领域,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专业课教学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

(2)在职业技能的培养方面,提高创造性技能的比重,弄清专业覆盖的岗位应具备的能力,以突出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对学生进行更多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改变以往按教师的思路完成的传统模式,选择创造性思维的设计课程,让学生在生产和教学实践中获得理论和社会实践知识。

(3)熟悉行业的从业者应具备的工作和学习态度,转变教与学的观念。教师应创造学习环境,遵循职业学校的特殊教学规律,让学生在职业训练中学习,在学习中进行职业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举例(1)实施实践教学法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是一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专业课的教学主要采用实践教 3 学法,增加实践课的学时,增加综合实训的内容,并对实践内容进行考核形成一整套完整的考核体系,其内容安排大多数与工厂实际相连,让学生感到学习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一教学方法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很多学生都说实践教学法使他们在校的学习生活非常充实,而且感到学习有用也很有趣,效果非常好。

(2)加强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

加强本专业课程课件与精品课程的建设,本专业现已有七门课程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利用课件进行多媒体技术教学。本课程大部分教师都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改变了原来黑板加粉笔的教学状况,使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使课堂教学能够给学生更多的信息,把教学时间主要集中于对重点问题的分析,不再是以照本宣科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明显地改变了课程教学的状况。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一些疑难问题,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提升了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学习资料的能力。(3)考试改革举措

考试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相结合。即平时作业、考勤、发言等成绩占40%,期末卷面成绩占60%。部分课程为平时作业、考勤、发言等成绩占60%,期末卷面成绩占40%。大大调动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

二是开卷与闭卷相结合。部分课程采用期末考试开卷部分和闭卷部分的分值各占60%和40%,其中闭卷部分主要考查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能力,开卷部分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增加实践考核的内容。部分课程实行了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由于平时也要进行实践考核,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更强,实验及平时的实验模块内容的练习更加认真,受到了较好的效果。有些课程实行了实践考核占100%,比如《工业分析》这门课的基础理论已在其他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中学习,其主要任务是这些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学生能够自学,只要适当加以辅导就行,所以这门课只安排了8学时的理论课,其主要精力放在实际应用,内容安排注意实用性,明显增强了学生的适应能力,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普遍感到得心应手。

四是把学生的平时操行纳入考核的范围。对平时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给予 4 加分;对品行不端者,酌情减分;对严重违纪受到行政处分的学生,其最终成绩评定为不合格,要求其重修。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篇4

专业论文

浅谈西方经济学教育教学方法改革

浅谈西方经济学教育教学方法改革

[提要] 本文首先对西方经济学的课程教学特点和目前该课程教学方法出现的问题进行简要介绍,并以此为切入点,深入地讨论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5月20日

一、西方经济学的课程教学特点

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了《国富论》,这标志着西方经济学的产生。经过多年的发展,当前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国家市场经济的运行政策与理论,也是国家教育部指定的经济类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该课程的主要特点就是理论性非常强,学生在课程内容理解上有很大困难,并且非常抽象。基于这样的特点,要想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从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

另外,我们要十分注意,西方经济学是有其明显的阶级性的。顾名思义,西方经济学是基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体系,其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以私有制为主体,并且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人或团体从根本上说都是利己的。因此,西方经济学的阶级立场和价值观在本质上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区别是非常巨大的。因此,我们在进行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时,要对此点进行特别的注意。

二、西方经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推导过多,把经济学当数学来教学。西方经济学课程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是,现阶段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则主要强调理论知识的推导,要么就是引用国外的陈旧数据来进行教学。学生虽然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但是很难应用到实际的经济活动中去。

另外,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数学运算,因此有些老师

专业论文

就将西方经济学教成了“数学课”。因为财经类院校招收的学生既有文科又有理科,部分文科学生因为数学底子差,对于这样的课程根本就听不懂。这种教学根本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更谈不上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西方经济学了,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导致了教学效果很差。

(二)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和大多数课程一样,传统的西方经济学课程考试也就是进行期末考试,并且期末考试的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是非常大的。这样的考试结果并不能完全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也不利于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另外,很多该课程的老师会在期末考试前划定考试范围,导致某些学生只需要在考试前将考试重点进行突击复习就会得到好成绩,这样的好成绩并不代表好的教学效果和学习状况,只是考察了学生的瞬时记忆能力。

