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千叶帆文章网!

2024年(3篇)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汇编(范文推荐)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4-03-20 15:16:03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年(3篇)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汇编(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4年(3篇)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汇编(范文推荐)

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汇编(3篇)目 录

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汇编

(3篇)

目 录

  1.2023年政务公开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2

  2.市港航口岸和渔业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5

  3.市生态环境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10

2023年政务公开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2023年,市国资委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全省政务公开工作会议要求,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政务公开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加深公开透明力度、压实主体责任,用好“微信公众号+市政府门户网站+委机关门户网站”三大宣传媒介,把讲好国资国企故事、打造良好品牌形象作为不断提升信息宣传工作整体水平的落脚点,以“阳光国企”建设打造政民互动的“重要窗口”。

  一、2023年政务公开工作总结

  始终瞄准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聚焦主责主业,以高质量政务公开助力国资国企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创新形式、强化管理、拓展内容、积极回应,围绕政策文件、国有企业信息、城市供水等群众普遍关心的栏目板块,采取多种形式及时公开,助推政府信息公开透明化、规范化。

  (一)加强管理规范,让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市国资委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紧扣全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健全完善工作体制机制,切实发挥好信息员、评论员、舆情监测员近200人的全市国资系统的人才队伍优势,落实“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分管负责人具体抓”的工作要求,对政务公开信息的审核、发布和维护三环节的工作人员实行专岗专责,确保发布的各类信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保证信息和发布数据的合法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二)强化特色宣传,让企民互通践行见效。精细化梳理政务公开事项,更全面、更充分的编制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本着“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原则,对拟出台的政策文件草案,通过市政府门户网站、公众号平台等新媒体,广泛集民智、听民声,切实提高政策文件的可行性,增强政府公信力。按“谁起草谁解读”原则,将政策文件与政策解读联动,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让政策解读变得“生动形象”。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在公共企事业单位栏目中对城市停水、低压供水、供水管道维修等群众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进行及时更新,共计8条;
在建议提案栏目中公开分列人大建议、政协提案两种方式共计主动回应社会关切信息6条;
利用微信公众号政务新媒体,开设“聚焦市场化机制改革”、“双百工程·党员先锋”、“实干建新功”、“清廉国企”等专栏,截至11月份,用户总人数累计突破17500+,推送信息(包含原创)近500篇。

  (三)聚焦重点领域,让政务公开提质增效。今年以来,市国资委围绕群众切身利益深化政务公开,对市政府门户网站的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专栏所包含的财政信息、人事信息、国有企业信息等方面内容重点维护,关键信息及时发布,共主动公开信息333条,其中信息报道180条、通知公告(人事招聘)133条、专其他公开信息20条;
共整改错述251个、错字8670个,处理错链689个。

  存在问题:2023年市国资委在积极开展政务公开的同时,对比群众要求,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公开板块还不够多;
公开内容上不够全面细致;
政策解读有待优化;
信息发布及时性还可以加强等。

  二、2024年政务公开工作思路

  结合党的20D精神和******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继续在政务公开工作的机制上、公开力度上、实质内容上加强完善。

  (一)提高工作能力,努力把握好信息人才队伍的建设,确保协同高效有序管理。扎实开展信息员队伍的管理及培训,重点围绕舆情信息撰写、政策文件解读、群众需求回应等方面做好精细化管理整改,努力打造阳光国资国企。

  (二)优化政务服务。在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工作体制机制的基础上,加强组织领导和系统化管理,以内容建设为根本,不断对发布、审核、维护等功能逐一标准化、精细化、规范化,在各环节明确要求和职责,不断提升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水平。

  (三)畅通政民互动。充分运用政务新媒体、政府网站、政务热线等平台听民意、解民忧,走深走实走好群众路线,通过新媒体传播速度快、覆盖面积大、宣传形式活等优势,注重结合重大活动、重要节日等设置话题、策划活动,探索政民互动新方式。