(三)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西方经济学课程所用的教材版本很多,虽然体系不同,但内容却是大体相同,教学内容主要是主流的经济学,基本内容都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成熟理论。但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进入21世纪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出现了很多的新问题和新现象。而这些新问题是无法用传统的西方经济学理论来解释的。针对这些变化,西方国家的经济学教材也在进行相应的调整。而在国内,我国所使用的教材内容陈旧且更新缓慢,没有体现该学科在新时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动态,不能解释在新时代中发生的新问题和新现象。

三、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采用案例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案例教学法作为实用性强的一种教学手段,在众多课程的教学中得到广泛地应用。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的实际情况,灵活机动地运用适当的案例进行教学,将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教学中,我们可以把案例作为理论知识的一部分进行讲解,例如在讲授均衡价格理论时,可以与我国猪肉价格政策走向的例子相结合,讲述消费者行为时可以从学生压岁钱的消费来入手。在理论知识教授完毕后,由教师甚至学生自己可以提出一些合适的小案例,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讨论分析,在讨论的过程中,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将在案例中得到生动的展现。另外,教师还可以截取部分章节进行综合性案例的讨论,让学生

专业论文

可以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加强复杂案例的分析处理能力。

(二)要注意剖析西方经济学的假设前提和学科性质。前文已经提到,西方经济学主要是阐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的经济运行规律。因此,该课程的内容很多是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相径庭的。因此,教师在讲授知识的时候,就不能完全照搬课本内容,应该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有所取舍或者进行适当的评议。即便许多理论已经被证明是正确的,教师也应该对其是否复合我国国情来进行详细的分析讨论。让学生在准确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所理解,并且可以正确区分二者的关系。

(三)改进西方经济学课程考核方式。作为一门重要的经济学基础课程,西方经济学对于掌握很多专业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它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该课程的考核方式和内容必须能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所以,在考核方式上需要做大胆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将期末成绩的比重降低,多注重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西方经济学的理解。那些可以提出很好的观点和问题、善于分析和总结的同学应该有一定的加分奖励。在考核内容上,我们可以适当增加主观题的比例,例如近年来国内外的一些热点话题。甚至可以采取开卷考试的方式,让学生利用书本的知识去解决试卷中提到的问题,这样可以更好地反映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

另外,老师还可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小组讨论以及开放式课题,并且积极提供机会让学生可以参加社会实践,这样就可以全面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而且还可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积极更新课程教材,增加西方经济学的最新前沿理论。在教学过程中教材的使用对于课程的讲解至关重要,因此,要想增加西方经济学的新理论,教材必须是充分体现其时代特征的。所以,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围绕西方经济学理论界的研究动态,进而抓好教材的建设。在教材中,可以吸收成熟的研究西方社会经济运行新现象、新问题的新理论、新观点,促进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更新,加快教学内容改革,促使国内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紧跟国外经济理论前沿。

专业论文

另外,在教材更新的同时,西方经济学的授课老师也必须加强自身学习,及时地了解西方国家一些最新的研究动态和成果。教材的更新毕竟有些滞后,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介绍经济学理论发展的重大前沿问题,并且及时地进行更新和拓展,开阔学生的思路和视野。

(五)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打破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除了前文提到的案例教学法以外,老师可以根据课本的内容采用更多种的教学方法。各类方法可以优势互补,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另外,再加上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明显的提高,有利于开发学生潜能、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结语

学好西方经济学,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济运行理论和经验,推动我国的经济建设。但是该课程涉及的理论知识较多,综合性较强,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因此,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主要参考文献:

[1]姜鑫.当前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改革措施[j].长存师范学院学报,2010.29.5.[2]朱平安,李冲,范嘉毅.对《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0.6.[3]欧阳华.财经类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9.4.[4]张双娜.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改革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1.4.------------最新【精品】范文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篇5

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南宋时期的理学大师朱熹说过:“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由此可见,教学方法与教学质量、效益关系密不可分。由于教学方法改革不是孤立进行的,它与课程及教材建设、教学模式构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资源建设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加之我国现代意义的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还处于不断摸索之中,所以,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操作过程存在诸多实际问题,亟待解决。

一、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带有时代特征,就是说教学方法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受社会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占统治地位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师的世界观的制约。教学方法改革是教师为快速、圆满、高质量完成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而在方法上的变更。这种变更是要去掉陈腐的、不合理的、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方法,而代之以新的方法。教学方法改革的依据是教学目的要求,学生发展水平,年龄知识特点,课程的性质,教学内容、特点,学校当时当地的环境条件等。