市港航口岸和渔业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局全力奋进“三高三新”,主动践行“大食物观”和“向海图强”战略,努力开创港航口岸和渔业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1-10月份,全市水产品总产量XX万吨,同比增长4.51%。

  一、工作成效

  (一)口岸能级稳步提升。口岸营商环境持续优化,XX港被列为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1-9月,XX口岸进出口货物吞吐量XX 万吨,同比增长7.51%。XX港口岸扩大开放已做好国家验收准备。

  (二)现代渔业赋能奋进。坚持生态化、标准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培育创建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1个。聚力打造渔业发展高能级平台,玉环市入选2023年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试点。“三门青蟹”“三门缢蛏”“三门血蚶”“大陈黄鱼”“路桥紫菜”等入围浙江省名优“土特产”,9种渔业产品获中国(福州)国际渔业博览会金奖。积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成功举办全国休闲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会。

  (三)渔业安全持续向好。聚焦源头治理、本质提升、执法严管,培育引领船181艘,完成“船图、船证不符”渔船整治2128艘,涉氨冷藏船整治35艘,淘汰整治“病老危”渔船282艘,均超额完成省定任务数。在全省率先开展并完成渔船木楼梯全面整改和探火失火报警系统全面安装。持续推进“春雷”等系列专项行动,严打涉海涉渔违法违规行为,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万多人次,渔业案件立案数、罚款数全省领先,成功举办全国涉渔“三无”快艇集中拆解活动。

  (四)耕海牧渔成效显著。全域建设海洋牧场,全市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申报数、新增数均居全省第1,成功创建椒江大陈、临海东矶2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其中临海东矶入选第八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为该批全省唯一。椒江大陈海域顺利通过农业农村部第三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复查,获评复查最高等次;
温岭市、三门县完成创建前置工作,推荐申报第九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二、明年工作计划

  (一)围绕强开放,促进口岸能级提升。一是全力迎接口岸扩大开放国家验收。继续加强与国家口岸办、海关总署、公安部、交通部、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的工作对接,做好口岸开放验收前的准备工作,确保XX港口岸开放顺利通过国家级验收。二是全力推动扩大开放后项目落地。积极对接临海红狮水泥等项目,指导企业选择符合条件的采信机构到海关总署备案,落实进口水泥检验采信管理制度,为开展进出口业务做好准备。三是全力谋划口岸全全域开放。靠前服务,提前与军方、海关等相关部门做好沟通对接,帮助指导XX机场和XX湾新材料配套码头做好开放的前期工作。

  (二)围绕可持续,实现渔业绿色生态。一是促进生态示范创建。指导临海、温岭和三门丰源通过省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验收,力争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2个,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全国骨干基地10个。二是促进渔业资源养护。加快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科学推进大陈、东矶、“积洛三牛”等海洋牧场建设;
优化增殖放流方式,因地制宜选择优势种、经济种、衰退种及其他有利于丰富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土著物种,扩大增殖品种、数量和范围,着力修复海洋渔业资源。三是促进食品安全提升。实施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品种的常态化执法检查,加强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完善水产品合格证和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

  (三)围绕现代化,提升渔业基础设施。一是做强设施养殖。重点发展深远海养殖、帆布池、“跑道鱼”等设施化养殖新模式,高规格举办中国品牌渔业XX峰会、三门青蟹节、椒江大陈黄鱼节、XX渔业高质量发展论坛等活动,不断提升三门青蟹、大陈黄鱼等区域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提升加工装备。实施“机械强农”,加快渔船冷冻与加工装备改造,提升渔业设施装备水平,推进海产品保鲜加工环节向海上一线前移,构建从鱼塘渔场到餐桌海产品全程冷链物流体系。三是完善渔港设施。加快温岭国家级渔港经济区礁山渔港小镇核心区、玉环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建设,完成XX中部渔港经济区项目申报前期工作。针对渔港基础设施中存在的短板,实施提升工程,全面提升渔港避风能力和安全水平。

  (四)围绕共富裕,促进产业转型增效。一是引导转变作业方式。坚持在发展中解决安全问题的理念,推动渔业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放大政策乘数效应,争取和落实国家渔业发展政策,引导刺网、拖网等传统捕捞向延绳钓、远洋捕捞等高效益作业方式转变。二是引导转变产业结构。对接临港产业带建设,加快渔业高端要素和二、三产业向渔港集聚,大力培育创意渔业、观赏渔业和体验渔业等新业态,打造XX沿海渔业产业新增长极,鼓励更多渔民“洗脚”上岸。三是引导转变管理模式。推广玉环以“虾航母”为纽带,与周边渔船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的“1+x”模式,积极引导海洋捕捞渔船向更高标准提升,大力支持兴旺公司探索产加销一体的现代企业管理新模式。

  (五)围绕守底线,实施海上系统治理。一是提本质安全。着眼于渔船全生命周期,秉承“好渔船XX造,好渔船XX检”工作目标,落实好船厂的主体责任,从建造和检验源头上为本质安全增效。二是防事故攻坚。深化推进“商渔共治”、渔船消防“五全面五一律”、配齐安全防护“四件套”等系列行动,全力防范碰撞、火灾、中毒缺氧等事故发生,有效化解风险隐患。三是强联合执法。发挥多部门协作配合的管控机制,联合推进“海上打、码头管、陆上查”,加强外省籍渔船排摸检查,对本辖区人员持股的外省籍渔船进行定期排查,全面摸清底数,坚决清剿清缴“三无”、“套牌”船舶和证书不全“黑船”。对渔港内外省籍渔船发现安全隐患或违法行为的,一律责令停航整改。四是优机制建设。以“大综合一体化”执法改革为契机,切实压实渔业公司监管的主体责任;
完善海上安全综合执法指挥部、应急指挥平台和渔业管理服务中心等三大平台,致力推动执法力量向重点乡镇倾斜。充分发挥市县两级涉海涉渔安全专委会作用,严格“1510”督查机制,对工作不落实不力或事故险情频发高发的地方进行挂牌督办,坚决拧紧“四方”责任链条,护航海上安全稳中向好。

  XX市港航口岸和渔业管理局

  2023年12月

市生态环境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一、2023年工作总结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20D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也是XX迎接“撤地设市”30周年、以“三高三新”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XX实践的关键之年。XX市生态环境局坚定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相关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以攻坚克难之力提升环境质量。

  1.铁腕治气保蓝天。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强化PM2.5和O3协同控制,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治理,加快推进全市重点行业和特色行业企业低VOCs源头替代和低效治理设施升级改造,实施企业污染防治提级,各项重点治气工作均达到预期进度要求。目前全市源头替代、低效治理设施改造升级企业完成率分别达112%、108%;
实施企业污染防治提级工作,B级以上企业申报完成率达112.3%。出台《XX市“以废治废”活性炭治理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结合“以废治废”程序应用,加快构建循环化再生体系、标准化升级体系和规范化监管体系,实现活性炭全过程智治管理。与291家企业商定减排计划,科学合理制定减排措施,尽可能降低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圆满完成亚运环境空气质量保障目标。市、县、乡、村多级联动,强势推进秸秆禁烧攻坚,并取得一定成效。出台漠视侵害群众利益噪声污染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积极推动省级交办标星件、重点件的治理销号。1-10月,XX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75,同比下降1.1%,全省排名第三,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暂列第14,与去年同期持平;
AQI优良率为95.4%,PM2.5浓度为22微克/立方米。