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主要举措

传统教法有其弊端:它一般是以滔滔不绝的讲解,传授知识为主。教师的主要精力用于讲授教材,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消极的。往往使一些思想敏捷、基础好的学生早已听懂,无事可干,而那些思维迟缓、知识基础差的学生却没听懂就讲过去了。可是它必竟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中流传下来的,经过实践的筛选淘汰,长时间被人们认识了的东西。到如今仍有它的合理性、继承性的一面,有的仍是教师教学中离不开、不可缺少的方法,所以不能一概否定。

新方法的出现,体现了社会的进展,它是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的变革产生的,是积极的,这是适应社会发展的一面。在教学观念上倡导适应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强调把教学的重心从怎么“教”转到怎么“学”上。强调基础教育、普通教育与提高教育互相渗透,强调既抓好课内教育,又要抓好课外教育,注意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在方法上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单纯的教师活动变成师生的共同活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突出能力和智力的培养。但它的出现和发展,也不可能是从零开始的,它和传统的旧方法仍有互相渗透、互相溶化的一面。

因此,我们对每种教学方法都要在教学实践的应用中做全面的、客观的、现实的分析,要深入研究,总结效果,不能盲目地肯定或否定,也不要轻率地禁止和推广。通常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即:

1、讲授法

讲授法是常用的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传授给学生更多的东西,培养学生听讲的基本功。按教学方法改革精神应用它,应做到下面几点:

①、组织好授课内容,在备课过程中,对讲的内容进行教学方法的加工,要讲出学生看书得不到的东西。讲时要分标题,讲清难点。

②、组织好语言,做到简练、生动、准确、清楚、有节奏。

③、组织好学生,使其积极听课。讲授时学生不易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要穿插问、读、看等活动;要留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总结、交流、记笔记。④、板书的内容与要求:板书主要是写清课题名称、教学内容的简要提纲、重要的结论。板书不宜太多,否则重点不突出。教师强调的、学生易听不清、听不懂的字、词,要写在黑板的边角处,可随写随擦。板书要工整,让学生看清楚。

2、谈话法

它是比较受重视的方法,在教改的呼声中,它好象代表启发式,它的优点是学生活动的多,有利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用谈话法需做到下面两点:

①、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过程。要根据教学任务进行设计,选择好提的问题。问题要明确,难易要适当,有启发性。设计提问主要是考虑:问什么,什么时候问,问谁,教师希望的答案是什么,学生可能答什么,答错了或离了题怎么办。

②、注意临场技巧的运用。提问要针对全体学生,并给适当考虑的机会,注意两个不行和两个不好:先叫人后提问不行,提出问题马上叫人不行;问完不让其他学生补充不好,一下子提好多问题不好。教师听学生回答要耐心,一般不要轻易打断;提问要掌握问题实质,答不出来要点拨一下;回答了问题要让大家评价;要注意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的勇气,要求声音宏亮。

3、演示法

演示法的长处是能使学生获得生动、直观的感性印象,对理解抽象的东西有帮助。用演示法应做到:

①、充分准备,明确目的:测定什么,达到什么目的,需要什么工具、材料,都要准备好,不能掉以轻心。

②、演示时要有计划地做好安排和临场指导:如教具的大小,放置的地点,速度快慢等。

③、演示要和讲解、谈话结合,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告诉学生看什么,掌握什么。

④、需要少数学生触摸、嗅味时,要让参与者和大家说清,同时要注意安全,防爆、防毒、防触电。

三、如何实施教学方法改革

1、在教学中要教师要发挥个人特长

教师的教学是一种精神劳动,一般的说物质产品要求标准化、规格化,而精神产品则是个性化,因而教师的劳动必然要体现出各自的特征。这是由于每个教师的思想、气质、知识结构、审美情趣和教学能力不同,针对不同的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在从事教学活动时,在方法上都有自己的选择和侧重的角度,都要采取自己得心应手的方式方法,创造出自己的授课路子和风格。值得注意的是,学习别人不能照抄照搬,一切率由旧章,更不能脱离自己的实际,抛弃个人的特点和优势,在形式上东挪西借,搞花样翻新,争奇弄巧,哗众取宠。否则只会落得个邯郸学步、实得其反的结局。这势必影响教学方法改革的深入。

2、进行教学方法改革要抓住要点 在过去的教学中,一般是对钻研教材比较重视,而分析研究学生则远远不够。需要对学生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分出好、中、差三种类型,从家庭环境、知识基础、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自学能力等方面找出他们各自的学习特点和规律,进而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之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解决的问题。其次是教师的讲授要避开传统教法的弊端,变学生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不能再把学生的头脑当成容器,让学生死记硬背,机械的学习,力图把所有的知识全部塞入学生的脑子里。第三是加强学法指导,实施愉快教育。教师的作用不只是把知识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学”,养成乐学的精神。经验证明,学生有了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如同长了翅膀,增加了腾飞的力量。

3、要做到因材施教

我们的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要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培养具有四有(理想、道德、文化、纪律)两爱(爱祖国、爱社会主义)两个精神(献身精神、科学精神)的人才。国家对人才的需要是金字塔状的,基础大,这就决定了学校培养基础人才是服务的大头,培养尖端人才是少数。

四、实施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注意教学民主,培养学生参与意识,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心理学告诉我们:获得成功是引发兴趣的直接动力和因素。学生经常把自己在某方面获得教师的鼓励视为一种成功,促进自己不断进步。但是,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有不少老师,在整个课堂上都没有提问的习惯。要想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就必须采用民主的手段,提倡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追求民主、平等,尊重学生个性,允许学生怀疑和保留的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和学习要求,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不解,敢于发表不同意见,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允许学生给老师指出缺点和错误,创设机会,让学生有思考,有交流,有发现,给学生充分展示主题的时空。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更多的发言机会,使人人都获得成功感,达到向全体学生施教的目的。采用的方法可以是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问不同的问题。通过这种民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重视学法指导,创造参与学习机会,教育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要达到“不教”的目的,就要对学生进行先教,让学生掌握自己学习的金钥匙。但是,一般教师只重视教法的研究,而忽视学法的指导。教师把课堂看成是自己在表演,表面上看来很活跃,其实学生并不懂得如何去学习,这样教学的收效也就不大了,对学生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也不利。学生不可能在学校学完成他一生中所需要的全部知识,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替,技术的不断革新,人需要经常地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才不至于在社会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爱学、会学”,掌握到学习的方法。

3、借助现代教学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也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如幻灯、录音、录像、电视、电影及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被引进教育领域,成为进行教学的重要手段。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高,视听并用的理解记忆率高,远远大于仅有看或听的记忆率。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既可以用于课堂教学,也可以用于课外辅导,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节省授课时间,加大教学密度,利用教学模拟各种事物的变化过程。使学生从动态直观中得出结论,开阔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物智力,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知识,真正做到了让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说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那么,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

4、精心设计问题,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陶行知先生的论述,充分说明了提问的重要性。在课堂提问时,如何提的巧,问的妙。重要的是:不走过场,问得要到点到位,难易适当,有一定的坡度,设计的问题要能使学生做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效果。这样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使课堂生动活跃,学生勤奋动脑。

教师工作不仅是一种科学事业,而且也是一种艺术事业。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方法好坏至关重要,方法好的教学能够产生一种艺术的魅力,也可以给学生一种艺术的感受。面对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我们应不拘泥于某一个固定的模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需要善于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艺术性的再创造,再加工,从而促使他们更好地为教学目标服务,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总之,能否有效地指导或引导全体教师适应改革潮流、掌握先进的教学思想与方法,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所在。提高教学质量任重而道远,只有进一步加强学习,努力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理论联系实际,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篇6

平面设计现代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摘要:平面设计与其他学科不同,其本身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不能单纯依靠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而是应该结合平面设计的学科特点,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以此来使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主要从当前平面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教学方法改革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平面设计;教学方法;改革措施

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平面设计在商品包装、书籍装帧、广告设计以及产品展示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社会发展对平面设计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在这种形势下,平面设计教学质量的提升成为了教育部门所高度重视的课题。目前,整个教育行业对平面设计专业了解不够透彻,从而导致教学理念落后、专业课程设置不科学、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普遍存在。所以,平面设计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需要各级教育部门对其给予高度重视。

一、平面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缺乏互动性。传统教学中,教学主体始终是授课教师,学生在课堂中往往处于从属地位,被动接收教师传递的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更多的是模仿,缺乏对所学知识的独立思考,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导致学习效率有些不尽人意。所以,对于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师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要明确学生在经过学习之后,能够收获多少知识和技能,然后在此基础上做好教学方法改革工作。