  2.全域治水护青绿。成立重点断面水质达标攻坚专班,专班化、项目化、清单式推进水质提升。开展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回头看”,巩固提升工业园区污水管网质量和污水收集处理效能。5个园区申报省级星级工业园区培育名单,11个工业集聚点“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基本完成建设。在全省创新实施以全市域为单位开展入河排污口统一排查,目前全市已基本完成排查工作,共排查河道1.2万公里,初步排查各类排口71135个,完成监测2516次。强化饮用水源保护,全面完成全市4个县级、31个千吨万人及乡镇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勘界定标及电子围栏建设完成率分别达90%、80%。深化水生态修复扩容增绿行动,在全省率先完成区域性河湖生态缓冲带划定与生态修复方案编制。目前全市已建设生态缓冲带28.4公里,完成年度任务的142%。谋划推进9个水生态修复样板工程,目前已完成3个工程建设。1-10月,全市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为85.7%,省控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为87.5%,县控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为91.4%,41个县级以上、千吨万人及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3.清废治污守净土。建立健全全口径质控体系,实现全市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以及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项目统一评审。2023年以来,全市已完成167个评审项目。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强化土壤源头污染防治,完成56家重点监管单位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回头看”企业自查、22家市级现场抽查核验。完成全市受污染耕地“源解析”工作,形成污染源全口径清单。有序推进重金属污染减排工作,减排比例达2.6%。全市6个国考地下水点位水质基本保持稳定,推进温岭点位改造升级工作。完成6个重点园区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方案编制和9个“两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报告评审。开展XX市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工作。椒江区、临海市获评省级三星“无废城市”,今年累计创建223个“无废细胞”。推进固体废物收运体系建设,建成17个小微产废企业危险废物收运单位和13个一般工业固废分拣中心。推动15个危险废物利用设施建设,今年新增危险废物年利用处置能力11万吨/年。在全省率先制定工业企业副产物环境管理指南。明确新污染物治理试点园区名单和2023年新污染物治理重点项目清单,基本完成化学物质统计调查填报,制定新污染物治理试点工程建设方案。

  4.综合施策清海域。深入实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方案,强化入海河流氮磷控制,完成椒江入海河流总氮通量试点监测点位试选。全省首创实施入海排污口分类分级管理,解决历史遗留入海排污口手续难题。完成861个海水养殖项目摸底清单,入海排污口整治完成率100%。《海水养殖尾水治理技术指南》列入省级标准试点并有序推进。1-10月,入海河流断面总氮浓度均达到省控目标,全市春夏季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均值为69.3%。试点研究的美丽海湾建设评价体系在全省实现复制推广。全力创建XX湾美丽海湾,被列入全省优秀案例并向生态环境部推荐。联合温州开展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被列入《长三角经济协调会2023年工作计划》。实施美丽海湾特征(鸟类)生物调查,完成三门湾、乐清湾等湾区秋季鸟类调查。编制XX市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规划阶段性评估报告。

  (二)以动真碰硬之刃严守安全底线。

  问题整改有进度。印发实施《XX市重大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清单管理工作机制》,进一步发挥清单主管部门统筹作用。依托“全生态圈环保大脑”数字平台,建成问题全流程管控、进度实时抓取、综合展现整体智治的督察整改数字化闭环智慧应用场景。对全市系列督察整改工作涉及的625项整改任务共1878个点位开展“回头看”实地核查,问题发现率由27.9%下降至4.3%。启动系列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结信访件“回头看”。截至目前,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已全面完成整改及销号。行业整治有速度。统筹协调重点行业污染整治工作,成立工作专班,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常委会分别听取专题汇报,并召开全市专题部署会议,形成“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组织运行体系。目前XX废橡胶行业整治成功“揭榜挂帅”。执法监管有力度。坚持加大执法力度和着眼常态长效“两手硬”,以数字化赋能提升精准执法水平,圆满完成“绿剑2023”、“两打”、亚运会执法处突攻坚行动等生态环境执法专项行动。顺利举办2023年第一期全国生态环境污染犯罪案件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培训班。《技术+制度创新,开创环保监管新模式》典型经验亮相2023年第二期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高级研修班。1-10月,全市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419件、罚款金额XX万元,移送公安机关案件64件,行政拘留26人、刑事拘留44人,办理五类案件114件。

  (三)以提质增效之举服务发展大局。

  推出实招硬招。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台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生态环境领域十条硬核举措等惠企政策,助力项目应批尽批、快审快批。今年以来,完成荣盛新材料(XX)有限公司年产XX万吨高端化工新材料项目、华能玉环电厂三期项目等89个省、市“千项万亿”工程重大项目环评审批和备案,豁免环评33个。**指标难题。全力突破排污权总量指标瓶颈,推动环境要素向优质企业集聚,共调配化学需氧量536.7吨、氨氮71.83吨、二氧化硫2639.3吨和氮氧化物5030.4吨用于保障荣盛新材料等重大项目。锚定减污降碳。对2000多家申领排污许可证企业开展碳排放核算,基本实现排污许可证企业碳账户全覆盖。推进VOCs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完成11943家初始排污权核算名单梳理,初步核定VOCs初始排污权约1.73万吨。实施柔性执法。落实长三角地区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清单,今年以来对37起轻微违法行为免罚XX万元,对311起轻微违法行为减轻企业罚款XX万元。执法正面清单再扩面至172家,实现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

  (四)以先行先试之姿创建示范典型。

  全国首创的“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新模式先后获浙江省改革突破奖、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生态文明优秀案例、中日海洋垃圾治理专家对话平台优秀地方经验、全国“塑战速决——塑料循环经济解决方案征集令”优秀案例等,10月底荣获联合国环保领域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相关工作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央视、新华社等国内主要媒体先后拍摄报道。成功入选2023年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名单。市本级、路桥区成功获得第七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命名,临海市复核获评“四星”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实现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覆盖。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国家试点初具雏形,永宁河汛期污染防治省级试点初见成效。XX市成功入选第四批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全市低(零)碳乡镇、村(社区)试点累计数量居全省第二。黄岩区“水美黄岩·芳养共富”EOD项目成功获得农发行、国开行授信共计XX亿元,黄岩区、天台县两地成功争取2023-2025年浙江省绿色转化财政专项激励资金X亿元。路桥区、温岭市、仙居县三地顺利完成EOD项目谋划并通过市级评审。

  (五)以D建引领之势锤炼环保铁军。

  扎实推动主题教育入脑入心。把学习贯彻******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纳入主题教育,通过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机关学习会、支部学习会等形式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20D精神等,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校正思想航向、调准行动方位,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纵深推进清廉生态环保建设。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清廉生态环保建设,制定出台《XX清廉生态环保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推动执法、督察、资金管理、优化营商环境、规范固废管理、加强环境监测机构信用评价等系列制度建设,积极打造“勤廉生态环保在行动”等系列D建品牌,教育引导全市系统广大党员干部知廉守廉、以廉促干。调整优化内部考核体制机制。建立健全与省市综合考核要求相适应、与生态环境工作实际相匹配的内部绩效考核管理体系,通过全面、客观、公正、准确评价各处室(直属单位)年度履责情况和干部职工德才表现与工作实绩,全方位激发人才干事创业创新活力。

  二、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是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XX“撤地设市”30周年。XX市生态环境局将深入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要求,以更新理念、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争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标杆市、美丽浙江建设样板区,打造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市域实践范例。

  (一)锚定一个目标,实现环境质量新提升。

  深化全域“清新空气示范区”建设,确保PM2.5浓度、AQI优良率稳步提升;
深化“五水共治”碧水行动,力争国省控断面优良率、省控交接断面达标率、县控以上断面达标率、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实现“四个100%”,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优良率达考核目标;
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和工业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等无害化处置率保持“两个100%”。