2.教材实用性不高。目前,大部分院校所选用的教材都是分章分节的,每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都是单独介绍,然后通过简单的实例练习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种单独讲解的授课方式虽然也能起到一定的授课效果,但由于教材内容缺乏连贯性和灵活性,加上教师过于注重理论学习,从而导致学生无法实现所学知识的外化,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与行业需求严重脱节。

二、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

了解当前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依据。就我国目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来看,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面向社会发展中与平面设计专业相关的企业,如视觉动画、广告设计、印刷生产制作等,为其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思想品德、社会责任感强的优秀平面设计人才,推动企业的长足进步与发展;(2)创新是平面设计的核心,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是设计人员必备的一项基本素质。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也是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主要目标;(3)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掌握新科技的能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应用到平面设计中,只有使学生熟练使用设计软件,不断掌握新工艺、新技术,才能够使其设计出更好的作品。只有明确上述目标,并以此为依据,才能够使教学方法改革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使改革措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平面设计现代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

就上文提到的教学问题而言,想要将其有效解决,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当前平面设计教学的现状,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改革与创新。具体来讲,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通过教学过程的改革提升课堂效率。首先要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通过对优秀作品制作流程的讲解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设计师的构思和创意进行探索,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思想,以此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为了能够增加使学生养成阅读资料的好习惯,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学生讲解环节,促使学生能够做到课前预习,而且通过对作品的讲解,学生能够更加扎实的掌握平面设计的操作技巧,对于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在讲解完成之后组织学生一起进行探讨,以此来促使学生能够以更积极的心态对待今后的学习。其次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保持与行业的无缝对接。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之后如果不进行相应的实践训练,那么理论知识的作用将无法得到进一步发挥。所以,做好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也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都知道,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基于此,在日常教学中,学校应该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设置实战演练和顶岗实习,让学生提前进入工作状态。通过这样的顶岗实习,学生可以在实际工作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结合岗位需求不断进行自我完善,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以此来为日后步入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2.完善考核测评体系。在过去的时间里,平面设计专业课程的考核测评多以笔试和递交作品的形式来评判学生的学习成绩。这种考核方式虽然也能够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映出来,但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那些有创意有思想的学生来说并不公平。上文提到,平面设计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所以在对学生成绩进行考核的时候,也应从艺术的角度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结合当前平面设计专业教学现状来看,考核体系若想科学、合理,应该将学生的平时成绩、讲解成绩和合作项目成绩有效结合起来,按照30%、20%、50%的比例进行考核。与此同时,为了确保考核结果的公平性,在对合作项目作品进行考核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将作品上传至qq群,由全体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评价。这样一来,可以避免人为因素对评价结果造成的影响,提高评价结果的说服力。由此可见,考核测评体系的完善也是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内容。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就我国目前设计教育的发展形势来看,平面设计教学若想达到预期的目标,首要任务就是做好教学方法的改革工作。从本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平面设计教学方法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我们结合当前教学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平面设计教学水平,将该学科的作用最大限度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龚波.探究高等职业院校平面设计类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15).[2]程显琳.议平面设计教学改革[j].商场现代化,2010(07).[3]周胜.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与研究[j].价值工程,2012(05).(作者单位: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篇7

专业论文

浅谈西方经济学教育教学方法改革

浅谈西方经济学教育教学方法改革

[提要] 本文首先对西方经济学的课程教学特点和目前该课程教学方法出现的问题进行简要介绍,并以此为切入点,深入地讨论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5月20日

一、西方经济学的课程教学特点

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了《国富论》,这标志着西方经济学的产生。经过多年的发展,当前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国家市场经济的运行政策与理论,也是国家教育部指定的经济类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该课程的主要特点就是理论性非常强,学生在课程内容理解上有很大困难,并且非常抽象。基于这样的特点,要想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从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

另外,我们要十分注意,西方经济学是有其明显的阶级性的。顾名思义,西方经济学是基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体系,其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以私有制为主体,并且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人或团体从根本上说都是利己的。因此,西方经济学的阶级立场和价值观在本质上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区别是非常巨大的。因此,我们在进行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时,要对此点进行特别的注意。

二、西方经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推导过多,把经济学当数学来教学。西方经济学课程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是,现阶段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则主要强调理论知识的推导,要么就是引用国外的陈旧数据来进行教学。学生虽然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但是很难应用到实际的经济活动中去。