  (二)坚持“四治协同”,扩大污染防治新成效。

  1.持续开展治气攻坚,健全完善污染应对和协调联动机制,全面深化工业源移动源废气、城乡面源、噪声辐射等三项综合治理,积极守护“XX蓝”。

  开展臭氧污染成因与防控对策研究、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更新,强化夏秋季臭氧污染和秋冬季颗粒物污染应对,加快B级以上企业和绩效引领企业创建。深化工业废气治理,加快眼镜制造、包装印刷等特色行业低(无)VOCs含量原辅材料源头替代,完善“以废治废”活性炭治理体系建设。开展城乡面源综合治理,大力推进全市扬尘污染防治,统筹做好秸秆禁烧管控工作。加强移动源废气污染防治,推进老旧柴油叉车淘汰。强化噪声污染防治,健全噪声污染防治体系,重点推进温岭“浙里宁静”试点建设。

  2.持续实施治水行动,统筹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治理,打好系统、精准、生态、智慧治水“组合拳”,确保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稳中提质、稳中有升。

  全力深化水环境综合治理,盯紧问题短板,全面落实重点断面“一点一策”、重点流域“一河一策”,扎实推进治水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狠抓入河排污口整治和监管,探索建立打通水里和岸上的污染源管理体系,优化提升“碧水卫士”数字化平台,实行“源-网-厂-口-河”全链条管理,基本完成重点流域、重点湖库排污口整治。推动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提档升级、提质扩面,有梯度地培育“污水零直排区”星级园区。强化水质预警研判,做到预警在先、防范在前,溯源处置精准、有效。大力推进水生态系统修复,积极打造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完成河湖生态缓冲带修复与建设25公里以上。着力提升水资源安全保障程度,深化饮用水水源地“划、立、治”,出台实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预警及应急处置工作机制,提升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水平。

  3.持续推进治土清废,强化重点单位土壤环境监管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加快危废综合利用能力建设,推进国家级“无废城市”建设。

  搭建质控信息化平台,督促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落实土壤法法定义务,守牢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底线。推进浙江XX化学原料药产业园区(椒江区块)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管控修复试点工作。力争市本级达到“无废城市”四星建设标准,全部县(市、区)通过省级评估;
推进6个“无废集团”、1个“无废街区”和1个“无废商圈”创建。重点推动生活垃圾焚烧飞灰、铝灰、废盐等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推动建立四个危废细分行业规范。探索“三网”融合试点,开展“固废云仓”试点。做好新污染物试点治理工程。

  4.持续深化海域治理,提升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打造具有XX辨识度、显示度的美丽海湾。

  编制实施《XX市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深化治理方案(2023—2027)》,加强XX湾、三门湾、乐清湾重点海域治理提级。深入实施入海河流氮磷浓度控制计划,实施“一河一策”总氮控制方案,探索开展金清大港总氮污染源溯源,谋划推进污水处理厂深度脱氮试点,扩大入海河流通量监测覆盖面。加强入海排污口生态环境监测监管,推进入海排污口整治“回头看”,确保“两类”入海排污口动态清零。全面启动美丽海湾精细化调查,2024年底前基本建成大陈岛诸湾美丽海湾。

  (三)把握“四字要点”,构建环境治理新格局。

  1.贯彻“实”的要求,聚焦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继续打好生态环境问题歼灭战,从根子上、源头上堵塞环保漏洞。

  紧密掌握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动态,提前谋划迎检准备。全方位开展系列督察反馈问题及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反馈问题“回头看”。聚焦督察重点、热点和全市问题多发领域,举一反三查找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和工作短板,深入梳理系统性、规律性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以点带面推动整体提升。充分发挥“重大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清单”纵深推进生态环境问题主动发现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生态环境领域D建统领、问题管控和整体智治水平。深挖提炼XX整改案例特色亮点,力争“七张问题清单”指数考核全省排名稳中有进。