另外,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数学运算,因此有些老师

专业论文

就将西方经济学教成了“数学课”。因为财经类院校招收的学生既有文科又有理科,部分文科学生因为数学底子差,对于这样的课程根本就听不懂。这种教学根本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更谈不上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西方经济学了,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导致了教学效果很差。

(二)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和大多数课程一样,传统的西方经济学课程考试也就是进行期末考试,并且期末考试的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是非常大的。这样的考试结果并不能完全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也不利于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另外,很多该课程的老师会在期末考试前划定考试范围,导致某些学生只需要在考试前将考试重点进行突击复习就会得到好成绩,这样的好成绩并不代表好的教学效果和学习状况,只是考察了学生的瞬时记忆能力。

(三)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西方经济学课程所用的教材版本很多,虽然体系不同,但内容却是大体相同,教学内容主要是主流的经济学,基本内容都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成熟理论。但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进入21世纪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出现了很多的新问题和新现象。而这些新问题是无法用传统的西方经济学理论来解释的。针对这些变化,西方国家的经济学教材也在进行相应的调整。而在国内,我国所使用的教材内容陈旧且更新缓慢,没有体现该学科在新时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动态,不能解释在新时代中发生的新问题和新现象。

三、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采用案例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案例教学法作为实用性强的一种教学手段,在众多课程的教学中得到广泛地应用。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的实际情况,灵活机动地运用适当的案例进行教学,将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教学中,我们可以把案例作为理论知识的一部分进行讲解,例如在讲授均衡价格理论时,可以与我国猪肉价格政策走向的例子相结合,讲述消费者行为时可以从学生压岁钱的消费来入手。在理论知识教授完毕后,由教师甚至学生自己可以提出一些合适的小案例,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讨论分析,在讨论的过程中,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将在案例中得到生动的展现。另外,教师还可以截取部分章节进行综合性案例的讨论,让学生

专业论文

可以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加强复杂案例的分析处理能力。

(二)要注意剖析西方经济学的假设前提和学科性质。前文已经提到,西方经济学主要是阐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的经济运行规律。因此,该课程的内容很多是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相径庭的。因此,教师在讲授知识的时候,就不能完全照搬课本内容,应该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有所取舍或者进行适当的评议。即便许多理论已经被证明是正确的,教师也应该对其是否复合我国国情来进行详细的分析讨论。让学生在准确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所理解,并且可以正确区分二者的关系。

(三)改进西方经济学课程考核方式。作为一门重要的经济学基础课程,西方经济学对于掌握很多专业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它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该课程的考核方式和内容必须能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所以,在考核方式上需要做大胆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将期末成绩的比重降低,多注重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西方经济学的理解。那些可以提出很好的观点和问题、善于分析和总结的同学应该有一定的加分奖励。在考核内容上,我们可以适当增加主观题的比例,例如近年来国内外的一些热点话题。甚至可以采取开卷考试的方式,让学生利用书本的知识去解决试卷中提到的问题,这样可以更好地反映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

另外,老师还可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小组讨论以及开放式课题,并且积极提供机会让学生可以参加社会实践,这样就可以全面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而且还可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积极更新课程教材,增加西方经济学的最新前沿理论。在教学过程中教材的使用对于课程的讲解至关重要,因此,要想增加西方经济学的新理论,教材必须是充分体现其时代特征的。所以,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围绕西方经济学理论界的研究动态,进而抓好教材的建设。在教材中,可以吸收成熟的研究西方社会经济运行新现象、新问题的新理论、新观点,促进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更新,加快教学内容改革,促使国内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紧跟国外经济理论前沿。

专业论文

另外,在教材更新的同时,西方经济学的授课老师也必须加强自身学习,及时地了解西方国家一些最新的研究动态和成果。教材的更新毕竟有些滞后,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介绍经济学理论发展的重大前沿问题,并且及时地进行更新和拓展,开阔学生的思路和视野。

(五)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打破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除了前文提到的案例教学法以外,老师可以根据课本的内容采用更多种的教学方法。各类方法可以优势互补,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另外,再加上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明显的提高,有利于开发学生潜能、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结语

学好西方经济学,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济运行理论和经验,推动我国的经济建设。但是该课程涉及的理论知识较多,综合性较强,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因此,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主要参考文献:

[1]姜鑫.当前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改革措施[j].长存师范学院学报,2010.29.5.[2]朱平安,李冲,范嘉毅.对《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0.6.[3]欧阳华.财经类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9.4.[4]张双娜.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改革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1.4.------------最新【精品】范文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篇8

平面设计现代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摘要:平面设计与其他学科不同,其本身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不能单纯依靠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而是应该结合平面设计的学科特点,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以此来使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主要从当前平面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教学方法改革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平面设计;教学方法;改革措施

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平面设计在商品包装、书籍装帧、广告设计以及产品展示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社会发展对平面设计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在这种形势下,平面设计教学质量的提升成为了教育部门所高度重视的课题。目前,整个教育行业对平面设计专业了解不够透彻,从而导致教学理念落后、专业课程设置不科学、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普遍存在。所以,平面设计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需要各级教育部门对其给予高度重视。

一、平面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缺乏互动性。传统教学中,教学主体始终是授课教师,学生在课堂中往往处于从属地位,被动接收教师传递的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更多的是模仿,缺乏对所学知识的独立思考,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导致学习效率有些不尽人意。所以,对于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师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要明确学生在经过学习之后,能够收获多少知识和技能,然后在此基础上做好教学方法改革工作。

2.教材实用性不高。目前,大部分院校所选用的教材都是分章分节的,每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都是单独介绍,然后通过简单的实例练习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种单独讲解的授课方式虽然也能起到一定的授课效果,但由于教材内容缺乏连贯性和灵活性,加上教师过于注重理论学习,从而导致学生无法实现所学知识的外化,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与行业需求严重脱节。

二、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

了解当前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依据。就我国目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来看,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面向社会发展中与平面设计专业相关的企业,如视觉动画、广告设计、印刷生产制作等,为其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思想品德、社会责任感强的优秀平面设计人才,推动企业的长足进步与发展;(2)创新是平面设计的核心,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是设计人员必备的一项基本素质。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也是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主要目标;(3)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掌握新科技的能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应用到平面设计中,只有使学生熟练使用设计软件,不断掌握新工艺、新技术,才能够使其设计出更好的作品。只有明确上述目标,并以此为依据,才能够使教学方法改革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使改革措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平面设计现代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

就上文提到的教学问题而言,想要将其有效解决,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当前平面设计教学的现状,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改革与创新。具体来讲,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通过教学过程的改革提升课堂效率。首先要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通过对优秀作品制作流程的讲解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设计师的构思和创意进行探索,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思想,以此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为了能够增加使学生养成阅读资料的好习惯,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学生讲解环节,促使学生能够做到课前预习,而且通过对作品的讲解,学生能够更加扎实的掌握平面设计的操作技巧,对于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在讲解完成之后组织学生一起进行探讨,以此来促使学生能够以更积极的心态对待今后的学习。其次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保持与行业的无缝对接。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之后如果不进行相应的实践训练,那么理论知识的作用将无法得到进一步发挥。所以,做好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也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都知道,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基于此,在日常教学中,学校应该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设置实战演练和顶岗实习,让学生提前进入工作状态。通过这样的顶岗实习,学生可以在实际工作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结合岗位需求不断进行自我完善,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以此来为日后步入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2.完善考核测评体系。在过去的时间里,平面设计专业课程的考核测评多以笔试和递交作品的形式来评判学生的学习成绩。这种考核方式虽然也能够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映出来,但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那些有创意有思想的学生来说并不公平。上文提到,平面设计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所以在对学生成绩进行考核的时候,也应从艺术的角度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结合当前平面设计专业教学现状来看,考核体系若想科学、合理,应该将学生的平时成绩、讲解成绩和合作项目成绩有效结合起来,按照30%、20%、50%的比例进行考核。与此同时,为了确保考核结果的公平性,在对合作项目作品进行考核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将作品上传至qq群,由全体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评价。这样一来,可以避免人为因素对评价结果造成的影响,提高评价结果的说服力。由此可见,考核测评体系的完善也是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内容。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就我国目前设计教育的发展形势来看,平面设计教学若想达到预期的目标,首要任务就是做好教学方法的改革工作。从本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平面设计教学方法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我们结合当前教学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平面设计教学水平,将该学科的作用最大限度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龚波.探究高等职业院校平面设计类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15).[2]程显琳.议平面设计教学改革[j].商场现代化,2010(07).[3]周胜.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与研究[j].价值工程,2012(05).(作者单位: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推荐访问:研究课题 教学改革 教育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应当至少有1至2年的教学实践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立项申请书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应当至少有一至两年的教学实践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包括哪些内容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有哪些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选题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 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范文 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申报经验与技巧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