  2.树立“全”的理念,统筹推进重点行业污染整治与转型升级,加快推动由“治标”转向“治本”,全面降低全市环境风险隐患。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全面落实“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组织运行体系,运用好双牵头推动机制、全过程晾晒机制和“督、考、帮”联动机制,坚持“治当下”与“管长远”并重,统筹推进全市“13+2”个重点行业污染整治与转型升级,加快提升污染治理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从根本上扭转“反复治,治反复”的局面,同时打造一批具有XX辨识度的整治成果。

  3.着眼“严”的标准,加强公检法环等多部门联动,保持执法高压态势,重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引导企业履行环境保护责任。

  强化全员、全年、全过程实战练兵,助推执法工作增质提效。持续开展“绿剑”生态环境专项执法行动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专项检查行动,纵深推进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专项整治行动。坚持“线上”巡查与“线下”检查相结合,实现对环境违法行为精准打击,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全面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全力推进化工园区多级防控体系年度建设。加强辐射安全监管。强化“邻避”问题防范与化解,确保全市生态环境领域社会稳定、区域安全。

  4.激活“智”的元素,切实将数字化改革作为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关键一招”,强化智慧监管,提升主动发现问题能力。

  深化环保“黑匣子”(过程监控)系统建设,前移监管关口,优化算法模型,提高监控点位覆盖度、数据获取丰富度和数据分析精准度,健全完善“指挥中心-排污单位-执法机构”三方流转机制。持续完善“水质指纹溯源”技术,探索形成水环境高效预警-执法联动新监管模式,着力解决医化、电镀、印染等行业污染难溯源问题。

  (四)实现“四个促进”,走好绿色发展新路径。

  1.以减污降碳促转型,编制实施XX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示范区建设方案,落实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低(零)碳试点申报和建设。

  加快推进减污降碳试点和低(零)碳乡镇、村(社区)建设,积极开展XX市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城市建设。有序有效推进双碳工作,推进碳排放强度指标下降,开展排污许可证企业碳账户应用。继续做好化工行业项目碳排放评价试点工作。实施碳交易企业配额分配和履约管理。按时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排任务。

  2.以深化改革促发展,深入实施生态环境领域优化营商环境硬核举措,推动优化环境准入、要素保障、执法监管、科技帮扶等惠企政策精准直达,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开展“四个一批”试点深化项目环评改革,持续探索容缺受理、并联审批等举措,全力做好浙江国化年产4万吨高端氟化工新材料项目、大唐临海头门港电厂项目、XX港雀儿岙作业区码头一期工程等重大项目环评服务和要素保障。深化审慎包容柔性执法,深入实施执法监管“正面清单”制度,继续研究拓展轻微违法不予处罚和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适用情形和适用范围。

  3.以做优生态促共富,加强生态系统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

  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海岛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争取进入国家试点名单并获得中央奖补资金。谋实一批有深度、有前景、有效益的EOD项目,提高项目入库率。深入推进自然保护地监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自然保护地监管“绿盾”专项行动,实施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估,谋划新一批市级生物多样性体验地。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争取生态环境领域督查激励。出台挥发性有机物有偿使用价格,推进VOCs有偿使用和交易。开展富余排污权核定及排污权回购等工作,促进富余排污权向政府储备库回流,提高排污权市场效益。

  4.以争创示范促共享,积极打造“蓝色循环”模式新标杆,加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示范引领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模式、宝贵经验和典型案例。

  以新一轮“811”生态文明先行示范行动计划为载体,奋力打造陆海统筹高质量发展示范市。力争创成一个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以“蓝色循环”国家级试点申报创建为牵引,打造海洋废弃物治理工作“标志地”矩阵,构建浙江“重要窗口”的海洋治理展示板块。有序组织实施环境健康管理国家试点建设,公布XX市环境健康指数和环境健康风险地图。持续推进再生水循环利用国家试点建设,完成汛期污染防治省级试点建设,推动金清水系流域精细化管理。XX市生态文明教育馆建成开馆,面向公众提供优质的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服务。

上一篇:(4篇)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汇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访问:(3篇)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汇编 工作总结 汇编 工作思路

热门文章